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700发布日期:2019-04-16 23:1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幼儿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婴幼儿喂药器。



背景技术: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宝宝生病后的喂药过程是生活中的一大难题。由于药物较苦,喂药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发生大声哭泣、拒不喝药的现象,使父母身心俱疲,却依然不能将药物喂进宝宝口中。既浪费药物,又得不到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婴幼儿喂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婴幼儿喂药器,包括挤压件和握持件;挤压件上形成容置空间,握持件上形成配药空间,挤压件能够与握持件可拆卸相连,并使容置空间和配药空间连通;挤压件包括挤压部,挤压部由软质材料制成,挤压部上设有开口。

使用前,先将药物配置在握持件内,然后连接握持件和挤压件。喂药时,使挤压件位于下部,握持件位于上部,药物从配药空间流到容置空间中。婴幼儿可通过开口吃药。若婴幼儿抗拒吃药,可通过挤压挤压部,将药物喂到宝宝口中,迫使宝宝吞下药物,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挤压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握持件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挤压部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一连接部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部设有外螺纹。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握持件上的配药空间内壁可以保持光滑,避免药物残留。同时,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的过程中,第一连接部不会进入到配药空间的内部,从而可以避免连接过程中药物在第一连接部的作用下溢出,有助于保持清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挤压部一端为第一端部,挤压部另一端为第二端部,第二端部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一端部用于伸入婴幼儿口中,开口设于第一端部;挤压部中部具有挤压部的最大横截面,由第一端部到最大横截面,挤压部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由最大横截面到第二端部,挤压部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

挤压件的上述结构设计能够符合人的手部在握持物品时的形状。在挤压部中部设置最大横截面,喂药时,护理人员的手掌对应于握持件的最大横截面,通过挤压最大横截面,能够保证排出足够的药量,避免药物残留于挤压件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握持件上设有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

使用时,护理人员的食指和拇指分别穿过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其余三指配合手掌环绕于挤压部,使得对握持件的握持能够保持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握持件还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设于外圈中,外圈在轴向方向上贯通,内圈能够沿外圈的轴向方向滑动。

在给婴幼儿喂药时,药量有所区别。若药量相对较大,而配药空间的容量不够,则不能一次完成喂药;若药量较小,而配药空间的容量大,则会在配药空间的内壁上残留较多的药,造成浪费。采用内外圈配合的结构设计,若药量较小时,内圈与外圈重叠,使配药空间处于小容量状态;若药量较大时,拉开内圈和外圈,使配药空间处于大容量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固定带,固定带一端与外圈相连,固定带另一端与外圈可拆卸相连。

固定带的设计可便于内圈和外圈的相对位置在两种状态间切换。配药空间在小容量状态时,固定带两端均与外圈相连;拆下固定带一端与外圈的连接。即可拉出内圈,使配药空间处于大容量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外圈上靠近挤压件的端面设有抵接块,抵接块能够与内圈抵接。

由于喂药时,挤压件位于下部,握持件位于上部。抵接块的设计,能够避免喂药时内圈掉落到挤压件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中。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幼儿喂药器中,能够通过挤压挤压部,迫使婴幼儿吃药,从而能够较为省力地达到喂药目的;

2.挤压部的结构设计,符合人体手部形状,能够保证较佳的挤压效果;

3.握持件上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的设计,有利于稳定握持婴幼儿喂药器;

4.握持件上内圈和外圈的结构设计,能够适应不同药量的配药需求,既避免小药量状态下的药液浪费,又能满足大药量状态下的配药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婴幼儿喂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婴幼儿喂药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V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婴幼儿喂药器的握持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握持件的内圈被拉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婴幼儿喂药器的握持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婴幼儿喂药器;11-挤压件;12-握持件;112-挤压部;114-第一连接部;1122-第一端部;1124-第二端部;1126-最大横截面;1123-开口;125-配药空间;121-第一吊耳;122-第二吊耳;123-内圈;126-外圈;124-固定带;1242-配合孔;127-凸块;1262-抵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幼儿喂药器1。这种婴幼儿喂药器1包括挤压件11和握持件12。挤压件11上形成容置空间,握持件12上形成配药空间125。挤压件11能够与握持件12可拆卸相连,并使容置空间和配药空间125连通。

挤压件11包括挤压部112和第一连接部114。

挤压部112由软质材料制成,挤压部112一端为挤压部112的第一端部1122,另一端为挤压部112的第二端部1124。第一端部1122的尺寸大于第二端部1124的尺寸。本申请所述的软质材料为质地柔软,且具有弹性恢复能力的材料,例如:硅胶、乳胶、橡胶等。

挤压部112中部具有挤压部112的最大横截面1126。由第一端部1122到最大横截面1126,挤压部112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由最大横截面1126到第二端部1124,挤压部112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

第一端部1122处设有开口1123,容置空间能够通过第一端部1122与外界空间相通。

第一连接部114连接于第二端部1124。第一连接部114由硬质材料制成,第一连接部114上设有内螺纹。

握持件12由硬质材料制成。握持件12上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外螺纹。第二连接部能够与第一连接部114螺纹配合,实现握持件12与挤压件11的相连。本申请所述的硬质材料为质地坚硬,能够在握持力的作用下保持不变形的材料,例如,塑料、玻璃等。

握持件12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吊耳121和第二吊耳122,第一吊耳121和第二吊耳122分设于握持件12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幼儿喂药器1的原理在于:使用前,可以拆开握持件12和挤压件11,将药物装在握持件12中;然后使握持件12与挤压件11相连。将婴幼儿喂药器1倒置,第一端部1122的结构接近于奶嘴,婴幼儿可以通过吮吸第一端部1122吃药。

为了便于婴幼儿的吃药,避免婴幼儿因为药物苦味排斥吃药、拒绝吮吸第一端部1122,使挤压件11上的第一端部1122置于婴幼儿的口中,护理人员的食指和拇指分别置于第一吊耳121和第二吊耳122中,护理人员的手掌部对应于挤压部112。挤压挤压部112,药物在压力作用下流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幼儿喂药器1的有益效果在于:握持件12由硬质材料制成,能够便于握持,且能够向握持件12中添加药物;

挤压部112的第一端部1122能够放入婴幼儿的口中,第一端部1122的形状接近于奶嘴,能够促进婴幼儿主动吃药,并能够直接将药物注入婴幼儿口中,使喂药过程更加方便;

挤压部112的结构设计,符合人体手部形状,能够保证较佳的挤压效果;

握持件12上第一吊耳121和第二吊耳122的设计,有利于稳定握持婴幼儿喂药器1;

握持件12与挤压部112通过螺纹可拆卸地相连,既能够便于向容置空间中装药物,又能够便于婴幼儿喂药器1的清洗。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幼儿喂药器1。这种婴幼儿喂药器1的原理与实施例1中的婴幼儿喂药器1的原理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握持件12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握持件12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握持件12包括第一吊耳121、第二吊耳122、内圈123、外圈126和固定带124。

所述内圈123设于所述外圈126中,所述外圈126在轴向方向上贯通,所述内圈123能够沿所述外圈126的轴向方向滑动。

第一吊耳121和第二吊耳122设于外圈126的外表面。第二连接部设于外圈126外表面。

外圈126上靠近所述挤压件11的端面设有抵接块1262,所述抵接块1262能够与所述内圈123的端面抵接。

固定带124连一端与所述外圈126固定相连,所述固定带124另一端与所述外圈126可拆卸相连。

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幼儿喂药器1的握持件12的使用方法为:

在所需药量较小时,使内圈123和外圈126重叠,使得配药空间125的容量小,减少粘在配药空间125内壁的药液的量,从而节约用药;

在所需药量较大时,拉开内圈123,使配药空间125的容量变大,从而能够容纳较多的药液。

在实施例1提供的婴幼儿喂药器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幼儿喂药器1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这种婴幼儿喂药器1的配药空间125容量可变,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药量的配药和喂药需求。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带124的数量可以为一条或多条,设置多条固定带124能够保证更好的固定效果;内圈123和外圈126的固定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实现,而不仅限于通过固定带124固定这一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