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2103发布日期:2019-04-05 20:17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常用于血液透析和其他血液净化疗法。使用时,将两根导管置入静脉,一根导管用于引出血液,另一根导管用于将净化后血液回输病人体内。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靠近置入处需要固定在病人身体上。据申请人所知,目前没有专用于固定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的装置,通常采用胶带将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粘到病人身上。上述固定方式有如下缺点:(1)有可能固定不够牢固。(2)胶带容易粘贴得比较杂乱,看起来很不正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牢固的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第一固定条上沿第一固定条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长槽,第一固定条上在固定长槽的槽底上沿第一固定条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半孔;第二固定条上沿第二固定条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半孔,第二固定条插入固定长槽,固定长槽限制第二固定条的非轴向移动;第一固定半孔与第二固定半孔共同形成固定孔;第一固定条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贴,固定贴的底面上设置有粘胶,粘胶上覆盖有保护膜;第一固定条的一端连接有两个缠绕带,缠绕带的一面设置有粘胶,粘胶上覆盖有保护膜。

进一步的是:固定长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燕尾形,第二固定条的横截面形状为与固定长槽的横截面适配的燕尾形。

进一步的是:第一固定条的未连接缠绕带的一端,在固定长槽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第二固定条的一端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插入限位槽,限位槽限制限位凸起轴向移动,限位凸起凸出第一固定条的侧面。

进一步的是:固定长槽的两个侧壁上沿第一固定条长度方向设置有燕尾槽,第二固定条的两侧沿第二固定条长度方向设置有与燕尾槽适配的燕尾凸起,燕尾凸起插入燕尾槽。

进一步的是:第一固定条的未连接缠绕带的一端,在固定长槽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位于燕尾槽之外限位槽;第二固定条的一端两侧设置有位于燕尾凸起之外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插入限位槽,限位槽限制限位凸起轴向移动,限位凸起凸出第一固定条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两根导管分别放入第一固定半孔或第二固定半孔,再将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扣合,导管即固定在固定孔内;再用两个缠绕带分别缠绕两个导管;最后将粘贴粘在病人身体上即可将第一固定条固定在病人身体上,从而将两根导管固定。优点是:(1)固定贴可将第一固定条牢固固定在人体上,固定孔和缠绕带又将导管牢固固定在第一固定条上,因此导管固定牢固。(2)可将导管固定得很规整,看起来很正规。

附图说明

图1是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的侧面视图;

图3是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的端部视图;

图4是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5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侧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的端部视图;

图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第一固定条1、固定长槽1-1、第一固定半孔1-2、限位槽1-3、燕尾槽1-4、阻挡凸起1-5、第二固定条2、第二固定半孔2-1、限位凸起2-2、燕尾凸起2-3、固定贴3、缠绕带4、固定孔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为了提供一种固定牢固的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如图1至图7所示: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条1和第二固定条2;第一固定条1上沿第一固定条1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长槽1-1,第一固定条1上在固定长槽1-1的槽底上沿第一固定条1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半孔1-2;第二固定条2上沿第二固定条2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半孔2-1,第二固定条2 插入固定长槽1-1,固定长槽1-1限制第二固定条2的非轴向移动;第一固定半孔1-2与第二固定半孔2-1共同形成固定孔5;第一固定条1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贴3,固定贴3的底面上设置有粘胶,粘胶上覆盖有保护膜;第一固定条1的一端连接有两个缠绕带4,缠绕带4的一面设置有粘胶,粘胶上覆盖有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固定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的方法是:首先,将两根导管分别放入第一固定半孔1-2或第二固定半孔2-1;然后,将第二固定条2从第一固定条1的一端插入固定长槽1-1,或者将第一固定条1从第二固定条1的一端通过固定长槽1-1套到第一固定条上,使第一固定条1和第二固定条2扣合,导管即位于扣合后形成的固定孔5内;本步骤中,应手持导管,避免导管移动;最后,将缠绕带4上的保护膜撕下,用缠绕带4缠绕导管,进一步固定导管,一个缠绕带4缠绕一根导管;并将固定贴3上的保护膜撕下,将固定贴粘到病人身上。

固定孔5最好对导管起一定的压紧作用,因此固定孔5的直径最好略小于导管外径,从而将导管少量压缩而起到压紧作用。

第一固定条1的两侧可以只连接一个固定贴3,也可以如图1所示,连接两个半圆形的固定贴,使得本实用新型呈蝴蝶形,很美观。

固定长槽1-1限制第二固定条2的非轴向移动的具体方式可以如图4所示:固定长槽1-1的横截面形状为燕尾形,第二固定条2的横截面形状为与固定长槽1-1的横截面适配的燕尾形。

第二固定条2依靠与固定长槽1-1间的摩擦力或材料的弹性形成的挤压力避免轴向移动掉出固定长槽1-1。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二固定条2轴向移动掉出固定长槽1-1,可以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固定条1的未连接缠绕带4的一端,在固定长槽1-1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1-3;第二固定条2的一端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2-2,限位凸起2-2插入限位槽1-3,限位槽1-3限制限位凸起2-2 轴向移动,限位凸起2-2凸出第一固定条1的侧面。限位槽1-3限制限位凸起 2-2轴向移动的方式可以是在限位槽1-3的槽口处设置阻挡凸起1-5,阻挡凸起 1-5限制限位凸起2-2轴向移动。由于材料具有弹性,外力可使限位凸起2-2撑开限位槽1-3,因此阻挡凸起1-5并不妨碍限位凸起2-2进入限位槽1-3。

固定长槽1-1限制第二固定条2的非轴向移动的具体方式也可以如图7所示:固定长槽1-1的两个侧壁上沿第一固定条1长度方向设置有燕尾槽1-4,第二固定条2的两侧沿第二固定条2长度方向设置有与燕尾槽1-4适配的燕尾凸起2-3,燕尾凸起2-3插入燕尾槽1-4。

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二固定条2轴向移动掉出固定长槽1-1,可以采用与前面叙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即如图6和图5所示:第一固定条1的未连接缠绕带4 的一端,在固定长槽1-1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位于燕尾槽1-4之外限位槽1-3;第二固定条2的一端两侧设置有位于燕尾凸起2-3之外的限位凸起2-2,限位凸起2-2插入限位槽1-3,限位槽1-3限制限位凸起2-2轴向移动,限位凸起2-2 凸出第一固定条1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具有两根导管的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固定,在只有一根导管的其他置管固定中也可采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