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7161发布日期:2019-03-05 18:09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CT等造影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肺内微小病变被发现,其中大部分为肺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病灶,有研究表明,以GGO为特征的早期肺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到100%。临床实践中,CT引导穿刺活检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微创手术切除是获得组织标本的常用手段。但是,VATS手术对于直径<10mm、距离胸膜>5mm的GGO有63%的活检失败率。尽管如此,对于10mm以下的小结节(例如,GGO),VATS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其中的技术难点就集中在GGO病灶的定位问题。

目前,术中定位通常采用超声定位方法,由于术中超声定位分辨率比较低,难以很好的观察到GGO病灶这种亚厘米的结节,对操作者水平要求较高,并且超声定位需要被检肺完全塌陷才能很好的定位,而肺完全塌陷的患者通常会发生术后恢复不良,这些因素均限制了术中超声定位的应用。鉴于术中定位的不足,国内外文献相继报道了多种术前病灶定位的方法,例如注射染料、颜色胶原、钡剂、碘油、医用胶以及放置微型线圈、定位导丝针hook-wire、CT引导穿刺针定位等,但这些方法都有其缺点:在结节周围注射染料、颜色胶原可能会导致胸膜以及胸腔内染料着色从而难以辨认具体病灶位置,干扰手术人员取样、切片以及阅片等操作;术前注射碘油、钡剂等对比剂实现病灶定位,也存在对比剂扩散的缺点,不仅会扩散至病变部位周围的正常组织,而且会干扰病理医生取样、切片及阅片等操作;医用胶会导致病变部位硬化,其可能会影响周围组织血管及术后病理诊断;微型线圈、定位导丝针hook-wire以及CT引导穿刺针定位,在穿刺定位后手术准备过程中会有呼吸运动,对于肺结节而言定位针容易脱落,且不能再术中牵拉,另外,穿刺过程有可能会漏气,从而造成气胸。

目前市场上大多定位器或定位方法找到病变部位后进行肺部手术时,需要将肺部塌陷得到手术空间,为保证完全切除病变部位,往往会切除过多的正常组织,导致大部分患者损伤正常肺细胞而导致术后肺容量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该装置不但能够实现GGO术前定位功能,还能够在术中不影响病理诊断的情况下,起到牵拉作用以便术中组织的解剖及切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包括外套管(1)以及套装于外套管(1)内的内套管(2)和针芯(3),外套管(1)头部设置有尖刃部(11),内套管(2)和针芯(3)的长度之和大于外套管(1)的长度,并可沿外套管(1)轴向自由移动,所述针芯(3)通过一连接软管(6)固定连接至内套管(2)上,针芯(3)的头部固定有多个卡臂(4),针芯(3)的外圆周轴向设置有环形凹槽(31),卡臂(4)位于外套管(1)内被限制在所述环形凹槽(31)内实现收缩。

上述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中,所述针芯(3)的尾部(33)固定有一软导丝(5),软导丝(5)依次穿过连接软管(6)、内套管(2)并从内套管(2)伸出。

上述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中,所述内套管(2)外表面紧贴外套管(1)的内表面。

上述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中,所述针芯(3)的头部为弧形。

上述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中,所述外套管(1)、内套管(2)、针芯(3)、连接软管(6)和卡臂(4)均由医用材料制成。

上述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中,所述外套管(1)的长度为25cm,外直径为5mm,内直径为4mm,内套管(2)的长度为30cm,外直径为3.95mm,卡臂(4)的长度为5mm。

上述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中,所述外套管(1)的尾部设置有刻度。

采用以上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卡臂固定于针芯上,病灶定位之前,针芯位于外套管内,卡臂被限制在针芯的环形凹槽内,病灶定位之后,退出外套管,卡臂自动张开,将针芯固定于病灶位置处,可以有效防止针芯移位脱落;定位后将伸出内套管的软导丝固定于外部体表,不会因牵拉、旋转等操作而变形,防止软导丝随着患者呼吸运动而脱钩;软导丝直接连接在针芯尾部,针芯通过连接软管固定于内套管上,可以通过牵拉软导丝将病变部位提起,有助于术中组织的解剖及切除。本实用新型装置适用于医疗领域中术前定位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的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的针芯与内套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的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外套管,11:尖刃部,12:刻度;

2:内套管;

3:针芯,31:凹槽,32:弧形头部,33:尾部;

4:卡臂;5:软导丝;6:连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定位器或定位方法中定位针容易脱落、不能再术中牵拉或者容易造成气胸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该装置采用以下设计思路:通过连接软管6将针芯3固定连接至内套管2,内套管2套装于外套管1内,软导丝5固定于针芯3上,多个卡臂4周向固定于针芯3的弧形头部32,外套管1退出后,卡臂4自动张开固定于病灶部位,通过牵拉软导丝5使针芯3提起,进而将病变部位提起,有助于术中组织的解剖及切除。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的结构示例,在该实施例中,本实用型肺磨玻璃样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包括外套管1、内套管2、针芯3、卡臂4和软导丝5,如图1所示,外套管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其头部设置有尖刃部11,尾部设置有刻度12;内套管2为外直径接近外套管1内直径的中空腔体。如图2所示,针芯2具有弧形头部32,尾部33通过一连接软管6固定于内套管2上,针芯3靠近弧形头部的外圆周上轴向设置有环形凹槽31,环形凹槽31靠近弧形头部32的一端沿周向固定有多个卡臂4,软导丝5穿过内套管2和连接软管6固定于针芯3的尾部33。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套管2和针芯3套装于外套管1中,在未使用状态下,卡臂4被限制在针芯3的环形凹槽31内,处于收缩状态;内套管2的长度长于外套管1,内套管2的开口端伸出外套管1,内套管2能够在外套管1中自由移动,软导丝4伸出内套管2的开口端,在穿刺定位后手术准备过程中,如图4所示,外套管1退出,卡臂4张开,针芯3固定于病灶处,软导丝5固定于外部体表。由于内套管2的外直径接近外套管1的内直径,在使用过程中,内套管2贴合外套管1,不易发生漏气,但也要保证二者不能贴合过紧,防止二者之间摩擦力过大,不利于穿刺定位的顺畅操作,因此内套管2的外壁和外套管1的内壁要求足够光滑。

外套管1、内套管2、针芯3、卡臂4和连接软管6均由医用材料制成,对人体无害。其中,外套管1优选长度为25cm,外直径5mm,内直径4mm,外套管1尾部的刻度便于查看和调节人体穿刺长度,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达到病变部位,又能避免穿刺导致病变处组织污染远端正常组织;内套管2优选长度为30cm,外直径为3.95mm;卡臂4优选长度为5mm,卡臂4未使用时卡入针芯3的凹槽31中,在使用时退出外套管1后,卡臂4自动张开,卡臂4具有一定的硬度,不会因牵拉或旋转等操作而变形。由于针芯3与内套管2通过连接软管6连接,牵拉软导丝5可以将针芯3提起,进而将病变部位提起,有助于术中组织的解剖及切除。

以上部件按照上述关系组装成本实用新型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装置,装配时,首先将软导丝5固定于针芯3的尾部,然后将软导丝5穿过连接软管6和内套管2,并伸出内套管2;然后将针芯3通过连接软管6固定于内套管2上,卡臂4固定于针芯3上;将内套管2和针芯3套装于外套管1中,在未使用状态下,卡臂4被限制在针芯3的环形凹槽31内,处于收缩状态。

该装置配合CT扫描进行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病灶的定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进行CT扫描,确定穿刺位置和角度(例如,确定病灶所在横断面和定位装置交叉点作为穿刺点,结合肋骨与病灶之间的关系确定穿刺角度),尽量选取垂直于体表的方向穿刺定位,并测量所需穿入的深度;

(2)将外套管1的刻度调节到所需穿刺深度,按照CT扫描确定的穿刺位置及角度进行穿刺,穿刺完成后立即进行CT扫描确定定位装置的外套管1的尖刃部11和病灶之间的位置关系;

(3)若外套管1的尖刃部11已达到病变部位,且位置理想,则固定内套管2,缓慢退出外套管1,使卡臂4展开,并将软导丝5裸露的一端固定于外部体表;若外套管1的尖刃部11未达到病变部位,则重复穿刺并调节进针角度与深度,直至达到病变部位为止;

(4)在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中,可牵拉固定于外部体表的软导丝5,以便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并方便术中组织分离。

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的卡臂4固定于针芯3上,病灶定位之前,针芯3位于外套管1内,卡臂4被限制在针芯3的环形凹槽31内,病灶定位之后,退出外套管1,卡臂4自动张开,将针芯3固定于病灶位置处,可以有效防止针芯3移位脱落;定位后将伸出内套管2的软导丝5固定于外部体表,不会因牵拉、旋转等操作而变形,防止软导丝5随着患者呼吸运动而脱钩;软导丝5直接连接在针芯3尾部,针芯3通过连接软管6固定于内套管2上,可以通过牵拉软导丝5将病变部位提起,有助于术中组织的解剖及切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各种等价变型和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