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氧气瓶承载功能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150发布日期:2019-04-16 23:07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氧气瓶承载功能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床改进,特别是一种带氧气瓶承载功能的病床。



背景技术:

一般在病房内,有专门为病人输送氧气的管道。为病房的每位病人进行氧气供给。当病人一旦离开病房,氧气供给即将中断。目前病情危重、需要长期以氧气维持生命的病人在离开病房时,我们通常用氧气袋代替管道供氧。但氧气袋容积较小,充氧量有限,在1—2L/分流量时,数十分钟即耗尽。所以此时需要以氧气瓶代替病房中的氧气管道,为病人持续供氧。但氧气瓶容量较大、运输不便。在转运病人途中或病人等待检查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在推送病床的同时,需另一个人跟随病床推送氧气瓶,才能维持为病人供氧。此过程十分不便,既浪费人力,又占用电梯内的有限空间,还很不雅观,影响医疗工作形象。因此,氧气瓶承载与普通病床结合的新型病床是现在丞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氧气瓶承载功能的病床。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氧气瓶承载功能的病床,包括病床本体和设置在病床本体下表面的多个支腿和设置在病床本体一端的床头板,位于所述床头板同侧的其中一个所述支腿上设有氧气瓶承载单元,所述床头板上设有氧气瓶辅助固定单元,所述氧气瓶承载单元包括氧气瓶承载托架、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安装件、连接杆,所述安装件固定在位于所述床头板同侧的其中一个所述支腿上,所述安装件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氧气瓶承载托架固定连接,所述氧气瓶承载托架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环位于所述氧气瓶承载托架的高度为氧气瓶距离氧气瓶承载托架的底部高度的1/4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环的环内侧表面设有第一橡胶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环位于所述氧气瓶承载托架的高度略高于氧气瓶距离氧气瓶承载托架的底部高度的1/2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环的环内侧表面设有第二橡胶层。

作为优选,所述氧气瓶辅助固定单元包括固定件、第一弹力带、第二弹力带、第一半圆环、第二半圆环,所述固定件固定套装在位于氧气瓶承载托架同侧的所述床头板部分上,所述固定件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弹力带和所述第二弹力带,所述第一弹力带的前端设有第一半圆环,所述第二弹力带的前端设有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与第二半圆环磁性连接,用于固定氧气瓶的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圆环与第二半圆环磁性连接,即第一半圆环上设有磁铁,所述第二半圆环上设有铁块,所述第一半圆环通过磁铁和铁块与第二半圆环磁性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氧气瓶承载托架的下表面为十字形镂空底面。

作为优选,所述十字形镂空底面的十字交叉处设有万向轮。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件的旋转角度为0°-90°。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带氧气瓶承载功能的病床,在运送病人的途中,病床与氧气瓶承载装置相结合,方便医护人员操作的同时,降低氧气瓶在运送过程中的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氧气瓶承载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半圆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半圆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病床本体; 2-支腿;

3-床头板; 4-氧气瓶承载托架;

5-第一支撑环; 6-第二支撑环;

7-安装件; 8-连接杆;

9-第一橡胶层; 10-第二橡胶层;

11-固定件; 12-第一弹力带;

13- 第二弹力带; 14-第一半圆环;

15-第二半圆环; 16-磁铁;

17-铁块; 18-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带氧气瓶承载功能的病床,包括病床本体1和设置在病床本体1下表面的多个支腿2和设置在病床本体1一端的床头板3,位于床头板3同侧的其中一个支腿2上设有氧气瓶承载单元,床头板3上设有氧气瓶辅助固定单元,氧气瓶承载单元包括氧气瓶承载托架4、第一支撑环5、第二支撑环6、安装件7、连接杆8,安装件7固定在位于床头板3同侧的其中一个支腿2上,安装件7通过连接杆8与氧气瓶承载托架4固定连接,氧气瓶承载托架4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第一支撑环5和第二支撑环6;第一支撑环5位于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高度为氧气瓶距离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底部高度的1/4处;第一支撑环5的环内侧表面设有第一橡胶层9;第二支撑环6位于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高度略高于氧气瓶距离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底部高度的1/2处;第二支撑环6的环内侧表面设有第二橡胶层10;氧气瓶辅助固定单元包括固定件11、第一弹力带12、第二弹力带13、第一半圆环14、第二半圆环15,固定件11固定套装在位于氧气瓶承载托架4同侧的床头板3部分上,固定件11上分别设有第一弹力带12和第二弹力带13,第一弹力带12的前端设有第一半圆环14,第二弹力带13的前端设有第二半圆环15,第一半圆环14与第二半圆环15磁性连接,用于固定氧气瓶的上部;第一半圆环14与第二半圆环15磁性连接,即第一半圆环14上设有磁铁16,第二半圆环15上设有铁块17,第一半圆环14通过磁铁16和铁块17与第二半圆环15磁性相连接;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下表面为十字形镂空底面;十字形镂空底面的十字交叉处设有万向轮18;安装件7的旋转角度为0°-90°。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为,氧气瓶承载单元包括氧气瓶承载托架4、第一支撑环5、第二支撑环6、安装件7、连接杆8,安装件7固定在位于床头板3同侧的其中一个支腿2上,安装件7通过连接杆8与氧气瓶承载托架4固定连接,氧气瓶承载托架4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第一支撑环5和第二支撑环6。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将病人从一个病房运送到另一个病房,或从病房运送到检查科室的途中,或从手术室运送到病房的途中,将氧气瓶承载托架4从位于病床本体1下方的位置,旋转至离开病床本体1下方,此时,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上端开口露出,将氧气瓶放置到氧气瓶承载托架4内,由于氧气瓶承载托架4上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一支撑环5和第二支撑环6,该氧气瓶倾斜度与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下表面的夹角始终小于30°,不但如此,由于固定件11固定套装在位于氧气瓶承载托架4同侧的床头板3部分上,固定件11上分别设有第一弹力带12和第二弹力带13,第一弹力带12的前端设有第一半圆环14,第二弹力带13的前端设有第二半圆环15,第一半圆环14与第二半圆环15磁性连接,从而固定氧气瓶的上部,减少其在运输过程中的颠簸,保证氧气瓶内的氧气正常供给。

在本技术方案中,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下表面为十字形镂空底面;十字形镂空底面的十字交叉处设有万向轮18,由于氧气瓶的重量大,在十字形镂空底面的十字交叉处设有万向轮18,减轻氧气瓶对病床本体1的牵拉力,保持病床本体1的正常推行功能,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环5位于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高度为氧气瓶距离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底部高度的1/4处;第一支撑环5的环内侧表面设有第一橡胶层9,缓冲氧气瓶与第一支撑环5在运输过程中的碰撞。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撑环6位于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高度略高于氧气瓶距离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底部高度的1/2处,防止氧气瓶由于重力作用翻到。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撑环6的环内侧表面设有第二橡胶层10,缓冲氧气瓶与第二支撑环5在运输过程中的碰撞。

在本技术方案中,安装件7的旋转角度为0°-90°,在非使用状态下,氧气瓶辅助固定单元利用安装件7的带动下旋转到病床本体1的床板下方,避免占用病床本体1旁的空间;使用本病床时,将氧气瓶辅助固定单元通过安装件7旋转到病床本体1的床板错开,安装氧气瓶,连接输氧装置,供病人吸氧。

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转运氧气瓶较重,氧气瓶承载托架4承载氧气瓶的重量较大,氧气瓶承载托架4的十字形镂空底面为不锈钢或铁,或铝合金平底。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