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记忆弹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395发布日期:2019-03-19 21:18阅读:1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记忆弹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成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牵引成骨技术是近年来针对颅面骨骼发育不全的患者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根据缝牵引成骨的特点在产生新骨延长骨骼的同时,可使骨周围软组织得到扩张。

如中国专利:一种颅面骨骼牵引器,授权公告号:CN 201160927Y,授权公告日:2008年12月10日。其中提供了一种固定牢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持续完成牵引的颅面骨骼牵引器,该牵引器在提高牵引力与安全性能的同时,满足了患者对颅面骨骼进行各自独立的牵引要求,不但缩短了患者治疗周期,减少复诊次数,节省了治疗时所需的费用,还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不便。

准确和持续稳定的牵引力对于该治疗非常重要,是关键因素之一。而牵引力的来源就是弹簧。因此,该治疗中对于弹簧的选择和要求非常的关键。并不是普通的传统弹簧能够胜任的。普通的弹簧在长时间持续拉伸状态下,牵引力会缓慢下降,不能保证需要的治疗效果,并需要较为频繁的检测和调整弹簧,非常麻烦,给医者和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工作和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颅面骨骼的弹簧,为颅面骨骼牵引成骨技术所用的牵引器提供一种牵引力能够稳定持续、方便可控、性能可靠的弹簧。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记忆弹簧,包括本体,本体一端设置有第一钩部,本体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钩部;其整体为采用直径为1.8mm的镍钛记忆合金丝制作,本体内径为:11.8mm;所述镍钛记忆合金奥氏体转变点为10℃,马氏体转变点为-10℃;初始长度为23mm,在形变范围内,弹簧长度每拉伸1mm可以产生约250g牵引力,最大牵引力不超过8000g。

所述第一钩部为“V”字形,第一钩部的一端与本体连接,用于牵引器相关零件连接;所述第二钩部为鱼钩型,第二钩部一端与本体连接,用于与牵引钩连接。

第一钩部连接点和第二钩部连接点在上下方向上对应本体的位置相同;所述第一钩部连接点为第一钩部与本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钩部连接点为第二钩部与本体的连接处;第一钩部开口和第二钩部开口在本体圆周方向上相反。

本实用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记忆弹簧是针对青少年唇腭裂患儿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治疗中牵引器所需弹簧专门设计的,其牵引力和弹簧变形量符合治疗需要。该记忆弹簧,在奥氏体转变点10℃以上室温条件下可以始终保持良好的超弹性能,并随弹簧变形量的增强而获得持久稳定的牵引力,进而保证治疗效果,减少调整和检测次数,进而减少了医者和患者的工作和痛苦。当然,本记忆弹簧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符合要求的牵引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钩部(1)、第一钩部连接点(11)、第一钩部开口(12)、主体(2)、第二钩部(3)、第二钩部连接点(31)、第二钩部开口(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3所示,该忆弹簧,包括本体2,本体2一端设置有第一钩部1,本体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钩部3;其整体为采用直径为1.8mm的镍钛记忆合金丝制作,本体2内径为:11.8mm;所述镍钛记忆合金奥氏体转变点(Af)为10℃,马氏体转变点(Mf)为-10℃;初始长度为23mm,在形变范围内,弹簧长度每拉伸1mm可以产生约250g牵引力,临床实际所需最大牵引力不超过8000g。

所述第一钩部1为“V”字形,第一钩部1的一端与本体2连接,第一钩部开口12,用于牵引器相关零件连接。具体的是通过钢丝与邻居的刚性零件连接。“V”字形能够保证钢丝在受力状态可靠的保持在“V”字形的最低处,不会随意移动而造成本记忆弹簧变形量改变,并因此造成牵引力改变。

所述第二钩部3为鱼钩型,第二钩部3一端与本体2连接,第二钩部开口32较大,用于与牵引钩连接。第二钩部3的结构即方便牵引钩装卸,又能有效防止牵引钩与第二钩部3脱钩。

第一钩部连接点11和第二钩部连接点31在上下方向上对应本体2的位置相同;所述第一钩部连接点11为第一钩部1与本体2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钩部连接点31为第二钩部3与本体2的连接处;第一钩部开口12和第二钩部开口32在本体2圆周方向上相反。这样的连接点和开口方向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临床实际中弹簧与相邻零件的安装连接并有效防止钢丝滑脱,另一方面方便牵引过程中弹簧长度的准确测量。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为现有的牵引器,为其中的弹簧提供一个可选方案。如中国专利:一种颅面骨骼牵引器,授权公告号:CN 201160927Y,授权公告日:2008年12月10日。

牵引过程:术后即刻开始牵引,于两侧均施加750g牵引力。经3-5天的适应期,以1-2mm/2-3日的牵引速率开始增加牵引力,牵引速率快慢可根据患儿的适应情况及年龄进行适量调整。当明确观察到面中部骨骼开始前移后,则可根据患儿两侧面中部凹陷程度和前移情况来调整牵引方向及牵引力大小。牵引停止则根据患儿的面型及咬合关系适度矫枉过正来判定,并逐渐减小牵引力进行1-3个月牵引维持。在牵引装置移除后,对牵引结束后咬合关系建立不稳的患儿行夜间面弓弹性牵引继续维持。

我们研究中的患者最大牵引力达7.75kg,最小为3kg,维持力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最终逐渐减小,一般也在750-1000g力左右。

再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记忆弹簧是牵引器的一部分,其发明点和发挥作用的部分不仅包括作为传统弹簧的传统结构,还包括其特点,如:弹簧变形量参数、以及为了保证本记忆弹簧稳定可靠采用的材料以及有材料带来的特性。本本记忆弹簧的能实现有益效果是依靠上述多项因素。也就是说,构成本记忆弹簧的技术方案并不仅仅包括作为传统弹簧的传统结构,还包含了其应用于青少年唇腭裂患儿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治疗(颅面骨骼牵引成骨技术牵引成骨技术)中时所需要的其他技术特征,如弹簧变形量参数、以及为了保证本记忆弹簧稳定可靠采用的材料以及有材料带来的特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记忆弹簧对于保证实现预期的上述治疗的目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为保证可控、准确和持续稳定的牵引力对于该治疗非常重要,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该治疗中对于弹簧的选择和要求非常的关键。并不是普通的传统弹簧能够胜任的。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