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的熬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3754发布日期:2019-01-04 23:4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的熬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熬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的熬胶设备。



背景技术:

阿胶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并缓解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的症状。阿胶一般为长方形块状,整体呈黑褐色,气微,味道微甘。为方便食用阿胶,通常将阿胶、冰糖、红枣、黄酒一同熬制成膏状。

胶类产品的熬胶加工过程复杂,顾客有熬胶需求需去熬胶门店寻找专业人员熬胶,熬胶过程不便;在手动熬胶的过程中,为防止阿胶粘糊锅底,用户需要不停地搅拌阿胶,不能离开,而一般熬胶时间在半小时左右,这样用户的劳动强度很高。另外,熬胶期间要观察阿胶的熬制情况,根据熬制情况确定具体添加辅料的时间。并且因为是人为地掌握熬胶具体各阶段的时间,所以熬胶的效果每次都不一样,会影响顾客对于产品的印象。在保证熬胶质量的前提下,需设计新型便携地熬胶设备,实现家庭式便携自主熬胶。

针对于熬胶过程,需要对产品进行熬制加工,要求保证熬胶效果,不得污染产品,操作方便快捷,顾客可自行操作。因此,如何研发一种便携式的熬胶设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熬胶效果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的熬胶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的熬胶设备,包括外壳、内锅和控制器,控制器设置为PCB电路控制板,内锅嵌设在外壳的内部,内锅和外壳之间的侧部空隙内设置有电机,内锅和外壳之间的底部空隙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底座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和内锅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发热盘,控制器控制发热盘对内锅加热;转动轴的底部安装在底座上,转动轴的顶端贯穿固定支架延伸至内锅内,且位于内锅的中心轴处,转动轴的顶端设置有搅拌齿,转动轴和电机的转轴之间通过同步皮带传动连接,控制器控制电机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内锅的外侧设置有保温罩,内锅和保温罩相连接处设置有发热管。

更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设置为内管和外管连接而成的中空双层管,内管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方形支撑管,支撑管端部和外管之间架设有外扩的U形管。

进一步的,所述内锅顶端内侧壁设置有隔热圈。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齿设置为两端对称开设半圆弧形凹槽的方形板,方形板的中部对称且相切开设U连通孔,方形板呈垂直排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盘的底部呈环形盘绕设置有电热管,电热管上等间距通过带U形固定夹的固定块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盘的中心轴处设置有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设置为螺旋管结构;发热盘的侧部通过熔断器安装有传感器压片,熔断器设置为截面呈“几”字形板。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和搅拌齿之间通过半圆键和半圆键轴套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上端通过顶盖转轴连接顶盖,顶盖通过开盖按钮控制启闭。

进一步的,所述内锅内壁均匀喷涂陶瓷不沾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内锅与外壳的协同作用,可设计成多种熬制规格,顾客可根据分量灵活选择;采用直流电机驱动同步皮带运行的方式,功率低、体积小、噪声低,运行稳定;搅拌齿的特殊结构,使搅拌齿所接触到的浆料形成多层流动混合空间,搅拌均匀,防止出现糊锅现象;通过发热盘对内锅底部进行快速加热,通过发热管对内锅的侧壁进行加热,有利于使内锅内部快速稳定升温,不仅使胶液均匀加热,而且还能减少胶液内的气泡,实现自动熬胶,熬胶质量好,提高了熬煮的效率,PCB电路控制板可保证每次熬制的阿胶品质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带保温罩的内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控制器;2、开盖按钮;21、顶盖转轴;3、外壳;4、内锅;41、固定支架;42、半圆键;5、搅拌齿;51、半圆键轴套;6、底座;61、转动轴;7、电机;8、同步皮带;9、发热盘;10、隔热圈;11、发热管;12、保温罩;13、U形管;14、外管;15、内管;16、支撑管;17、固定块;18、固定夹;19、熔断器;20、传感器压片;21、传感器组件;22、U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一种便携式的熬胶设备,包括外壳3、内锅4和控制器1,控制器1设置为PCB电路控制板,内锅4嵌设在外壳3的内部,内锅4和外壳3之间的侧部空隙内设置有电机7,内锅4和外壳3之间的底部空隙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底座6和固定支架41,固定支架41和内锅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发热盘9,控制器1控制发热盘9对内锅4加热;转动轴61的底部安装在底座6上,转动轴61的顶端贯穿固定支架41延伸至内锅4内,且位于内锅4的中心轴处,转动轴61的顶端设置有搅拌齿5,转动轴61和搅拌齿5之间通过半圆键42和半圆键轴套51相互配合,转动轴61和电机7的转轴之间通过同步皮带8传动连接,控制器1控制电机7旋转,外壳3的上端通过顶盖转轴21连接顶盖,顶盖通过开盖按钮2控制启闭;内锅4内壁均匀喷涂陶瓷不沾涂层,出料残存量少,清洗方便。

具体运行过程为:将熬胶设备的插座接通电源,通过按动开盖按钮2,将顶盖打开,将待熬的阿胶块放置在内锅4中,同时将其他辅料加入内锅4,内锅4设置为上锅、下锅通过弧形倒角连接而成的一体式结构,上锅的直径大于下锅的直径,使原料在内锅4中熬煮的过程中,使浆料保持平稳,调整熬煮的温度、时间,后将顶盖进行盖上,通过PCB电路控制板控制直流电机7开启转动,电机7通过同步皮带8带动转动轴61和搅拌齿5同步转动,同时PCB电路控制板控制发热盘9对内锅4加热,使锅内产品升温熬制,搅拌齿5持续旋转防止熬制过程糊锅,熬制足够时间后PCB电路控制板控制直流电机7停止转动,发热盘9停止加热,完成整个熬胶过程。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如图2所示,内锅4的外侧设置有保温罩12,内锅4和保温罩12相连接处设置有发热管11。保温罩12与内锅4的形状设置一致,保温罩12的尺寸大于内锅4的尺寸,保温罩12将内锅4与外壳3之间的空隙进行二次隔离,避免熬煮后的阿胶热量向外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如图3所示,发热管11设置为内管15和外管14连接而成的中空双层管,内管1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方形支撑管16,支撑管16端部和外管14之间架设有外扩的U形管13。发热管11的内管15和外管14双层加热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加热速度,支撑管16起到支撑和热传导的作用,外扩的U形管13将内管15和外管14进行有效连接,提高了内管15和外管14之间的热传导速度,发热管11设置在内锅4的外侧,使内锅4在底部发热盘9的加热作用下,同时通过发热管11辅助加热,有利于使内锅4的温度迅速升温,提高了加热熬煮的效率。

内锅4顶端内侧壁设置有隔热圈10。隔热圈10内嵌设有蜂窝状隔热板,划分为多个空间,避免热量向上传递给顶盖,保证了顶盖开启闭合时不受内锅4温度的影响,防止烫伤现象,保证了阿胶熬制中的取放的安全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如图4所示,发热盘9的底部呈环形盘绕设置有电热管,电热管上等间距通过带U形固定夹18的固定块17固定。

发热盘9的中心轴处设置有传感器组件21,传感器组件21设置为螺旋管结构;发热盘9的侧部通过熔断器19安装有传感器压片20,熔断器19设置为截面呈“几”字形板,结构加工快捷,安装快速,延长使用寿命。

当控制器1发出加热信号,传递给传感器压片20,传感器压片20接受到发热信号传递给传感器组件21,控制发热盘9上的电热管进行加热,电热管通过固定夹18和固定块17的固定稳定性强,同时可稳定的将热量传递给发热盘9,发热盘9将热量传递给内锅4,进而对内锅4内的阿胶浆料加热熬煮。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如图5所示,搅拌齿5设置为两端对称开设半圆弧形凹槽的方形板,方形板的中部对称且相切开设U连通孔22,方形板呈垂直排布设置。

由于阿胶产品具有一定的粘度,搅拌齿5的结构新颖,其与水平面呈垂直排布,可增大与浆料的接触面积,搅拌均匀,两端的半圆弧形凹槽在旋转的过程中形成弧形截面,内部的U形连通孔将浆料上下截面进行分割,使搅拌齿5所接触到的浆料形成多层流动混合空间,搅拌均匀,在熬制过程中搅拌齿5持续旋转,防止出现糊锅,保证受热均匀。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