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术后护理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065发布日期:2019-04-20 03:1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科术后护理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外科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科术后护理用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是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的专业科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外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医院外科的专科设置原则与内科类同,通常与内科相对应。外科疾病分为五大类: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

申请号为201620320335.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护理用清洗装置,包括储液瓶,清洗瓶,清洗头和收集瓶;清洗瓶通过进液管与储液瓶相连通,清洗瓶通过出液管与清洗头相连通;出液管靠近清洗头的一端依次设有接液盘和扩张头,扩张头设有贯通扩张头的渗透孔,渗透孔连有引流通道,扩张头的底部设有进药口,进药口通过导药管与清洗头相连通;清洗瓶内设有活塞和超声振荡器,活塞连接有推杆,推杆和超声振荡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清洗装置可以使清洗液喷洒均匀,清洗液分子分布均匀,清洗效果好,方便给药,促进伤口愈合。

本发明人发现,上述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在放置和需要移动本装置时多直接将清洗头和接液盘暴露在空气中,这样就可能会接触空气中的细菌,在使用清洗头时可能会对患者的伤口造成感染;

2.装置整体结构较为分散,有较多的管道暴露在外,这样在需要进行移动时较不方便。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外科术后护理用清洗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术后护理用清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上述专利在放置和需要移动时多直接将清洗头和接液盘暴露在空气中,这样就可能会接触空气中的细菌,在使用清洗头时可能会对患者的伤口造成感染,装置整体结构较为分散,有较多的管道暴露在外,这样在需要进行移动时较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外科术后护理用清洗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外科术后护理用清洗装置,其中,该外科术后护理用清洗装置包括有:

机身主体、清洗液储存盒、接液盘、接液管、消毒液盒、清洗液收集盒、滚轮、排液阀门、医用棉垫、接液盘舱门、清洗头放置架、清洗头、清洗头舱门、紫外线杀菌灯、控制面板、喷液管、电动泵、加液盖和隔板;

所述机身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个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一个清洗液储存盒;所述清洗液储存盒的顶部一侧安装有一个加液盖;所述清洗液储存盒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一个电动泵;所述隔板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一层医用棉垫;所述隔板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两个清洗头放置架;所述清洗头放置架的顶部放置有一个清洗头;所述清洗头通过喷液管与电动泵的一侧连接;所述机身主体的一侧顶部还固定安装有一个控制面板;所述机身主体的底部内侧固定设置有一个清洗液收集盒;所述清洗液收集盒的顶部内侧固定安装有一个消毒液盒;所述清洗液收集盒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一个排液阀门;所述清洗液收集盒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根接液管;所述接液管的另一侧与接液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清洗液收集盒的顶部还设置有一层医用棉垫;所述接液盘放置于医用棉垫的顶部;所述隔板的底部和顶部一侧均安装有三个紫外线杀菌灯;所述机身主体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一个接液盘舱门和清洗头舱门;所述机身主体的底部还固定对称安装有共四个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主体的内部为上下两层的分离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主体内部的上下两层结构又分别通过隔板将清洗液储存盒和清洗头分开,将清洗液收集盒和接液盘分开。

进一步的,所述清洗头和接液盘放置的空腔中均安装有三个紫外线杀菌灯。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紫外线杀菌灯的设置,有利于保存的卫生性,清洗头和接液盘放置的空腔中均安装有三个紫外线杀菌灯,在将清洗头和接液盘收起保存时可放置在独立的空间,避免细菌滋生,放置后也使机身主体的内部更加工整,并且在将收集盒和接液盘放置到机身主体内部后可以使用控制面板将紫外线杀菌灯开启,可有效杀灭收集盒和接液盘上的细菌,下次使用时更加洁净卫生,且这样杀菌也更加方便。

2.本实用新型机身主体的设置,有利于使用的方便性,机身主体的内部为上下两层的分离式结构,并且机身主体为一个整体式结构,将清洗头和接液盘全部收起后不会有管道暴露在外,在使用本清洗装置时可以轻松进行移动,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身主体-1;清洗液储存盒-2;接液盘-3;接液管-4;消毒液盒-5;清洗液收集盒-6;滚轮-7;排液阀门-8;医用棉垫-9;接液盘舱门-10;清洗头放置架-11;清洗头-12;清洗头舱门-13;紫外线杀菌灯-14;控制面板-15;喷液管-16;电动泵-17;加液盖-18;隔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参见附图1至附图2,一种外科术后护理用清洗装置,包括有:

机身主体1、清洗液储存盒2、接液盘3、接液管4、消毒液盒5、清洗液收集盒6、滚轮7、排液阀门8、医用棉垫9、接液盘舱门10、清洗头放置架11、清洗头12、清洗头舱门13、紫外线杀菌灯14、控制面板15、喷液管16、电动泵17、加液盖18和隔板19;

机身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个隔板19;隔板19的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一个清洗液储存盒2;清洗液储存盒2的顶部一侧安装有一个加液盖18;清洗液储存盒2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一个电动泵17;隔板19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一层医用棉垫9;隔板19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两个清洗头放置架11;清洗头放置架11的顶部放置有一个清洗头12;清洗头12通过喷液管16与电动泵17的一侧连接;机身主体1的一侧顶部还固定安装有一个控制面板15;机身主体1的底部内侧固定设置有一个清洗液收集盒6;清洗液收集盒6的顶部内侧固定安装有一个消毒液盒5;清洗液收集盒6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一个排液阀门8;清洗液收集盒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根接液管4;接液管4的另一侧与接液盘3的底部固定连接;清洗液收集盒6的顶部还设置有一层医用棉垫9;接液盘3放置于医用棉垫9的顶部;隔板19的底部和顶部一侧均安装有三个紫外线杀菌灯14;机身主体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一个接液盘舱门10和清洗头舱门13;机身主体1的底部还固定对称安装有共四个滚轮7。

其中,机身主体1的内部为上下两层的分离式结构,并且机身主体1为一个整体式结构,将清洗头12和接液盘3全部收起后不会有管道暴露在外,在使用本清洗装置时可以轻松进行移动,使用更加方便;

其中,机身主体1内部的上下两层结构又分别通过隔板19将清洗液储存盒2和清洗头12分开,将清洗液收集盒6和接液盘3分开,这样在将清洗头12和接液盘3收起保存时可放置在独立的空间,避免细菌滋生,放置后也使机身主体1的内部更加工整;

其中,清洗头12和接液盘3放置的空腔中均安装有三个紫外线杀菌灯14,在将收集盒6和接液盘3放置到机身主体1内部后可以使用控制面板15将紫外线杀菌灯14开启,可有效杀灭收集盒6和接液盘3上的细菌,下次使用时更加洁净卫生,并且这样杀菌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使用该外科术后护理用清洗装置时,使用前先将加液盖18取下并将清洗液储存盒2加满清洗液,使用时接通外部电源,将接液盘舱门10和清洗头舱门13打开后把清洗头12和接液盘3取出,将接液盘3放置于病人伤口下方位置,使用控制面板15控制电动泵17开始运行,电动泵17通过管道将清洗液输送至喷液管16并通过清洗头12向外喷出,对病人的伤口进行清洗,清洗过后的清洗液会流入接液盘3并通过接液管4进入到清洗液收集盒6中,清洗完成后将清洗头12和接液盘3分别放入各自的空腔进行保存并将接液盘舱门10和清洗头舱门13关闭,在将收集盒6和接液盘3放置到机身主体1内部后可以使用控制面板15将紫外线杀菌灯14开启,可有效杀灭收集盒6和接液盘3上的细菌,下次使用时更加洁净卫生,并且这样杀菌更加方便,机身主体1的内部为上下两层的分离式结构,并且机身主体1为一个整体式结构,将清洗头12和接液盘3全部收起后不会有管道暴露在外,在使用本清洗装置时可以轻松进行移动,使用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