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血栓搁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3469发布日期:2019-02-22 22:12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防血栓搁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血栓搁腿架。



背景技术:

手术体位是指患者的位式,正确的手术体位不仅有利于术野的暴露,而且益于医生操作准确方便。常见的手术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和膀胱截石位,膀胱截石位适用于直肠、肛门、会阴部的手术。

膀胱截石位需要用到搁腿架,搁腿架包括托板和支架。膀胱截石位需要的髋部及膝部屈曲,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且由于手术时间通常较长,患者腿部长时间放置在托板上,局部小腿肌肉受压,导致静脉回流缓慢,易造成静脉栓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防血栓搁腿架,在术中可加速患者腿部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栓塞,防止血栓的形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防血栓搁腿架,包括托板和支架,所述托板安装在支架上,托板截面为U形,托板内表面有软垫,软垫内埋设有多个微型振动器。

其中,微型振动器为振动马达。

其中,所述软垫和托板包裹在皮套内。

进一步的,微型振动器与皮套的内壁粘接。

进一步的,软垫内还埋设有多个超声波振动装置。

进一步优选地,超声波振动装置的换能器的辐射面与皮套的内壁粘接。

进一步的,微型振动器有10个-30个。

进一步优选地,微型振动器有20个。

进一步的,超声波振动装置有10个-30个。

进一步优选地,超声波振动装置有20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微型振动器和超声波振动装置的驱动下可产生杂乱无章的振动,术中,振动可传入患者腿内较深的部位,可加速患者腿部尤其是被压迫部位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栓塞,防止血栓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电子箱);

图2是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剖面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超声波振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托板、2-微型振动器、3-万向节、4-横杆、5-竖杆、6-滑块、7-紧固旋钮A、8-固定器、9-紧固旋钮B、10-软垫、11-超声波振动装置、12-换能器、13-电子箱、14-开关、15-皮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血栓搁腿架,包括托板1和支架,托板1安装在支架上,托板1截面为U形,托板1内表面有软垫10,软垫10内埋设有多个微型振动器2。微型振动器2有10个-30个,例如微型振动器2设置有20个。如图4所示,微型振动器2通过绝缘导线与电子箱13连接,电子箱13上设有开关14。微型振动器2的额定电压为3V。

如图3所示,防血栓搁腿架还包括皮套15,托板和软垫10包裹在皮套15内。软垫10材质为海绵、橡胶或硅胶,皮套15为人造皮革。微型振动器2与皮套15的内壁粘接。微型振动器2也可选择振动马达,将振动马达安装在皮套15的内侧壁上。微型振动器2可选0408手机振动器。

支架顶部设有万向节3,托板1与万向节3连接。支架包括横杆4、竖杆5和滑块6,滑块6安装在竖杆5上并可沿竖杆5滑动,滑块6安装有紧固旋钮A7用于锁定滑块6与竖杆5的相对位置,滑块6与横杆4固接,横杆4上装有用于将防血栓搁腿架固定在床上的固定器8,固定器8可沿横杆4轴向滑动,固定器8上安装有紧固旋钮B9用于锁定固定器8与横杆4的相对位置。万向节3设于竖杆5顶部。使用时,将固定器8固定在床上,调松紧固旋钮B9,滑动横杆4可调节托板1在水平方向的位置;调松紧固旋钮A7,滑动竖杆5可调节托板1在竖直方向的位置,转动托板1可调节托板1的角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5、6所示,软垫10内还埋设有多个超声波振动装置11。超声波振动装置11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和换能器12,超声波振动装置11的换能器12的辐射面与皮套15的内壁粘接贴合。超声波振动装置11有10个-30个,例如超声波振动装置11设置有20个。超声波振动装置11的超声波频率为500-1000KHz,强度0.4-1.5W/cm2为宜。超声波振动装置11通过绝缘导线与电子箱13连接。

使用时打开开关14,微型振动器和超声波振动装置开始工作,振动传入患者腿内,可加速患者腿部尤其是被压迫部位血液循环。

本实用新型在微型振动器和超声波振动装置的驱动下可产生杂乱无章的振动,术中,振动可传入患者腿内较深的部位,可加速患者腿部尤其是被压迫部位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栓塞,防止血栓的形成。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