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血压的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026发布日期:2018-09-01 02:5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手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测血压的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化产品的发展,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智能化穿戴产品,如智能手环则作为常见的一种智能化穿戴产品出现,用户通过佩戴智能手环,则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等情况,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目前,申请号为CN201610479693.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智能手环,它包括智能模块、第一手环环体以及第二手环环体,第一手环环体和第二手环环体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智能模块的两侧,形成环状结构套在手腕上,智能模块包括智能终端、调节按钮、智能显示屏、语音输入模块以及USB接口,智能终端设有健康参数测试单元、防走失终端单元、微处理器,健康参数测试单元包括脉搏血氧测试模块、血压测试模块、计步测试模块、汗液测试模块、脑电测试模块、计步测试模块、汗液测试模块、脑电测试模块、体温测试模块。

这种多功能智能手环虽然能检测使用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但其在佩戴时缺乏透气透湿功能,用户长久佩戴后容易在手部与手环之间形成汗膜,长时间积累汗液且在不通风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大量细菌,而手部又是人类与口腔接触最多的地方,手部带有大量细菌很容易进入人体,使用户的健康受到威胁,还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测血压的智能手环,具有透气透湿,防止积汗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测血压的智能手环,包括手环主体以及沿手环主体长度方向两端延伸的表带,两段所述表带远离手环主体的端部各设有凸起方向相反的卡扣,两段所述表带长度方向上分布有多个与另一段表带上的卡扣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贯穿设有第一抽气孔,所述第一抽气孔的孔向与表带远离人体一侧的平面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抽气孔位于通孔内壁上的孔口朝向人体,所述表带沿通孔排布方向设有连通所有第一抽气孔的抽气管,所述手环主体上设有与抽气管连通的抽风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扣与通孔配合以使表带固定以佩戴,通过抽风装置抽吸抽气管内的空气以使抽气管形成负压,进而通过抽气孔抽吸外界空气以补充压差,由于抽气孔轴向与表带远离人体一侧的平面形成夹角且开口朝下,抽气孔将对人体皮肤进行抽吸以抽吸皮肤释放出的湿气,及时将湿气抽走,以防止湿气积累而形成汗液,同时通过抽气孔对通孔内壁范围进行抽吸,以带动表带与皮肤接触区间的空气流动,进而提高皮肤的散热效果,以减少汗液的产生,达到透气透湿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手环主体上设有独立的用于存放抽风装置的抽风空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风装置存放于抽风空腔内,以使整个抽风过程产生的空气流动不会影响到手环主体内的电子元器件,同时防止了灰尘进入手环主体内以损坏电子元器件,达到设备稳定运行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抽风空腔位于宽度方向的两端设有用于通闭抽风空腔的第三栏栅开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抽风装置运作时,打开第三栏栅开关可通过第三栏栅开关排出从人体皮肤抽吸的湿气,达到及时排出湿气的效果,当抽风装置不运作时,可关闭第三栏栅开关,以防止灰尘进入损坏风机,达到提高使用寿命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抽风空腔位于长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设有连通抽风空腔的凸管,所述表带与手环主体连接处设有与凸管匹配的且连通抽气管的凹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管和凹管配合实现表带与手环主体的插接,以实现表带可拆卸的效果,同时由于凸管与抽风空腔连通且凹管与抽气管连通使得可拆卸结构不影响抽风作业。

优选的,所述抽风装置包括水平设置且进风口连通至凸管的风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平设置风机可有效的减少整个手环主体的厚度,通过进风口直接连通至凸管,以使空气流动范围减少,以提高抽风效果。

优选的,所述凸管上设有卡块,所述凹管内设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管通过卡块卡接至凹管的卡槽内,使得凸管与凹管卡接更牢固,进而使得表带与手环主体的连接更牢固。

优选的,两段所述表带均设有通孔以及抽气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段表带同时进行抽气抽湿作业,可提高对皮肤的透气透湿效果。

优选的,两段所述表带上均设有卡扣且卡扣的延伸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相反的卡扣同时卡接在通孔上,进一步加强连接的稳定性,使得手环不易脱落。

优选的,所述卡扣的端部设有圆角或倒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扣的端部设有圆角或倒角使得卡扣更容易插入通孔内方便使用。

优选的,所述卡扣的端部大于通孔的孔径,所述卡扣的扣身小于通孔的孔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扣端部略大于通孔使得卡扣不易脱离,扣身略小于通孔使得卡扣卡接时不会时刻压迫通孔,以延长通孔的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佩戴时透气透湿,减少汗液积累,减少细菌滋生,使得人体更加健康,佩戴时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表带与手环主体连接稳定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测血压的智能手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手环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手环主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手环主体;11、抽风空腔;12、风机;121、支撑块;13、连接管;14、凸管;141、卡块;15、第一栏栅开关;151、第一静栏栅;152、第一动栏栅;153、第一拨块;16、第二栏栅开关;161、第二静栏栅;162、第二动栏栅;163、第二拨块;17、第三栏栅开关;171、第三静栏栅;172、第三动栏栅;173、第三拨块;18、驱蚊空腔;2、表带;21、通孔;22、抽气管;23、抽气孔;24、卡扣;25、圆角;26、扣身;27、凹管;28、卡槽;3、抽风装置;4、驱蚊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智能血压测量手环,参照图1,包括手环主体1、与手环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表带2、设置在手环主体1下方的抽风装置3以及设置在手环主体1长度方向一端的驱蚊装置4。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图2中隐去部分表带2),表带2远离手环主体1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表带2的卡扣24,两段表带2上均设有卡扣24,且卡扣24的方向相反,一段表带2上的卡扣24朝手环主体1的上表面方向延伸,另一段表带2的卡扣24朝手环主体1的下表面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卡扣24的端部设有圆角25,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倒角,表带2上开有与卡扣24配合的通孔21,卡扣24的端部大于通孔21的孔径,卡扣24的扣身26小于通孔21的孔径,通孔21有多个且均布在表带2的长度方向上,表带2内设有连通所有通孔21的抽气管22,抽气管22远离手环主体1的一端封端,通孔21的孔壁上开有连通抽气管22的抽气孔23,抽气孔23与表带2远离人体的一端平面成一定夹角,抽气孔23位于通孔21内壁上的孔口朝下,表带2位于靠近手环主体1的一端上设有凹管27,凹管27与抽气管22连通,通过抽气孔23和抽气管22抽走通孔21内的空气,通过凹管27使表带2与手环主体1连接。

图1、图4以及图5(图4中隐去部分抽风空腔11),抽风装置3包括固定连接在手环主体1下方的抽风空腔11,抽风空腔11为独立的空间,抽风空腔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有与凹管27配合的凸管14,凸管14连通至抽风空腔11内,手环主体1通过凸管14插接在凹管27内进而与表带2连接,凸管14与抽气管22的截面形状及大小一致,凸管14的上下两端外壁上设有卡块141,凹管27的上下两端的内壁上设有与卡块141配合的卡槽28。

抽风空腔11内设有风机12,风机12的抽风口朝上,风机12水平连接在抽风空腔11的下壁上,风机12通过支撑块121与抽风空腔11连接,支撑块121共四个且分布在风机12的四角,抽风空腔11内设有连通凸管14与风机12抽风口的连接管13,连接管13长度方向两端与凸管14连接,连接管13的下壁位于风机12抽风口的位置上与风机12连接,风机12的抽风口连通至连接管13内,通过风机12抽出连接管13、凸管14以及表带2内的空气,通过支撑块121使风机12的出风口与抽风空腔11隔有间距以使空气得以通过风机12的出风口吹送至抽风空腔11内。

抽风空腔11宽度方向的两端设有第三栏栅开关17,第三栏栅开关17包括开在抽风空腔11宽度方向两端的侧壁上的第三静栏栅171,第三静栏栅171为双层结构,第三静栏栅171的夹层上滑动夹持有第三动栏栅172,第三动栏栅172与第三静栏栅171平行,第三动栏栅172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拨块173,第三拨块173贯穿第三静栏栅171延伸出第三静栏栅171外,第三静栏栅171上还开有供第三拨块173滑动的第三拨块槽,通过拨动第三拨块173以使第三动栏栅172与第三静栏栅171错位以关闭抽风空腔11侧壁,反之则打开。

驱蚊装置4包括设置在手环主体1长度方向上一端的驱蚊空腔18,驱蚊空腔18位于抽风空腔11上方,驱蚊空腔18的下壁设有第二栏栅开关16,第二栏栅开关16包括开在驱蚊空腔18下壁的第二静栏栅161,第二静栏栅161为双层结构,第二静栏栅161的夹层内滑动夹持有第二动栏栅162,第二动栏栅16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拨块163,第二拨块163贯穿驱蚊空腔18的宽度方向一端的侧壁延伸至驱蚊空腔18外,第二静栏栅161上还开有供第二拨块163滑动的第二拨块槽,通过拨动第二拨块163以使第二动栏栅162与第二静栏栅161错位以关闭驱蚊空腔18下壁,反之则打开。

驱蚊空腔18的上端开口,驱蚊空腔18的上端铰接有第一栏栅开关15,第一栏栅开关15包括铰接在驱蚊空腔18长度方向一端的侧壁上的第一静栏栅151,第一静栏栅151为双层结构,第一静栏栅151的夹层内滑动夹持有第一动栏栅152,第一动栏栅15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拨块153,第一拨块153贯穿第一静栏栅151延伸至第一静栏栅151的外面,第一静栏栅151上还开有供第一拨块153滑动的第一拨块槽,通过拨动第一拨块153以使第一动栏栅152与第一静栏栅151错位以关闭驱蚊空腔18上端,反之则打开,第一栏栅开关15还可通过铰链旋转进而开闭驱蚊空腔18以取放驱蚊块。

综上所述,佩戴智能手环时,启动风机12,风机12将抽动连接管13内的空气,进而抽动凸管14内的空气,进而通过凸管14抽动抽气管22内的空气使得抽气管22内形成负压,使得空气从抽气孔23进入抽气管22内,由于抽气孔23与表带2远离人体的一端平面形成夹角且开口朝下,使得抽气孔23在通孔21的范围内抽吸人体皮肤散发的湿气,同时带动表带2与人体皮肤之间的空气运动,同时,打开第三栏栅开关17,以连通抽风空腔11与外界,使得湿气从第三栏栅开关17排出外界远离表带2范围,起到透气透湿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第一栏栅开关15与第二栏栅开关16处于关闭状态,当到达蚊虫较多的地方或晚上睡觉时,打开第一栏栅开关15,以使驱蚊空腔18内的驱蚊块通过第一栏栅开关15散发出驱蚊香气,起到驱蚊的作用,在需要加大驱蚊作用时,打开第二栏栅开关16,使得驱蚊空腔18与抽风空腔11连通,进而通过第三栏栅开关17连通至外界,以加强驱蚊空腔18的空气对流,使得驱蚊块更快的散发出驱蚊香气,提高驱蚊效果,在需要加速散发驱蚊香气或大范围驱蚊时,关闭第三栏栅开关17,启动风机12实现上述祛湿功能的同时,风机12的出风将由于第三栏栅开关17的关闭进而通过第二栏栅开关16进入至驱蚊空腔18内,进而带动驱蚊空腔18内的空气流动,实现强制空气流动,使驱蚊香气散发更快,范围更大,达到更明显的驱蚊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