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9331发布日期:2019-03-30 08:5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颈围。



背景技术:

由于颈部损伤具有急性的特点,通常需要快速地为患者佩戴颈围,这就要求能够快速选择好合适患者佩戴的尺寸。但在在临床工作中,现有普遍使用的颈围不能根据个体脖子长短进行调节,这就使得很多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舒适的感觉;另外,目前的颈围所使用的材质普遍不吸汗,也使得佩戴过程中出现显著的不舒适感;同时,目前使用的颈围普遍都是全封闭式设计,不利于观察伤口情况。

因此,需要针对现有颈围的弊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围,解决不同人体脖子长短差异对颈围选择的需求,提高患者佩戴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颈围,包括前托架、后托架及连接所述前托架和所述后托架的连接带,所述前托架包括用于支撑下颚的第一护板及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护板的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之间通过竖向伸缩机构连接,所述竖向伸缩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护板连接的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护板连接的第二齿条及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的齿轮。

优选地,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之间。

优选地,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后托架上。

优选地,所述齿轮上连接有旋钮。

优选地,所述竖向伸缩机构的数量至少两个。

优选地,所述前托架和所述后托架上均设有用于观察伤口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护板的顶部设有用于与下颚相接触的支撑垫。

优选地,所述前托架和所述后托架的内侧面均设有内衬。

优选地,所述内衬采用脱脂棉材料。

优选地,所述连接带为尼龙搭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竖向伸缩结构,可以根据个体脖子长短进行调节,适应了广泛的人群需求;采用齿条和齿轮配合的竖向伸缩结构,使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之间的连接可靠且调整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原理及结构简单,佩戴方便舒适,适用度广,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颈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颈围齿条传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护板,2-第二护板,3-后托架,4-连接带,5-竖向伸缩机构,6-第一齿条,7-齿轮,8-第二齿条,9-支撑垫,10-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使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2,本实施例的一种颈围,包括前托架、后托架3及连接所述前托架和所述后托架3的连接带4,所述前托架包括用于支撑下颚的第一护板1及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护板1的第二护板2,所述第一护板1和所述第二护板2之间通过竖向伸缩机构5连接,所述竖向伸缩机构5包括与所述第一护板1连接的第一齿条6、与所述第二护板2连接的第二齿条8及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6和第二齿条8啮合的齿轮7。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颈围,通过竖向伸缩结构,可以根据个体脖子长短进行调节,适应了广泛的人群需求;采用齿条和齿轮7配合的竖向伸缩结构5,使所述第一护板1和所述第二护板2之间的连接可靠且调整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原理及结构简单,佩戴方便舒适,适用度广,易于推广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7位于所述第一齿条6和所述第二齿条8之间,且所述齿轮7设置于所述后托架3上。所述齿轮7上连接有旋钮10,通过调节旋钮10带动齿轮7转动,从而与所述齿轮7啮合的所述第一齿条6和所述第二齿条8发生上下反向移动,实现第一护板1与第二护板2的上下反向移动,至达到与佩戴者相适应的距离,达到佩戴者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进行调节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伸缩机构5的数量至少两个。较佳地,所述竖向伸缩机构5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托架和所述后托架3上均设有用于观察伤口的开口。其中,所述前托架第一护板1与第二护板2所开的开口相对应,使用时形成一个孔。所述开口不仅方便观察伤口,也可以通风透气,增加了佩戴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板1的顶部设有用于与下颚相接触的支撑垫9。所述支撑垫9的设置不仅提高了佩戴舒适度,同时也减少了皮肤压痕。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托架和所述后托架3的内侧面均设有内衬,所述内衬采用脱脂棉材料。脱脂棉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汗性能与透气性,提高了佩戴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带4为尼龙搭扣。其中尼龙钩带分别固定在第一护板1和第二护板2上,尼龙绒固定在后托架3上。尼龙搭扣的连接方式不仅牢固,同时也容易佩戴与拆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