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8725发布日期:2019-04-24 00:16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胸腔闭式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器。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和脓胸的引流,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临床上常规的胸腔闭式引流方法是局部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单,在穿刺引流点切开皮肤,作一切口,插入止血钳逐层分离肌肉组织,沿肋骨上缘分入胸腔,使用止血钳夹持带侧孔的胸腔引流管经切口插入,缝合切口,经皮肤缝线固定胸腔引流管,防止胸腔引流管从胸膜腔内滑出,胸腔引流管外接水封瓶或袋闭式引流装置,达到治疗目的后,剪去固定胸腔引流管的缝线,拔出胸腔引流管。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存在着以下的不足之处:1、若病人肥胖或胸壁较厚,止血钳不够深,不能有效撑开胸壁,置管困难且费时;2、止血钳分离肋间肌肉及胸膜时,损伤大,部分病人术后疼痛严重;3、容易损伤胸腔内器官(肺脏或膈肌),严重不良操作可能会损伤肝脏或脾脏等腹腔器官;4、操作费时,不能快速完成,若皮肤切口小,增加操作难度,若皮肤切口大,则损伤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器,以快速穿刺植入胸腔引流管,操作方便且安全,对病人的损伤小,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器,包括穿刺组件、扩张组件和胸腔引流管;所述穿刺组件包括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的针芯外套设有套管,针芯的尖端穿出套管,穿刺时,注射器的针芯和套管一并穿刺进入胸腔;所述扩张组件包括第一导引棒、导引管、扩皮器和固定鞘,所述第一导引棒通过套管送入胸腔,所述导引管为硬质管,导引管套入第一导引棒并沿第一导引棒送入胸腔,所述扩皮器的直径大于胸腔引流管的直径,扩皮器穿插在固定鞘内,扩皮器和固定鞘结合在一起后沿导引管一并送入胸腔;所述胸腔引流管通过固定鞘送入胸腔,胸腔引流管送入胸腔后通过丝线固定在皮肤上。

采用上述胸腔闭式引流器进行手术时,首先,将注射器的针芯和套管穿刺进入胸腔,回抽有胸腔积液后,将针芯拔出,然后将第一导引棒插入套管中,然后拔出套管,将导引管套入第一导引棒并沿第一导引棒送入胸腔,然后将扩皮器插入固定鞘中,组合的扩皮器和固定鞘套入导引管并旋转送入胸腔,然后将第一导引棒、导引管和扩皮器拔出,只留固定鞘,并将胸腔引流管沿固定鞘内插入胸腔,胸腔引流管插入后拔出固定鞘并用丝线将胸腔引流管固定在皮肤上即可,胸腔引流管的植入速度快,操作方便且安全,对病人的损伤小,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管的内端呈锥形收缩,导引管的收缩口紧贴第一导引棒。采用上述结构,导引管更易于沿第一导引棒插入胸腔。

进一步地,所述扩皮器的内端呈锥形收缩,扩皮器的收缩口紧贴导引管。采用上述结构,扩皮器更易于沿导引管插入胸腔。

进一步地,所述扩皮器的外端设置有第一翼缘,所述固定鞘的外端设置有第二翼缘,扩皮器穿插在固定鞘时,所述第一翼缘压在第二翼缘的外侧。方便插入和拔出扩皮器和固定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翼缘的内侧设置有凸出部,第二翼缘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凸出部配合的卡槽,组合时,第一翼缘内侧的凸出部对应卡入第二翼缘内侧的卡槽。扩皮器和固定鞘一起旋入胸腔时,扩皮器和固定鞘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方便扩皮器和固定鞘的旋入。

进一步地,所述胸腔引流管内插入有第二导引棒,所述第二导引棒的内端不超出胸腔引流管,第二导引棒的外端设置有第三翼缘。方便导引管的插入,插入后通过第三翼缘将第二导引棒拔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引棒和第二导引棒均为柔软的胶棒,第一导引棒的内端为光滑的弧面。以防第一导引棒插入胸腔后损伤脏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穿刺植入胸腔引流管,操作方便且安全,对病人的损伤小,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器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器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扩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引棒和导引管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扩皮器和固定鞘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胸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表示穿刺组件;11表示针芯;12表示套管;2表示扩张组件;21表示第一导引棒;22表示导引管;23表示扩皮器;231表示第一翼缘;232表示凸出部;24表示固定鞘;241表示第二翼缘;242表示卡槽;3表示胸腔引流管;31表示第二导引棒;311表示第三翼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器,包括穿刺组件1、扩张组件2和胸腔引流管3。

参照图1,穿刺组件1包括注射器,注射器的针芯11外套设有套管12,针芯11的尖端穿出套管12,麻醉成功后,尖刀切开皮肤约1cm,注射器的针芯11和套管12一并穿刺进入胸腔,回抽有胸腔积液后,拔出针芯11,把套管12送入胸腔,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有些肥胖病人,胸壁太厚,太短不能保证套管12进入胸腔,因此套管12的长度约为12cm,针芯11比套管12略长。

参照图2和图3,扩张组件2包括第一导引棒21、导引管22、扩皮器23和固定鞘24,套管12送入胸腔后,把第一导引棒21插入套管12中,然后拔出套管12,再将导引管22套入第一导引棒21并沿第一导引棒21送入胸腔。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导引棒21为柔软的胶棒,第一导引棒21的内端为光滑的弧面,以防第一导引棒21插入胸腔后损伤脏器,本实施例的第一导引棒21的长度约为40cm,第一导引棒21的直径与针芯11的直径大小相同,套管12的长度约为30cm,直径约为5mm,导引管22为硬质管,导引管22的内端呈锥形收缩,导引管22的收缩口紧贴第一导引棒21,这样导引管22比较容易沿第一导引棒21送入胸腔。

参照图2和图4,扩皮器23穿插在固定鞘24内,扩皮器23和固定鞘24结合在一起后套入导引管22,并沿导引管22旋入胸腔,扩皮器23的内端呈锥形收缩,扩皮器23的收缩口紧贴导引管22,这样扩皮器23和固定鞘24比较容易沿导引管22旋入胸腔。需要指出的是,固定鞘24长度约为15cm,防止肥胖的病人胸壁厚,不能完全进入胸腔,扩皮器23的直径应比胸腔引流管3略粗一点,拔出固定鞘24后容易安放胸腔引流管3。为了方便扩皮器23和固定鞘24的插入和拔出的操作,扩皮器23的外端设置有第一翼缘231,固定鞘24的外端设置有第二翼缘241,扩皮器23穿插在固定鞘24时,第一翼缘231压在第二翼缘241的外侧,优选地,第一翼缘231的内侧设置有凸出部232,第二翼缘241的外侧设置有与凸出部232配合的卡槽242,组合时,第一翼缘231内侧的凸出部232对应卡入第二翼缘241内侧的卡槽242,这样,扩皮器23和固定鞘24一起旋入胸腔时,扩皮器23和固定鞘24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方便扩皮器23和固定鞘24的旋入。

参照图5,胸腔引流管3内插入有第二导引棒31,第二导引棒31的内端不超出胸腔引流管3,第二导引棒31的外端设置有第三翼缘311,第二导引棒31为胶棒,固定鞘24送入胸腔后,拔出第一导引棒21、导引管22和扩皮器23,只留固定鞘24,将带有第二导引棒31的胸腔引流管3沿固定鞘24送入胸腔,然后拔出固定鞘24,用丝线将胸腔引流管3固定于皮肤,拔出第二导引棒31时会有胸腔积液排出,可以用夹子夹闭胸腔引流管3,待胸腔引流管3连接引流瓶后再松开夹子,当然,胸腔引流管3也可以不带第二导引棒31,不带第二导引棒31的胸腔引流管3送入胸腔前,需要用夹子夹闭。

采用上述方案,胸腔引流管3的植入速度快,操作方便且安全,对病人的损伤小,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尤其是对特别肥胖或胸壁厚的病人最有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