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CT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4188发布日期:2018-11-09 20:4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救护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脑CT救护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心脑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当病人在家里突发心脑疾病,一般都是通过救护车送至最近的医院,然后在医院内进行检查、确诊、治疗,但是从发病到送至医院的这一段时间,在加上在医院进行检查,直到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造成治疗的黄金时间浪费,使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脑CT救护车,其具有在病人送至医院的路上对病人进行脑CT检查,并通过远程终端系统传送至医院诊断中心来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脑CT救护车,包括驾驶舱和救护舱,救护舱的尾部设置有后车门,驾驶舱和救护舱的车顶分别设置医用警灯和驻车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舱和救护舱之间设有隔断间,所述隔断间内设置有胶片打印机,所述胶片打印机固定在隔断间的地板上;

所述救护舱内靠近隔断间一端设置车载CT机,所述车载CT机固定在救护舱的地板上;

所述救护舱内一侧依次放置医疗设备固定架、电器通道柜、药品及器械存放柜、以及储物箱,所述医疗设备固定架上固定有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和吸引器,所述药品及器械存放柜上设置有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打印机、心肺复苏仪以及心电图机;

所述救护舱另一侧依次放置存放柜、存氧柜、铲式担架以及脊椎板,所述存氧柜位于靠近后车门的一端,所述存放柜内设有蓄电池以及暖风机出风口,所述存氧柜内设置有氧气瓶;

所述救护舱中间过道位置设置有担架车;

所述救护舱舱顶设置有照明系统、输液架、安全扶手、以及换气扇,所述输液架滑动连接在舱顶上,所述安全扶手位于舱顶的中轴线上,所述换气扇位于舱顶靠近后车门的一端。

进一步设置:车载CT机与救护舱地板之间设置有铝板,车载CT机固定连接在铝板上,铝板固定连接在救护舱的地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车载CT机的牢固性以及稳定性,使CT机在为病人检查时的结果更准确。

进一步设置:隔断间与救护舱之间的壁板上设有查看窗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查看窗口可以观察救护舱内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救护舱的舱体内部的四周设置有铅帘,查看窗口上设有铅玻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医护人员受到射线的辐射,减小所受到的伤害。

进一步设置:救护舱的地板朝向地面的一侧四角设置有平衡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强了车载CT机的稳定性,从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设置:照明系统包括LED照明灯带以及射灯,所述LED照明灯带以及射灯固定连接在救护舱的舱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LED照明灯带为救护舱内进行照明,对于需要单独照明的部位,通过射灯对其进行照明。

进一步设置:存氧柜上靠近氧气瓶出口的位置设置有观察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口可以查看氧气瓶的用量以及通过观察口可以控制氧气瓶的打开和关闭。

进一步设置:存氧柜朝向后车门的一侧设有照明灯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打开后车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照明灯开关将救护舱内的照明系统打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担架车将病人直接推入车中进行CT扫描,最后通过远程终端将检查结果发送至诊断中心,并对病人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病人能第一时间接受CT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得到相应的抢救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救护舱内左侧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救护舱内右侧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救护舱的舱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救护舱与隔断间之间的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驾驶舱;2、救护舱;3、医用警灯;4、驻车空调;5、隔断间;51、壁板;511、查看窗口;6、胶片打印机;7、车载CT机;8、医疗设备固定架;9、除颤监护仪;10、呼吸机;11、吸引器;12、电器通道柜;13、药品及器械存放柜;14、储物箱;15、生化分析仪;16、血细胞分析仪;17、心肺复苏仪;18、心电图仪;19、担架车;20、存放柜;21、暖风机出风口;22、蓄电池;23、存氧柜;231、观察口;232、照明灯开关;24、氧气瓶;25、铲式担架;26、脊椎板;27、平衡支腿;28、输液架;29、滑轨;30、安全扶手;31、射灯;32、换气扇;33、LED照明灯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脑CT救护车,脑CT救护车的车型可采用现有的救护车的车型。如图1所示,脑CT救护车包括驾驶舱1和救护舱2,在驾驶舱1的车顶上设置有医用警灯3,在救护舱2的车顶上设有驻车空调4,医用警灯3和驻车空调4固定连接在脑CT救护车的车顶上,在救护舱2远离驾驶舱1一端设置有车后门,通过车后门可进入到救护舱2内。

如图1、图4所示,在救护舱2和驾驶舱1之间,设有隔断间5,隔断间5内设置有胶片打印机6,胶片打印机6固定在隔断间5的地板上,在隔断间5靠近救护舱2的壁板51上,设置有可对救护舱2内部进行查看的查看窗口,查看窗口上设置有铅玻璃。

为方便描述,现将救护舱2的方位进行定义,脑CT救护车前进方向为救护舱2的前方,前进方向的左侧为救护舱2的左侧,前进方向的右侧为救护舱2的右侧,前进方向的后方为救护舱2的后方。

救护舱2呈矩形,其中救护舱2的四周侧壁上设置有铅帘,铅帘一端固定连接在救护舱2的侧壁靠近舱顶的一端,通过铅帘可有效的避免医护人员受到射线的辐射。

如图1所示,在救护舱2内部靠近隔断间5的一端,设有车载CT机7,车载CT机7通过铝板固定连接在救护舱2的地板上,其中车载CT机7与铝板固定连接,铝板与救护舱2的地板固定连接。

救护舱2的左侧,从靠近隔断间5方向向救护舱2后车门方向依次设置医疗设备固定架8、电器通道柜12、药品及器械存放柜13、以及储物箱14,其中,医疗设备固定架8、电器通道柜12以及储物箱14固定在救护舱2的侧壁上,药品及器械存放柜13固定在救护舱2的地板上。

在医疗设备固定架8上设置有除颤监护仪9、呼吸机10以及吸引器11,除颤监护仪9、呼吸机10以及吸引器11均通过医疗设备固定架固定在救护舱2的左侧侧壁上。在药品及器械存放柜13的柜台上,放置有生化分析仪15、血细胞分析仪16、心肺复苏仪17以及心电图仪18,其中生化分析仪15、血细胞分析仪16、心肺复苏仪17以及心电图仪18放置在药品及器械存放柜13的柜台上。

如图2所示,救护舱2的右侧,从靠近隔断间5方向向救护舱2后车门方向依次设置有铲式担架25、脊椎板26、存放柜20以及存氧柜23,其中存氧柜23靠近救护舱2的后车门,且固定连接在救护舱2的地板上,在存氧柜23内设置有两个氧气瓶24。在存氧柜23靠近氧气瓶24出气口的位置设置有观察口231,通过观察口231可将氧气瓶24打开或关闭,且可以对氧气瓶24的使用状态进行查看。在存氧柜23朝向后车门的一侧,设有照明灯开关232,照明灯开关固定连接在存氧柜23的侧壁上。

存氧柜23靠近隔断间5的一侧,存放柜20紧靠着存氧柜23固定连接在救护舱2的地板上,在存放柜20的柜体内部,设置有暖风机出风口21和蓄电池22,蓄电池22固定在存放柜20的柜体内部。铲式担架25、脊椎板26并排放置在救护舱2右侧的最内部,并通过连接件卡在救护舱2的侧壁上,防止脑CT救护车行走时,铲式担架25或者脊椎板26倒下,对病人或医护人员造成损伤,当需要使用的时候松开连接件,从而将铲式担架25和脊椎板26取下。

如图1所示,在救护舱2中间过道位置,设置有担架车19,通过将病人放置在担架车19上,推动病人对其进行CT检查。

如图3所示,救护舱2的舱顶,设置有若干互相平行的LED照明灯带33以及射灯31,本实施例中,LED照明灯带为10个,射灯为3个,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LED照明灯带33和射灯31的数量。10个LED照明灯带33分两排设置在救护舱2的舱顶上,射灯31设置在舱顶靠近救护舱2后车门的一侧且位于救护舱中轴线的两侧,当担架车19将病人送到救护舱2中时,可根据情况打开射灯31对病人进行检查。

在救护舱2舱顶靠近后车门的一侧,还设置有输液架28,输液架28通过滑轨29固定在救护舱2的舱顶,输液架28与滑轨29滑动连接,滑轨29与舱顶固定连接,其中滑轨29长度方向与救护舱2的长度方向相同。在救护舱2的舱顶中轴线上,设置有安全扶手30,安全扶手30固定连接在舱顶上,且安全扶手30的长度方向与救护舱2的长度方向相同。在舱顶靠近后车门的一端,设有给救护舱2进行换气的换气扇32,换气扇32固定连接在救护舱2的舱顶上。

如图1所示,在救护舱2的舱底,地板朝向地面一侧的四角上设置有可自动伸缩的平衡支腿27,通过电路控制,使平衡支腿27伸长,直至四个平衡支腿27与地面相抵触,从而对救护舱2起支撑作用,防止医护人员检查病人时造成救护舱2的晃动,造成车载CT机7的检查结果有偏差。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