一种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4873发布日期:2018-09-25 20:2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



背景技术: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始终坚持: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这三个步骤:

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

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石膏固定作为骨科外伤的最常用解决方案之一。其方法主要是运用熟石膏的细末撒布在特制的纱布绷带上,然后做成石膏绷带,用温水浸泡以后,保证病人所需要固定的肢体上。

但是以上方法本身也有着其局限与缺点,如在石膏固定的使用中,可能出现如石膏断裂、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压疮等等问题。某些粉碎性骨折甚至会因为石膏固定的压迫导致血液回流慢,形成血栓,而患者因为不能及时观察患处情况,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需要截肢。因此,对于石膏固定,在治疗中常常存在以下问题:

1、患处与石膏固定之间是否有合理的空隙无法检测,若压力过高,可能导致骨筋膜室压力过高,导致肌肉缺血坏死。

2、石膏固定制作过程中塑形品质基本取决于操作的人员的专业技能,外固定与患处是否完全匹配难以确保,如果有局部突出,会对肢体造成局部的固定压迫,导致压疮

3、对于大型石膏固定,因其固定范围大,固定时间长,进行固定后,患处周围的肌肉无法有效锻炼。

4、石膏固定完全包覆皮肤,难以清洗,尤其是当皮肤有外伤时,可能因为无法有效的清洁导致化脓性皮炎。

5、大型石膏固定重量较重,穿戴不舒适,同时也影响美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包括:护具本体,所述护具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非受力处设有网格状区域,所述网格状区域设有多个不规则透气口,所述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设有多个安装区,所述安装区内设有至少一圈内螺纹;电极结构,其形状与所述安装区相适配,所述电极结构包括依次连接接触层、复合电极层及连接层,所述接触层设有与肢体形状相适配曲面,所述复合电极层设有与外界设备导线相适配的接口,所述连接层外围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层设有供外界设备连接线接入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护具本体采用红外人体扫描结合3D打印制作成型,用3D打印技术和3D打印材料能够实现护具的轻量化和最大强度,既能实现康复活动,又能减小二次创伤的可能。护具本体呈网格状,不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而且通过网格之间的相互支撑,形成多向受力空间结构,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利于抗震等优点。另外配有康复电极,通过康复电极刺激可以诱导神经的可塑性,而且可以抑制不正常运动并能激发瘫痪肌肉主动运动,是骨折患者康复训练的一个有效且安全的途径。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周缘方向分布有多个楔形卡槽,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围设有多个与所述楔形卡槽相适配的楔形卡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相邻两个所述楔形卡扣之间的距离为 1cm~3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复合电极层包括基板、电极片、磁场发生装置和治疗光发光体,所述电极片安装在所述基板的一面,所述电极片中部开口,所述基板在开口处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治疗光发光体、磁场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且治疗光发光体包括微型电路板和置于安装孔内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微型电路板相连接,所述磁场发生装置中部设有容置所述微型电路板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磁场发生装置包括线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接触层的材质包括橡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楔形卡扣位于在桡骨和尺骨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的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

结合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包括护具本体和电极结构,护具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的非受力处设有网格状区域,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非受力处”指的是通过计算机受力模拟,验证外护具的佩戴时的受力情况,并通过网格生成算法,结合模拟结果确定的非受力处,并且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将不受力的部分镂空,形成网格状区域,从而做到让护具透气,舒适并进一步减轻护具重量。

如图2所示,护具本体的可拆卸结构可以是在第一部分1的内周缘方向分布有多个楔形卡槽101,第二部分2的外围设有多个与楔形卡槽101相适配的楔形卡扣201,组装时由于楔形卡扣和卡槽的形状特征,可以轻易将楔形卡扣201推送至楔形卡槽101内,当需要解除连接时利用外力将第一部分1发生微小的外扩的形变,解除楔形卡槽101和楔形卡扣201的连接,有利的,可以将护具设有楔形卡槽101的部分设计成具有一定弹性形变和恢复的结构。有利的,可以将楔形卡扣和卡槽的位置设置在桡骨和尺骨两侧,即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的连接处设置在桡骨和尺骨两侧,提高贴合度。有利的,申请人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将相邻两个楔形卡扣之间的距离设计为1cm~3cm时固定效果最佳,不仅连接稳定,而且易于拆卸。

护具本体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在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2分设有多个安装区(图中未示出),安装区内设有至少一圈内螺纹,在电极结构上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便于电极的安装与拆卸。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极结构3包括依次连接接触层4、复合电极层5 及连接层6,为了实现护具、电极与皮肤的完美贴合,本实施例在接触层4设有与肢体形状相适配曲面(图中未示出),复合电极层5设有与外界设备导线相适配的接口(图中未示出),连接层外围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连接层设有供外界设备连接线接入的通孔(图中未示出)。上述的外界设备可以是超声波发生装置或者电刺激装置等辅助治疗仪器。

有利的,为了实现复合电极层的多功能化,提高治疗质量,本实施例的复合电极层5包括基板501、电极片502、磁场发生装置503和治疗光发光体504,电极片502安装在基板501的一面,电极片502中部开口,基板501在开口处设有多个安装孔5011,治疗光发光体504、磁场发生装置503安装在基板501的另一面,且治疗光发光体504包括微型电路板5041和置于安装孔5011内的发光元件5042,发光元件5042与微型电路板5041相连接,磁场发生装置503中部设有容置微型电路板的开口,这里的电极片502中部开口和磁场发生装置503中部开口是为了形成光通道,便于治疗光的通过,这样复合电极层可以连接多种治疗设备,例如电磁治疗设备和光学治疗设备等。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磁场发生装置可以是线圈(电磁线圈),接触层的材质可以选用橡胶。

下面结合本实施例的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的制造过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1、数据采集:产品设计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的3D人体扫描,通过专门设计的适应于骨折病患的红外扫描装置获取准确的人体外形,为之后的设计做参考。

2、计算机逆向建模:将患处的几何外形提取出来后,根据佩戴的要求,建立护具模型。并结合病患的实际情况,考虑护具和患处应有的间隙,护具的佩戴时的合理固定位置等,确保护具和患处贴合,并能够舒适佩戴。

3、辅助治疗设备的设计=:结合患者情况,考虑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加入超声波刺激或者电刺激等辅助治疗手段,如果需要,则在护具上设计相应的设备接口,便于治疗设备安装。

4、受力分析:进行计算机受力模拟,验证外护具的佩戴时的受力情况,并通过我们的所开发的网格生成算法,结合模拟结果,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将不受力的部分镂空,形成网格,从而做到让护具透气,舒适并进一步减轻护具重量。

5、3D打印:采用优化的参数进行打印,快速制作定制化产品。并通过设计和制作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真正适合患者,提高疗效。更进一步的说,由于能够及时的对患者的患处做观察,根据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可以制作多副外护具,从而满足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需要,加速康复过程。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具有以下优点:

1、护具本体采用红外人体扫描结合3D打印制作成型,用3D打印技术和 3D打印材料能够实现护具的轻量化和最大强度,既能实现康复活动,又能减小二次创伤的可能。

2、护具本体呈网格状,不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而且通过网格之间的相互支撑,形成多向受力空间结构,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利于抗震等优点。

3、配有康复电极,通过康复电极刺激可以诱导神经的可塑性,而且可以抑制不正常运动并能激发瘫痪肌肉主动运动,是骨折患者康复训练的一个有效且安全的途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