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尿道断裂修补术中的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3470发布日期:2019-06-14 23:16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尿道断裂修补术中的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尿道断裂修补术中的导尿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尿道狭窄手术中常常需要留置两根引流管,一根为膀胱造瘘管引流尿液,一根为带孔的导尿管,其中,尿道狭窄手术中的引流效果对术后回复显得非常重要,现有技术的导尿管容易滑脱,如气囊破裂,一旦导尿管滑脱则极大影响手术效果,此外,膀胱造瘘管也容易和导尿管打架,影响引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尿道断裂修补术中的导尿管,将两根引流管减为一根,同时通过腹壁区和尿道区的外口缝线固定,实现引流管固定,防止滑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尿道断裂修补术中的导尿管,包括导尿管本体,在所述的导尿管本体的中间部分设有气囊,所述的气囊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注水通道,其中,位于所述的气囊上部分的所述的导尿管本体为腹壁区,位于所述的气囊下部分的所述的导尿管本体为尿道区,所述的腹壁区的长度大于30cm。

优选为,在所述的气囊上和/或下部分的所述的导尿管本体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的导尿管本体连通的引流孔。

优选为,所述的注水通道沿所述的导尿管本体的侧壁向所述的腹壁区的方向设置。

优选为,尿道区的所述的导尿管本体的前端为边细钝性头。

优选为,所述的边细钝性头距离所述的气囊大于2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尿道断裂修补术中的导尿管,将两根引流管减为一根,同时通过腹壁区和尿道区的外口缝线固定,实现引流管固定,防止滑脱,此外,引流效果好,不会由于气囊破损而滑脱,且方便一次拔除。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尿道断裂修补术中的导尿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下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尿道断裂修补术中的导尿管,包括导尿管本体1,在所述的导尿管本体1的中间部分设有气囊2,所述的气囊2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注水通道3,水从注水通道3注入后气囊2膨胀,起到固定导尿管的作用,其中,位于所述的气囊2上部分的所述的导尿管本体1为腹壁区11,位于所述的气囊2下部分的所述的导尿管本体1为尿道区12,所述的腹壁区11的长度大于30cm,用于固定在腹壁上,当患者肥胖时,因腹壁到膀胱的距离长,可延长腹壁区11的长度。

在所述的气囊2上和下部分的所述的导尿管本体1上分别设有两个与所述的导尿管本体1连通的引流孔4,以引流尿液。

所述的注水通道3沿所述的导尿管本体1的侧壁向所述的腹壁区11的方向设置。

尿道区12的所述的导尿管本体1的前端为边细钝性头121。

所述的边细钝性头121距离所述的气囊2大于25cm,适合从尿道外口插出,所以长度必须超过尿道长度(尿道长度一般18cm)。

手术时,从耻骨上膀胱切口插入本实用新型的导尿管,并从尿道拔出,腹壁区从腹壁引出,作为膀胱造瘘管;尿道侧前端边细钝性头便于接引流装置,尿道侧变细的位置距离气囊的距离应大于成人尿道总长度5cm以上,术中还需确认气囊在膀胱内后,气囊注水,然后,腹壁区和尿道区的外口缝线固定,这样就有三重保障:气囊和两处缝线,不易滑动。拔除操作:腹壁侧牵拉,抽尽气囊,靠近皮肤处剪断导尿管,从尿道口拉出贯穿尿管。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