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推送装置的冷冻消融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400发布日期:2018-09-01 02:5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冻消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推送装置的冷冻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冷冻消融(Cryoablation)是通过低温使得细胞内外结成冰球从而破坏细胞。冷冻消融时,将冷冻探头置于组织的表面,通过制冷导致低温,使得探头周围的细胞内外形成冰球。随着温度的下降,冰球内的细胞产生不可逆性的损伤。冷冻消融损伤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冷冻/复温期;(2)出血和炎症期;(3)纤维形成期。

冷冻消融术在广泛的基于导管的介入手术中是一种有用的治疗方式。例如,冷冻消融可用于消融肺静脉前庭,导致肺静脉电隔离,从而治疗心房颤动;冷冻消融可用于消融肾动脉交感神经,从而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该技术已经用于临床试验;冷冻消融术还可用于消融肿瘤、治疗动脉血管狭窄等。在这些冷冻治疗过程中,冷冻消融术可经由人体管腔推送可扩张的囊体来递送冷冻介质。这些囊体可操作地连接到体外操控部件(如制冷剂源)。

申请号为CN20118005094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疗系统,包括:导管体,该导管体具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轴,该轴可滑动地设置在导管体的一部分内,该轴限定远侧末端;流体注入管,该流体注入管联接到导管体的远端部分和轴的远侧末端,该流体注入管可从第一几何构造过渡到第二几何构造;隔膜,该隔膜联接到轴并将流体注入管的至少一部分封围在内;以及冷却剂源,该冷却剂源与流体注入管流体连通。第一几何构造可以是大致线性的,而第二几何构造可以是大致螺旋形的,其中隔膜张紧横跨处于第二几何构造中的流体注入管的至少一部分,且轴的操纵使流体注入管从第一几何构造过渡到第二几何构造;该专利存在着冷冻单元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安全隐患,且操作手柄过长不利于使用者操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保护输送组件在推送过程中不易断裂的带推送装置的冷冻消融导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推送装置的冷冻消融导管,包括推送手柄、活动件、第一刚性管和第二刚性管,所述推送手柄与所述活动件连接,所述活动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刚性管的近端连接,所述第二刚性管的近端套装在所述第一刚性管的远端部分,输送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刚性管内,所述输送组件的远端与冷冻元件的近端连接,所述输送组件的近端部分与所述活动件连接,操作所述推送手柄能够带动所述冷冻元件沿轴向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刚性管的远端部分被设置在鞘管的近端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刚性管被整体设置在鞘管的近端内部。

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一刚性管的管腔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刚性管的外径略小于所述第二刚性管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刚性管和所述第二刚性管是不锈钢管。

优选的,所述活动件是滑块。

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的近端通过所述活动件的转接与连接单元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带推送装置的冷冻消融导管通过设置第一刚性管和套装在第一刚性管远端的第二刚性管可以保护第一刚性管内的输送组件,避免了输送组件在推送冷冻元件的过程中发生断裂或折叠带来的手术风险;第二刚性管被完全设置在输送单元的近端内部可以节省操作单元的长度,避免操作手柄过长,方便术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推送装置的冷冻消融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推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沿轴向的剖面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推送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沿轴向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推送装置的冷冻消融导管远端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沿A-A的剖面图;

其中:1是连接单元,2是操作单元,3是输送单元,4是柔性连接管,5是冷冻单元,21是调弯元件,22是芯轴接口,23是充盈接口,24是推送装置,241是推送手柄,242是活动件,243是第一刚性管,244或244’是第二刚性管,31是鞘管,32是输送组件,321是流入腔,322是流出腔,323是真空腔,33是充盈管,34是芯轴,51是冷冻元件,52是球囊、导管头5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新型所述的近端是指接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所述远端是指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推送装置的冷冻消融导管,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单元1、柔性连接管4、操作单元2、输送单元3和冷冻单元5,所述连接单元1的近端设置一个或多个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与冷冻设备相连接,冷冻设备通过连接单元1向冷冻单元5提供制冷剂和真空保护,实时监测冷冻单元5的温度和压力信号。所述操作单元2包括调弯元件21、芯轴接口22、充盈接口23和推送装置24,所述调弯元件21可以调整输送单元3远端的角度,使得冷冻单元5贴近治疗位置,芯轴接口22与芯轴34的近端连通,芯轴34的内腔中可插入导丝或导管,充盈接口23与充盈管33的近端连通,芯轴接口22还提供一个注液口,必要时通过该注液口可以注入生理盐水、造影剂或其他液体。如图4所示,所述输送单元3包括鞘管31和设置在所述鞘管31内的输送组件32、充盈管33和芯轴34,所述输送组件32包括真空腔323和设置在所述真空腔323内的流入腔321和流出腔322。如图3所示,所述冷冻单元5包括球囊52和设置在所述球囊52内的冷冻元件51和导管头53,所述球囊52与所述充盈管33流体连通,通过充盈接口23向充盈管33内注入液体/气体,使得球囊52充盈,推送装置24可移动设置在输送单元3内部的输送组件32,从而带动冷冻元件51的释放或压缩,所述球囊52为可展开元件,其能够从收缩状态移动至张开状态,从而能够与靶组织接触,导管头53为柔软的高分子管,防止冷冻消融导管戳伤血管或组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所述推送装置24包括推送手柄241、活动件242、第一刚性管243和第二刚性管244,所述推送手柄241是可旋转/平移部件,所述活动件242是滑块,所述推送手柄241内壁的内螺纹和所述活动件242外表面的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活动件242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刚性管243的近端通过粘接、焊接、热熔等工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刚性管244的近端套装在所述第一刚性管243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一刚性管243的外径略小于所述第二刚性管244的内径,使得第一刚性管243在移动过程中能够进入到所述第二刚性管244的内部,所述第一刚性管243向近端方向移动到最大位置时,其远端部分仍然留在第二刚性管244的近端部分内,所述第二刚性管244的远端部分被设置在鞘管31的近端内部,所述输送组件32与所述第一刚性管243的管腔内壁通过粘接、焊接、热熔等工艺固定连接,这样输送组件32可以实现安全地在鞘管31内往复运动,避免了输送组件32在推送冷冻元件51的过程中发生断裂或折叠带来的手术风险。所述第一刚性管243和所述第二刚性管244是不锈钢管,也可以是其它等同材质的刚性管。所述输送组件32的远端与冷冻元件51的近端连接,所述输送组件32的近端部分在活动件242处转接,所述输送组件32的近端穿过柔性连接管4与所述连接单元1连接,操控推送手柄241时,活动件242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刚性管243、输送组件32和冷冻元件51实现轴向往复运动,当所述活动件242向远端移动时,冷冻元件51被推送至球囊52的内部,并恢复预设定的形态,所述活动件242向近端移动时,冷冻元件51被拉回至鞘管31的内部,从而实现冷冻元件51的释放或回收,通过操作推送装置24,可使得冷冻元件51在球囊52中的展开状态和拉伸压缩进鞘管31内的收缩状态之间切换,以便利用制冷剂提供的冷冻能量消融靶组织。

肺静脉电隔离术是治疗房颤常见的术式,冷冻消融导管的诞生使得肺静脉电隔离术更加简单便捷。但由于左心房空间有限,且冷冻消融位置仅限于肺静脉前庭,所以希望冷冻能量集中在球囊的前半球。使用带推送装置的冷冻消融导管时,通过芯轴34中插入的导丝或标测导管作为指引,推送带推送装置的冷冻消融导管远端进入左心房,通过充盈接口23向充盈管33内注入气体或液体,使得球囊52膨胀。操作推送手柄241,使得冷冻元件51从压缩在鞘管31内的状态,转移至在球囊52中充分释放的状态,当冷冻元件51与球囊52充分接触时,调整调弯元件21,使得冷冻单元5与待消融的肺静脉口贴合,操作冷冻设备,注射制冷剂,实现冷冻消融治疗,从而隔离肺静脉电信号治疗房颤。

实施例2: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以实施例1为基础,区别仅在于:第二刚性管244’被整体设置在鞘管31的近端内部。所述第二刚性管244’是不锈钢管或其它等同材质的刚性管,这种结构可以节省操作单元2的长度,避免操作单元2过长,方便术者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新型,凡在本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