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药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4112发布日期:2019-04-09 22:1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药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药箱。



背景技术:

药箱作为一种应急药品的存储设备,逐渐成为现代家庭、公共场所、企业的必备用具、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现在的多功能药箱无非是采用多个组合箱的结构,来对需冷藏或者不需冷藏的药品进行存放,对一些常用的小型的健康监测设备进行存放,如血压计、血糖计等。

对于一些药片状的药物,是不加以包装的而是医生直接用纸袋装起来,这种纸袋装的药不利于存放,药片如果从纸袋中掉出,易受到污染或者弄混,不利于服药者进行药物的存放管理和携带服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供多空间存放选择,并能良好的存放散装药片并可进行装盒的多功能药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药箱,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外壳体、均设置于外壳体中的冷藏箱、常温存储箱和杂物箱,还包括有设置于外壳体中的若干药片存储箱以及配合药片存储箱使用的药片输送装盒机构,药片输送装盒机构包括筛药轮、送药管、接药盘和输送带,药片存储箱的箱底为下凹的球面并在最底部形成出药口,出药口连接一个出药腔,筛药轮可旋转的设置于出药腔中,筛药轮表面上沿圆周对称设置有两个药槽,药槽的尺寸与药片相适配,药槽槽底与出药腔之间的间隙设置为大于1片药片的厚度而小于1.5片药片的厚度,出药腔的下端连接送药管,筛药轮连接第一伺服电机并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带动药槽旋转将药片存储箱处的单片药片旋转至送药管下落;送药管的出口设置承接药片的接药盘,输送带设置于接药盘的下方,输送带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延伸至外壳体处,外壳体上与输送带对应的设置有两扇第一侧门,输送带上摆放上端开口的盒体,接药盘连接第二伺服电机并由第二伺服电机驱动带动接药盘翻转将接药盘处的药片翻转倒入至输送带上的盒体中,盒体由输送带输送向输出端。

作为一种改进,药片输送装盒机构还包括装盖机构,装盖机构设置于输送带输出端的上方,装盖机构包括下压气缸和弹性夹片,弹性夹片呈“C”形并对称设置为两个用于夹持与盒体适配的盒盖,弹性夹片所在高度的外壳体侧壁上设置第二侧门或者所在高度与第一侧门相对应;下压气缸设置于弹性夹片上方并且正对两个弹性夹片的对称中心;弹性夹片的下方侧边设置有第一到位传感器,当输送带输送盒体至第一到位传感器处时,第一到位传感器反馈信号令输送带停止,此时盒体与上方弹性夹片夹持的盒盖正对,下压气缸下压令盒盖装于盒体开口处。

作为一种改进,接药盘的下方侧边设置有第二到位传感器,当输送带输送盒体至第二到位传感器处时,第二到位传感器反馈信号令输送带停止,此时盒体与上方接药盘正对。

作为一种改进,盒盖的下端设置有弹性圆柱台,圆柱台的下端具有圆角,圆柱台的尺寸与盒体开口尺寸相匹配。

作为一种改进,盒盖内设置有切药器组件、药道、分隔组件和驱动组件;

药道设置于盒盖中部并一端连通至盒体的内腔,药道另一端贯穿盒盖并在该端设置可拆卸的置药盖封闭药道,分隔组件至少在盒盖内设置两个并依次设置于药道靠近盒体的一端,两个分隔组件可分别进行旋转来阻挡或者开启药道与盒体内腔的连通;

切药器组件包括切刀机构和定位机构,切刀机构包括一对主切刀和一对副切刀,一对主切刀相对设置于药道的两侧,一对副切刀相对设置于药道的两侧,主切刀和副切刀排列形成十字形,驱动组件为两组且每组对应一个主切刀和一个副切刀进行驱动,驱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主从动齿轮和副从动齿轮,传动齿轮由可旋转设置于盒盖上的驱动齿环驱动联动,主切刀上设置齿条并与主从动齿轮、传动齿轮依次啮合联动,传动齿轮和副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切换齿轮,切换齿轮活动调整其与传动齿轮和副从动齿轮之间进行啮合或者相分离,副切刀上设置齿条并与副从动齿轮啮合联动;定位机构包括一对定位杆和一联动组件,一对定位杆相对设置于药道的两侧并与联动组件配合进行同步动作,定位杆的外端伸出盒盖形成按压件,定位杆内端朝向药道;当按压两侧按压件时驱动定位杆从药道侧壁伸入对药片进行夹持;当旋转驱动齿环时驱动主切刀从药道侧壁伸入对药片进行一字切割或者主切刀和副切刀同时从药道侧壁伸入对药片进行十字切割。

作为一种改进,主切刀和副切刀的后端均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定位于盒盖中,另一端与主切刀或副切刀进行连接定位,第一复位弹簧在主切刀或副切刀伸出时被拉伸,在主切刀或副切刀复位时提供回复力;驱动齿环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块,盒盖上设置有容纳限位块的弧形槽,驱动齿环的旋转角度由限位块在弧形槽中的活动空间所限制,从而限定主切刀和副切刀的活动距离。

作为一种改进,一对主切刀的刀刃相错设置,主切刀的刀刃沿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主切刀在切割药片时倾斜的刀刃压住药片并行进接触切割,相对的主切刀在行进到位时刀刃完全相交错;一对副切刀的刀刃呈竖直设置,相对的副切刀在行进到位时刀刃与主切刀相接触。

作为一种改进,分隔组件包括转盘和设置于转盘上的通孔,通孔的截面积与药道的截面积相匹配,转盘部分伸出于盒盖之外,转盘外圆周设置有指示通孔位置的棱柱,当旋转转盘至棱柱朝向正外时,通孔与药道相对齐;分隔组件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1片药片的厚度而小于1.5片药片的厚度,转盘设置为薄于药片的厚度。

作为一种改进,定位杆包括推杆、缓冲杆、缓冲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推杆朝向药道的一端设置有角形的抵块,另一端与缓冲弹簧、缓冲杆、按压件依次连接,缓冲杆与盒盖的内壁间设置第二复位弹簧,缓冲弹簧的硬度大于第二复位弹簧;当按压两侧按压件时推动缓冲杆、缓冲弹簧、推杆行进,同时第二复位弹簧压缩;当抵块与药片相抵而继续按压两侧按压件时,缓冲弹簧压缩;联动组件包括与两侧推杆上的齿条相啮合设置的联动齿轮以及与两侧联动齿轮相啮合的联动齿条,当两侧的推杆同步活动时带动联动齿轮旋转令联动齿条平移。

作为一种改进,切换齿轮的外周设置有上部的齿部和下部的光滑部,切换齿轮的上端连接一按钮,下端连接一回位弹簧,按钮伸出于盒盖外;当按钮按下时令齿部下降在传动齿轮和副从动齿轮之间进行啮合,同时回位弹簧压缩;当按钮复位时,回位弹簧带动齿部向上复位而令光滑部处于或者传动齿轮和副从动齿轮之间进行分离;

回位弹簧的下端连接于一旋转盘上,旋转盘与切换齿轮同轴设置;按钮的下端具有一环形台,环形台匹配于盒盖上设置的环形槽中;按钮的侧边设置有弹性卡柱,盒盖上设置有卡孔,按钮按下到位时弹性卡柱弹出卡入卡孔中;卡孔底部向外贯穿并在其中设置推柱,推柱向内推动时将弹性卡柱推离卡孔;

切换齿轮的上端设置有弧形限位槽,按钮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容纳于弧形限位槽中并与槽底相抵令切换齿轮和按钮的端面分离,当切换齿轮进行旋转时按钮静止,限位柱沿着弧形限位槽变化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整体药箱通过设置冷藏箱、常温存储箱和杂物箱可以满足对需冷藏药物、普通药物、小型健康监测设备的存放需要;设置药片存储箱可以存放一些未包装的散装药片,配合药片输送装盒机构,可以将散装药片输出进行装盒,便于使用者外出携带,整个过程使用者可以不接触药片,更加卫生;药片输送装盒机构通过其筛药轮和伺服电机的配合可以实现对药片的定量输出,便于控制需要携带或者供应的药片量;药片输送装盒机构可以匹配到多个药片存储箱,供存放的多种药片分别装盒,方便实用,可以家用或者供医院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药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药箱的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M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夹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盒体和盒盖安装为一体的纵向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盒盖中切药器组件处的横截面的剖视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盒盖中切药器组件处的横截面的剖视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盒盖中分隔组件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药箱的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箱体0,箱体0包括外壳体01、均设置于外壳体01中的冷藏箱02、常温存储箱03和杂物箱04,还包括有设置于外壳体01中的若干药片存储箱05以及配合药片存储箱05使用的药片输送装盒机构06,药片输送装盒机构06包括筛药轮061、送药管062、接药盘063和输送带064,药片存储箱05的箱底为下凹的球面并在最底部形成出药口051,出药口051连接一个出药腔052,筛药轮061可旋转的设置于出药腔052中,筛药轮061表面上沿圆周对称设置有两个药槽0611,药槽0611的尺寸与药片相适配,药槽0611槽底与出药腔052之间的间隙设置为大于1片药片的厚度而小于1.5片药片的厚度,出药腔052的下端连接送药管062,筛药轮061连接第一伺服电机071并由第一伺服电机071驱动带动药槽0611旋转将药片存储箱05处的单片药片旋转至送药管062下落;送药管062的出口设置承接药片的接药盘063,输送带064设置于接药盘063的下方,输送带06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延伸至外壳体01处,外壳体01上与输送带064对应的设置有两扇第一侧门011,输送带064上摆放上端开口的盒体1,接药盘063连接第二伺服电机072并由第二伺服电机072驱动带动接药盘063翻转将接药盘063处的药片翻转倒入至输送带064上的盒体1中,盒体1由输送带064输送向输出端。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设置其大小规格,常温存储箱03和杂物箱04可以采用现有常规的单开门的柜子结构,冷藏箱02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这里不多做阐述。药片存储箱05设置若干个,可以呈矩阵排列在外壳体01上部,开口朝上便于药片的倒入存放,并由翻盖开启与关闭开口,下部箱底为下凹的球面,便于药片向最底部集中至出药口051,一片药片会落入筛药轮061的药槽0611中,药槽0611设计的比药片稍大一些供单片药片容纳,不同的药片存储箱05可以相适应的配置具有多种不同规格药槽0611的筛药轮061,从而满足不同的药片存储箱05用于存放不同规格的药片便于单片进行输出;一种药槽0611规格可以适应直径厚度相近的药片,在整体运行过程中满足仅单片药片进入出药腔052即可;药槽0611槽底与出药腔052之间的间隙设置为大于1片药片的厚度而小于1.5片药片的厚度,在筛药轮061旋转过程中可以阻挡掉叠加在药槽0611中药片之上的药片,仅供一片药片通过。出药腔052下端连接送药管062供药片输出,两个药槽0611的设置令其停止时上方与出药口051相通接纳药片,下方与送药管062相通倒出药片,药片不会停留在出药腔052;药槽0611周边的筛药轮061可以设置弹性密封件封闭出药腔052与出药口051的连通,保证药物更长时间的存放。筛药轮061由第一伺服电机071驱动旋转,筛药轮061每转半圈可以输出一片药片,通过控制第一伺服电机071的启闭可以具体输出定量的药片数,供具体的服用需要来携带。多个药片存储箱05各自布置的送药管062可将药片输送至接药盘063,接药盘063由第二伺服电机072驱动翻转可以向下倒下药片。接药盘063下方由使用者摆放盒体1用于承接药片,然后装好药片的盒体1被输送带064输送至输出端,两扇第一侧门011供盒体1的放入和拿出,关闭后保证内部的清洁。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药片输送装盒机构06还包括装盖机构065,装盖机构065设置于输送带064输出端的上方,装盖机构065包括下压气缸0651和弹性夹片0652,弹性夹片0652呈“C”形并对称设置为两个用于夹持与盒体1适配的盒盖2,弹性夹片0652所在高度的外壳体01侧壁上设置第二侧门012或者所在高度与第一侧门011相对应;下压气缸0651设置于弹性夹片0652上方并且正对两个弹性夹片0652的对称中心;弹性夹片0652的下方侧边设置有第一到位传感器066,当输送带064输送盒体1至第一到位传感器066处时,第一到位传感器066反馈信号令输送带064停止,此时盒体1与上方弹性夹片0652夹持的盒盖2正对,下压气缸0651下压令盒盖2装于盒体1开口处。

为进一步提高药片输送装盒机构06的自动化使用,设置装盖机构065,对盒体1进行自动的装上盒盖2,便于使用者直接拿取。使用者首先将盒盖2通过外壳体01侧壁上设置的第二侧门012或者第一侧门011打开后放入定位于弹性夹片0652上,输送带064可以设置左右限位板的结构定位输送带064的左右位置,装好药的盒体1被输送带064输送至第一到位传感器066处后停止,由下压气缸0651下压可以将盒盖2装于盒体1开口处,盒盖2和盒体1采用卡合的安装方式,可以快速的完成安装,良好的装药片。弹性夹片0652的结构如图4所示,两个弹性夹片0652形成一侧的较大入口供盒盖2弹性顶开,在被两个弹性夹片0652复位夹持后盒盖2被良好限位。作为优化,盒体1停留处的输送带064下方可以额外设置一支撑块,供输送带064更好的受力完成盒盖2被下压气缸0651下压后装配盒体1。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接药盘063的下方侧边设置有第二到位传感器067,当输送带064输送盒体1至第二到位传感器067处时,第二到位传感器067反馈信号令输送带064停止,此时盒体1与上方接药盘063正对。

为进一步便于使用者使用,设置第二到位传感器067,使用者不必自行将盒体1放置于准确的接药盘063正下方,而是放置于输送带064上即可,输送带064运行会将盒体1送至第二到位传感器067处后停止,保证更好的上下对位,且简化了使用者通过第一侧门011进行内部对位的繁琐过程。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盒盖2的下端设置有弹性圆柱台20,圆柱台20的下端具有圆角,圆柱台20的尺寸与盒体1开口尺寸相匹配。盒盖2和盒体1的配合有弹性圆柱台20实现,两者可以良好的安装,弹性圆柱台20的圆角可较好的对位盒体1的开口,令弹性圆柱台20顺利的进入开口,完成盒盖2和盒体1的安装。

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一些药片的服用剂量是半片或者四分之一片,那就需要对药物进行切割,传统方法是使用手掰、剪刀剪切等方式,但药品体积通常较小、切药难度较大,导致难以控制切药效果,造成药品浪费,而且不卫生。目前一些现有的切药器仅可处理对半切开药片,若要完成四分之一的切割,要重新定位一次已经是一半的药片,进行两次切割,费时费力,而且不一定切割的准确,反复拿取也不利于卫生;并且刀片裸露在外的结构容易造成刀片的不卫生,每次使用前必要对其进行清洁处理,裸露在外的刀也可能会伤到使用者。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盒盖2内设置有切药器组件3、药道4、分隔组件5和驱动组件6;药道4设置于盒盖2中部并一端连通至盒体1的内腔,药道4另一端贯穿盒盖2并在该端设置可拆卸的置药盖7封闭药道4,分隔组件5至少在盒盖2内设置两个并依次设置于药道4靠近盒体1的一端,两个分隔组件5可分别进行旋转来阻挡或者开启药道4与盒体1内腔的连通;切药器组件3包括切刀机构31和定位机构32,切刀机构31包括一对主切刀311和一对副切刀312,一对主切刀311相对设置于药道4的两侧,一对副切刀312相对设置于药道4的两侧,主切刀311和副切刀312排列形成十字形,驱动组件6为两组且每组对应一个主切刀311和一个副切刀312进行驱动,驱动组件6包括传动齿轮61、主从动齿轮62和副从动齿轮63,传动齿轮61由可旋转设置于盒盖2上的驱动齿环65驱动联动,主切刀311上设置齿条并与主从动齿轮62、传动齿轮61依次啮合联动,传动齿轮61和副从动齿轮63之间设置有切换齿轮64,切换齿轮64活动调整其与传动齿轮61和副从动齿轮63之间进行啮合或者相分离,副切刀312上设置齿条并与副从动齿轮63啮合联动;定位机构32包括一对定位杆321和一联动组件322,一对定位杆321相对设置于药道4的两侧并与联动组件322配合进行同步动作,定位杆321的外端伸出盒盖2形成按压件323,定位杆321内端朝向药道4;当按压两侧按压件323时驱动定位杆321从药道4侧壁伸入对药片进行夹持;当旋转驱动齿环65时驱动主切刀311从药道4侧壁伸入对药片进行一字切割或者主切刀311和副切刀312同时从药道4侧壁伸入对药片进行十字切割。

如图5-10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盒体1和盒盖2可以采用常规的螺旋方式或者卡合方式配合安装,盒盖2可以设置成沿轴向多层的设置方式,不同层用于设置分隔组件5、切药器组件3和驱动组件6,药道4贯穿整体盒盖2,并在上端设置置药盖7;切药器组件3和驱动组件6均靠近置药盖7的位置在周边设置,供药片在置药盖7处定位和切割;分隔组件5在靠近盒体1的位置设置,用于阻挡药片、分隔药片、通过药片。

分隔组件5设置为两个,在靠近盒体1的分隔组件5开启通道时另一个关闭,倒置药盒时药片落到两个分隔组件5之间的空间中,然后把靠近盒体1的分隔组件5关闭,两个分隔组件5之间的空间隔出一片药片,最后把另一个分隔组件5开启,药片沿着药道4落到置药盖7处。

使用者可以通过摇晃来确保落到置药盖7处的药片调整到正常平放的状态,使用者一手手掌握着药盒,通过大拇指和食指按压两侧的按压件323,按压件323因联动组件322的限制需要同步动作,即定位杆321的进给距离保持一致,最后能够把药片夹持固定在正中心的位置。

使用者另一手来转动驱动齿环65,驱动齿环65、传动齿轮61、主从动齿轮62、主切刀311的齿轮依次啮合,从而在整个过程中主切刀311行进,两侧的主切刀311靠近对中心的药片进行一字切割,到位时把药片切成两等分;驱动齿环65回转复位令两侧的主切刀311退出药道4,放松按压件323令定位杆321退出药道4,旋出置药盖7可以得到切好的二等分药片。

切换齿轮64用于切换副切刀312的联动,切换齿轮64可以通过按钮8来调节,按钮8伸出盒盖2外,在使用者手动调节时令切换齿轮64活动至与传动齿轮61和副从动齿轮63进行啮合或者相分离;相啮合时,驱动齿环65、传动齿轮61、切换齿轮64、副从动齿轮63、副切刀312的齿轮依次啮合,从而主切刀311和副切刀312可以在整个过程中进行联动,对呈十字形的主切刀311和副切刀312靠近对中心的药片进行十字切割,到位时把药片切成四等分;驱动齿环65回转复位令主切刀311和副切刀312退出药道4,放松按压件323令定位杆321退出药道4,旋出置药盖7可以得到切好的四等分药片。

在切割过程中通过分隔组件5直接分隔盒体中的药片单片进入药道4进行切割,使用方便;整个过程使用者无需取药放药,更加卫生,切割完成后旋出置药盖7即可取到切好的药,便于使用;切刀被设置于盒盖2内部,使用者不会接触到,使用更加安全而且也不会受到污染;整体材料除切刀外基本上可以由塑料件制造装配实现,成本较低;药盒可以重复使用,放置不同药物,应用面广,便于推广使用。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主切刀311和副切刀312的后端均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313,第一复位弹簧313的一端定位于盒盖2中,另一端与主切刀311或副切刀312进行连接定位,第一复位弹簧313在主切刀311或副切刀312伸出时被拉伸,在主切刀311或副切刀312复位时提供回复力;驱动齿环65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块651,盒盖2上设置有容纳限位块651的弧形槽21,驱动齿环65的旋转角度由限位块651在弧形槽21中的活动空间所限制,从而限定主切刀311和副切刀312的活动距离。

使用者可以在切割完毕后自行回转驱动齿环65令整体结构复位,而第一复位弹簧313的设置可以令使用者在释放驱动齿环65后,主切刀311或副切刀312可以由第一复位弹簧313的回复力进行自行复位,驱动组件6可以由第一复位弹簧313的回复力回到初始状态,可以做到省时省力,也能够保证主切刀311或副切刀312的复位到位,主切刀311或副切刀312的复位到位状态即是第一复位弹簧313回复到未形变时长度的位置。另一方面,若使用者提前解除了切换齿轮64与传动齿轮61、副从动齿轮63的啮合状态,副切刀312也能够依靠第一复位弹簧313回到复位状态,供下次啮合时初始位置的准确,有效的完成十字切割。

限位块651设置于弧形槽21的方式限定了限位块651的活动角度,限位块651运动至弧形槽21两侧槽壁时无法继续运动,从而将驱动齿环65旋转的最大角度或者说前后两个工位进行了限定,对应的是切刀的复位初始位置和切割到位的位置,在结构上保证了整体配合和运动的准确稳定。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一对主切刀311的刀刃相错设置,主切刀311的刀刃沿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主切刀311在切割药片时倾斜的刀刃压住药片并行进接触切割,相对的主切刀311在行进到位时刀刃完全相交错;一对副切刀312的刀刃呈竖直设置,相对的副切刀312在行进到位时刀刃与主切刀311相接触。

一对主切刀311的刀刃相错设置即是主切刀311在行进到位时刀刃会像“剪刀”的刀刃一般相交错,并如图5所示主切刀311的刀刃为倾斜状态,那样在行进过程中会先由上部刀刃先接触药片并进行切割,随着进一步行进令刀刃完全切入药片的厚度方向;令主切刀311在行进到位时刀刃完全相交错的状态即是让刀刃能够完全切到位,将药片切断。倾斜刀刃的入刀方式令药片受力更好,切割更加顺畅,药片不易崩开。副切刀312的刀刃因空间的限制不便也像主切刀311那样设置,因此采用普通的竖直设置方式,其从药片的侧面整体入刀,到位时到达主切刀311处,完成药片的切断。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分隔组件5包括转盘51和设置于转盘51上的通孔52,通孔52的截面积与药道4的截面积相匹配,转盘51部分伸出于盒盖2之外,转盘51外圆周设置有指示通孔52位置的棱柱53,当旋转转盘51至棱柱53朝向正外时,通孔52与药道4相对齐;分隔组件5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1片药片的厚度而小于1.5片药片的厚度,转盘51设置为薄于药片的厚度。

如图8所示,为其中一个分隔组件5的向视图,通孔52和棱柱53可以设置于转盘51的同一直径上,在将转盘51旋转至通孔52与药道4相对时,棱柱53刚好在正外方,用于指示孔的对齐。将两个分隔组件5之间的间距设置如以上进行设置,便于单片药片进入两个分隔组件5形成的空间中,保证单片进入药道4进行切割。转盘51设置的较薄也便于在旋转封闭两个分隔组件5之间的空间时将上方药物隔离出去,不易出现卡顿。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定位杆321包括推杆3211、缓冲杆3212、缓冲弹簧3213和第二复位弹簧3214,推杆3211朝向药道4的一端设置有角形的抵块3215,另一端与缓冲弹簧3213、缓冲杆3212、按压件323依次连接,缓冲杆3212与盒盖2的内壁22间设置第二复位弹簧3214,缓冲弹簧3213的硬度大于第二复位弹簧3214;当按压两侧按压件323时推动缓冲杆3212、缓冲弹簧3213、推杆3211行进,同时第二复位弹簧3214压缩;当抵块3215与药片相抵而继续按压两侧按压件323时,缓冲弹簧3213压缩;联动组件322包括与两侧推杆3211上的齿条相啮合设置的联动齿轮3221以及与两侧联动齿轮3221相啮合的联动齿条3222,当两侧的推杆3211同步活动时带动联动齿轮3221旋转令联动齿条3222平移。

定位杆321的具体结构实现了对药片的良好夹持并且不会因过度用力的夹持压碎药片。具体是,使用者按压两侧的按压件323时,因缓冲弹簧3213的硬度大于第二复位弹簧3214,第二复位弹簧3214会首先被压缩,从而缓冲杆3212、缓冲弹簧3213、推杆3211首先行进,角形的抵块3215采用钝角结构,适应不同规格直径的药片,在抵块3215夹持住药片后,推杆3211无法再行进,如果使用者继续对按压件323施压,会推动缓冲杆3212压缩缓冲弹簧3213,这对药片产生了保护的效果,不会因使用者误施以过大的力而压坏药片,保证药片切割的准确,不会浪费药物。具体结构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由盒盖2内部设置的内壁22配合定位杆321来设置。

如图5、7所示,联动组件322可以在空间上与其他部件分离设置,推杆3211上设置齿条与联动齿轮3221进行配合,两组联动齿轮3221之间由联动齿条3222进行啮合联动,联动齿条3222可以通过滑轨的结构可滑移的安装在盒盖2的内壁上。当两组联动齿轮3221同步转动时,联动齿条3222进行平移;如果两侧推杆3211没被均匀的施力推动,施力较大一侧的推杆3211齿条、联动齿轮3221也会依次把动力从联动齿条3222传向另一侧的联动齿轮3221、推杆3211齿条,辅助实现两侧的同步推动,总体上实现将药片夹持在中心位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切换齿轮64的外周设置有上部的齿部641和下部的光滑部642,切换齿轮64的上端连接一按钮8,下端连接一回位弹簧9,按钮8伸出于盒盖2外;当按钮8按下时令齿部641下降在传动齿轮61和副从动齿轮63之间进行啮合,同时回位弹簧9压缩;当按钮8复位时,回位弹簧9带动齿部641向上复位而令光滑部642处于或者传动齿轮61和副从动齿轮63之间进行分离;

回位弹簧9的下端连接于一旋转盘91上,旋转盘91与切换齿轮64同轴设置;按钮8的下端具有一环形台81,环形台81匹配于盒盖2上设置的环形槽23中;按钮8的侧边设置有弹性卡柱82,盒盖2上设置有卡孔24,按钮8按下到位时弹性卡柱82弹出卡入卡孔24中;卡孔24底部向外贯穿并在其中设置推柱25,推柱25向内推动时将弹性卡柱82推离卡孔24;

切换齿轮64的上端设置有弧形限位槽643,按钮8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柱83,限位柱83容纳于弧形限位槽643中并与槽底相抵令切换齿轮64和按钮8的端面分离,当切换齿轮64进行旋转时按钮8静止,限位柱83沿着弧形限位槽643变化相对位置。

如图9、10所示,在副切刀312不使用时,切换齿轮64的齿部641保持在与传动齿轮61、副从动齿轮63相分离的状态,光滑部642的直径不干扰传动齿轮61的齿正常转。在需要使用副切刀312时,按下按钮8把切换齿轮64的齿部641下降到与传动齿轮61、副从动齿轮63相啮合,实现了对副切刀312的传动。按钮8复位时,之前被压缩的回位弹簧9依靠回复力向上抬升切换齿轮64令齿部641脱离传动齿轮61、副从动齿轮63,总体上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一字切割和十字切割的切换。

如图10所示,旋转盘91的设置令切换齿轮64在转动时,下方的回位弹簧9和旋转盘91可以被动的进行转动,合理的布置了回位弹簧9,减少下方的磨损,并且切换齿轮64和旋转盘91可以开槽容纳回位弹簧9,令结构更稳定;按钮8的环形台81可以在按钮8被回位弹簧9上顶时良好的定位在环形槽23处,限定了向上的位置和周边的位置;弹性卡柱82用于在按钮8下压时在卡孔24中卡住限位,弹性卡柱82可采用弹簧加前端圆柱体的现有结构实现,卡孔24中设置供人操作的推柱25,使用者将推柱25向内推可将弹性卡柱82推离卡孔24,按钮8可由回位弹簧9向上弹起,环形台81抵于环形槽23处;推柱25也可采用如图的弹性件进行复位。

如图9、10所示,弧形限位槽643和限位柱83的设置,令切换齿轮64在转动时,限位柱83在弧形限位槽643中滑移,可以保持按钮8的静止,切换齿轮64和按钮8之间的配合通过限位柱83抵在弧形限位槽643的槽底实现,两者端面相分离,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令切换齿轮64更好的转动;作为优化可以进一步的在限位柱83头部设置滚珠等类似的结构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进一步减少摩擦力。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