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腋下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3656发布日期:2019-06-05 23:17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式腋下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拐杖,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式腋下拐。



背景技术:

腋下拐杖主要是在辅佐行动不便者,由身体、手部及脚部等的力量,使拐杖支撑于腋下时,达成支撑部分或全部身体重量使身体移动的目的。

现有市面上的腋下拐杖大多是固定式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包装、运输、携带或收藏时,因长度问题而不利于上述诸多状态,其较大的体积会给使用者和他人带来不便,这样限制了他们的出行,在某些场合更是成为了他们的负担。

另外拐杖的长度与使用者的身高具有相当重要的关系,一般现有的腋下拐杖甚难提供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运用,且长度调节功能使用复杂,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可折叠式腋下拐,其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长度可调,且携带方便,便于运输和收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可折叠式腋下拐,包括腋托、两相互垂直平行的上肢管、手握件、两下肢管、中肢管、脚管和脚垫,所述腋托固定设于两所述上肢管的一端,所述手握件设于两所述上肢管之间,两所述上肢管上分别设有对应分布的数个第一定位孔,两所述上肢管的另一端内分别设有连接杆,两所述下肢管的一端内分别设有弹片,所述连接杆和弹片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所述弹片上设有定位凸块,两所述下肢管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定位凸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分别连接于两所述上肢管的另一端,所述中肢管设于两所述下肢管之间并通过三通件固定,所述脚管的一端穿过所述三通件连接于所述中肢管的内腔,所述脚垫固定设于所述脚管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中肢管上设有垂直分布的第二定位孔,所述脚管内设有双珠弹片,所述脚管经所述双珠弹片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连接于所述中肢管。

进一步的,所述手握件经蝶形螺母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而固定设于两所述上肢管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折叠式腋下拐,包括腋托、两相互垂直平行的上肢管、手握件、两下肢管、中肢管、脚管和脚垫,腋托固定设于两上肢管的一端,手握件设于两上肢管之间,两上肢管上分别设有对应分布的数个第一定位孔,两上肢管的另一端内分别设有连接杆,两下肢管的一端内分别设有弹片,连接杆和弹片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弹片上设有定位凸块,两下肢管的一端分别通过定位凸块设于第一定位孔内分别连接于两上肢管的另一端,中肢管设于两下肢管之间并通过三通件固定,脚管的一端穿过三通件连接于中肢管的内腔,脚垫固定设于脚管的另一端。将弹片上的定位凸块分别向下从第一定位孔外按入上肢管内,两下肢管分别与上肢管分离,而两下肢管和上肢管之间分别通过弹性绳连接连接,即可实现折叠,并且,手握件和脚管分别可根据使用者的具体使用习惯,调节适合的高度位置,其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长度可调,且携带方便,便于运输和收藏。

附图说明

图1是可折叠式腋下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截面图。

1、腋托,2、上肢管,3、手握件,4、下肢管,5、中肢管,6、三通件,7、脚管,8、脚垫,9、第二定位孔,10、双珠弹片,11、第一定位孔,12、蝶形螺母,13、连接杆,14、弹片,15、定位凸块,16、弹性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可折叠式腋下拐,包括腋托1、两相互垂直平行的上肢管2、手握件3、两下肢管4、中肢管5、脚管7和脚垫8,所述腋托1固定设于两所述上肢管2的一端,所述手握件3设于两所述上肢管2之间,两所述上肢管2上分别设有对应分布的数个第一定位孔11,两所述上肢管2的另一端内分别设有连接杆13,两所述下肢管4的一端内分别设有弹片14,所述连接杆13和弹片14之间通过弹性绳16连接,所述弹片14上设有定位凸块15,两所述下肢管4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定位凸块15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1内分别连接于两所述上肢管2的另一端,所述中肢管5设于两所述下肢管4之间并通过三通件6固定,所述脚管7的一端穿过所述三通件6连接于所述中肢管5的内腔,所述脚垫8固定设于所述脚管7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中肢管5上设有垂直分布的第二定位孔9,所述脚管7内设有双珠弹片10,所述脚管7经所述双珠弹片10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9内连接于所述中肢管5。

其中,所述手握件3经蝶形螺母12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11而固定设于两所述上肢管2之间。

具体操作时,将弹片14上的定位凸块15分别向下从第一定位孔11外按入上肢管2内,两下肢管4分别与上肢管2分离,而两下肢管4和上肢管2之间分别通过弹性绳16连接连接,即可实现折叠.

并且,手握件3和脚管7分别可根据使用者的具体使用习惯,分别调节其在上肢管2上的第一定位孔11和中肢管5上的第二定位孔9的具体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其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长度可调,且携带方便,便于运输和收藏。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