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胸腔引流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7602发布日期:2019-03-05 18:1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胸外科胸腔引流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术后一端时间内,引流管、水封瓶需要对患者进行引流,引流管置入一端的固定一般通过医用胶布固定在患者身上,引流管另一端与水封瓶连接并自由放置,无论患者做什么,都需要携带水封瓶进行移动,同时为了方便使用,引流管的长度一般都比实际使用需求长度要长,使得不小心碰到引流管或挂到引流管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对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也增加了术后护理工作,严重的还要对引流管进行重新置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对引流管进行有效固定的胸外科胸腔引流护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包裹在患者腹部固定的绑带,所述绑带外侧中部设有一与其连接的基板,基板纵向分布且其表面设有若干纵向依次分布的固定卡座,基板底端还通过一弹性绳与一活动卡座连接。

所述绑带两端分别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粘扣。

所述绑带为网布或弹性布。

所述绑带于基板一侧还设有一包覆在基板表面的防护布,防护布一侧与绑带固定连接,防护布另一侧自由设置且该侧与绑带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粘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可以患者的引流管进行单独固定,实现相对稳定的固定效果,避免引流管置入的一端与患者置入口发生脱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卡座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绑带、2粘扣、3基板、4防护布、5固定卡座、6弹性绳、7活动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2所示: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护理装置,包括用于包裹在患者腹部固定的绑带1,绑带1为网布或弹性布,可以根据季节、温度选择使用,保持患者穿戴的舒适性;绑带1两端分别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粘扣2,用于实现绑带1的快速穿戴;

所述绑带1外侧中部设有一与其连接的基板3,基板3采用厚度为1mm的塑料板,绑带1包括多层,基板3置入绑带1的夹层内并与绑带1缝合,基板 3纵向分布且其表面设有若干纵向依次分布的固定卡座5,固定卡座5穿过绑带 1上预留的开口设置,基板3底端还通过一弹性绳6与一活动卡座7连接,活动卡座7与固定卡座5结构相同,均用于通过各自的卡口对导流管进行固定。

所述绑带1于基板3一侧还设有一包覆在基板3表面的防护布4,防护布4一侧与绑带1固定连接,防护布4另一侧自由设置且该侧与绑带1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粘扣2,通过该防护布4的设置,可以在患者穿戴绑带1时,通过防护布4对固定卡座5和导流管进行覆盖,避免固定卡座5和导流管漏在外部与患者的衣服接触。

该胸外科胸腔引流护理装置在使用时,患者在腹部穿戴好绑带1,绑带1穿戴在导流管的置入口下部,然后将导流管依次卡在固定卡座5和活动卡座7的卡口内,并通过医用胶带进行进一步固定,最底端的固定卡座5与活动卡座7之间的导流管预留一段缓冲长度,然后通过防护布4将固定卡座5和导流管盖住即可穿着衣服;

在移动过程中碰到或挂到导流管时,首先活动卡座7通过弹性绳6及预留的导流管进行缓冲,防止对固定卡座5卡口内的导流管造成影响,同时固定卡座5 内的导流管固定效果相对稳定,避免引流管置入的一端与患者身体的置入口发生脱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