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起立床用双推杆式支撑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333发布日期:2019-04-16 23:0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康复起立床用双推杆式支撑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起立康复训练床主要应用于偏瘫病人的提高躯干和下肢的负重能力,增加颈、胸、腰及骨盆在立位状态下的控制能力,为将来的自主立位及平衡的保持打下良好基础。通过重力对关节肌肉的挤压,有效刺激本体感受器,对患侧肢体进行促通,并可增加肌张力偏低患者的肌张力。对下肢肌张力偏高引起的尖足、内翻等异常模式,通过重力对跟腱形成足够强度且较持久的牵拉而起到矫治的作用并锻炼肌肉和关节。

专利号为ZL201620680867.0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多段式电动起立康复训练床,包括床架、床板、脚踏板、电动推杆Ⅰ、电动推杆Ⅱ、电动推杆Ⅲ和电动推杆Ⅳ;床板Ⅱ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床板Ⅰ和床板Ⅲ铰接,踏板设置于床板Ⅲ后端且与床板Ⅲ形成直角;电动推杆Ⅰ的两端分别与床板Ⅰ和床板Ⅱ连接,且在电动推杆Ⅰ伸长时床板Ⅰ与床板Ⅱ形成倾角,在电动推杆Ⅰ收缩复位时床板Ⅰ与床板Ⅱ形成平面;电动推杆Ⅱ的两端分别与床架和床板Ⅱ连接,且在电动推杆Ⅱ伸长时使床板Ⅰ和床板Ⅱ一起转动与床架形成倾角,在电动推杆Ⅱ收缩复位时使床板Ⅰ和床板Ⅱ与床架形成平面;电动推杆Ⅲ的两端分别与床板Ⅱ和床板Ⅲ连接,当电动推杆Ⅲ收缩复位时床板Ⅲ及与之相连的脚踏板一起转动与床架形成倾角,当电动推杆Ⅲ伸长时床板Ⅲ及与床架形成平面,床板Ⅰ、床板Ⅱ和床板Ⅲ也可分别称为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

此电动起立康复训练床采用三推杆推动的方式,但立式成型模式使用的是单推杆作为动力机构,即电动推杆Ⅱ驱动,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较差,存在安全隐患,且该动力机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起立床用双推杆式支撑总成,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单推杆动力机构结构复杂、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康复起立床用双推杆式支撑总成,包括床架、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固定在床架上,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床板铰接,且第一推杆伸长时可使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一起转动并与床架形成倾角,在第一推杆收缩复位时可使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与床架形成平面;所述第二推杆的两端分别与床架和第三床板和床架连接,且当第二推杆伸长时,第三床板与床架、第二床板形成平面,当第二推杆收缩复位时,第三床板及踏板与第二床板、床架形成倾角。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

初始时,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形成平面并处于水平位置。当病人需要将康复起立床调为卧式模式时,启动第二推杆使第二推杆伸出,使第三床板处于水平位置并与第二床板形成平面,此时,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均处于水平位置并共同形成平面。调节完成后,康复起立床即为卧式模式。

当病人需要将康复起立床调为立式模式时,启动第一推杆使第一推杆伸出,第一推杆推动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一起转动并与床架形成倾角;同时启动第二推杆使第二推杆收缩,使第三床板基本与第二床板、第一床板保持一个平面并按顺时针同角速度转动。调节完成后,康复起立床即为立式模式。

当病人需要将康复起立床调为坐式模式时,启动第一推杆使第一推杆收缩,使第二床板贴附于床架上;启动第二推杆使第二推杆收缩,从而使第三床板顺时针转动并与床架形成倾角。调节完成后,康复起立床即为坐式模式。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重新调整了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床架的受力结构,使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床架无论在坐式模式、立式模式、卧式模式均处于最佳受力状态,且立式模式由原来的单推杆驱动变成了双推杆驱动,大大提高了康复起立床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还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方案的第一推杆伸长时可使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一起转动并与床架形成倾角,在第一推杆收缩复位可使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与床架形成平面,从而实现对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与床架之间角度的调节,操作简便;

3.本方案的第二推杆收缩复位时可使第三床板及与踏板与第二床板及床架形成倾角,当第二推杆伸长时可使第三床板与床架及第二床板形成平面,从而实现对第三床板及与踏板与第二床板及床架之间角度的调节,操作简便。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还包括第三推杆,所述第三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连接,且第三推杆伸长时第一床板与第二床板形成倾角,第三推杆收缩复位时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形成平面。第三推杆可调节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之间的角度,使康复起立床处于坐式模式时,病人的背部可以得到支撑。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床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两块用于支撑第二床板的支撑板,支撑板之间形成可容纳第三推杆的空间。床架通过至少两块支撑板的配合,能够对第二床板起到支撑作用,保证第二床板的稳定性,并通过支撑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可对第三推杆进行收纳,防止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因第三推杆的存在而拱起,提高了病人使用时的舒适感。

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底座上固装有用于调节支撑板高度的调节单元。调节单元可让康复起立床适应不同身高的病人,提高了病人使用时的舒适度。

方案五:此为方案四的优选,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若干个固定在底座上的气缸,所有气缸的输出端共同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顶部与支撑板、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相连。通过推板与若干气缸的配合,能够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了康复起立床的适用性。

方案六: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均采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运动可靠、安全,容易控制,且可用电池供电,可移动性强。

方案七:此为方案六的优选,所述第三推杆也采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运动可靠、安全,容易控制,且可用电池供电,可移动性强。

方案八: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三推杆均采用液压推杆。液压推杆运行平稳、准确,且具有超负荷保护能力,不会损坏康复起立床。

方案九: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床架上设有用于限定第二床板转动角度的防护单元。防护单元可对第二床板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增强了第二床板调节的稳定性,防止第二床板过度转动伤害到病人。

方案十:此为方案九的优选,所述防护单元包括开设在床架上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铰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滑块的一端铰接在第二床板上。限位滑槽可对滑块的滑动行程进行限定,滑块通过拉杆与第二床板相连,对第二床板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增强了第二床板调节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康复起立床用双推杆式支撑总成的立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康复起立床用双推杆式支撑总成的卧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康复起立床用双推杆式支撑总成的坐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床架的俯视图;

图5为防护单元和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床架1、第一床板2、第二床板3、第三床板4、气缸5、推板6、第三推杆7、第一推杆8、第二推杆9、踏板10、拉杆11、滑块12、限位滑槽13、底座14、支撑板15。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康复起立床用双推杆式支撑总成,主要由床架1、第一推杆8、第二推杆9、第三推杆7、调节单元和防护单元构成。第一推杆8的一端固定在床架1上,第一推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床板3铰接,且第一推杆8伸长时可使第一床板2和第二床板3一起转动并与床架1形成倾角,在第一推杆8收缩复位时可使第一床板2和第二床板3与床架1形成平面。第二推杆9的一端固定在床架1上,第二推杆9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三床板4上,且当第二推杆9伸长时第三床板4与床架1及第二床板3形成平面,当第二推杆9收缩复位时第三床板4及与踏板10与第二床板3及床架1形成倾角。第三推杆7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床板3上,第三推杆7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床板2上,且第三推杆7伸长时第一床板2与第二床板3形成倾角,第三推杆7收缩复位时第一床板2和第二床板3形成平面。第一推杆8、第二推杆9、第三推杆7均采用电动推杆。

如附图4所示,床架1主要由底座14、至少2块支撑板15构成,支撑板15用于支撑第二床板3,支撑板15安装在底座14上,支撑板15之间形成可容纳第三推杆7的空间。如附图5所示,底座14上安装有6个气缸5,6个气缸5的输出端共同连接有推板6,推板6的上部与支撑板15、第一推杆8和第二推杆9固接;推板6和4个气缸5共同构成调节单元,调节单元用于调节支撑板15的高度,使康复起立床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病人。

床架1上安装有用于限定第二床板3转动角度的防护单元,防护单元主要由限位滑槽13、滑块12、拉杆11构成,限位滑槽13开设在床架1上,滑块12滑动连接在限位滑槽13内,拉杆11的一端与滑块12铰接,拉杆11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床板3上。

当病人需要将康复起立床调为立式模式时,启动第三推杆7使第三推杆7收缩,第一床板2与第二床板3处于同一平面;启动第一推杆8使第一推杆8伸出,第一推杆8推动第一床板2和第二床板3一起转动并与床架1形成倾角;同时启动第二推杆9使第二推杆9收缩,使第三床板4基本与第二床板3、第一床板2保持一个平面并按顺时针同角速度转动。调节完成后,康复起立床即为立式模式。第一推杆8在推动第一床板2和第二床板3一起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床板3通过拉杆11、滑块12和限位滑槽13的配合,能够对第二床板3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防止第二床板3过度转动伤害到病人。

如附图2所示,当病人需要将康复起立床调为卧式模式时,启动第三推杆7使第三推杆7收缩,从而使第一床板2与第二床板3处于水平位置并形成平面;启动第二推杆9使第二推杆9伸出,使第三床板4处于水平位置并与第二床板3形成平面,此时,第一床板2、第二床板3和第三床板4均处于水平位置并共同形成平面。调节完成后,康复起立床即为卧式模式。

如附图3所示,当病人需要将康复起立床调为坐式模式时,启动第三推杆7使第三推杆7伸出,从而使第一床板2顺时针转动并与第二床板3形成倾角;启动电动推杆Ⅱ使第一推杆8收缩,使第二床板3贴附于床架1上;启动第二推杆9使第二推杆9收缩,从而使第三床板4顺时针转动并与床架1形成倾角。调节完成后,康复起立床即为坐式模式。

若病人觉得康复起立床的高度不适合,则可启动气缸5,通过气缸5、推板6、第二床板3的配合可调节康复起立床的高度以适应病人的需求,提高病人使用时的舒适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推杆8、第二推杆9、第三推杆7均采用液压推杆。液压推杆运行平稳、准确,且具有超负荷保护能力,不会损坏康复起立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