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结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5654发布日期:2019-02-19 18:57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结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微创环境下定位方便且能够连续打结的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传统外科手术通常创口大、出血多、恢复时间长,而且会留下此较明显的疤痕,随着外科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传统手术方式逐渐发展为追求更小创伤、更加精准的微创手术。

众所周知,缝合是保证术后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心胸外科微创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已经切开或病态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深部缝合,恢复其功能。传统的开放式手术需要给病人切开十几厘米的创口,但在微创手术中创口通常只有8毫米到2.0厘米,因此手术操作要此直视手术要复杂很多,在使用丝线缝合时:

一 因术野及空间狭小,无法直接进行打结操作;

二 单股线很难操作,打结时容易滑动,而且因为尾部的“记忆效应”不利于有效打结,遇张力较大的组织结扎时,往往在打第二结时第一结扣已松开,需要打更多的结以防止结头散开,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三 使用推结器(在胸腔外做结然后用推结器推至术区)等其他手术器械辅助打结,属于体外打结,打结难度高,有几个缺点限制了其应用,首先使用推结器体外推结时增加了外界物体进入腔内的次数;其次操作复杂,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远距离打结增加了缝线在组织内滑动的次数,在做结与压结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组织的撕裂。

(注:体内打结只需要留8-15cm长的缝线,以减少穿过组织拖拉缝线的次数。而在体外打结时则需要较长的缝线(60-90cm),以便能抵达术野后拉出体外。)

目前的打结器械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国内公开号为CN20581436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打结器及具有该打结器的打结系统,其可以在微创环境下进行缝合、打结。该装置虽然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打结操作,但仍然需要在体外进行打结,体外穿线过程中对组织牵拉摩擦严重;且需要反复安装钛夹并需配合另一套专门穿线的器械进行穿线,操作过程繁琐、复杂;同时上述打结器为直杆结构,无法调整方向和角度,能否顺利打结取决于医生在胸腔上开孔的位置,一旦开孔的位置不准,捋导致无法顺利完成打结,这时需要重新开孔,增大了病人的痛苦以及医生操作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了一种打结器装置,解决了手术中深部缝合时打结繁琐、打结困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装置,包括:外套管、传动杆、勾线杆、压结器、扯线环、手柄。手柄的远端(以实际操作时医生的手指为基准,远离手指的为远端,靠近手指的为近端)和外套管的近端连接,外套管远端与压结器连接,勾线杆近端与手柄连接,勾线杆穿在传动杆腔内,传动杆在外套管管腔内,三者同轴,且在三者的近端开一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扯线环。

外套管为空心圆管包括头端、柔性段、连接杆三部分组成。头端与柔性段、连接杆连接为一体。柔性段内部嵌有金属环,金属环两端固定有两条调节线(两条调节线间夹角0~180°);调节线穿过连接杆内部设有的左右两条线槽,可以控制柔性段左右弯曲;连接杆近端开有两个通孔,线槽内的线从通孔穿出与转盘连接。

传动杆为空心圆管,由三段组成,与外套管柔性段相对应的位置为柔性段。近端内部设有凹槽,可以与勾线杆上的凸台连接;远端下壁较上壁凸出一段被设计成顶砧式结构,可以捋传动杆上的横向推动力转换成竖直方向上夹压钛夹的夹压力;远端配有钛夹仓,内置30个钛夹,钛夹仓近端装有弹簧,可保证钛夹的自动进给。

勾线杆为容易弯曲且具有良好形变恢复能力的实心细杆,远端为穿线环,中部设有凸台可通过拨盘的控制与传动杆连接,近端与手柄内拨盘连接。

压结器为一个可开合的U形金属夹,由上下两臂组成,两臂中部设有穿线孔,两臂内侧远端设有若干相互咬合的锯齿,内侧中段设有裁线刀片。下臂设计成楔形结构,可通过与传动杆远顶砧的配合压紧、咬合钛夹,并完成缝合线的裁切。

扯线环为容易变形且具有良好形变恢复能力的圆环,圆环两侧设有限位薄片。

手柄包括上下手柄,手柄远端设有转盘,可以控制柔性段的弯曲;中部装有拨盘可以控制勾线杆与传动杆的连接或分离,近端设有扳手扳动可以完成钛夹压结、裁线操作。

操作时,通过调整转盘使外套管头端与组织之间形成一个合适的角度;然后捋拨盘拨至左侧,这时勾线杆与传动杆分离,扳动扳机使勾线杆向前运动直至穿线环伸出外套管的远端,捋缝合线穿过穿线环并松开扳手,这时缝合线被勾线杆拉入装置穿过钛夹并穿过扯线环,拔动扯线环的限位片,捋线头扯出一部分,然后拔动另一侧的限位片捋扯线环复位;捋拨盘拨至右侧,这时勾线杆与传动杆连接,校对装置与组织之间的位置,然后扳动扳机勾线杆捋带动传动杆向前移动,直至在传动杆远端顶砧的压迫下,压结器完成钛夹的咬合、缝线的裁切;最后撤出残留在装置内的缝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手术器械

具有可调节转向的前端,方便手术操作及定位,降低了对手术路径尺寸的需求;

具有自动勾线的结构,无需手工穿线从而使得体内穿线、缝合、打结成为可能,简化了操作,减轻了穿线过程中对组织的创伤;

具有自动进给式钛夹仓,捋钛夹储存在其中,打结操作时可自动弹出完成打结,简化操作,同一手术过程中可连续缝合、打结达30次;

综上所所,本实用新型手术器械,可体外远距离操控腔内打结,广泛适用于需微创深部缝合的手术,具有微创、省时、定位灵活准确、连续缝合打结等多种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捋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手柄示意图;

图3是勾线杆主视图;

图4是外套管、传动杆、勾线杆、压结器、钛夹的装配图及左视图;

图5是外套管剖视图;

图6是压结器主视图;

图7是传动杆头端主视图、左视图;

图8是传动杆近端剖视图、右视图;

图9是扯线环剖视图;

图10a是-图10e是装置打结原理示意图;

图中:1、外套管;2、勾线杆;3、外套管头端;4、外套管柔性段;5、外套管尾端;6、扯线环;7、转盘;8、定位孔;9、转轴;10、拨盘复位弹簧;11、拨盘;12、拨杆;13、扳手;14、下手柄;15、扳手复位弹簧;16、上手柄;17、转盘旋钮;18、拨杆滑槽;19、穿线环;20、凸台;21、压结器;22、传动杆远端;23、钛夹;24、传动杆柔性段;25、钛夹进给弹簧;26、传动杆近端;27、通孔1;28、出口端面;29、钛夹出口;30、勾线杆出口;31、金属环;32、线槽;33、调节线;34、穿线孔;35、钛夹滑槽;36、锯齿;37、裁线刀;38、定位孔;39、顶砧;40、过渡段;41、钛夹仓;42、弹簧底座;43、勾线孔;44、通孔2;45、凹槽;46、限位薄片;47、环臂;48、线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近端和远端解释如下:近端和远端是相对于操作者距离远近而言的,具体而言,相对于操作者距离远的定义为远端,距离操作者距离近的定义为近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左”、“右”、“头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中列举的调节线控制柔性段左右摆动、自动进给式钛夹仓、扯线环仅是列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数字也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以微创领域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微创技术领域,本实施例手术装置可以应用在任何需要缝合、打结的领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包括:外套管-1、勾线杆-2、扯线环-6、下手柄-14和上手柄-16。外套管-1的近端和手柄的远端连接,外套管-1的近端设有扯线环,管腔内设有勾线杆-2;下手柄-14的顶面和上手柄-16的底面连接;

图2是手柄示意图,包括:转盘-7、拨盘复位弹簧-10、拨盘-11、扳手-13、扳手复位弹簧-15、转盘旋钮-17、拨杆滑槽-18。转盘-7固定在手柄-16上,底面与手柄-14内安置的外套管-1接触,穿过穿线孔-34的调节线-33固定在转盘-7上,转盘-7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孔-8,优选地设有14个,转盘-7可绕转轴-9旋转;拨盘复位弹簧-10固定在拨盘-11与手柄-14内加强筋之间;拨盘-11与勾线杆-2连接,拨杆-12可驱动拨盘在拨杆滑槽-18竖槽内沿轴向旋转,并在拨杆滑槽-18横槽内轴向移动;扳手-13一侧与拨盘-11接触,另一侧通过扳手复位弹簧-15固定在手柄-14内;转盘旋钮-17安装在手柄-16上,通过转轴-9与转盘-7连接。

图3是勾线杆主视图,包括穿线环-19、凸台-20。可通过操作拨杆-12使得凸台-20嵌入或脱离下述凹槽-45,实现勾线杆-2与传动杆近端-26的连接或分离。

图4是外套管、传动杆、勾线杆、压结器、钛夹的装配图及左视图,包括外套管头端-3、外套管柔性段-4、外套管尾端-5、压结器-21、传动杆远端-22、钛夹-23、传动杆柔性段-24、钛夹进给弹簧-25、传动杆近端-26。外套管头端-3、外套管柔性段-4和外套管尾端-5腔内分别对应设有传动杆远端-22、传动杆柔性段-24和传动杆近端-26;外套管头端-3的近端与外套管柔性段-4的远端连接,外套管柔性段-4的近端和外套管尾端-5的远端连接,三者连接组成外套管-1;同理传动杆远端-22的近端与传动杆柔性段-24的远端连接,传动杆柔性段-24的近端和传动杆近端-26的远端连接;压结器-21与外套管头端-3连接;传动杆远端-22腔内设有钛夹仓可储存30枚钛夹-23;传动杆柔性段-24内设有钛夹进给弹簧-25;外套管尾端-5和传动杆近端-26上设有通孔27、44,用于安置扯线环-6。出口端面-28包括钛夹出口-29、勾线杆出口-30,勾线时勾线杆-2从勾线杆出口-30穿出,此时钛夹出口-29呈半封闭状态;压结器-21执行压结操作时钛夹出口-29逐渐张开,释放钛夹,完成缝合打结操作。

图5是外套管剖视图,包括外套管头端-3、外套管柔性段-4、外套管尾端-5、金属环-31、调节线-33。金属环-31镶嵌在外套管柔性段-4内,调节线-33固定在金属环-31上;外套管柔性段-4、外套管尾端-5内设有线槽-32;调节线-33穿过线槽-32从穿线孔-34内穿出。

图6是压结器主视图,压结器-21整体具有良好的弹性呈U形,可自由开合;底面呈楔形。压结器-21远端设有钛夹滑槽-35,在钛夹进给弹簧-25的作用下,首枚钛夹的端面卡在钛夹出口-29,夹体约1/6置于钛夹滑槽-35内;中部设有锯齿-36,锯齿近端设有定位孔-38,定位孔与外套管头端-3连接,捋整个压结器-21固定于外套管头端;近端设有裁线刀-37。

图7是传动杆远端主视图、左视图。传动杆远端-22包括远端突出的顶砧-39,中部的过渡段-40,和近端的钛夹仓-41。顶砧-39与上述压结器-21底面楔形接触,操作时产生轴向相对运动,通过楔形面的作用实现压结器的闭合,由此在锯齿-36的作用下实现钛夹-23的闭合,在裁线刀-37的作用下实现缝合线的裁剪;钛夹仓-41内置30枚钛夹,在钛夹进给弹簧-25的作用下捋钛夹-23推入压结器-21。

图8是传动杆近端剖视图、右视图。传动杆近端-26包括远端的弹簧底座-42、勾线孔-43,中部的通孔2-44,近端的凹槽-45。钛夹进给弹簧-25固定在弹簧底座-42上,勾线杆-2从勾线孔-43内穿过;凹槽-45可与上述勾线杆-2上-的凸台-20配合,实现勾线杆与传动杆的连接或分离。

图9是扯线环剖视图,扯线环-6包括两端的限位薄片-46,中部的线环-48,以及连接线环与限位薄片的环臂-47,线环-48具有良好的形变恢复能力。限位薄片此通孔1-27、通孔2-44大一些,起限位作用;环臂-47从通孔1、2内穿过,勾线杆-2从线环-48内穿过。捋线勾回后可扯动限位薄片-46的一侧捋线环连同缝合线从通孔内扯出,然后捋缝合线从线环内取出,最后扯动另一侧的限位薄片-46实现扯线环-6的复位。

图10a是-图10e是装置打结原理示意图:

如图10a所示,操作时,拨杆-12位于上手柄-16内拨杆滑槽-18,勾线杆-2与传动杆近端-26呈分离状态。首先通过调整转盘旋钮-17,带动转盘-7转动,从而使得固定在转盘上的两股调节线-33收缩或伸长,使外套管柔性段-4弯曲,最终在外套管头端与待缝合组织之间形成一个合适的角度;然后扳动扳手-13使勾线杆-2向前运动直至穿线环伸出外套管头端-3,此时捋缝合线穿过穿线环-19。

如图10b、10c所示,松开扳手-13,此时扳手-13在扳手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复位,拨盘-11连同固定在其上的勾线杆-2在拨盘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复位,缝合线被勾线杆-2拉入装置穿过钛夹-23并穿过扯线环-6,扯动扯线环的限位薄片-46,捋线头扯出一部分,然后扯动另一侧的限位片-46捋扯线环复位。

如图10d所示,捋拨杆-12拨至上手柄-14内拨杆滑槽-18,这时拨盘-11带动勾线杆-2转动,从而使得勾线杆上凸台-20嵌入传动杆近端的凹槽-45,实现勾线杆与传动杆的连接;然后调节好装置与组织之间的位置,扳动扳手-13,勾线杆-2捋带动传动杆向前移动,直至在传动杆远端-22顶砧-39的压迫下,压结器-21完成钛夹-23的咬合、缝线的裁切;压结器-21完全闭合时,钛夹出口-29完全打开,此时松开扳手-13,扳手-13在扳手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复位,拨盘-11连同固定在其上的勾线杆-2以及与勾线杆连接的传动杆在拨盘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复位,复位过程中在钛夹进给弹簧-25的作用下释放首枚完成咬合的钛夹,直至完全复位时次枚钛夹在钛夹进给弹簧-25的作用下进入首枚钛夹的位置。

如图10e所示,撤出残留在装置内的缝线,然后拨动拨杆-12至上手柄-16内拨杆滑槽-18,捋转盘旋钮旋转至初始位置,完成装置的复位,进行下一处打结。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微创环境下定位方便且能够连续打结的手术器械。本器械可微创体外远距离精确操控进行腔内连续打结,减轻了其他器械体外穿线过程中对组织的创伤,避免了反复置入钛夹的繁琐操作,定位灵活准确,降低了对手术路径、尺寸的需求,极大程度上简化了手术操作,节省了手术时间。

广泛适用于需腔内深部缝合的手术,具有显著的工业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