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熬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568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熬胶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阿胶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阿胶熬制装置改进,具体说是一种熬胶机。



背景技术:

阿胶作为中国传统补品被大家广泛认知,阿胶的保健效用被关注的越来越多,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出现,阿胶的购买人群正在不断壮大。阿胶作为中高端保健品,普通购买的块状阿胶不能直接服用,它的食用最常见的方法是做成阿胶糕形式,这就需要对阿胶进行加工,这个加工可以由消费者自己加工,但是因为熬制阿胶需要一定技术技巧,更多的消费者还是在购买的地方选择代加工。基本每个品牌的阿胶厂商都会在销售点提供阿胶熬制服务,传统的销售点熬制阿胶使用的都是人工手动熬制,不仅速度慢,而且每个熬胶员的技术水平不同会严重影响阿胶糕成品的质量和口感。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很多高端客户甚至会有上门熬制的需求,这就要求厂商提供更多的服务,满足不同需求。现有技术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现在使用熬胶机熬制阿胶时,阿胶在熬制过程中会不断有水汽从锅内蒸发出来,水汽在遇到温度低的熬胶机头时,会形成水滴状凝露,过多的凝露会滴回熬胶锅内,影响食品卫生安全;另外,水汽也会对熬胶机头及电陶炉外壳内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器部件产生影响,导致电器部件氧化或者发生其他电路短路等问题。

目前亟待设计一种熬胶机,解决熬制过程中产生水汽带来的上述不利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熬胶机,可以解决熬制过程中产生水汽带来的不利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熬胶机,包括熬胶机头、底座、电陶炉、熬胶锅、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电陶炉包括外壳和外壳内的电陶炉本体,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外壳顶面的一端,所述熬胶机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熬胶锅坐落在所述外壳顶面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设置在远离所述底座的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底座下方的所述外壳内设置风机,所述底座内形成竖向风道,所述外壳顶面上设置与所述竖向风道连通的通风孔,所述底座朝向所述熬胶锅的立面上设置所述竖向风道的排风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横向风道,所述电陶炉外壳底面上设置与所述横向风道连通的进风口。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倾斜设置,所述风机出风侧朝向所述竖向风道,所述风机的进风侧朝向所述横向风道,所述竖向风道上部朝熬胶机头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排风口朝向所述熬胶机头底部,所述外壳底面上的进风口分别设置在电陶炉本体下方及靠近所述电气控制系统的下方,所述风机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熬胶机头上设置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及风机均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风道系统,解决了目前在熬制过程中产生水汽带来的不利因素及电器部件等的散热问题。风机将熬胶机外部的空气通过吸风作用,从外壳底部的进风口将空气吸入,将电陶炉本体及电气控制系统周围的热量带走,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器部件不易氧化或者发生其他电路短路等问题。吸入外壳内的空气经过外壳底部设置的横向风道,再经风机吹入底座内的竖向风道,热风由竖向风道从底座侧面上排风口吹出,热风可以将熬胶机头上的水汽吹走,避免水汽凝结,防止过多的凝露会滴回熬胶锅内,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熬胶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熬胶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熬胶机吸排风的示意图。

图中的序号为:1-熬胶机头、2-搅拌棒、3-底座、4-熬胶锅、5-外壳、5.1-外壳顶面、5.2-通风孔、5.3-外壳底面、6-竖向风道、7-风机、8-横向风道、9-排风口、10-电陶炉本体、11-进风口、12-电气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熬胶机的实施例,包括熬胶机头1、底座3、电陶炉、熬胶锅4、电气控制系统12,所述电陶炉包括外壳5和外壳5内的电陶炉本体10。所述底座3设置在所述外壳5顶面的一端,将熬胶机头1设置在所述底座3上,将熬胶锅4坐落在所述外壳5顶面5.1中部。电气控制系统12设置在远离所述底座3的外壳5内,位于所述底座3下方的外壳5内设置风机7。在底座3内形成竖向风道6,在外壳顶面5.1上设置与竖向风道连通的通风孔5.2,在底座3朝向所述熬胶锅4的立面上设置竖向风道6的排风口9,在外壳5内设置横向风道,在外壳底面5.3上设置与横向风道8连通的进风口11。

具体而言:上述风机7倾斜设置,风机7的出风侧朝向竖向风道6,所述风机7的进风侧朝向横向风道8,竖向风道6上部朝熬胶机头1方向倾斜设置,排风口9朝向熬胶机头1底部。所述外壳底面5.3上的进风口有两组,分别设置在电陶炉本体10下方及靠近所述电气控制系统12的下方,所述风机7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12连接。通常,熬胶机开始熬胶时,就打开风机7开始吸排风,通过风道系统将电陶炉本体及电气控制系统周围的热量带走,并向熬胶机头1热气,避免在熬胶机头1上水汽凝结。

为了及时发现熬胶机头1处的湿度变化,还可在熬胶机头1上设置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风机7均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12连接。电气控制系统12可以自动控制风机7排风,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空气湿度高于设定值时,发送信号给所述电气控制系统12,由电气控制系统12自动控制风机7启动,通过风道系统向熬胶机头1吹热气,避免在熬胶机头1上形成水滴状凝露。

参见图3,图中的箭头指向即是风的走向,风机7的主要作用是将熬胶机外部的空气通过吸风作用,从外壳底面5.3上的进风口11将空气吸入,将电陶炉本体10周围及电气控制系统12周围的热量带走。吸入外壳5的空气经过外壳底面5.3设置的横向风道8,热风再通过风机7吹入底座3内的竖向风道6,通过竖向风道6从底座3侧面上排风口9吹出,向熬胶机头1吹热风,将熬胶时产生的水汽吹散,避免在熬胶机头1上形成水滴状凝露,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