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式智能加压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2126发布日期:2018-12-28 19:2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式智能加压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穿戴式智能加压舱,是一种用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因为人体结构特点和运动生理特点,下肢尤其足踝部位血液及淋巴液容易出现回流不佳的情况,表现在长期站立或长时间运动后在腿部和脚部出现肌肉疲劳酸痛等情况,严重时容易出现水肿,此外患有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等相关疾病的患者这种情况尤其严重。为改善这种情况,目前除被动休息外,也可通过按摩设备或者人工按摩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疏解作用,或者使用传统空气泵治疗。但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共同缺点是患者接受治疗时必须固定在特定的地方,这极大影响了治疗时间和治疗的便利性及依从性。

此外,目前广泛使用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由安装有气泵的主机和气囊组成,一个气泵为所有的气囊供气,气泵与气囊间通过较长的管路连接,这种结构形式对于有多个气囊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而言,其需要的连接管路较多,显得繁琐凌乱,使用拖带困难,尤其是对于相对狭小的空间,仪器的安装变得极其不易,而且充气过程需要通过气管到达每个人不能行走,限制了人的行为,不适于快节奏的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行走、使用方便的可穿戴式智能加压舱。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穿戴式智能加压舱,其特征是:包括可穿着行走的靴型舱、设置在靴型舱内的多腔气囊、固定设置在靴型舱上的用于控制多腔气囊充放气的气囊控制装置,所述靴型舱包括与人脚部形状相符合的脚部和与人小腿部位形状相符合的腿部,所述靴型舱的前部为可开口式结构,其包括前部开口的靴体和设置在靴体开口处可与靴体连接形成靴型舱的活动盖片,所述气囊控制装置与多腔气囊通过气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靴型舱可容纳人小腿部及脚部,可以穿着其行走,通过气囊控制装置可控制多腔气囊的各气囊的充放气,可实现智能控制气囊按设定模式、设定顺序反复充放气,形成对局部肢体和组织的脉冲式压力,起到促进下肢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缓解疲劳及下肢水肿,预防相关疾病。靴型舱的前部设计为可开口式结构,便于穿戴。

进一步的,为保证靴体与人体形状相符合,所述靴体是通过3D打印成型的。

进一步的,为保证多腔气囊与人体的腿部及脚部更加贴合,所述的多腔气囊是通过3D打印成型的可穿戴的具有弹性的多腔气囊。该种设计更贴合人体,可节约气量及充放气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多腔气囊固定设置在所述靴型舱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靴型舱的腿部的舱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靴型舱的脚部的鞋底部位设置为夹层结构,所述气囊控制装置的动力模块设置在所述夹层结构内,所述气囊控制装置的控制及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靴型舱的腿部的舱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靴型舱的靴体的踝关节部位设置为角度可调节,设有角度调节锁。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盖片与所述靴体通过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多腔气囊具有3-10个气囊。

进一步的,为保证穿着的舒适性,所述多腔气囊的两侧设有软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穿戴方便的靴型舱及通过将多腔气囊及气囊控制装置设置于靴型舱内,形成一种可穿戴的智能化的压力舱,使用时人也可以穿着其行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治疗仪在使用时不能行走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气囊控制装置与多腔气囊之间的连接管路短,可减少充气时间,节约气量,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控制装置对多腔气囊进行控制可形成对局部肢体和组织的脉冲式压力,更有效的起到促进下肢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缓解疲劳及下肢水肿,预防相关疾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靴型舱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靴体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多腔气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气囊控制装置与多腔气囊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前腿部盖片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前脚部盖片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软性OK布衬里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靴型舱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靴型舱,101、靴体,102、活动盖片,1021、前腿部盖片,1022、前脚部盖片,104、卡扣,2、多腔气囊,3、气囊控制装置,4、角度调节锁,5、模式调节旋钮,6、显示屏,7、电源指示灯,8、电源输入插孔,9、电源开关,10、模式选择按钮,11、气管,12、控制及显示模块,13、动力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图9所示,一种可穿戴式智能加压舱,其包括可穿着行走的靴型舱1、设置在靴型舱1内的多腔气囊2、固定设置在靴型舱1上的用于控制多腔气囊充放气的气囊控制装置3。所述靴型舱1为与人膝盖以下部位形状相符合的形状,其包括与人脚部形状相符合的脚部和与人小腿部位形状相符合的腿部,所述靴型舱1的前部为可开口式结构,其包括前部开口的靴体101和设置在靴体101开口处可与靴体101连接形成靴型舱1的活动盖片102。活动盖片102与靴体101之间通过设置在靴体101上的卡扣104连接,或通过绑带或魔术贴等连接。活动盖片102可为一个整体结构或采用分体式结构,采用分体式结构时可包括前腿部盖片1201和前脚部盖片1202两部分。靴体101为硬性的,其可采用3D打印技术或其他工业成型技术成型,优选3D打印成型。多腔气囊2的结构形式为现有技术,其包括有多腔,可以是三腔或四腔或五腔或六腔或七腔或八腔或九腔或十腔等设计。多腔气囊2可以是采用3D打印技术成型或其他工业成型技术成型,优选3D打印成型,可使其与人脚部和腿部形状相符合,贴合人体的设计,有利于节约气量及缩短充放气时间。多腔气囊2的形状可以为贴合腿部和脚部的可穿戴的具有弹性的袜状结构,或是可通过拉链将人脚部及小腿部包裹在内的包布结构,或是可通过绑带绑扎将人脚部及小腿部包裹在内的包布结构。多腔气囊2可固定在靴型舱1的内壁上。为了保证穿着的舒适性,靴型舱1内可设置软性材料,如采用软性OK布衬里。所述气囊控制装置3与多腔气囊2通过气管11连接。所述气囊控制装置3采用现有技术,其主要包括有依序连接的电源、控制单元、操作单元、显示窗口、气泵、电磁阀、压力传感器等,可实现智能控制气囊按特定模式,顺序的反复充放气。本实施例中,气囊控制装置3集成为一个模块设置在所述靴型舱1的腿部的舱壁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靴型舱穿戴在脚上,多腔气囊2将人的小腿及脚部包裹在其内,通过气囊控制装置3智能控制多腔气囊按特定模式、顺序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局部肢体和组织的脉冲式压力,起到促进下肢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缓解疲劳及下肢水肿,预防相关疾病。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穿着其行走,更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的生活。多腔气囊的充放气模式,可设定为多种模式的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实现智能化程序化的充放气加压和减压,使压力从足趾,足底,足跟,小腿逐步充放气加压减压,从而形成了对局部肢体和组织的脉冲式压力,起到促进下肢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如图10-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中的气囊控制装置3中,控制单元、操作单元、显示窗口集成为控制及显示模块12,电源、气泵、电磁阀、压力传感器等集成为动力模块13。靴型舱1的脚部的鞋底部位设计为夹层结构,气囊控制装置3的动力模块13设置在所述夹层结构内,气囊控制装置3的控制及显示模块12设置在靴型舱1的腿部的舱壁上,控制及显示模块12与动力模块13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导线设置在靴型舱1的舱壁夹层内。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中的靴型舱1的踝关节部位设计为角度可调节结构,例如靴型舱的腿部和脚部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两者活动连接,两者之间通过设置的角度调节锁4可进行角度调节,以便穿着更加舒适。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其它部分也可与实施例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