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血管搭桥术中辅助吻合口成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7075发布日期:2019-03-05 18:08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血管搭桥术中辅助吻合口成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搭桥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血管搭桥术中辅助吻合口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是最常见的引起人缺血性疾病的原因,可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为社会、家庭带来严重负担。传统的医疗技术在显微镜下利用无创缝合线进行血管端侧吻合法是最经典的血运重建外科技术,应用于冠脉搭桥、颅内外血管搭桥,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残疾风险,但随着血管直径的减小,即使在高倍显微镜下,吻合口的直视化仍然存在困难,容易导致漏缝或误缝对侧血管壁,导致吻合口漏血或不通,吻合技术难度成倍增加,对术者的要求高并且手术时间相应延长,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极大的限制了该技术的普遍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1提供了一种血管吻合术中辅助吻合口成形装置,应用于小血管搭桥术中,在不增加血管内膜损伤的前提下,将受体血管两层血管壁隔离开,增加术中显微镜下的可视化程度,达到优化缝合程序、提高吻合速度、缩短手术时间的目的,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体包括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还包括同时连接所述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的连接线,所述第二球体的直径不小于第一球体的直径,所述连接线为柔性连接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的材质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球体的直径为1mm~2mm。

优选的,所述第二球体的直径为2mm~3mm。

优选的,所述连接线的径向直径为0.1~0.3mm。

优选的,所述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为表面光滑的金属球;

优选的,所述连接线为金属丝线,采用金属丝线的目的在于其与金属球作用的一致性,在金属丝线与小血管壁接触时不会带来副作用。

优选的,所述金属丝线的长度长于第一球体直径长度的5倍。

优选的,所述连接线长度为1.5~2.0cm。

优选的,所述金属球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线与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材质相同,且所述第一球体、第二球体和连接线为一体成型。

技术效果

技术方案1由于具有,包括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还包括同时连接所述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的连接线,所述第二球体的直径不小于第一球体的直径,所述连接线为柔性连接线。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的大小不同,便于在术中根据血管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球体,保证了手术的质量以及效率;

连接线的径向直径较细,保证了在手术中连接线不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易弯,不易断保证了装置的耐久性。

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由于具有,所述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的材质相同。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相同的材质保证了上述装置构成的一致性,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能同时适用各种不同的情形,以便手术及时有效的进行。

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由于具有:所述第一球体的直径为1mm~2mm。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第一球体的直径范围符合了小血管搭桥术中撑开血管时对第一球体大小的要求,保证了手术的进行。

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由于具有:所述第二球体的直径为2mm~3mm。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第二球体的直径范围符合了小血管搭桥术中撑开血管时对第二球体大小的要求,保证了手术的进行。

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由于具有,所述连接线的径向直径为0.1~0.3mm。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连接线的直径较细,在手术中避免了对连接线的误判,也与血管的缝合线形成了有效的区分,同时较细的连接线易弯曲,满足了术中对第一球体或第二球体不同位置的需求。

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2或5的基础上,由于具有,所述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为表面光滑的金属球。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经过多次抛光表面光滑的金属球,在与小血管接触时不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同时抗酸、抗腐蚀,提高了装置的寿命。

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由于具有,所述连接线的长度长于第一球体直径长度的5倍。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连接线的长度较长,一方面方便球体的取用,另一方面有利于金属球在小血管之间放置时,防止金属球的摆动,提高了手术稳定性,同时保证了连接线的韧性和强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并且在上述取值范围时,连接线的长度超出了显微镜下的手术操作范围,避免了术中对连接线和缝合线的误判。

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由于具有,所述连接线长度为1.5~2.0cm。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上述取值范围满足了手术时对连接线的长度要求,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方案9是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由于具有,所述金属球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不锈钢材质抗酸抗腐蚀,既保证在术中对缝合处不会产生不利的副作用,也保证了装置整体的耐久和使用寿命。

技术方案10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由于具有,所述第一球体、第二球体和连接线为一体成型。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一体成型有利于装置整体的强度,避免了因工艺不精导致连接线断裂或者连接线与金属球之间连接点的断开,保证了装置在使用时的安全强度。

有益效果

1、上述装置在术中通过将金属球放置在小血管中,能有效的将血管壁分开,完全避免了漏缝或误缝对侧血管壁这一情况的发生,并且可视化程度良好,在术中能清晰的与血管壁分辨,极大提高了手术效率。

2、辅助吻合口成形装置应用于临床,降低小血管搭桥技术的难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利于成批量生产,应用于搭桥技术成熟的医疗中心,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基于该实用新型带来的优势,开展基层医院技术骨干培训,进一步推广小血管搭桥技术,帮助更多患者获得高效的治疗并降低费用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小血管搭桥术中辅助吻合口成形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小血管搭桥术的步骤示意图。

图3是表示小血管搭桥术的步骤示意图。

图4是表示小血管搭桥术的步骤示意图。

图5是表示小血管搭桥术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血管搭桥术中辅助吻合口成形装置,包括第一球体1和第二球体2,还包括同时连接所述第一球体1和第二球体2的连接线3,所述第一球体1的直径为1mm,第二球体2的直径为2mm,连接线3的径向直径为0.1mm;

所述第一球体1和第二球体2的材质相同,第一球体1和第二球体2为表面光滑的金属球,所述连接线3长度为1.5cm。

本实施例中,金属球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第一球体1、第二球体2和连接线3为一体成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血管搭桥术中辅助吻合口成形装置,包括第一球体1和第二球体2,还包括同时连接所述第一球体1和第二球体2的连接线3,所述第一球体1的直径为2mm,第二球体2的直径为3mm,连接线3的径向直径为0.2mm;

所述第一球体1和第二球体2的材质相同,所述连接线3的材质与第一球体1和第二球体2相同,第一球体1和第二球体2为表面光滑的金属球,所述连接线3为金属丝线,所述连接线3长度为2cm。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球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球体1、第二球体2和连接线3为一体成型。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装置的使用过程,如图2至图5所示,在进行小血管搭桥手术时,简要的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一、受体动脉5临时阻断后,利用显微镜剪开部分血管壁,形成与供体动脉4边缘相匹配的吻合口6;

步骤二、将与供体动脉4直径匹配的第一球体1放入受体动脉5的吻合口6内,此时受体动脉5的前壁、后壁在球体的支撑下自然分离,可以让手术医生在显微镜下轻松地将供体动脉4、受体动脉5的血管壁缝合在一起,由于第一球体1的隔离作用和引导作用,避免了漏缝或误缝对侧血管壁导致的手术失误;

步骤三、在最后两针缝合时,先将缝线7穿过血管壁,暂时不打结,将第一球体1取出,再将剩余两针缝线完成并打结。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