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8388发布日期:2019-02-26 17:5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听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听力检测装置,尤其指一种可自我检测及验配听力的听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的听力检测,通常都是等到患者发觉有听力障碍时,才会至听力检测机构或是大医院去确认是否患有听力障碍。助听器选择、设定、微调至患者满意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复杂的评估,且相当地花费时间、体力与金钱。此外听力检测装置的控制、微调及测试仅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听力师才能轻易且快速地操作及利用,患者通常无法自我检测听力的状况及调整助听器的参数。再者,听力检测装置属于较为精密的仪器,在出售的价格上也不是一般使用者可以负担,因此患者通常无法自行添购听力检测装置随时进行听力检测及助听器的调整。

而在听力检测系统的应用中,通常需搭配制式的检测配备,例如:耳机组,但由于市面上的耳机组种类众多,且各种不同的耳机组在音频及特性上有着不同的响应,造成无法精准的自我检测听力的状况,因此使听力检测装置的普及化更加难以实施。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听力检测装置,听力检测装置可自我校正检测配备而增加检测的准确性。使用者可随时自我检测自我的听力状况,并且当使用者发现听力受损时可自行验配及微调助听器,以上为本发明人所要进行克服并加以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听力检测装置,以克服已知技术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听力检测装置应用电子装置,电子装置提供声音播放信号,听力检测装置包括:听力检测单元,提供听力检测。及控制单元,耦接电子装置、听力检测单元;当听力检测装置耦接电子装置后,听力检测装置输出装置序号至电子装置,电子装置根据装置序号调整声音播放信号;控制单元接收声音播放信号,并转换声音播放信号为检测信号,以控制听力检测单元执行听力检测。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听力检测装置还包括:助听单元,耦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听力检测的结果,并且转换听力检测的结果为听力数据,以输出听力数据至助听单元储存。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电子装置包括操作接口,操作接口根据装置序号调整声音播放信号,且转换听力检测的结果为听力信号,并输出听力信号至控制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控制单元包括:端口,耦接电子装置。第一转换单元,耦接端口与听力检测单元,第一转换单元转换声音播放信号为检测信号。及第二转换单元,耦接端口与助听单元,第二转换单元转换听力信号为听力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控制单元还包括:识别单元,耦接端口;识别单元包含听力检测装置唯一的装置序号,且当听力检测装置耦接电子装置后,操作接口由识别单元得到听力检测装置唯一的装置序号;操作接口依据唯一的装置序号获取装置特性数据,并依据装置特性数据补偿并调整声音播放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操作接口根据唯一的装置序号由远程服务器下载听力检测装置的装置特性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控制单元还包括:切换单元,耦接第一转换单元,并通过端口耦接电子装置,且用于旁路第一转换单元。其中,当控制单元侦测到电子装置通过Type-C的USB端口耦接端口时,切换单元不旁路第一转换单元,且第一转换单元转换声音播放信号为检测信号;当控制单元侦测到电子装置未通过Type-C的USB端口耦接端口时,切换单元旁路第一转换单元而使得声音播放信号即为检测信号,且声音播放信号通过旁路路径输出至听力检测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听力检测单元为耳机组,第一转换单元为USB转音源转换装置,且第二转换单元为刻录器。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操作接口为移动应用程序,且操作接口由远程服务器下载。

本实用新型的听力检测装置可自我校正检测配备而增加检测的准确性,用户可随时自我检测听力状况,且当用户发现听力受损时可自行验配及微调助听器。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包含本实用新型听力检测装置的听力检测系统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2为包含本实用新型听力检测装置的听力检测系统的局部细化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听力检测装置与电子装置搭配应用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4为包含本实用新型听力检测装置的听力检测系统的操作方法流程图。

图中符号表示:

10 听力检测装置;100 听力检测系统;12 听力检测单元;14 控制单元;142 端口;144 第一转换单元;146 第二转换单元;148 识别单元;1482 装置序号;149 切换单元;16 助听单元;162 记忆单元;20 电子装置;22 操作接口;30 服务器;Sv 声音播放信号;Sd 检测信号;Sh 听力信号;Ih 听力数据;Pb 旁路路径;S100~S160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参阅图1所示为包含本实用新型听力检测装置的听力检测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听力检测系统100包括听力检测装置10及电子装置20,且听力检测装置10耦接电子装置20。听力检测装置10包括听力检测单元12、控制单元14及助听单元16,且控制单元14耦接电子装置20、听力检测单元12及助听单元16。具体而言,电子装置20输出声音播放信号Sv至控制单元14,且控制单元14转换声音播放信号Sv为检测信号Sd,并输出检测信号Sd至听力检测单元12。听力检测单元12用于对用户进行听力检测,当用户由听力检测单元12听到检测信号Sd时,依据所听到的内容,将所听到的内容输入至电子装置20。在检测完毕时,电子装置20可得到用户两耳的听力曲线数据作为用户听力状况的听力检测的结果。若使用者由听力检测的结果发现听力有受损时,用户控制电子装置20将听力检测的结果转换为听力信号Sh,并输出听力信号Sh至控制单元14。控制单元14接收到听力信号Sh后,将听力信号Sh转换为听力数据Ih,并输出听力数据Ih至助听单元16。助听单元16用于储存用户的听力数据Ih,且依据用户的听力数据Ih来补偿用户听力损伤所造成的缺陷。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可以为手机或为平板计算机,但不以此为限。换言之,只要可进行资料的下载、处理、运算或转换的电子装置20,皆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范畴当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听力检测单元12可以为耳机组,但不以此为限。换言之,只要可进行音源输出的听力检测单元12,皆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范畴当中。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助听单元16可以为单耳使用或双耳使用的助听设备,且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助听设备的类型,只要可供使用者改善听力的助听设备,皆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范畴当中。

参阅图1所示,包含本实用新型听力检测装置的听力检测系统100具有听力检测装置10校正补偿的功能。进一步而言,不同型号的听力检测单元12皆会有不同的特性及不同的频率响应曲线,因此为求听力检测能够更加精准,听力检测单元12出厂前先行量测其特性及频率响应曲线,并储存每个不同型号的听力检测单元12的特性及频率响应曲线于服务器30之中,且每个不同的听力检测单元12对应标示唯一的装置序号(图1未示)。当听力检测装置10耦接电子装置20后,电子装置20由听力检测装置10获取装置序号(图1未示),并依据装置序号(图1未示)由远程服务器30下载听力检测装置10内的听力检测单元12型号所对应的装置特性数据。其中装置序号可由听力检测装置10耦接电子装置20后由电子装置20自动侦测,或由用户自行在电子装置20上输入装置序号。有关电子装置20如何自动获取听力检测装置10的装置序号(图1未示),将于后文有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2所示为包含本实用新型听力检测装置的听力检测系统的局部细化电路模块示意图。配合参阅图1所示,控制单元14包括端口142、第一转换单元144及第二转换单元146。端口142耦接电子装置20,第一转换单元144耦接端口142与听力检测单元12,第二转换单元146耦接端口142与助听单元16。具体而言,当电子装置20输出声音播放信号Sv时,声音播放信号Sv通过端口142传送至第一转换单元144,且第一转换单元144转换声音播放信号Sv为检测信号Sd,并输出检测信号Sd至听力检测单元12。当用户由听力检测单元12听到检测信号Sd而将所听到的内容输入至电子装置20,且由听力检测的结果发现听力受损后,用户控制电子装置20输出代表用户听力状况的听力信号Sh,且听力信号Sh通过端口142传送至第二转换单元146。当第二转换单元146接收听力信号Sh后,第二转换单元146转换听力信号Sh为听力数据Ih,并输出听力数据Ih至助听单元16。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换单元144可为USB转音源转换器,但实际应用中,第一转换单元144的转换类型,依据电子装置20所使用的端口所决定。例如,但不限于,若电子装置20所使用的端口为高画质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时,第一转换单元144可为HDMI转音源转换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换单元146可为刻录装置,但不以此为限。换言之,只要可将听力信号Sh转换为听力数据Ih,并输出听力数据Ih供助听单元16储存的第二转换单元146,皆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范畴当中。

参阅图2并配合参阅图1所示。助听单元16还包括记忆单元162,记忆单元162耦接第二转换单元146,且当助听单元16接收到听力数据Ih后,将代表用户听力状况的听力数据Ih储存在记忆单元162,以补偿用户听力损伤所造成的缺陷。电子装置20包括操作接口22,操作接口22可由远程服务器30下载,且经由安装后供用户通过电子装置20操作听力检测装置10。用户可通过操作接口22记录听力检测的结果,且操作接口22将听力检测的结果转换为听力信号Sh,并输出听力信号Sh至控制单元14中的第二转换单元146。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不限制记忆单元162的类型,举凡可储存听力数据Ih的记忆单元162,例如,但不限于:光盘片、记忆卡、内存,皆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范畴当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接口22可为移动应用程序(mobile application;APP),但不以此为限。换言之,只要可供使用者检测听力并进行电子装置20操作的软件、硬件或固件形式的操作接口22,皆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范畴当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接口22及装置特性数据的获取是通过网络由远程服务器30下载而获得,但不以此为限。换言之,只要可由远程服务器30获取操作接口22及装置特性数据的有线或无线的连接类型及连接方式,皆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范畴当中。

参阅图2并配合参阅图1所示。控制单元14还包括识别单元148,识别单元148耦接端口142,且包含听力检测装置10唯一的装置序号1482。当听力检测装置10耦接电子装置20后,操作接口22由该识别单元148得到听力检测装置10唯一的装置序号1482,且操作接口22再依据唯一的装置序号1482由远程服务器30下载代表该型号听力检测单元12的装置特性数据(至少包括听力检测单元12的特性及频率响应曲线),并依据该装置特性数据补偿并调整声音播放信号Sv。进一步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识别单元148不限定仅能设置于控制单元14中,并供操作接口22得知听力检测装置10的型号。换言之,识别单元148也可设置于听力检测单元12之中,且操作接口22经由控制单元14而得到设置于听力检测单元12内识别单元(图未示)中的装置序号,或用户也可在操作接口22上,以人工的方式自行输入听力检测装置10唯一的装置序号1482。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接口22不限定仅可依据该装置特性数据补偿并调整声音播放信号Sv的特性及频率响应曲线,例如但不限操作接口22也可依据该装置特性数据补偿并调整声音播放信号Sv的振幅(声音强度)。

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听力检测装置与电子装置搭配应用模块示意图。配合参阅图1~2所示,控制单元14还包括切换单元149以及旁路路径Pb,切换单元149耦接第一转换单元144与端口142。旁路路径Pb的一端耦接第一转换单元144与听力检测单元12之间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切换单元149。当控制单元14控制切换单元149切换至旁路路径Pb时,旁路该第一转换单元144使电子装置20通过端口142直接连接听力检测单元12。具体而言,当电子装置20的端口耦接听力检测装置10的端口142时,控制单元14侦测电子装置20的端口是否为Type-C的USB端口,当控制单元14侦测到电子装置20通过Type-C的USB端口耦接端口142时,控制单元14控制切换单元149不旁路第一转换单元144,且第一转换单元144转换声音播放信号Sv为检测信号Sd,且输出检测信号Sd至听力检测单元12。当控制单元14侦测到电子装置20未通过Type-C的USB端口耦接端口142时,控制单元14控制切换单元149切换至旁路路径Pb而旁路第一转换单元144。此时声音播放信号Sv即为检测信号Sd,且电子装置20经由旁路路径Pb将声音播放信号Sv直接输出至听力检测单元12。

参阅图4所示为包含本实用新型听力检测装置的听力检测系统的操作方法流程图。配合参阅图1~3所示,操作方法首先将听力检测装置耦接电子装置,步骤S100。当听力检测装置10耦接电子装置20时,听力检测装置10的控制单元14先侦测电子装置20是否通过Type-C的USB端口耦接端口142。当电子装置20通过Type-C的USB端口耦接端口142时,控制单元14控制切换单元149不旁路第一转换单元144,且当电子装置20未通过Type-C的USB端口耦接端口142时,控制单元14控制切换单元149切换至旁路路径Pb而旁路第一转换单元144。然后,电子装置由远程服务器下载操作接口,步骤S120。用户下载并安装操作接口22后,可控制听力检测装置10对用户进行听力检测。然后,操作接口由听力检测装置获取装置序号,且依据装置序号调整并输出声音播放信号对用户进行听力检测,步骤S140。当听力检测装置10耦接电子装置20后,操作接口22由该识别单元148得到听力检测装置10唯一的装置序号1482,且操作接口22再依据唯一的装置序号1482由远程服务器30下载代表该型号听力检测单元12的装置特性数据,并依据该装置特性数据补偿并调整该声音播放信号Sv。听力检测装置10的控制单元14转换声音播放信号Sv为检测信号Sd,并供听力检测装置10的听力检测单元12对用户进行听力检测。最后,操作接口输出听力检测的结果,且听力检测装置将听力检测的结果储存至助听单元,步骤S160。当用户由听力检测单元12听到检测信号Sd时,依据所听到的内容,将所听到的内容输入至电子装置20。直到检测完毕时,电子装置20可得到用户两耳的听力曲线数据作为用户听力状况的听力检测的结果。若使用者由听力检测的结果发现听力受损时,可将检测结果储存在听力检测装置10的助听单元16中,以补偿使用者听力损伤所造成的缺陷。用户控制电子装置20将听力检测的结果转换为听力信号Sh,并输出听力信号Sh至控制单元14。控制单元14将听力信号Sh转换为听力数据Ih,并输出听力数据Ih至助听单元16。助听单元16储存用户的听力数据Ih,且依据用户的听力数据Ih来补偿用户听力损伤所造成的缺陷。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步骤S120包含了操作接口22的下载、安装及启动,但并不限定须先执行完步骤S100后方能执行步骤S120。换言之,用户也可在听力检测装置10耦接电子装置20之前,先行从远程服务器30下载并执行操作接口22的安装及启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之一的优点:

1、 由于电子装置可自动侦测听力检测装置上的唯一装置序号,并依据装置序号由服务器下载对应的装置特性数据,以补偿电子装置所输出的声音播放信号,因此可达成听力检测装置可通过补偿声音播放信号的方式来自我校正听力检测单元而增加检测的准确性的功效;

2、 由于电子装置可用市面上一般所使用的手机或是平板计算机下载操作接口,并可随时自行检测自我的听力状况,因此可达成便利且节省多次往返听力检测机构时间的功效;

3、 由于听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并且仅需连接市面上一般所使用的手机或是平板计算机即可进行自我检测及验配听力而无需使用较为精密的听力检测装置,因此可达成价格低廉而易于普及化的功效;

4、 由于使用者可随时自行检测自我的听力状况,因此当使用者发觉听力受损时,会更注意并保护自己的听力,因此可达成事先预防听力恶化的功效;

5、 由于当使用者发觉听力受损时,可随时将自我的听力信息储存在助听单元之中,因此可达成易于微调助听单元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图式,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所有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凡符合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皆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中,任何熟悉该项技术者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