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海绵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4770发布日期:2019-01-08 21:26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海绵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海绵棒。



背景技术:

海绵,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够用于清洁物品。人们常用的海绵由木纤维素纤维或发泡塑料聚合物制成。另外,也有由海绵动物制成的天然海绵,大多数天然海绵用于身体清洁或绘画。另外,还有三类其他材料制成的合成海绵,分别为低密度聚醚(不吸水海绵)、聚乙烯醇(高吸水材料,无明显气孔)和聚酯。因为这些海绵小块废料是无法直接抛向大自然的,大自然也无法自然吸收这些海绵,即使可以吸收,也需要很长时间;而如果采取燃烧的方式处理海绵废料,则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甲醛等对环境和人体都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甚至会发生中毒死亡。所以为了保护环境,世界各国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始研究更合适的方式来回收再利用这些工业碎海绵,因此制作成为再生海绵,这不仅是降低生产和产品成本、提高物质有效利用率的需要,也是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的要求。

然而现有的医疗用海绵棒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海绵棒上的海绵层体积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对于不同的用户难以做到统一的使用,还有在操作过程中,难以进行体积的调节,使用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疗用海绵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用海绵棒,包括海绵棒和空心海绵层,所述海绵棒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轮,所述海绵棒的顶部两侧设置有空心海绵层,且空心海绵层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通过缠绕在转动轴上的连接拉绳与海绵棒底部的拉动把手连接,所述海绵棒的内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通气管,且通气管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通气管的另一端位于两空心海绵层之间开设有通气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动轴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转动轴关于海绵棒的竖直中线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空心海绵层的四周表壁上设置有凸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空心海绵层的拐角处均为弧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空心海绵层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空心海绵层关于海绵棒的竖直中线对称。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在海绵层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并且该连接板通过连接拉绳进行连接,连接绳还缠绕在海绵棒顶部的转动轴上,当医护人员拉动连接拉绳时,可以通过连接板带动空心海绵层向内收缩,从而减小空心海绵层的体积,使得医护人员的操作更加方便,并且该海绵棒的适用范围更广,其次在海绵棒的内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位于两空心海绵层之间开设有透气孔,当该海绵棒需要进行吸水时,通风式的结构,可以让水吸附部位快速干燥,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疗用海绵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心海绵层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

1-转动轮、2-连接拉绳、3-海绵棒、4-拉动把手、5-连接板、6-空心海绵层、7-通气管、71-进气口、8-透气孔、9-凸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医疗用海绵棒,包括海绵棒3和空心海绵层6,海绵棒3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轮1,海绵棒3的顶部两侧设置有空心海绵层6,且空心海绵层6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5,连接板5上通过缠绕在转动轴1上的连接拉绳2与海绵棒3底部的拉动把手4连接,海绵棒3的内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通气管7,且通气管7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71,通气管7的另一端位于两空心海绵层6之间开设有通气孔8。

转动轴1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转动轴1关于海绵棒3的竖直中线对称,空心海绵层6的四周表壁上设置有凸层9,空心海绵层6的拐角处均为弧形结构,空心海绵层6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空心海绵层6关于海绵棒3的竖直中线对称。

转动轮2用于改变连接拉绳2上的拉力方向,连接拉绳2用于固定连接板5和拉动把手4。

工作原理:使用时,向下提拉拉动把手4,拉动把手4会通过连接拉绳2拉动连接板5,从而使得空心海绵层6向内侧收缩,从而缩小空心海绵层6的体积,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当该海绵棒3的空心海绵层6对于擦拭部位进行吸水处理时,由于海绵棒3内部设置有通气管7,并且通气管7的一侧开设有透气孔8,另一侧开设有进气口71,可以使得擦拭部位快速的干燥,使得该空心海绵层6的吸水性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