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用亲肤纸尿布腰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2959发布日期:2019-02-22 22:0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用亲肤纸尿布腰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用亲肤纸尿布腰贴,属于纸尿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用品的吸水性、透气性、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纸尿布的结构主要包括亲肤面层、吸收层和防漏层,但由于现有技术中纸尿布上的连接结构设计的不完善,使得纸尿布不能随宝宝运动自如伸缩,从而造成漏尿的情况,同时现有技术中纸尿布上的吸收层的芯体一般为SAP和绒毛浆的混合体,这种吸收芯体较厚,其上不能打孔,而市场上有许多纸尿布产品打着"透气”的特点,但是实际上由于吸收层的芯体不透气,只有亲肤面层、防漏层透气是不能达到实际透气功能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婴儿用亲肤纸尿布腰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婴儿用亲肤纸尿布腰贴,包括纸尿布主体、前弹性腰贴和后弹性腰贴,所述纸尿布主体的两端分别与前弹性腰贴和后弹性腰贴连接,所述纸尿布主体上表面相对两侧设有防侧漏护围,所述纸尿布主体包括亲肤层、高分子吸收层、原生绒毛浆层和防漏层,所述亲肤层、高分子吸收层、原生绒毛浆层和防漏层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且所述亲肤层上设有蜂窝结构导流槽,所述后弹性腰贴的两端设有连接魔术贴,所述前弹性腰贴上对于连接魔术贴的位置上设有粘贴部,且两个所述连接魔术贴分别粘连在两个粘贴部上。

优选的,所述前弹性腰贴和后弹性腰贴上对称位置设有弹性腰围。

优选的,所述防侧漏护围设置为4cm,且所述防侧漏护围采用高效拒水无纺布材质加工而成。

优选的,所述防侧漏护围顶部设有贴身护围橡筋。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吸收层内设有无毒复合芯体和SAP高分子吸收因子,且所述无毒复合芯体内设有若干个纳米级防漏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防漏层为防漏PH底膜。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采用纸尿布主体、前弹性腰贴和后弹性腰贴三者结合设计,能够使本装置可随宝宝运动自如伸缩,并可反复调节,给宝宝最适体的防漏保护,且防侧漏护围的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有效的防止腿边侧漏,同时高分子吸收层内采用无毒复合芯体和SAP高分子吸收因子结合设计,不仅能够快速锁住水分,而且能够时刻保持皮肤干爽,避免婴儿出现红屁股的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纸尿布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纸尿布主体,2-前弹性腰贴,3-后弹性腰贴,4-防侧漏护围,5-亲肤层,6-高分子吸收层,7-原生绒毛浆层,8-防漏层,9-蜂窝结构导流槽,10-连接魔术贴,11-粘贴部,12-弹性腰围,13无毒复合芯体,14-SAP高分子吸收因子,15-贴身护围橡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婴儿用亲肤纸尿布腰贴,包括纸尿布主体1、前弹性腰贴2和后弹性腰贴3,所述纸尿布主体1的两端分别与前弹性腰贴2和后弹性腰贴3连接,所述纸尿布主体1上表面相对两侧设有防侧漏护围4,所述纸尿布主体1包括亲肤层5、高分子吸收层6、原生绒毛浆层7和防漏层 8,所述亲肤层5、高分子吸收层6、原生绒毛浆层7和防漏层8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且所述亲肤层5上设有蜂窝结构导流槽9,所述后弹性腰贴3的两端设有连接魔术贴10,所述前弹性腰贴2上对于连接魔术贴10的位置上设有粘贴部11,且两个所述连接魔术贴10分别粘连在两个粘贴部11上。

所述前弹性腰贴2和后弹性腰贴3上对称位置设有弹性腰围12,所述防侧漏护围4设置为4cm,且所述防侧漏护围4采用高效拒水无纺布材质加工而成,所述防侧漏护围4顶部设有贴身护围橡筋15,所述高分子吸收层6内设有无毒复合芯体13和SAP高分子吸收因子14,且所述无毒复合芯体13内设有若干个纳米级防漏透气孔,所述防漏层8为防漏PH底膜。

工作原理:首先将本装置摊开平放,并将纸尿布主体1与后弹性腰贴3 的一端置于婴儿屁股的后面,再依照婴儿的体型,将连接魔术贴10粘在前弹性腰贴2上的粘贴部11,并使其左右对称,最后将防侧漏护围4向外拉出,以防止尿液从婴儿腿边侧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