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医源性污染的一次性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8516发布日期:2018-11-27 21:31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止医源性污染的一次性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防止医源性污染的一次性输液器。



背景技术:

医源性感染既包括在医院由获得的但出院后才显示的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中的这种感染。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的感染危险,针刺伤是指在医院内所有的医疗锐器致皮肤破裂出血的累及皮肤深部的意外损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传播途径之一。近年来,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中尤其是被针刺伤的伤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报道提到护士工作中被针刺伤的发生率均达80 %以上,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害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粘膜),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传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疾病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止医源性污染的一次性输液器,它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制作成本低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防止医源性污染的一次性输液器,包括药液容器插入针、上输液管、滴液斗、输液调节器、下输液管、药液过滤器、细输液管、输液针等主要部件,它还包括医源性污染消毒器,医源性污染消毒器包括管型壳体,管型壳体的长度与输液针长度相当,管型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在管型壳体内填充满花泥,花泥被消毒药水所浸泡,管型壳体的开口端通过柔性材质密封,管型壳体与一次性输液器的主要部件之一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

管型壳体为热固性塑料,其形状为截头圆锥体,截头圆锥体的大圆锥底面直径为5mm,截头圆锥底面直径为3mm,高度为30 mm;管型壳体9-1壁厚为1.2 mm;管型壳体的开口端位于截头圆锥体的大圆锥底面。

用于密封管型壳体开口端的柔性材质为铝塑复合膜。

管型壳体的另一端通过消毒器连接软管与细输液管7连接在一起。

花泥被0.1%优氯净消毒液浸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花泥也叫花泉或吸水海绵,具有质地松软且不松散,易吸水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根据花泥的特点制作成医源性污染消毒器,被消毒药水所浸泡的花泥密封在管型壳体内,管型壳体的开口端通过柔性材质密封,便于一次性输液器用完后将输液针插入,输液针插入被消毒药水所浸泡的花泥即可对输液针进行消毒灭菌,同时由于输液针尖刺部位位于管型壳体内,从而避免工作人员被针头刺伤,即使针头意外离开管型壳体,由于已被消毒,也避免了感染风险,

它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制作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或2中医源性污染消毒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药液容器插入针;2、上输液管;3、滴液斗;4、输液调节器;5、下输液管;6、药液过滤器;7、细输液管;8、输液针;9、医源性污染消毒器;9-1、管型壳体;9-2、花泥;9-3、柔性材质;10、消毒器连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药液容器插入针1、上输液管2、滴液斗3、输液调节器4、下输液管5、药液过滤器6、细输液管7、输液针8等主要部件,它还包括医源性污染消毒器9,医源性污染消毒器9包括管型壳体9-1,管型壳体9-1的长度与输液针8长度相当,管型壳体9-1的一端设有开口,在管型壳体9-1内填充满花泥9-2,花泥9-2被消毒药水所浸泡,管型壳体9-1的开口端通过柔性材质9-3密封,管型壳体9-1与一次性输液器的主要部件之一连接在一起。

管型壳体9-1为热固性塑料,其形状为截头圆锥体,截头圆锥体的大圆锥底面直径为5mm,截头圆锥底面直径为3mm,高度为30 mm;管型壳体9-1壁厚为1.2 mm;管型壳体9-1的开口端位于截头圆锥体的大圆锥底面。

用于密封管型壳体9-1开口端的柔性材质9-3为铝塑复合膜。

如图1所示,管型壳体9-1的另一端通过消毒器连接软管10与细输液管7连接在一起。

花泥9-2被0.1%优氯净消毒液浸泡。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管型壳体9-1的外壁与细输液管7连接在一起。

操作规程:

一次性输液器用完之后,医护人员将输液针由患者体内拔出,之后即将输液针8由柔性材质9-3插入医源性污染消毒器9,使输液针8插入被消毒药水所浸泡的花泥9-2中,从而完成对输液针8的消毒,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