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烫伤修复用生物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2501发布日期:2019-06-29 01:35阅读:1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烫伤修复用生物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烫伤修复用生物膜。



背景技术:

大面积深度烧烫伤、电弧烧伤、创伤等引起的皮肤缺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特点是皮肤缺损面积大、且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真皮层。目前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手段是自体中厚皮、全厚皮移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自体表皮片移植。自体皮移植可以重建缺损部位的皮肤结构并恢复其外观和功能,但是这种方法缺乏充足的皮肤来源,还会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目前对于皮肤缺损的烧烫伤创面在修复治疗过程中使用到的生物膜或敷料的消炎功效、伤口炎性的实时感知、促愈合和促进真皮层重建的功效都不能满足实际的临床治疗需求,需要进一步的对生物膜或敷料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烧烫伤修复用生物膜,具有很好的消炎、促愈合、促进细胞再生的功效,对大面积烧烫伤尤其是深二度烧烫伤创面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烧烫伤修复用生物膜,以接触创面的一侧为内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促愈合吸收层、远红外陶瓷纤维层。

可选的,所述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上均匀布设有半圆形通孔,创面渗液通过半圆形通孔进入促愈合吸收层进而被吸收。半圆形通孔的设计克服传统敷料结构中圆形通孔造成的血浆渗液难以运输至吸收层的缺陷。

可选的,所述半圆形通孔的弧形边缘朝向一侧整齐排列。整齐紧密排列的半圆形通孔提升对渗液的引流作用,能够将多余的渗液充分引流至促愈合吸收层。

可选的,所述促愈合吸收层为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进一步的,所述促愈合吸收层为含有抗菌成分的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通过将胶原蛋白海绵浸泡于0.05~0.2%的胍盐溶液中3~5小时,冷冻干燥,制备而成。具有抗菌作用,且能够阻止环境中细菌进入,并能够大量吸收的渗液。

可选的,所述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为结合有肝素和/或抗菌成分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结合肝素能够使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具有药物缓释作用,大大提高了创面愈合的质量;结合抗菌成分使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进一步的,通过将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浸泡在质量分数0.05~2%的肝素钠溶液中浸泡20~60min,用去离子水反复漂洗,肝素通过离子交互作用锚定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上。

可选的,所述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促愈合吸收层和远红外陶瓷纤维层通过针刺的方法结合为一体。其中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粒面(粗糙面)紧实结合在一起,光面直接与创面接触。通过针刺法将三层结构结合为一体,相互之间结合更加牢固,避免因大量渗液造成的结构分离破坏。

为了而进一步确保本实用新型生物膜的临床使用功效,可选的,所述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的厚度为0.3~1mm,其上布设的半圆形通孔的直径为0.5~2mm,孔隙率为50~80%。所述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的厚度为0.05~2mm,孔隙率为50~90%,孔径为50~500μm。远红外陶瓷纤维层的厚度为0.2~2mm,远红外陶瓷粉末的粒度为0.1~5μm,远红外陶瓷粉末在纤维中的含量为4~15%。

为了充分发挥远红外陶瓷纤维层对创面的红外治疗作用,以及对创面的保护作用,以及充分发挥促愈合吸收层对创面的治疗作用和渗液吸收作用,避免渗液外溢,可选的,所述远红外陶瓷纤维层与促愈合吸收层的尺寸大小相等,且其边缘超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边缘1~2cm。

本实用新型烧烫伤修复用生物膜,内层设置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直接接触创面,无细胞毒性、组织相容性好,免疫排斥反应低,能够为创面细胞爬行提供支架,诱导间质细胞浸润生长,促进真皮层重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外设置促愈合吸收层,一方面能够吸收创面多余的渗液,另一方面,能够保护伤口,防止环境中细菌接触伤口,促进创面愈合;促愈合吸收层外又设置了远红外陶瓷纤维层,一方面,远红外陶瓷纤维层释放远红外线能够穿透促愈合吸收层和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作用到创面,产生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提升促愈合吸收层释放促愈合成分促进创面愈合,促进促愈合吸收层对创面渗液的吸收作用,提升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对真皮层重建的诱导和促进作用;并且由于创面细胞组织在远红外作用下的热效应和共振效应,使远红外热能传递至创面皮下较深的部分,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创面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促进创面愈合,具有消炎和消肿的作用;另一方面,远红外陶瓷纤维层设置在最外层,避免直接接触创面,大大降低幼嫩肌肤或敏感体质不适应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烧烫伤修复用生物膜将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远红外陶瓷纤维结合使用,远红外陶瓷纤维释放的远红外线能够刺激创面细胞的活性,增强创面的再生能力,促进愈合,同时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作用下,为创面细胞爬行提供支架,避免创面由远红外线刺激的再生能力造成的创面增生,尽量的避免产生增生性疤痕,两者结合使用能够很好的发挥协同作用,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避免疤痕的产生。

同时,远红外的热作用通过神经液的回答反应,激活了免疫细胞功能,加强了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增强了组织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了细胞供氧量,加强了细胞再生能力、改善了创面的供血氧状态、控制了炎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限化,加速了病灶修复。持续的远红外的热效应,改善了微循环、建立了侧枝循环、调节了离子的深度、促进了有毒物质的代谢、废物的排泄、加速了渗出物质的吸收、使炎症水肿消退。同时具有祛除异味和杀菌的功能。创面覆盖本实用新型生物膜后,换药次数减少,降低了换药操作所带来的创面与外界接触污染的机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生物膜的促愈合吸收层为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具有很好的亲和性,能够均匀、紧密地粘附在创面上,赋予生物膜具有很好的自粘性,能够在创面形成一个生物保护屏障,保护伤口、防止污染,抵御细菌入侵,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柔软,不产生变形,透气性好。同时,胶原蛋白海绵具有很好的保湿性能,能够防止体液和水分损失,防止粘连,并且胶原蛋白海绵的多孔隙结构能够吸收渗液,避免造成生物膜与创面之间的积液,减少疼痛;另外,胶原蛋白海绵能够激活组织对创面形成蛋白的活性,保持和促进肉芽和上皮组织正常生长,促进创面愈合,不留疤痕。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生物膜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结合肝素,能够改善创面微循环及提高生长因子活性的作用这一特点利于改善早期深二度创面中处于循环淤滞状态的组织灌注,促进药物释放,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烧烫伤修复用生物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烧烫伤修复用生物膜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烧烫伤修复用生物膜,如图1和图2所示,以接触创面的一侧为内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1、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2、远红外陶瓷纤维层3;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1上布设有半圆形通孔4,半圆形通孔4弧形边缘朝向一侧整齐排列,创面渗液通过半圆形通孔进入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2进而被吸收。

外层的远红外陶瓷纤维层3能够释放远红外线,产生热效应和共振效应,促进创面愈合,促进组织再生,具有抗菌、消炎、镇痛和消肿的作用,能够促进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2对创面的促愈合和吸收渗液作用;同时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1为细胞爬行提供支架,避免创面细胞组织在远红外线的刺激下再生能力增强造成的细胞增生,避免增生性疤痕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半圆形通孔4的设计和整齐排列方式是为了提高对创面渗液的引流作用,当创面渗液过多,圆形通孔不能充分的发挥引流作用,容易造成渗液难以运输至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2,造成渗液的积累,不利于创面愈合和修复。当需要治疗的创面渗液少时,该半圆形通孔4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比如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等等。

本实施例生物膜上设置的半圆形通孔4可以采用激光打孔技术制作而成,节省人力、物力。

为了使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2具有抗菌功能,本实施例中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2为含有抗菌成分的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通过将胶原蛋白海绵浸泡于0.05~0.2%的胍盐溶液中3~5小时,冷冻干燥,制备而成。

为了丰富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1的功能,本实施例中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1结合有肝素,通过将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浸泡在质量分数0.05~2%的肝素钠溶液中浸泡20~60min,用去离子水反复漂洗,肝素通过离子交互作用锚定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上,能够改善创面微循环及提高生长因子活性的作用这一特点利于改善早期深二度创面中处于循环淤滞状态的组织灌注,促进药物释放,提高创面愈合质量;也可以结合抗菌成分赋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1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1、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2和远红外陶瓷纤维层3通过针刺的方法结合为一体,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1的粒面(粗糙面)紧实结合在一起,光面直接与创面接触。通过针刺法将三层结构结合为一体,相互之间结合更加牢固,避免因大量渗液造成的结构分离破坏。

为了而进一步确保本实用新型生物膜的临床使用功效,可选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1的厚度为0.3~1mm,其上布设的半圆形通孔4的直径为0.5~2mm,孔隙率为50~80%。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2的厚度为0.05~2mm,孔隙率为50~90%,孔径为50~500μm。远红外陶瓷纤维层3的厚度为0.2~2mm,远红外陶瓷粉末的粒度为0.1~5μm,远红外陶瓷粉末在纤维中的含量为4~15%。

为了充分发挥远红外陶瓷纤维层对创面的红外治疗作用,以及对创面的保护作用,以及充分发挥促愈合吸收层对创面的治疗作用和渗液吸收作用,避免渗液外溢,可选的,远红外陶瓷纤维层3与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层2的尺寸大小相等,且其边缘超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层1边缘1~2cm。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进行变更或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