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雾转接结构及包括其的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3655发布日期:2019-06-05 23:1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出雾转接结构及包括其的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出雾转接结构及包括其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加湿器的出雾管由于需要与水槽内的结构配合,使得出雾管往往不能设置在水箱的中心位置,而上加水加湿器的出雾盖需要与出雾管配合进行安装,因此出雾盖一般只能以特定的安装角度进行安装。这样一方面使出雾盖的安装不太方便,另一方面也使出雾方向的调整很不方便,出雾口设置在在出雾盖上,而出雾盖的安装角度是固定的,也就使得出雾口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出雾方向是不容易调整的。

如果想要实现出雾方向360°旋转,通常的做法是将出雾管放置在整机中心的位置,但是这样需要对水槽甚至整机的结构、元器件的安装、形状等进行较大的调整,设计生产成本高。

并且,现有的上加水式加湿器大多在取下出雾盖向水箱内加水时,水箱内的出雾管处于完全暴露的状态,出雾管的出口处没有任何遮挡物,加水过程中很容易使水落入到出雾管内,对正常出雾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水落入出雾管内的出雾转接结构及包括其的加湿器。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出雾转接结构,设置在加湿器的出雾管与出雾盖之间,所述出雾转接结构包括封堵部,所述出雾管的出口端和所述出雾盖的入口端能够抵接到所述封堵部上,所述封堵部上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使所述出雾管与所述出雾盖连通,

所述封堵部上设置有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构造为能够避免水通过所述连通口落入到所述出雾管内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封堵部包括板状结构,所述出雾管的出口端能够抵接到所述板状结构的第一面上,所述出雾盖的入口端能够抵接到所述板状结构的第二面上,所述连通口设置在所述板状结构上。

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连接到所述板状结构的第二面上。

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构造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通过支撑结构连接到所述封堵部上,使所述遮挡结构与所述封堵部之间具有间距。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具有间距。

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上设置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构造为在所述遮挡结构上形成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在所述封堵部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连通口所在区域重合。

优选地,所述板状结构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沿所述连通口的周向设置在所述连通口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板状结构的第一面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出雾管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构造为旋扣结构,所述旋扣结构通过旋转扣合的方式与所述出雾管进行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水箱和出雾盖,所述水箱内设置有出雾管,所述出雾盖上设置有入口,所述出雾盖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出雾盖的中心位置,所述出雾管的轴线与所述出雾盖的入口的中心错开设置,还包括上述出雾转接结构,所述出雾盖能够相对所述出雾转接结构转动。

优选地,所述出雾盖上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封堵部抵接,使所述封堵部部与所述密封结构之间实现密封接触,

所述密封结构构造为环形凸筋,所述入口位于所述环形凸筋的径向内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雾转接结构能够使加湿器的出雾管与出雾盖连通,使得出雾盖的安装更加方便。并且通过在出雾转接结构上设置遮挡结构使得向水箱内加水时可以避免水会落入出雾管内。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雾转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出雾转接结构安装到出雾管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3示出出雾转接结构在加湿器上安装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图3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雾转接结构1设置在水箱2的出雾管21上,所述出雾转接结构1包括封堵部11,所述封堵部11构造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外缘轮廓的尺寸大于出雾管21的出口端211外周尺寸,使得所述封堵部11能够与所述出雾管21的出口端211接触。所述出雾盖3设置在所述水箱2上,并且所述出雾盖3内形成有空腔31,所述出雾盖3上还设置有入口端32,所述入口端32形成所述空腔31的入口(也即所述出雾盖3的入口),所述入口端32与所述出雾转接结构1的封堵部11接触,所述封堵部11的外缘尺寸大于所述入口端32的尺寸,使所述封堵部11能够与所述入口端32接触,所述出雾盖3上还设置有出雾口(图中未示出)所述出雾口供水雾流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出雾转接结构1的设置,使得所述入口端32可以设置在所述出雾盖3的中心位置,所述中心位置优选为所述出雾盖3的几何中心,进而使得所述出雾盖3能够相对所述出雾转接结构1发生转动。所述封堵部11上设置有连通口12,所述连通口12使所述出雾管21和所述出雾盖3上的空腔31连通。

所述连通口12的尺寸小于所述出雾管21的出口端211和所述入口端32的尺寸,且所述出雾管21的轴线、所述连通口12的中心和所述入口端32中心相互错开。并且所述出雾管21的出口端211和所述入口端3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存在重叠区域,所述连通口1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重叠区域内。优选地,所述封堵部11构造为圆形板状结构,或者,为了更好的与所述出雾管21及所述入口端32匹配,所述封堵部11构造为蛋形结构,即一端径向尺寸大另一端径向尺寸小的结构,以使得所述封堵部11的面积可以更小,并且,蛋形结构对所述出雾转接结构1的安装方位具有指示作用,使其安装更加方便。

如图4所示,所述封堵部11的第一面设置有连接结构13,所述连接结构13用于与所述出雾管21进行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13可以是卡扣、螺纹结构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13构造为旋扣结构,通过旋转扣合的方式与所述出雾管21实现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13包括连接部131和卡接部132,所述连接部131构造为与所述封堵部11垂直连接板状或筋等结构,所述卡接部132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31上远离所述封堵部11的位置。所述封堵部11上形成有基圆,所述基圆的圆周尺寸小于所述封堵部11的外缘尺寸,大于所述连通口12的尺寸,且所述连通口12位于所述基圆的径向内侧并靠近所述基圆边缘的位置。所述连接结构13沿所述基圆的圆周相互间隔的分布有多个,所述基圆与所述出雾管21的出口端211相对应,例如,当所述连接结构13与所述出雾管21的内壁连接时,所述基圆与所述出口端211的内圈相对应,使所述连接结构13能够伸入到所述出雾管21的出口端211内;当所述连接结构13与所述出雾管21的外壁连接时,所述基圆与所述出雾管21的外周对应,使所述连接结构13位于所述出雾管21的径向外侧。所述连通口12形成在所述基圆内,且所述连通口12设置在靠近所述基圆边缘的位置。优选地,在所述封堵部11的边缘还设置有加强结构14,所述加强结构14沿所述封堵部11的部分或整个边缘形成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结构14优选设置在所述封堵部11的第一面上,所述加强结构14的设置使所述封堵部11的强度更高。

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13与所述出雾管21的内壁连接。所述出雾管21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结构22,所述安装结构22与所述卡接部132进行卡接。优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出雾管21的外壁上内设置安装结构,所述连接结构13套装到所述出雾管21的外侧并与所述安装结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13与所述安装结构22连接之后,所述封堵部11抵接到所述出雾管21的出口端211实现所述封堵部11与所述出口端211的密封接触。

优选地,所述出雾盖3上设置有密封结构33,所述密封结构33与所述封堵部11实现密封接触,避免水雾从所述入口端32与所述封堵部11之间流出。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33构造为沿所述入口端32的周向形成的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抵接到所述封堵部11的第二面上,并使所述连通口12位于所述环形凸筋的径向内侧。

如图2所示,所述出雾转接结构1还包括导流结构15,所述导流结构15构造为在所述封堵部11的第二面上沿所述连通口12的边缘形成的环形围板,所述环形围板对水雾的流向具有导流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出雾转接结构1还包括遮挡结构16,所述遮挡结构16通过支撑结构17连接到所述导流结构15上,所述遮挡结构16与所述导流结构15之间具有间距,使水雾能够流出,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17相对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结构17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遮挡结构16优选构造为与所述连通口12相对设置的板状结构,所述遮挡结构16在所述封堵部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连通口12所在区域重合,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16的投影落入所述连通口12所在区域内,或者,所述遮挡结构16的投影覆盖所述连通口12所在的区域。所述遮挡结构16的设置使得在取下所述出雾盖3向所述水箱2内加水时,由于误操作落到所述遮挡结构16上的水不会通过所述连通口12流入到所述出雾管21内,而是在所述遮挡结构16的作用下流入所述水箱2内。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16构造为远离所述封堵部11的面为凸出的曲面结构,使其对水的导流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17设置成板状结构,使其也能具有一定的挡水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水通过所述连通口12流入到所述出雾管21内。进一步地,为了减小所述遮挡结构16对水雾流动的影响,在所述遮挡结构16上设置有避让口161,所述避让口161构造为在所述遮挡结构16上形成的通孔,所述避让口161的尺寸小于所述连通口12。优选地,所述出雾转接结构1还可以不设置所述导流结构15,所述支撑结构17直接连接到所述封堵部11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湿器,所述加湿器为上加水式加湿器,所述加湿器的出雾管与出雾盖之间设置有所述出雾转接结构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雾转接结构能够使两个不同的流道实现连通,方便安装。当应用在加湿器中时,使得所述出雾盖上的入口可以位于所述出雾盖的中心位置,从而使出雾盖的安装更加方便,不需要进行对位,并且方便对出雾盖上的出雾口的位置进行调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