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显示弹力大小的弹性绷带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9062发布日期:2019-01-29 18:11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可显示弹力大小的弹性绷带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具体是一种可显示弹力大小的弹性绷带组件。



背景技术:

弹性绷带是临床上极常使用的医疗物品之一,使用十分广泛,其主要用于绑扎肢体,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弹力,绑扎比较牢固,当所绑的部位有轻度的肿胀疼痛时,适宜的回弹力能有效的舒缓局部的疼痛。但是目前的绷带也存在着一定缺点,目前使用的弹性绷带都是使用经纬纱织成,织成的绷带均匀一致,绷带的弹力一致,但是实际使用的时候病人的肢体一般都是一边粗一边细,而不是绝对的均匀一至,因此绑扎时出现肢体的弹力一边大一边小的现象,此时绷带回弹力度不大时病人尚能接受,但绑扎的力度大时病人就难以接受,因此一个好的弹力绷带就应是回弹力均匀一致的绷带,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绑扎不同人、不同的肢体、治疗不同的疾病时所需的回弹力不尽相同,特别是用在感觉迟钝、年老体弱的病人身上时,容易造成局部皮肤压迫,从而影响血液循环而造成压迫严重和发生皮肤的坏死,因此,临床上有一种能显示弹力大小的弹性绷带将是非常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显示弹力大小的弹性绷带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显示弹力大小的弹性绷带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弹性绷带和压力测量尺,所述弹性绷带由绷带基和绷带标志线组成,所述绷带标志线纵向均匀的分布在绷带基上,所述压力测量尺上设有至少两排以上的压力刻度线,每排压力刻度线表示不同的压力值,且随着压力值升高,各排压力刻度线上的纵向标线之间距变大。

进一步的,所述绷带基采用弹力系具线性特点的弹力纤维针织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绷带标志线为不同颜色的针织线或为不同颜料印染的色线。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测量尺为透明状且可弯曲。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测量尺采用软透明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一种高弹力的纤维通过针织的方法织成一定宽度的带子,由于采用了高质量的弹力纤维,该纤维的弹力系具线性样的特点,即弹力的力度与拉伸的长度成正比,这样我们就可使用对比尺测出其在使用过程中绷带拉伸的长度,从而间接的算出此时绷带产生了多大的回弹力。

使用上述弹力纤维运用针织的方式织成,是因为针织物绑在粗细不均的肢体上时,通过绷带的自动变形产生了均匀一致的回弹力。绷带拉伸长度的测量主要是在生产过程每隔一定的距离织出纵向的条纹,通测量该条纹的距离从而知道该绷带在使用过挰中拉伸的长度;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可在透明纸上印上各种距离的条纹,每种条纹的度代表着相应的回弹力。即弹性绷带的条纹可以是使用不同颜色的色纱织上去的,也可以是织后使用颜料印上去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绷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测量尺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弹力绷带绑扎在肢体上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弹性绷带,101-绷带基,102-绷带标志线,2-压力测量尺,201-压力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可显示弹力大小的弹性绷带组件,该组件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弹性绷带1和压力测量尺2,所述弹性绷带1由绷带基101和绷带标志线102组成,所述绷带标志线102纵向均匀的分布在绷带基101上,所述压力测量尺2上设有至少两排以上的压力刻度线201,每排压力刻度线201表示不同的压力值,且随着压力值升高,各排压力刻度线201上的纵向标线之间距变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绷带基101采用弹力系具线性特点的弹力纤维针织制作。所述绷带标志线102为不同颜色的针织线或为不同颜料印染的色线。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需拉长绷带基才能产生一定的压力,绷带基拉长后其绷带标志线间的距离加大,拉长越多产生的压力越大。绷带对肢体的加弹力就越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压力测量尺2为透明状且可弯曲,具体可采用软透明材料制作。最适用的是透明塑料软板,上面印有几条距离相等的间隔线,将此测量尺放入绑在腿上的绷带基跟绷带标志线进行对比,就能知道绷带基拉伸的长度和产生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为:使用一种高弹力纤维经过纱上腊便于针织带机织带,然后将上腊的弹力纱上针织机织出宽度约10公分长的带子,在织的过程中,第1公分时,更换不颜色的纱线,织出指示线。然后截成3到4米长的带子,使用过程中将该带子经过拉伸,卷到需要用的肢体上。卷完固定后,将透明的对比尺放在绑扎好的绷带上,对照弹性绷带标志线的长度,便可知道弹性绷带产生了多大的弹力,从而知道绷对绑扎的部位产生了多少加弹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