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术后辅助供氧的输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1487发布日期:2019-03-15 19:51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术后辅助供氧的输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术后辅助供氧的输氧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重要的抢救手术,即切开颈段气管并插入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对于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都需要利用输氧装置持续供氧,以维持患者正常的呼吸运动,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利用插入患器官的气管导管内插入输氧管来维持患者呼吸的需求,其主要的不足在于:往往采用较为简陋的方式(如胶线或胶布)对患者体外的输氧管的管体进行固定,导致输氧管固定不稳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容易脱落,一旦输氧管脱落就需要更换新的输氧管以确保卫生的条件下继续对患者进行供氧,从而导致对患者的供氧发生迟延甚至中断,增大了气管切开手术患者治疗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设计目的:

一种用于术后辅助供氧的输氧装置,包括气管套管和输氧管, 其中气管套管的内径大于输氧管的外径,所述输氧管包括一体连接且成倒立的“L”形的连接管和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管径大于连接管,在邻接连接管与输送管的转角部的输送管管体上设有永磁体,所述输氧管的连接管插入气管套管金属端口,然后通过金属端口与永磁体的磁性连接将输送管固定在气管套管的法兰口端面上;所述输送管的管体上还设有活动夹,所述活动夹通过其尾部的连接套与输送管的管体的外壁配合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设计原理在于:通过在在邻接连接管与输送管的转交部的输送管管体上设有永磁体,使得当连接管部插入气管套管后,利用永磁体与气管套管的金属口端磁性连接,将输送管粘附在气管套管口端,使得插入的连接管不易从气管套管内脱落,此外在输送管的管体上设有可沿着管体上下拨动的活动夹,利用活动夹夹在敷料或患者衣服上进一步对输氧管进行辅助固定,使得输氧管不易于从气管套管内脱落,由于输氧管成倒立“L”形,且硬度上不相同避免穿过连接器管体的输氧管受重力影响以及自身较软材质的影响而自然下垂,进一步降低了了从气管套管内的脱落几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结构稳固,连接简单,易于在设计和制造中实现,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能够彻底解决输氧管从气管套管脱落的缺陷,从而保证对患者供氧持续且不中断,减少了更换输氧管的次数,进而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有利于降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医疗风险。

本方案为其他优化与优选方式还包括: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为3cm,所述连接管的内径为3mm;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设计,所述连接管的前端管壁上设有气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所述气孔沿管体周向均匀布置。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透视图。

图中标记:气管套管1、输氧管2、连接管3、输送管4、永磁体5、活动夹6、连接套7、敷料8、气孔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术后辅助供氧的输氧装置,包括气管套管1和输氧管2, 其中气管套管1的内径大于输氧管2的外径,所述输氧管包括一体连接且成倒立的“L”形的连接管3和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4的管径大于连接管3,在邻接连接管3与输送管4的转角部的输送管4管体上设有永磁体5,所述输氧管2的连接管3插入气管套管1金属端口,然后通过金属端口的端面与永磁体5的磁性连接将输送管4固定在气管套管1的金属端口的端面上;所述输送管4的管体上还设有活动夹6,所述活动夹通过其尾部的连接套7与输送管4的管体的外壁配合连接。

使用本装置时,先于在患者切开部使用敷料8并放置气管导管1,按照上述连接方式将连接管3经过气管导管1的金属端口插入管内,此时输送管4邻近管体转角部的管体上设置的永磁体5在磁性吸力的作用下吸附在气管导管1金属端口面,使得输送管4的管体在磁力的作用下连带固定在气管导管1的端口,然后拨动活动连接在输送管4管体上活动夹6,使之夹持住敷料8或患者的身体上的衣服的局部,使得输氧管2进一步得以固定,从而避免输氧管2的连接管3在使用过程中从气管套管1中脱落。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管3与气管套管1的适配程度,所述连接管3的长度为3cm,基于利于患者呼吸换气的目的,所述连接管3的管径为3mm,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氧气的输出能力以及避免痰液堵塞气管而供养不顺,所述连接管3的前端管壁上设有气孔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所述气孔沿管体周向均匀布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供氧能力以及避免被堵塞的几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