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3697发布日期:2019-02-22 22:13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材,尤其是涉及一种背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的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为了缓解疲劳,释放工作压力,人们可以利用背部按摩器械按摩人体的背部,刺激背部的肌肉、穴位和神经,推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活血化淤、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效果。现在许多小区或是一些健身场所都有一些健身器材,现有的背部按摩器在结构上比较复杂,功能却显得较为单一,搬运困难,按摩力度不可调节,不能改变按摩姿势,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改进。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背部按摩器”,其公告CN101584638B,包括固定座、支杆、扶手、座椅和按摩棒,支杆、扶手和座椅固定在固定坐上,座椅位于扶手的下方,按摩棒竖立固定在支杆的上部。这种按摩器材虽然简便,方便搬动,但是只能左右滑动来按摩背部,不能调节器材的按摩力度,按摩姿势单一,已不能满足人们按摩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按摩器不能调整按摩力度、按摩姿势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调整按摩力度,可更换按摩姿势的背部按摩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背部按摩器,包括支架、按摩单元和握把,所述按摩单元包括固定轴和套设在固定轴上的按摩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下旋转锁定连接器和上旋转连接器,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张紧杆、支撑杆、下支撑腿和上支撑腿,所述两根平行的支撑杆之间通过第一张紧杆垂直连接,所述按摩单元的固定轴垂直连接在两根平行的支撑杆之间,所述支撑杆上远离按摩单元的一侧纵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握把,两根支撑杆上的握把相对于两条支撑杆纵向方向的对称轴对称,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下支撑腿的顶部通过下旋转锁定连接器铰接,支撑杆的顶部与上支撑腿的顶部通过上旋转锁定连接器铰接。

支撑杆之间通过第一张紧杆连接,起到固定框架的作用。旋转锁定装置可以使支撑腿和支撑杆形成一定的夹角。当使用者需要较重的按摩力度时,可以调整上、下支撑腿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成180°,将按摩器平放在地上,使用者躺在按摩器上,使用者手握握手,对握手施加一个作用力,使身体来回往复运动,实现使用者背部与按摩轮之间的滚动摩擦,达到按摩的目的。使此时的按摩力度为使用者自身的重力;当使用者需要较小的按摩力度时,可以调整下支撑腿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90°,此时按摩力度为使用者自身重力在垂直于支撑杆形成的平面方向的分力,按摩力度最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下支撑杆与支撑腿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得到不同的按摩力度,达到舒适的效果,使用者经过不同力度的按摩之后,可达到活血化淤、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效果;当下支撑腿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180°,上支撑腿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0°时,还可以将按摩器竖直靠墙立于地面上,使用者采取站立的姿势,用背部左右来回摩擦按摩轮,可以有较好的松筋效果;当下支撑腿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90°,上支撑腿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270°时,使用者可以平躺在按摩器上,身体的方向与第一张紧杆的方向保持平行,靠腿部的力量使身体背部左右来回摩擦按摩轮,同样可达到松筋的效果。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按摩效果来调整自己的姿势,姿势可以为平躺、斜躺和站立,解决了传统按摩器使用姿势单一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按摩器结构简单,移动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腿和下支撑腿的底部设有摩擦块。

摩擦块可以增加按摩器的支撑腿与地面的摩擦力,使用过程中按摩器与地面不出现相对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两条支撑杆上相互对称的握把至少有2对。

设置多对握把有助于满足不同臂长人的需要,适用于于不同体形的人使用。

两根平行的下支撑腿之间通过第二张紧杆垂直连接,两根平行的上支撑腿之间通过第三张紧杆垂直连接。

第二张紧杆和第三张紧杆起到固定支撑腿的作用,增加按摩器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按摩单元至少有6个,所述每个按摩单元中按摩轮至少有10个。

摩擦单元和按摩轮的数量越多,背部的按摩面积就越大,按摩效果越好。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与下支撑腿构成的夹角为0°~270°,支撑杆与上支撑腿构成的夹角为0°~270°。

支撑杆与支撑腿的角度可变,可以改变按摩的结构,使用者可以用多种姿势进行按摩,使用者还可以通过调节角度夹角来改变按摩力;另外,不使用按摩器的时候,可以调节上下支撑腿与支撑杆的夹角为0°,方便进行收藏,节省房屋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按摩轮包括转动环、套设在转动环外部的按摩软环和设置在按摩软环外壁上的球形凸块,球形凸块均匀的分布在转动环圆环的四周,球形凸块至少有5个。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环为金属材质,按摩软环和球形凸块为橡胶材质。

金属材质的转动环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保证了转动环不会轻易损坏和旋转流畅;橡胶材质的按摩软轮和球形凸块可以增加按摩的舒适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调整支撑杆和支撑腿之间的角度来实现不同的按摩力度;(2)使用者按摩时,可以采取平躺、斜躺和站立的姿势,不同的姿势达到不同的按摩效果;(3)结构简单,移动方便,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按摩轮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原理图。

附图标记为:

支架1、按摩单元2、握把3、下旋转锁定连接器4、上旋转锁定连接器5、第三张紧杆11、第一张紧杆12、第二张紧杆13、支撑杆14、下支撑腿15、上支撑腿16、摩擦块17、按摩轮21、固定轴22、球形凸块211、按摩软环212、转动环2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背部按摩器结构示意图和按摩轮结构示意图,包括支架1、按摩单元2、握把3、下旋转锁定连接器4和上旋转锁定连接器5,按摩单元2是由1根固定轴22和套设在固定轴22上的10个按摩轮21组成,按摩单元2共有8个,按摩轮21包括转动环213、套设在转动环213外部的按摩软环212和设置在按摩软环212外壁上的球形凸块211,球形凸块211有5个且均匀的分布在转动环213圆环的四周,球形凸块211位于按摩软环212的纵向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张紧杆12、第二张紧杆13、第三张紧杆11、支撑杆14、下支撑腿15和上支撑腿16,两根平行的支撑杆14之间通过两根平行的第一张紧杆12垂直连接,所述按摩单元2的固定轴22垂直连接在两条平行的支撑杆14之间,按摩单元2位于支撑杆14和第一张紧杆12围成的矩形内部且沿着支撑杆14纵向方向依次排列,支撑杆14上远离按摩单元2的一侧纵向方向设置有3个握把3。两根平行的下支撑腿15之间通过第二张紧杆13垂直连接,两根平行的上支撑腿16之间通过第三张紧杆11垂直连接,支撑杆14的底部与下支撑腿15的顶部通过下旋转锁定连接器4铰接,支撑杆的顶部与上支撑腿16的顶部通过上旋转锁定连接器5铰接。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原理图,当使用者采取站立的姿势左右按摩背部时,首先将下支撑腿15与支撑杆14形成的夹角α通过下旋转锁定连接器4调节至180°,将上支撑腿16与支撑杆14形成的夹角β通过上旋转锁定连接器5调节至0°,然后将按摩器的下支撑腿15靠墙立于地面上,借助墙体使按摩器不出现晃动,使用者将背部贴于按摩单元2上,左右反复摩擦按摩轮21,可以达到松筋的效果。

使用者采取平躺姿势左右按摩背部时,首先将下支撑腿15与支撑杆14形成的夹角α通过下旋转锁定连接器4调节至90°,上支撑腿16与支撑杆14形成的夹角β通过上旋转锁定连接器5调节至270°,然后将背部按摩器的四条支撑腿立于地面上,使用者背部平躺在按摩单元上,身体方向与第一张紧杆的方向平行,使用腿部力量使背部相对于按摩单元左右移动,达到按摩的目的。

使用者采取平躺的姿势上下按摩背部时,首先将下支撑腿15与支撑杆14形成的夹角α通过下旋转锁定连接器4调节至180°,上支撑腿16与支撑杆14形成的夹角β通过上旋转锁定连接器5调节至180°,然后将按摩器平躺地面上,使用者背部贴在按摩单元2上,手抓握把3,通过腿部和手部的力量相互协调配合,实现腿部的伸直与弯曲,使背部在按摩轮21上下来回往复运动,达到按摩的目的;此时,使用者上下按摩的按摩力度为使用者身体的重量。

使用者采取斜躺的姿势上下按摩背部时,可以通过调节下支撑杆15与支撑杆14的夹角α改变按摩力度。首先将下支撑腿15与支撑杆14形成的夹角α通过旋转锁定连接器4调节至90~180°角度范围内,将上支撑腿16与支撑杆14形成的夹角β通过上旋转锁定连接器5调节至0°然后将按摩器的下支撑腿15和支撑杆14的上端立在地面上,使用者斜躺使背部贴在按摩单元2上,手抓握把3,通过腿部和手部的力量相互协调配合,实现腿部的伸直与弯曲,使背部在按摩轮21上上下来回往复运动,达到按摩的目的;上下按摩的按摩力度可以通过调节下支撑杆15与支撑杆14的夹角α改变,按摩力度为使用者自身重力在垂直于支撑杆形成的平面方向的分力,下支撑杆15与支撑杆14的夹角为90°时,按摩力度最小。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支撑杆14上远离按摩单元2的一侧纵向方向设置有2个握把3;

按摩单元2是由1根固定轴22和套设在固定轴22上的12个按摩轮21组成,按摩单元2共有6个;

按摩轮包括转动环、套设在转动环外部的按摩软环和设置在按摩软环外壁上的球形凸块,球形凸块均匀的分布在转动环圆环的四周,球形凸块至少有6个。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支撑杆14上远离按摩单元2的一侧纵向方向设置有4个握把3;

按摩单元2是由1根固定轴22和套设在固定轴22上的14个按摩轮21组成,按摩单元2共有10个;

按摩轮包括转动环、套设在转动环外部的按摩软环和设置在按摩软环外壁上的球形凸块,球形凸块均匀的分布在转动环圆环的四周,球形凸块至少有7个。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