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接双臂机器人的艾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8910发布日期:2019-06-19 01:1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连接双臂机器人的艾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连接双臂机器人的艾灸器。



背景技术: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施灸点皮肤外温度上升高达130℃左右,皮肤内温度最高在56℃左右。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也涉及深层。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说明了穴位具有辐射共振吸收功能。

目前,市面上的艾灸保健仪器大多为盒装式,将艾灸盒置于人体上,艾条随着燃烧而缩短,距离人体穴位的距离难以把握,同时也无法调节距离,在使用过程中,艾条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容易浸到衣服和头发里久久不能散去,降低了使用体验。当艾条燃烧后过热时,往往不能自主调节,容易发生烫伤的现象。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连接双臂机器人的艾灸器,通过外接的负压装置,能够抽吸和净化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烟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连接双臂机器人的艾灸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烟气大,无法自主监测和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连接双臂机器人的艾灸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燃烧筒;

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通过设置在两端的接头螺纹或磁力相连接,所述燃烧筒固定在所述下壳体内;

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具有可拆卸的盖体,所述上壳体的侧壁设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可连接负压装置,以抽吸艾灸器内的烟雾;

在所述上壳体内设有固定台,在所述固定台上通过紧固件固定有第一法兰片,所述第一法兰片的中心处具有排烟孔,以便于排放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烟雾;

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上通过紧固件固定有第二法兰片,所述燃烧筒固定在所述第二法兰片上,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连接时,所述第一法兰片与所述燃烧筒的顶部密闭配合;

所述燃烧筒的底部设有艾柱支架,在所述艾柱支架的中心处设有定位针,所述艾柱支架用于托住艾柱,所述艾柱定位针用于防止艾灸筒侧身进行艾灸时,艾柱侧倒;

在所述下壳体的下部设有无线距离感应器和温度感应器,用于感应艾灸器和人体皮肤的距离,以及艾灸的燃烧温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信号处理器,用于进行接收温度、距离传感器发出信号,并进行处理,再发送到机器臂控制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排烟孔上设有偏心片,所述偏心片可以控制艾灸器内燃烧桶的进风量,进而调节艾灸条的燃烧速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法兰片、第二法兰片的外圈均布有若干个通孔,以便于排出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烟雾。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以连接机械臂的第一接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以连接机械臂的第二接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采用双层结构,有外壁和内壁组成,在所述外壁和内壁之间设有空气层或真空层或隔热填充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下壳体的下部还设有安全盖,以防止所述燃烧筒在燃烧过程中烫伤皮肤。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全盖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下壳体的下部,在所述安全盖上设有安全网和安全柱,所述安全柱用于防止艾灸筒下移烫伤顾客,所述安全网用于防止艾灸灰掉在人体皮肤上,通过拆卸所述安全盖,可以清理所述安全网上的艾灸灰烬。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燃烧筒为圆柱型或矩形,所述燃烧筒为圆柱型或矩形,所述燃烧筒内的艾灸条的中心处具有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相互配合,能够更加自由的组合本艾灸器,操作灵活,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能够适用于机械手臂的使用,自动化程度高。

2)采用第一法兰片和第二法兰片的组合应用,有利于烟气的排放和净化,提高了本艾灸器使用体验。

3)通过无线距离感应器和温度感应器能够引导本艾灸器的安全性,自动化程度高。

4)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采用多层结构,可降低艾灸器表面温度。

5)用以连接机械臂的第一接头,可以固定在机械臂上,配合机械臂进行雀啄灸,回旋灸等动作;用以连接机械臂的第二接头,可以连接另一个机械臂,进行上下,平移旋转、翻转等动作,实现艾灸后清灰动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案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连接双臂机器人的艾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连接双臂机器人的艾灸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连接双臂机器人的艾灸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连接双臂机器人的艾灸器的第一法兰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连接双臂机器人的艾灸器的第二法兰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5所示,一种可连接双臂机器人的艾灸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燃烧筒3。其中,上壳体1和下壳体2分别通过设置在两端的接头螺纹或磁力相连接,在接头上可以设有识别功能的装置,能够保证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紧密,燃烧筒3固定在下壳体2内,燃烧筒3的底部设有艾柱支架31,艾柱支架31可以为网状,可以为车轮辐射状,在艾柱支架31的中心处设有定位针32,艾柱支架31用于托住艾柱,艾柱定位针32用于防止艾灸筒侧身进行艾灸时,艾柱侧倒。

上壳体1的顶部具有可拆卸的盖体11,上壳体1的侧壁设有排烟口12,排烟口12可连接负压装置,以抽吸艾灸器内的烟雾,即便在水平放置进行艾灸动作,不会漏烟;这里的负压装置可以为电机带动的抽风机,为了进一步的净化烟雾,抽风机上还可以连接有过滤器,以减少烟气排放的浓度。

本实用新型在上壳体1内设有固定台101,在固定台101上通过紧固件固定有第一法兰片102,第一法兰片102的中心处具有排烟孔103,以便于排放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烟雾;第一法兰片102的主要作用在于遮盖燃烧筒3的顶部,使其达到密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排烟孔103上设有偏心片13,偏心片13可以控制艾灸器内燃烧桶的进风量,进而调节艾灸条的燃烧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2内设有固定座201,在固定座201上通过紧固件固定有第二法兰片202,燃烧筒3固定在第二法兰片202上。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上壳体1和下壳体2相连接时,第一法兰片102与燃烧筒3的顶部密闭配合,艾灸燃烧产生的烟气可以通过第一法兰片102中心处的排烟孔103排出;上壳体1和下壳体2分离时,燃烧筒3内的烟灰可以轻易的倾倒出来。本实用新型的燃烧筒3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型或矩形,以适配形状的艾灸条。燃烧筒3优选为不锈钢或金属铜材质,表面光滑,清灰方便,同时耐高温效果好,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法兰片102、第二法兰片202的外圈均布有若干个通孔100,当烟气通过燃烧筒3底部溢出时,可以在负压装置的抽吸作用下排出。

本实用新型上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用以连接机械臂的第一接头14,这样在机械臂配合下进行雀啄灸,回旋灸等动作;本实用新型下壳体2的侧壁上设有用以连接机械臂的第二接头15,这样在机械臂配合下进行上下,平移旋转、翻转等动作,实现艾灸后清灰动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更进一步的功能是在下壳体2的下部设有无线距离感应器4和温度感应器5,其中,无线距离感应器4能够感应艾灸器和人体皮肤的距离,温度感应器5用以监测艾灸的燃烧温度。温度、距离等信息可以通过设置在感应器上的无线发射模块传输给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对上述的信号处理后,传输给终端机如APP应用中,可以及时显示和用来控制调节本艾灸器的位置。可以通过对机械臂的调整,进而使得本艾灸器达到适宜的位置,这样调整完全可以在自动化的状态下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采用双层结构,有外壁和内壁组成,在外壁和内壁之间设有空气层或真空层或隔热填充物。为了更进一步地识别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分别采用不同的两个颜色。

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2的下部还设有安全盖6,以防止燃烧筒3在燃烧过程中烫伤皮肤。其中,安全盖6可拆卸的安装在下壳体2的下部,在安全盖6上设有安全网61和安全柱62,安全柱62用于防止艾灸筒下移烫伤顾客,安全网61用于防止艾灸灰掉在人体皮肤上,通过拆卸安全盖6,可以清理安全网61上的艾灸灰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