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废液废料收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1932发布日期:2019-02-22 22:0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废液废料收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废液废料收集、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手术废液废料收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手术废液废料(包括手术时所产生的体液、身体组织、盐水和手术烟雾)收集器大多采用负压气泵连接1到4个两升容量的塑料收集瓶或收集桶,收集瓶外部通过各种接管把各个收集瓶连成一个整体用以增大容量,并通过负压泵抽取收集瓶内的空气,使收集瓶内形成负压,从而对收集物进行负压吸取。现有收集瓶满载或手术完成后都是由医护人员将收集瓶中废液倒入污水池,这个过程比较麻烦,费时、费力,同时手术废液废料在倾倒的过程中有暴露的风险,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手术废液废料收集处理系统,能够将收集瓶内的手术废液废料快速、方便的排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收集桶内的手术废液废料快速、方便的排出的手术废液废料收集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手术废液废料收集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收集手术废液废料的收集桶,还包括排废装置,所述排废装置与所述收集桶连接并连通,用以对收集桶内的废液废料进行排放。

所述收集桶上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所述排废装置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所述收集桶和排废装置通过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进行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包括废液废料输出管、第一中心管、第一伸缩杆、第一塞块和第一弹簧,废液废料输出管的内端与收集桶内部连通,废液废料输出管的外端伸出收集桶,第一中心管一端的外圆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板,该第一环形板固定在废液废料输出管内端并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伸缩杆穿设在第一中心管中,第一塞块固定在第一伸缩杆伸出第一中心管的一端,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塞块与第一环形板之间,第一塞块塞在废液废料输出管外端;

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包括可套在废液废料输出管上的废液废料输入管、可与废液废料输出管抵接的第一连接管、用于将第一塞块向内推动的第一推杆以及第二弹簧,废液废料输入管的内端与第一负压泵连通,废液废料输入管的外端伸出排废装置,废液废料输入管内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推杆的内端固定在第一挡板中间,第一推杆的外端为第一凸缘,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一连接管的内端与第一挡板之间,第一连接管的外端与第一凸缘相抵。

所述第一对接结构还包括清洁液输入管、第二中心管、第二伸缩杆、第二塞块和第三弹簧,清洁液输入管的内端与收集桶内部连通,清洁液输入管的外端伸出收集桶,第二中心管一端的外圆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板,该第二环形板固定在清洁液输入管内端并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二伸缩杆穿设在第二中心管中,第二塞块固定在第二伸缩杆伸出第二中心管的一端,第三弹簧设置在第二塞块与第二环形板之间,第二塞块塞在清洁液输入管外端;

所述第二对接还结构包括可套在清洁液输入管上的清洁液输出管、可与清洁液输入管抵接的第二连接管、用于将第二塞块向内推动的第二推杆以及第四弹簧,清洁液输出管的内端与第二负压泵连通,清洁液输出管的外端伸出排废装置,清洁液输出管内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上设置有第四通孔,第二推杆的内端固定在第二挡板中间,第二推杆的外端为第二凸缘,第四弹簧设置在第二连接管的内端与第二挡板之间,第二连接管的外端与第二凸缘相抵。

所述第一对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废液废料输出管和清洁液输入管穿设在第一连接板中并与该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废液废料输入管和清洁液输出管穿设在第二连接板中并与该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彼此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导柱和导套。

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撞击块,所述排废装置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能吸住撞击块的电磁铁。

所述排废装置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用来控制电磁铁的光电开关,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还设置有启动光电开关的压块。

所述收集桶顶端的盖体上设置有负压连接口和负压过滤装置,所述负压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层、单向阀和浮球阀,所述过滤层设置在盖体内部,所述单向阀设置在负压连接口内,且该单向阀的下端穿过过滤层并伸入收集桶内,所述浮球阀连接在单向阀的下端上。

所述收集桶顶端的盖体内设置有除烟装置,所述除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供烟雾通过的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第三过滤器与收集桶内部连通。

所述排废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负压泵,通过所述第一负压泵来抽取收集桶的废液废料并进行排放。

本实用新型收集桶和排废装置连接并连通后,可以直接通过排废装置将收集桶内废液废料排放出去,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去倒废液废料,快速、方便。而且手术废液废料是全封闭式收集处理,减少了医患人员与手术废液废料的接触,以及手术废液废料直接或间接暴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术废液废料收集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收集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排废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一对接结构对接后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一对接结构对接后的平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一对接结构对接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一对接结构对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废液废料输出管和清洁液输入管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内侧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顶面的结构图。

图11为图10中B-B向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烟装置安装在盖体上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烟装置的爆炸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收集桶的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排废装置的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收集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提出的手术废液废料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收集桶100和排废装置200,收集桶100用于收集手术废液废料,排废装置200与收集桶100连接并连通,排废装置200用于对收集桶内的废液废料进行排放。

如图2和图3所示,收集桶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130,排废装置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220,收集桶和排废装置通过第一对接结构130与第二对接结构220进行连接并连通,这样收集桶和排废装置连接并连通后,可以直接通过排废装置将收集桶内废液废料排放出去,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去倒废液废料,快速、方便。而且手术废液废料是全封闭式收集处理,减少了医患人员与手术废液废料接触,以及手术废液废料直接或间接暴露。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收集桶的顶端设置有盖体140,收集桶呈圆形,收集桶容量为20L,能满足各个手术的废物总量,避免因为收集桶容量不够后更换新收集桶时暂停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不适以及医护人员的疲劳。收集桶包括上桶体111和下桶体112,上桶体111与下桶体112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第一对接结构130设置在下桶体112的侧面上。下桶体112的侧面还通过支架150连接有滚轮160,能随时且方便的移动收集桶出入手术室与排废装置连接,降低医护人员意外倾倒收集桶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感染、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下桶体112采用较厚的金属制作而成,同时保证收集桶不发生倾倒,或者重心偏高而发生侧翻。收集桶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连接块170,该连接块170沿收集桶的整个长度延伸,连接块170顶部设置有框形把手180,该框形把手180位于收集桶一侧。

如图3所示,排废装置包括壳体210和设置于壳体210内的第一负压泵,通过第一负压泵来抽取收集桶的废液废料并进行排放。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对接结构包括废液废料输出管131(用于将收集桶内的废液废料输出)、第一中心管132、第一伸缩杆133、第一塞块134和第一弹簧135,废液废料输出管131的内端与收集桶内部连通,废液废料输出管131的外端伸出收集桶。第一中心管132一端的外圆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板136,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板136与第一中心管132为一体成型。该第一环形板136固定在废液废料输出管131内端并设置有第一通孔(图中为标出),第一伸缩杆133穿设在第一中心管132中,第一塞块134固定在第一伸缩杆133伸出第一中心管132的一端。第一弹簧135设置在第一塞块134与第一环形板136之间,第一塞块134塞在废液废料输出管131外端。第二对接结构包括可套在废液废料输出管131上的废液废料输入管221(用于将废液废料输入排废装置)、可与废液废料输出管131抵接的第一连接管222、用于将第一塞块134向内推动的第一推杆223以及第二弹簧224,废液废料输入管221的内端与第一负压泵连通,废液废料输入管221的外端伸出排废装置,本实施例中为废液废料输入管221的外端伸出排废装置的壳体。废液废料输入管221内设置有第一挡板2212,第一挡板22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图中未标出),第一推杆223的内端固定在第一挡板2212中间,第一推杆223的外端为第一凸缘2231,第二弹簧224设置在第一连接管222的内端与第一挡板2212之间,第一连接管222的外端与第一凸缘2231相抵。图6中方向A为第二对接结构的运动方向。如图7所示,在需要排放收集桶内的废液废料时,使废液废料输入管221套在废液废料输出管131上,将两者连接,使第一连接管222与废液废料输出管131相抵,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管222向内移动与第一推杆223上的第一凸缘2231脱离,同时第一凸缘2231会顶住第一塞块134,使得第一塞块134向内移动脱离废液废料输出管131的外端,从而实现废液废料输入管221与废液废料输出管131的连通,废液废料输入管与废液废料输出管连通后形成排废通道,并通过第一负压泵将收集桶内的废液废料进行抽取排放出去。

收集桶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来监测收集桶内的废液废料的容量。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对接结构还包括清洁液输入管139、第二中心管1310、第二伸缩杆1311、第二塞块1312和第三弹簧1313,清洁液输入管139的内端与收集桶内部连通,清洁液输入管139的外端伸出收集桶。第二中心管1310一端的外圆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板1314,本实施例中,第二环形板1314与第二中心管1310为一体成型。该第二环形板1314固定在清洁液输入管内端并设置有第三通孔(图中未标出),第二伸缩杆1311穿设在第二中心管1310中,第二塞块1312固定在第二伸缩杆1311伸出第二中心管1310的一端。第三弹簧1313设置在第二塞块1312与第二环形板1314之间,第二塞块1312塞在清洁液输入管139外端。第二对接结构还包括可套在清洁液输入管139上的清洁液输出管226、可与清洁液输入管139抵接的第二连接管227、用于将第二塞块1312向内推动的第二推杆228以及第四弹簧229,清洁液输出管226的内端与第二负压泵连通,第二负压泵设置在排废装置的壳体内,清洁液输出管226的外端伸出壳体,本实施例中清洁液输出管226的外端伸出排废装置的壳体。清洁液输出管226内设置有第二挡板2261,第二挡板2261上设置有第四通孔(图中未标出),第二推杆228的内端固定在第二挡板2261中间,第二推杆228的外端为第二凸缘2281,第四弹簧229设置在第二连接管227的内端与第二挡板2261之间,第二连接管227的外端与第二凸缘2281相抵。清洁液输入管与清洁液输出管连接并连通的原理与废液废料输入管和废液废料输出管连接并连通的原理是一样的,这里不在累述,清洁液输入管与清洁液输出管连通后形成清洁液输送通道。在收集桶内的废液废料排空以后,收集桶的压力传感器将信息通过红外线连接器发送到第二负压泵,第二负压泵启动,通过第二负压泵抽取外部的清洁液(为清洁剂与水的混合液体)经清洁液输送通道送入收集桶内,对收集桶内部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废水同样是通过排废通道排出。

收集桶的顶部和底部都安装有SMP喷嘴,清洁液通过SMP喷嘴射出对收集桶内部进行清洗。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盖体140的内侧设置SMP喷嘴146

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结构和第二对接结构为水平设置。

如图2、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第一对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90,废液废料输出管131和清洁液输入管139穿设在第一连接板190中并与该第一连接板190固定连接。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二对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2211,废液废料输入管221和清洁液输出管226穿设在第二连接板2211中并与该第二连接板2211固定连接。如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板190与第二连接板2211彼此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导柱和导套,通过导柱和导套的配合来提高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对接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导柱2213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211上,导套193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90上。另外第二连接板2211上还设置有马达2221,马达位于壳体内部,马达通过铰链结构(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即可)来带动第二连接板前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对接结构移动。如果带动第二对接结构朝第一对接结构移动,则可实现第二对接结构与第一对接结构的对接,如果带动第二对接结构远离第一对接结构,则可实现第二对接结构与第一对接结构的对接的分离。如图3所示,壳体210侧面上设置有窗口213,供第二对接结构220从壳体伸出和伸入。另外第二对接结构也可以是固定在壳体侧面上的,在实现第二对接结构与第一对接结构对接时,推动收集桶靠近排废装置即可。

如图4、图5、图6所示,废液废料输出管131的内端套有第一过渡管137,第一过渡管137与废液废料输出管131的内端为螺纹连接,第一环形板136与第一过渡管137之间也为螺纹连接,第一过渡管137固定在下桶体侧面并与收集桶内部连通。第一过渡管137的外端顶在第一连接板190上,第一过渡管137的内端套有第二过渡管138。废液废料输入管221的内端套有第三过渡管225,废液废料输入管221通过该第三过渡管225与第一负压泵连通。清洁液输入管139的内端套有第四过渡管1315,第四过渡管1315与清洁液输入管139的内端为螺纹连接,第二环形板1314与第四过渡管1315之间也为螺纹连接,第四过渡管1315固定在下桶体侧面并与收集桶内部连通,第四过渡管1315的外端顶在第一连接板190上。清洁液输出管226的内端套有第五过渡管2210,清洁液输出管226通过该第五过渡管2210与第二负压泵连通。

如图2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板190上设置有撞击块191。如图3,排废装置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吸住撞击块的电磁铁211,排废装置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用来控制电磁铁211的光电开关212,本实施例中电磁铁211和光电开关212都设置在排废装置的壳体210外侧面上。如图2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板190上还设置有启动光电开关的压块192。本实施例中,光电开关为槽型光电开关,数量为两个。如图2和图8所示,撞击块191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90顶部,第一连接板190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压块192。

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在进行对接时,第一连接板上的两个压块会先触碰到两个槽型光电开关,从而启动两个槽型光电开关,两个槽型光电开关同时发出红外信号,确认收集桶已到位。排废液装置的壳体上设置有两个红外线发射接收器,用来对应接收两个槽型光电开关发出的红外信号,当两个红外线发射接收器同时接收到的红外信号时,使电磁铁通电,电磁铁就会吸住收集桶上对应的撞击块,可以确保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在对接时完成吻合。如果第二对接结构为可移动的,电磁铁吸住撞击块后,两个红外线发射接收器会传输信号给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来控制马达驱动,使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连接并连通,再控制第一负压泵抽取收集桶内的废液废料进行排放;如果第二对接结构为固定的,电磁铁吸住撞击块的同时,就可以使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连接并连通。废液废料排完后,再控制第二负压泵抽取清洁液送入收集桶内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再控制第一负压泵将清洗后的液体排出。

废液废料输出管内壁上设置有浊度传感器,用来检测清洗后的液体的浑浊度,清洗后的液体的浑浊度合格后,会在十秒后停止向收集桶内输入清洗液,并继续排出清洗后的液体,当收集桶内清洗后的液体都排空后,使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分离,然后在停止电磁铁通电,并发完成任务的送红外信息到收集车上。

如图9和图10所示,盖体140上设置有收集接口141和负压连接口142。废液废料收集接口141与收集管连接,负压连接口142通过负压引流管与负压泵连接,负压泵工作使收集桶内产生负压,从而经收集管将手术中产生的废液废料吸入到收集桶内。

如图9和图11所示,盖体140上还设置有负压过滤装置,负压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层143、单向阀144和浮球阀145,过滤层143设置在盖体140内部,单向阀144设置在负压连接口142内,且该单向阀144的下端穿过过滤层143并伸入收集桶内,浮球阀145连接在单向阀144的下端上。负压过滤装置可以防止收集桶内收集的废液废料到达最大值后仍然进行吸引而导致废液废料进入负压泵进而泄露的情况,同时过滤层可以对收集桶内空气进行过滤,防止收集桶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负压泵而造成污染(例如废物在抽吸的时候会产生少量的小水珠,而这些小水珠如果未经处理会提供负压管道流进负压源内从而造成污染)。

如图12所示,盖体140内设置有除烟装置120,盖体140上设置有打开和关闭除烟装置120的翻盖101。如图13所示,除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供烟雾通过的第一过滤器121、第二过滤器122和第三过滤器123,第三过滤器123与收集桶内部连通,这样烟雾依次通过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可以充分的隔离出空气中的微粒,从而实现废气清除。第一过滤器是初滤网过滤器(即普通过滤器),第二过滤器122为活性炭过滤器,第三过滤器123为超高效空气过滤器。第一过滤器121上设置有连接第二过滤器122的第一接口1211,第二过滤器122上设置有连接第三过滤器123的第二接口1221,第三过滤器123上设置有与收集桶内部连通第三接口1231。第一过滤器121、第二过滤器122和第三过滤器123都设置在由上壳124和下壳125构成的外壳内,第一过滤器和外壳上对应设置有供烟雾进入的烟孔126。

如图14 和图15所示,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对接结构130竖直设置在下桶体112的底部,而第一连接板190直接固定在下桶体112的侧面;第一对接结构220竖直设置在壳体210的侧面.

如图16所示,第三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收集桶110位于框形把手180内侧。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