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2630发布日期:2019-06-14 23:0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喂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喂药器。



背景技术:

喂药器是专为0—18个月婴幼儿宝宝必备的喂药工具。主要是针对这个年龄段宝宝喂药过程产生挣扎、抗拒的行为造成药液喂食过程的浪费和肮脏,弥补了匙羹喂药的缺陷,借助喂药器可以把药液送进宝宝的嘴里。喂药器主要分为:1、滴管式喂药器;2、针筒式喂药器;3、奶嘴式喂药器。

由于中药本身具有苦涩的特性,大多数人对中药都具备抗拒心理,所以目前在给病人喂食中药时,一般都需将病人的身体固定住,再将病人的头部进行固定,然后再用汤匙对其进行喂药,避免病人在食药时因抗拒而产生晃动,将药物弄洒,但是这种喂食中药的药方法相当麻烦,而且依然会浪费药材,将药材弄到身体或者床单上,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中药喂药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药喂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药喂药器,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两侧铰接有对称设置的夹杆,夹杆的底端均连接有夹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拉环,支撑板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位于两个拉环的中间位置,支撑板的底端中间位置连接有盛液管,盛液管位于通孔的下方,盛液管的顶端设有开口,且盛液管内滑动连接有医用橡胶塞,医用橡胶塞的顶端连接有注液管,注液管呈中空结构设计,注液管穿过第一通孔延伸至支撑板的上方,且注液管的顶端连接有注液板,所述注液管、注液板、医用橡胶塞均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活动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的侧壁连接有转动把手,搅拌杆沿其长度方向的下半部分对称设置有搅拌扇叶,搅拌扇叶位于医用橡胶塞的下方,所述盛液管的侧壁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弹簧,弹簧远离盛液管的一端与夹杆的一侧侧壁连接,所述盛液管的底端螺纹连接有注射头,且盛液管与注射头的连接处设有过滤板,过滤板与盛液管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盛液管的侧壁连接有温度监控仪,温度监控仪的监控触头穿过盛液管并且延伸至其内部。

优选的,所述盛液管的外壁等间距设有液位刻度线。

优选的,两个夹板均呈圆弧状设计,且两个夹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胶黏有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转动把手呈“L”型设计,且转动把手与搅拌杆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注射头呈中空结构设计,且注射头底端设有第三通孔。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夹板、夹杆、弹簧、盛液管、支撑板、拉环、注液板、注液管、注射头、医用橡胶塞的设计,可以将该装置固定在病人的腮部,方便对病人进行中药喂食,避免了药物浪费的情况,通过支撑板、转动把手、搅拌杆、搅拌扇叶、过滤板、温度监控仪的设计,可以对病人食用的中药进行温度监控,并且对病人食用的药物进行搅拌过滤,避免中药残渣被病人误食,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方便对病人进行药物喂食,避免药材浪费,而且可以对病人食用的药物进行温度监控,并且可以对病人食用的药物进行搅拌过滤,避免病人误食中药残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药喂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药喂药器的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板、2夹杆、3弹簧、4盛液管、5支撑板、6拉环、7注液板、8转动把手、9搅拌杆、10注液管、11温度监控仪、12注射头、13医用橡胶塞、14搅拌扇叶、15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中药喂药器,包括支撑板5,支撑板5的底端两侧铰接有对称设置的夹杆2,夹杆2的底端均连接有夹板1,所述支撑板5的顶端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拉环6,支撑板5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位于两个拉环6的中间位置,支撑板5的底端中间位置连接有盛液管4,盛液管4位于通孔的下方,盛液管4的顶端设有开口,且盛液管4内滑动连接有医用橡胶塞13,医用橡胶塞13的顶端连接有注液管10,注液管10呈中空结构设计,注液管10穿过第一通孔延伸至支撑板5的上方,且注液管10的顶端连接有注液板7,所述注液管10、注液板7、医用橡胶塞13均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活动连接有搅拌杆9,搅拌杆9的侧壁连接有转动把手8,搅拌杆9沿其长度方向的下半部分对称设置有搅拌扇叶14,搅拌扇叶14位于医用橡胶塞13的下方,所述盛液管4的侧壁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弹簧3,弹簧3远离盛液管4的一端与夹杆2的一侧侧壁连接,所述盛液管4的底端螺纹连接有注射头12,且盛液管4与注射头12的连接处设有过滤板15,过滤板15与盛液管4的内壁滑动连接,盛液管4的侧壁连接有温度监控仪11,温度监控仪11的监控触头穿过盛液管4并且延伸至其内部,盛液管4的外壁等间距设有液位刻度线,两个夹板1均呈圆弧状设计,且两个夹板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胶黏有海绵垫,转动把手8呈“L”型设计,且转动把手8与搅拌杆9垂直设置,注射头12呈中空结构设计,且注射头12底端设有第三通孔。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盛液管4内注满药物,转动夹杆2和夹板1,使得夹板1夹住病人的腮部,将该装置固定在病人的腮部,然后观察温度监控仪11的温度显示为多少,然后使用转动把手8,转动把手8转动使得搅拌扇叶14对盛液管4内的药物进行搅拌,如果温度高了,则继续搅拌使得温度降低,然后用两个手指扣住拉环6,再推动注液板7,使得医用橡胶塞13挤压盛液管4内的药物,由于压力作用,药物通过注射头12进入病人的嘴里,注射完毕后,将注射头12与盛液管4拧开,取下过滤板15,对过滤板15上附着的中药残渣进行清理。温度监控仪11的型号为KJSPT100CU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