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140发布日期:2019-04-16 23:0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轮椅。



背景技术:

常见的电动轮椅,使用者只需要操纵操纵杆就能够实现轮椅的前进、后退、转弯和停止功能,对残疾人士和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但现市场上的电动轮椅较少能提供平躺和折叠功能共存,而有此类功能的轮椅普遍结构复杂、笨重、操作不方便,价格昂贵;此外腿部角度调节功能单一,使体验感降低。现今及未来的客户终端产品是以轻便、易携、功能性强为主导方向,现有电动轮椅已不能满足此方面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公知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电动轮椅,实现使用状态可调节、整体可折叠的同时结构简单、轻便,大大提高了电动轮椅的便携性及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轮椅,包括靠背架、座椅架、踏板,其中,还包括与座椅架前端转动连接的前轮支撑架、与座椅架后端转动连接的后支撑架、与后支撑架下端转动连接的后旋转支撑架、斜支撑梁、靠背驱动机构和腿部驱动机构,所述后旋转支撑架的两侧短杆与所述前轮支撑架的两侧支撑杆之间通过一连杆连接,所述后旋转支撑架的短杆下端与斜支撑梁的中后端转动连接,所述斜支撑梁的上端两侧伸出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座椅架的侧边框和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靠背架下端与后支撑架的前支撑杆上端铰接,所述前轮支撑架前端铰接有腿部支撑架;所述靠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靠背架可向后旋转至水平位置;所述腿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腿部支撑架可向上旋转至水平位置。

采用以上结构,使用者可以自由调整靠背、腿部的角度,且能实现平躺功能;通过靠背架、座椅架、前轮支撑架、后支撑架、后旋转支撑架、斜支撑梁间构成可折叠连杆机构,在展开状态下,通过向内旋转前轮支撑架带动六连杆机构,从而实现折叠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靠背驱动机构为第一电动伸缩装置,所述第一电动伸缩装置的一端与靠背架上端部铰接固定,所述第一电动伸缩装置的另一端与后支撑架的后横杆铰接固定,当第一电动伸缩装置行程减小时,靠背架相对座椅架向后旋转至平躺状态,当第一电动伸缩装置行程增大时,靠背架相对座椅架向上旋转至坐姿状态。

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腿部支撑架通过滑道连接有脚踏安装架,所述腿部驱动机构为第二电动伸缩装置,所述第二电动伸缩装置的一端与前轮支撑架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腿部支撑架的下端连接,当第二电动伸缩装置行程增大时,带动腿部支撑架围绕前轮支撑架向上旋转,从而实现腿部抬起功能;当第二电动伸缩装置行程减小时,带动腿部支撑架围绕前轮支撑架向下旋转,从而实现腿部下落功能。

较佳的,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还包括第三电动伸缩装置,所述第三电动伸缩装置的一端与腿部支撑架的上端铰接固定,所述第三电动伸缩装置的另一端与脚踏安装架下端连接,当第三电动伸缩装置行程增大和减小时,带动所述脚踏安装架沿滑道向下和向上移动。

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后支撑架的前横杆前端面和所述后旋转支撑架的横杆前端面设有两对用于转动连接的第一伸出件、第二伸出件;所述后支撑架的前横杆和所述后旋转支撑架的横杆之间设置有一对弹性减震装置。

较佳的,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的弹性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杆和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减震杆上,所述后支撑架的前横杆后端面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块,所述后旋转支撑架的横杆后端面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块,所述减震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端面固接,所述减震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通孔并通过螺母固定。

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后支撑架的前横杆中间设有用于连接到后旋转支撑架的横杆上的卡扣。

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后支撑架的前支撑杆上端铰接有扶手,所述扶手上设置有操作单元。

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斜支撑梁内设有电池仓,用于放置电池。

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前轮支撑架的下端连接前轮,所述斜支撑梁的末端连接驱动后轮,所述前轮直径小于所述驱动后轮的直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轮椅有效解决了电动轮椅的便携性及舒适性的问题,方便老年人及下肢残疾人士的外出,整车折叠后能放入汽车后备箱中,且折叠后可竖直站立放置,摆放在家中不占用过多的使用面积;腿部和背部独立的角度调节功能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形成多种姿态,且腿部具备旋转和伸缩的综合功能,不会让使用者在平躺过程中出现腿部的挤压感。可广泛应用于家庭护理、养老助残方面,方便老年人或腿部不方便的残疾人日常活动及身体的康复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轮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腿部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支撑架与后旋转支撑架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效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轮椅,包括靠背架1、座椅架2、踏板3、其中,还包括与座椅架2前端转动连接的前轮支撑架4、与座椅架2后端转动连接的后支撑架5、与后支撑架下5端转动连接的后旋转支撑架6、斜支撑梁7、靠背驱动机构和腿部驱动机构,所述后旋转支撑架6的两侧短杆61与所述前轮支撑架4的两侧支撑杆41之间通过一连杆8连接,所述后旋转支撑架6的短杆61下端与斜支撑梁7的中后端转动连接,所述斜支撑梁7的上端两侧伸出有连接部71,所述连接部71分别与座椅架2的侧边框和所述支撑杆4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靠背架1下端与后支撑架5的前支撑杆51上端铰接,所述前轮支撑架4前端铰接有腿部支撑架9;所述靠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靠背架1可向后旋转至水平位置;所述腿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腿部支撑架9可向上旋转至水平位置。

采用以上结构,使用者可以自由调整靠背、腿部的角度,且能实现平躺功能;通过靠背架、座椅架、前轮支撑架、后支撑架、后旋转支撑架、斜支撑梁间构成可折叠连杆机构,在展开状态下,通过向内旋转前轮支撑架带动六连杆机构,从而实现所需折叠功能。

本实施方式可进一步通过下面结构实现:

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靠背驱动机构为第一电动伸缩装置10,所述第一电动伸缩装置的一端与靠背架1上端部铰接固定,所述第一电动伸缩装置10的另一端与后支撑架5的后横杆52铰接固定,当第一电动伸缩装置行程减小时,靠背架相对座椅架向后旋转至平躺状态,当第一电动伸缩装置行程增大时,靠背架相对座椅架向上旋转至坐姿状态。

如图3所示,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腿部支撑架9通过滑道连接有脚踏安装架11,所述腿部驱动机构为第二电动伸缩装置13,所述第二电动伸缩装置13的一端与前轮支撑架4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装置13的另一端与所述腿部支撑架9的下端连接,当第二电动伸缩装置行程增大时,带动腿部支撑架围绕前轮支撑架向上旋转,从而实现腿部抬起功能;当第二电动伸缩装置行程减小时,带动腿部支撑架围绕前轮支撑架向下旋转,从而实现腿部下落功能。优选的,所述脚踏安装架11的两侧安装有腿托111,用于腿部固定;所述脚踏安装架11的下端铰接踏板3。

较佳的,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还包括第三电动伸缩装置14,所述第三电动伸缩装置的一端与腿部支撑架9的上端铰接固定,所述第三电动伸缩装置14的另一端与脚踏安装架11下端连接,当第三电动伸缩装置行程增大和减小时,带动所述脚踏安装架沿滑道向下和向上移动。采用此结构,腿部支撑架在旋转过程中,脚踏安装架同时可实现伸缩,不会让使用者在平躺过程中出现腿部的挤压感。

如图4,图5所示,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后支撑架5的前横杆53前端面和所述后旋转支撑架6的横杆62前端面设有两对用于转动连接的第一伸出件531、第二伸出件621;所述后支撑架5的前横杆53和所述后旋转支撑架6的横杆62之间设置有一对弹性减震装置。采用以上结构,可起到对后支撑架和旋转支撑架间相对位置的限位作用,同时减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路面不平造成的颠簸感,使乘坐者更加舒适。

较佳的,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的弹性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杆15和弹簧16,所述弹簧16套装在减震杆15上,所述后支撑架5的前横杆53后端面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块532,所述后旋转支撑架6的横杆62后端面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块622,所述减震杆1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622的上端面固接,所述减震杆15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532的通孔(未示出)并通过螺母固定。

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后支撑架5的前横杆53中间设有用于连接到后旋转支撑架6的横杆62上的卡扣533(如图5所示)。卡扣在轮椅车展开状态下,向车体方向按压,与后旋转支撑架横杆紧密卡合,从而起到限位锁紧后支撑架和后旋转支撑架相对位置的作用;对轮椅车进行折叠时,只需抬起卡扣,使其脱离后旋转支撑架的横杆,从而解除限位。

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后支撑架5的前支撑杆51上端铰接有扶手17,所述扶手上设置有操作单元18。通过所述操作单元控制靠背驱动机构和腿部驱动机构工作。

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斜支撑梁7内设有电池仓(未示出),用于放置电池。起到电池防水的同时,结构紧凑,便于更换。

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所述前轮支撑架4的下端连接前轮19,所述斜支撑梁的末端连接驱动后轮20,所述前轮直径小于所述驱动后轮的直径。使得电动轮椅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灵活。

较佳的,前述的电动轮椅,其中,还包括一头枕21,所述头枕通过连接件22高度可调节的连接到所述靠背架顶部。从而可根据乘坐者身高及坐姿舒适角度,相应调整头枕高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轮椅有效解决了电动轮椅的便携性及舒适性的问题,方便老年人及下肢残疾人士的外出,整车折叠后能放入汽车后备箱中,且折叠后可竖直站立放置,摆放在家中不占用过多的使用面积;腿部和背部独立的角度调节功能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形成多种姿态,且腿部具备旋转和伸缩的综合功能,不会让使用者在平躺过程中出现腿部的挤压感。可广泛应用于家庭护理、养老助残方面,方便老年人或腿部不方便的残疾人日常活动及身体的康复治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实施例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和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