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顶端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7961发布日期:2019-03-16 00:4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用顶端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内窥镜的顶端部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



背景技术:

内窥镜每次使用时都需要清洗消毒。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内容:在清洗内窥镜时,使用喷射清洗用的液体的注射器来清洗内窥镜顶端部的设有钳子抬起台的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5566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由于具有钳子抬起台的顶端部的构造复杂,因此精细地改变从注射器喷射来的清洗用的液体所落到的位置地进行清洗等清洗作业繁琐。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内窥镜的顶端部的清洗作业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达到目的,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的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壳体,其以包围内窥镜的顶端部的方式配置,该内窥镜的顶端部包含用于抬起处置器具的抬起台;以及流体控制部,在所述内窥镜的顶端部安装有所述壳体的状态下,该流体控制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是所述内窥镜的处置器具贯穿用的管路的开口部的位置,用于以从所述内窥镜的处置器具贯穿用的管路朝向所述内窥镜的顶端部流动的液体沿着在所述内窥镜的顶端部设置的所述抬起台的整个表面没有遗漏地流动的方式限制所述液体的流动,并且该流体控制部在自所述液体承受的压力的作用下可动。

根据上述发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优选的是,所述流体控制部包含水轮机,该水轮机借助支承轴安装于所述壳体,并在自液体承受的压力的作用下旋转,该液体是从所述处置器具贯穿用的管路的开口部朝向所述内窥镜的顶端部流出来的。

根据上述发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优选的是,在所述支承轴和所述壳体之间的安装部分设有能够使所述水轮机仅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止回构造。

根据上述发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优选的是,所述支承轴设于在自液体承受的压力的作用下使所述水轮机仅向一个方向旋转的位置,该液体是从所述处置器具贯穿用的管路的开口部朝向所述内窥镜的顶端部流出来的。

根据上述发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优选的是,在所述水轮机旋转的情况下,所述支承轴与所述壳体滑动。

根据上述发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优选的是,所述水轮机的外周部与所述抬起台的表面接触。

根据上述发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优选的是,在所述水轮机一体化有刷子。

根据上述发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优选的是,所述流体控制部包含在自所述液体承受的压力的作用下移动的阀芯,在所述内窥镜的顶端部安装有所述壳体的状态下,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阀芯的表面和所述抬起台的表面接触而限制所述液体的流动。

根据上述发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优选的是,还具备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安装于在所述壳体形成的引导槽,能够与所述阀芯一体地移动。

根据上述发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优选的是,切换为所述阀芯不与所述壳体接触而与所述抬起台接触的第1状态和所述阀芯不与所述抬起台接触而与所述壳体接触的第2状态。

根据上述发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有:嵌合部,其嵌合于在所述内窥镜的顶端部设置的槽;以及开口窗,其设在安装所述流体控制部的部分和所述嵌合部之间。

根据上述发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包含:第1壳体,其安装有所述流体控制部;以及第2壳体,其能够与所述第1壳体装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清洗内窥镜的顶端部时能够利用流体控制部在壳体的内部限制液体的流动,因此能够促进液体沿着抬起台的整个表面进行的流动。此外,由于流体控制部可动,因此通过使清洗用的液体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贯穿用的管路朝向其开口部流动,从而在壳体的内部产生液体沿着抬起台的整个表面进行的流动。由此,能够使清洗用的液体在具有抬起台的内窥镜的顶端部没有遗漏地遍及各个角落,使清洗作业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内窥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内窥镜的顶端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从顶端侧观看将实施方式1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安装在内窥镜的顶端部的状态的情况的图。

图5是图4的a向视图。

图6是包含图5的b-b线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5的c-c线剖视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止回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实施方式2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清洗内窥镜时的液体的流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面具体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

[1.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7说明实施方式1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在此,首先说明安装有内窥镜用顶端附件的内窥镜的结构,接着说明内窥镜用顶端附件的结构。

[1-1.内窥镜]

图1是示意地表示内窥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内窥镜的顶端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和图2所示的内窥镜1是用于向作为观测对象的被检体发送超声波且接收由该被检体反射来的超声波的超声波内窥镜。

如图1所示,内窥镜1具有向被检体插入的管状的插入部11、设在插入部11的基端部且用于供使用者把持而接受来自使用者的操作输入的操作部12、以及从操作部12延伸的通用线缆13。在通用线缆13中包含多个信号线缆和用于传送由光源装置(未图示)所产生的照明光的光纤等。

插入部11包括由硬质构件封装的顶端部(顶端硬质部)110、能够与操作部12所接受的操作输入相应地弯曲的弯曲部113、以及由具有挠性的构件封装的挠性管部114。顶端部110由包含超声波探头111a(图2所示的)的第1硬质部111和包含光学系统的结构的第2硬质部112构成。此外,在插入部11的内部形成有处置器具通道115,该处置器具通道115是用于供钳子、穿刺针等处置器具贯穿的管路。另外,参照图2之后说明顶端部110的结构。

在操作部12设有用于供处置器具插入的处置器具插入口121。处置器具经由处置器具插入口121插入到处置器具通道115,并自形成于顶端部110的第2硬质部112的处置器具用开口部112a(图2所示)突出到外部。

另外,虽未图示,但在通用线缆13的与操作部12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设有连接器。通用线缆13借助连接器与超声波观测装置、照相机控制单元、显示装置以及光源装置等连接(未图示)。此外,在插入部11的内部设有用于传送从光源装置供给的照明光的光导件和用于传送各种信号的多个信号线缆。

如图2所示,在顶端部110中,顶端侧的第1硬质部111和基端侧的第2硬质部112连结。在第1硬质部111的顶端侧设有凸起型的超声波探头111a。第1硬质部111自第2硬质部112向顶端侧突出。另外,超声波探头111a并不限于凸起型,也可以是线阵型。

第2硬质部112具有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倾斜的倾斜部112b。在倾斜部112b设有与处置器具通道115连通的处置器具用开口部112a、用于会聚来自外部的光并将其向摄像光学系统引导的物镜112c、位于光导件的顶端侧且用于射出照明光的照明用透镜112d、以及送气送水用喷嘴112e。

处置器具用开口部112a是处置器具通道115的顶端侧开口部,且在倾斜部112b的一部分开口。在处置器具用开口部112a的内部设有能够变更处置器具的突出方向的抬起台116。根据操作部12的操作输入,抬起台116能够转动而变更抬起角度。抬起台116将后述的图7所示的支承轴116a作为中心地转动,切换为顶端侧立起的状态和顶端侧倒伏的状态。

如图2所示,抬起台116具有用于载置处置器具的载置面116b,该抬起台116收容在收容室117的内部,该收容室117形成于第2硬质部112。收容室117是将处置器具用开口部112a作为顶端侧开口部的空间,收容室117的基端侧开口部(未图示)与处置器具通道115连通。收容室117内的抬起台116以载置面116b朝向处置器具用开口部112a侧的方式配置。

此外,在第2硬质部112的顶端侧部分设有作为与第1硬质部111连结的连结构件的颈部112f。颈部112f是筒状的构件,在其内部收容有与超声波探头111a连接的信号线缆、覆盖该信号线缆的绝缘管等。在颈部112f的外周部的整周范围内设有球囊槽112g。球囊槽112g是环状槽,是在内窥镜1安装有球囊时供球囊的带部嵌合的部分。在内窥镜1的清洗时,内窥镜用顶端附件2(图3所示)嵌合于该球囊槽112g。

另一方面,在第2硬质部112的基端侧部分设有作为与弯曲部113连结的连结构件的非倾斜部112h。非倾斜部112h具有从基端侧延伸到顶端侧的圆柱状的外周部,其形成在比倾斜部112b靠基端侧的位置。在非倾斜部112h设有处置器具用开口部112a的一部分。

[1-2.附件]

接着,参照图3~图7说明内窥镜用顶端附件2的结构。图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2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意地表示从顶端侧观看将实施方式1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2安装在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的状态的情况的图。图5是图4的a向视图。图6是包含图5的b-b线截面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图5的c-c线剖视图。

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1的内窥镜用顶端附件(以下简称作“附件”)2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的壳体20和作为流体控制部的水轮机23。流体控制部是在内窥镜1的清洗时在壳体20的内部控制液体的流动的构件,也是能够根据自液体承受的压力而移动的可动部。

壳体20包括安装有水轮机23的第1壳体21和在连接部分20a能够与第1壳体21装拆的第2壳体22。壳体20构成为在连接部分20a能够分离为两体。在将附件2安装于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的状态下,第1壳体21和第2壳体22在连接部分20a一体化。在从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拆卸附件2时,第1壳体21和第2壳体22在连接部分20a分离。例如,连接部分20a包含分别设在各壳体21、22的周向端部的凹凸状的卡定部(未图示)。另外,在该说明中,将在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安装有附件2的状态记载为“安装状态”,将“清洗用的液体”仅记载为“液体”。

第1壳体21具有嵌合于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的第1嵌合部211、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倾斜的倾斜部212、以及形成比倾斜部212靠基端侧的部分的半圆筒部213。第1嵌合部211由第1壳体21的顶端部分沿着壳体20的径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形成。该第1嵌合部211是与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接触的定位部,其嵌合于内窥镜1的球囊槽112g。倾斜部212具有以沿着内窥镜1的倾斜部112b延伸的方式倾斜的形状。在倾斜部212设有由贯通孔形成的开口窗214。在安装状态下,第1壳体21的倾斜部212与内窥镜1的倾斜部112b相对,用于清洗内窥镜1的液体经由开口窗214向壳体20的外侧流出。半圆筒部213在安装状态下配置在第2硬质部112的非倾斜部112h的外周侧。

第2壳体22整体形成为半圆筒形状,其具有嵌合于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的第2嵌合部221。第2嵌合部221由第2壳体22的顶端部分朝向壳体20的径向内侧突出的部分形成。该第2嵌合部221是与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接触的定位部,其嵌合于内窥镜1的球囊槽112g。而且,第2壳体22以在安装状态覆盖第2硬质部112的背面侧的方式配置。

水轮机23在一部分伸出到壳体20的外侧的状态下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1壳体21。在内窥镜1的清洗时,水轮机23通过自液体承受压力而产生转矩,从而该水轮机23旋转。

如图4所示,水轮机23具有安装于第1壳体21的支承轴231、支承于支承轴231的两张圆盘形状的旋转板232、以及被两张旋转板232夹持且沿着旋转板232的周向以恒定的间隔设有多个叶片的叶片轮233。支承轴231、两张旋转板232以及叶片轮233一体旋转。

支承轴231贯穿两张旋转板232的中心,其两端部在各旋转板232的外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1壳体21。旋转板232以从支承轴231的轴向两侧夹持叶片轮233的方式配置有两个。叶片轮233是在清洗时接受液体的部分,其利用支承轴231来支承。叶片轮233所含有的多个叶片均向比旋转板232的外径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突出。水轮机23的外周部23a形成为在支承轴231的轴向上从两端侧朝向中央侧而直径逐渐变大的弯曲形状。

水轮机23的外周部23a在安装状态下构成为在壳体20的内部能够与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接触。如图4所示,在从顶端侧观看内窥镜1的情况下,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由在抬起台116的宽度方向(支承轴231的轴向)上成为中央侧与两端侧相比凹入的形状的曲面形成。水轮机23的外周部23a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中央侧与两端侧相比隆起的形状。总而言之,在支承轴231的轴向上,水轮机23的外周部23a的形状形成为沿着作为接触对象的载置面116b延伸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在水轮机23的外周部23a和抬起台116能够接触的情况下,叶片轮233的叶片由具有挠性的构件构成。在该情况下,若水轮机23旋转,则具有挠性的水轮机23的外周部23a能够在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上滑动。

如图5所示,在安装状态下,附件2以包围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至少第2硬质部112)的方式配置。超声波探头111a位于壳体20的外侧,抬起台116位于壳体20的内侧。附件2的顶端侧构成为经由第1壳体21的开口窗214看到处置器具用开口部112a的形状。开口窗214设在安装水轮机23的部分和第1嵌合部211之间。开口窗214的形状形成为以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而变窄的方式一部分弯曲的形状。此外,作为附件2的基端侧部分的半圆筒部213利用具有弹性的环状构件24紧固在第2硬质部112的非倾斜部112h的外周部。环状构件24由橡胶带等构成。

如图6所示,直线状的第1嵌合部211嵌合于作为作为环状槽的球囊槽112g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曲线状的第2嵌合部221嵌合于球囊槽112g中的、与第1嵌合部211所嵌合的部分不同的部分。由此,在安装状态下,附件2以相对于内窥镜1不向顶端方向和基端方向移动的方式卡定于该内窥镜1。

在此,参照图7说明清洗时的液体的流动。首先,为了进行比较,对附件2不安装于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如图7中虚线的箭头y1所示,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流出来的液体在收容室117的内部沿着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流动。由于壳体20内部的液体向箭头y1的方向顺畅地流动,因此液体从载置面116b的顶端侧经由开口窗214向壳体20的外部流出。也就是说,在没有附件2的情况下,如图7中实线的箭头y2所示,很难产生液体在抬起台116的背面116c和收容室117的底面117a之间的间隙中流动的状态。背面116c是与载置面116b相反的那一侧的面。

另一方面,在附件2的安装状态下,作为流体控制部的水轮机23位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详细地讲,叶片轮233的叶片中的、仅是一个面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相对。叶片轮233的配置叶片的位置是指限制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流出来的液体沿着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向顶端侧流动的方向(箭头y1所示)的位置。也就是说,叶片轮233的叶片中的一个面成为用于接受在箭头y1的方向上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流出来的液体的压力的受压面。并且,水轮机23构成为相对于液体的流动而具有旋转阻力。例如以支承轴231与第1壳体21滑动而产生水轮机23的旋转阻力的方式安装。因此,能够利用水轮机23限制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流出来的液体在收容室117的内部沿着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顺畅地流动。由此,收容室117内的液体不是向箭头y1所示的沿着载置面116b的流动方向流动,而是易于如箭头y2所示地在抬起台116的背面116c和收容室117的底面117a之间的间隙中流动。在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流入到壳体20的内部的流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限制水轮机23在箭头y1所示的载置面116b侧流动的液体的流量(降低流速),从而能够增大在箭头y2所示的背面116c侧流动的液体的流量。此外,在第1壳体21中的比水轮机23靠基端侧的部分,半圆筒部213的内表面213a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在安装状态下,该突出的内表面213a位于在第2硬质部112的非倾斜部112h开口的处置器具用开口部112a的内部。并且,半圆筒部213中的基端部分与第2壳体22的基端部分均是外周部利用环状构件24而紧固,内周部与弯曲部113接触。由此,能够易于使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流出的液体向箭头y1所示的方向流动。

例如在清洗时水轮机23停止的情况下,不产生箭头y1所示的液体的流动,液体仅在抬起台116的表面(除了载置面116b之外)和收容室117的壁面相对的部分的间隙流动(包含箭头y2所示的流动)。而且,若在来自处置器具通道115侧的液体的压力的作用下使水轮机23旋转,则除了产生箭头y2所示的液体的流动之外,还产生箭头y1所示的液体的流动。此外,位于水轮机23的旋转中心的支承轴231配置于在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流过来的液体的作用下水轮机23仅向一个方向旋转的位置。因此,通过在清洗时在第1壳体21的内部产生箭头y1所示的液体的流动,从而水轮机23仅向一个方向旋转。即,水轮机23仅向收容室117内的液体经由开口窗214流出到第1壳体21的外部的方向旋转。由此,能够抑制在清洗了收容室117内的抬起台116之后的液体逆流而流入到清洗后的收容室117的状况。

并且,如图6所示,抬起台116以与收容室117的侧面117b非接触的方式配置。因此,在收容室117的侧面117b和抬起台116的侧面116d相对的部分形成有狭窄的间隙。在如上所述产生箭头y2所示的液体的流动的情况下,液体不仅能够流到抬起台116的背面116c和收容室117的底面117a相对的部分的狭窄的间隙,也能够流到抬起台116的侧面116d和收容室117的侧面117b相对的部分的狭窄的间隙。

通过这样使清洗用的液体从处置器具通道115向顶端部110侧流动,从而能够清洗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并且能够使液体也流到抬起台116的表面(背面116c和侧面116d)和收容室117的壁面(底面117a和侧面117b)之间的狭窄的间隙。由此,能够使液体遍及在具有抬起台116的顶端部110形成的狭窄的间隙的各个角落,并且利用一次送水就能够容易地清洗收容在收容室117内的抬起台116的表面(载置面116b、背面116c及侧面116d)。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由于能够利用作为流体控制部的水轮机23在壳体20的内部限制(控制)液体的流动,因此能够促进向收容室117和抬起台116之间的狭窄的间隙流入的液体的流动。此外,由于水轮机23能够旋转,因此利用水轮机23旋转,从而液体沿着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流动。由此,通过使清洗用的液体从内窥镜1的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处置器具插入口121侧朝向处置器具用开口部112a流动,从而产生液体沿着抬起台116的整个表面的流动。因此,能够使液体没有遗漏地遍及抬起台116和收容室117之间的狭窄的间隙,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的清洗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并不限定于通过支承轴231与第1壳体21滑动而产生水轮机23的旋转阻力的结构。例如可以构成通过水轮机23的外周部23a在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滑动而产生水轮机23的旋转阻力的附件2。或者,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水轮机23的外周部23a在第1壳体21的一部分滑动而产生水轮机23的旋转阻力。并且,将水轮机23的旋转方向仅设为一个方向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将支承轴231配置于在上述的液体的流动的作用下水轮机23仅向一个方向旋转的位置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支承轴231设置闩锁等止回构造,使水轮机23仅向一个方向旋转。图8是示意地表示止回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可以构成在第1壳体21和支承轴231之间的安装部分设置板簧215而支承轴231仅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止回构造。在该情况下,在第1壳体21形成有用于收容板簧215的收容凹部215a。在支承轴231的外周部,在周向上空开预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231a。在支承轴231向正方向(上述的一个方向)旋转时,板簧215以向收容凹部215a侧压下的方式配置在收容凹部215a的内部。也就是说,若支承轴231欲向反方向旋转,则板簧215向支承轴231侧突出而与卡合凹部231a卡合。由此,支承轴231能够向正方向旋转,限制了支承轴231的反向旋转。

此外,水轮机23的外周部23a也可以并不一定与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接触。附件2构成为在安装状态下水轮机23的外周部23a和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之间的间隙变窄即可。即,只要能够缩窄其间隙,能够以能够限制上述的图7所示的箭头y1的液体的流动的方式配置叶片轮233即可。因此,附件2也可以构成为在安装状态水轮机23和抬起台116变为非接触。

并且,开口窗21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一部分弯曲的形状,可以适当地变更为矩形形状、圆形形状等。此外,水轮机23可以由不具有作为侧板的两张旋转板232的齿轮等旋转体构成。

[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图9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附件2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在水轮机23设有清洗用的刷子234。刷子234由弹性构件等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此外,刷子234与水轮机23一体化,其从叶片轮233的外周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若该水轮机23旋转,则刷子234在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上滑动。另外,刷子234既可以设于外周部23a的整体,也可以设于外周部23a的一部分。此外,也可以是,刷子234在周向上设于叶片轮233的叶片和叶片之间的部分,以与该叶片相比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与该叶片轮233一体化。

采用变形例的附件2,能够实现水轮机23旋转而刷子234擦洗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由此,除了液流的清洗效果之外,还能够发挥带刷子的水轮机23的清洗效果。

[3.实施方式2]

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实施方式2的附件2。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附件2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实施方式2的附件2清洗内窥镜1时的液体的流动的图。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说明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引用其参照附图标记。

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2的附件2具备在液体的压力的作用下可动的阀芯25而替代实施方式1的水轮机23。阀芯25是流体控制部,其以收容在第1壳体21的内部的状态借助支承构件251安装于第1壳体21。支承构件251安装于在第1壳体21设置的引导槽252。阀芯25和支承构件251是一体地移动的移动体,其能够沿着形成为直线状的引导槽252在图10和图11的上下方向(箭头所示的可动方向)上移动。例如,支承构件251由贯通阀芯25的轴构件构成,轴构件的两端部嵌在引导槽252内。此外,阀芯25收容在第1壳体21的内部。而且,抬起台116作为阀芯25的第1阀座发挥功能,第1壳体21的半圆筒部213作为阀芯25的第2阀座发挥功能。

详细地讲,阀芯25具有与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接触的底面25a、与半圆筒部213的内表面213a接触的上表面25b、以及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相对的受压面25c。此外,在阀芯25包含沿着第1壳体21的倾斜部212倾斜的倾斜面。

底面25a从阀芯25的顶端侧朝向基端侧行进而向抬起台116侧弯曲成凸状。并且,底面25a在抬起台116的宽度方向(支承轴116a的轴向)上沿着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的形状(图6等所示)弯曲。而且,在如图10所示底面25a与载置面116b接触的状态下,成为阀芯25不与第1壳体21的半圆筒部213的内表面213a接触而与抬起台116接触的第1状态(抽吸时的落座状态)。在该第1状态下,阻断了液体沿着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进行的流动。另一方面,在阀芯25和抬起台116为非接触的情况(后述的第2状态的情况)下,不阻断该流动。

上表面25b包含在阀芯25中的朝向基端侧突出的部分,其具有沿着半圆筒部213的内表面213a延伸的形状。并且,在壳体20的径向上,上表面25b和内表面213a相对。在如图11所示上表面25b与内表面213a接触的状态下,成为阀芯25不与抬起台116接触而与半圆筒部213接触的第2状态(送水时的落座状态)。在该第2状态下,阻断了液体从半圆筒部213的外部沿着上表面25b朝向第1壳体21的内部进行的流动。另一方面,在阀芯25和半圆筒部213为非接触的情况(上述的第1状态的情况)下,不阻断该流动。这样,实施方式2的附件2构成为能够切换第1状态和第2状态。

此外,受压面25c是用于接受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流出来的液体的压力的面,其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倾斜。由于阀芯25在由受压面25c接受的液体的压力的作用下移动,构成为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所延伸的方向(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的方向)与阀芯25的可动方向交叉。因此,受压面25c延伸到阀芯25和支承构件251连结的部分的下部,并且该受压面25c的倾斜方向被设定为与阀芯25的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

在此,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清洗时的液体的流动。

图10所示的状态是在清洗用的液体中清洗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的情况,且是通过从处置器具插入口121(图1所示的)侧抽吸处置器具通道115内的液体而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吸入壳体20外部的液体的状态(抽吸状态)。若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抽吸壳体20的内部的液体,则对受压面25c作用由抽吸引起的液体的压力,阀芯25以接近抬起台116的方式移动。而且,阀芯25与抬起台116接触(落座)。这样,通过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和阀芯25的底面25a之间的间隙在抬起台116的顶端侧被阀芯25堵塞来限制液体的流动。在该情况下,从壳体20的外部经由开口窗214流入到壳体20的内部的液体会在抬起台116的表面(背面116c和侧面116d)和收容室117的壁面(底面117a和侧面117b)之间的间隙流动。即,产生图10中箭头y3所示的液体的流动,液体沿着抬起台116的背面116c而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流动。其结果,壳体20外部的液体经过抬起台116的背面116c侧被吸入到处置器具通道115内。图10所示的箭头y3表示液体在抬起台116的表面(除了载置面116b之外)和收容室117的壁面相对的部分的间隙流动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阀芯25的底面25a和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接触,从而在阀芯25的上表面25b和第1壳体21的基端侧部分(半圆筒部213)的内表面213a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壳体20外部的液体即使在与从上述的抬起台116的顶端侧流入的路径不同的路径中也流入到壳体20的内部。像图10所示的箭头y4那样,壳体20外部的液体经由上表面25b和内表面213a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处置器具通道115内。图10所示的箭头y4表示液体在阀芯25的基端侧在上表面25b和半圆筒部213的内表面213a相对的部分的间隙流动的方向。

图11所示的状态是在大气中清洗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的情况,且是液体向与图10所示的液体流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状态(送水状态)。送水状态是指在清洗时使液体从处置器具插入口121侧朝向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流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阀芯25利用受压面25c接受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流出来液体的压力,因此该阀芯25向自抬起台116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在阀芯25的底面25a和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像图11所示的箭头y5那样,液体经由该间隙而从处置器具通道115侧朝向开口窗214侧流动。图11所示的箭头y5表示液体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而在阀芯25和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相对的部分的间隙流动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第1壳体21的基端侧的内表面213a和阀芯25的上表面25b接触,从而堵塞了阀芯25和半圆筒部213相对的部分的间隙。因此,从处置器具通道115的开口部流入到壳体20的内部的液体如箭头y6所示地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而在抬起台116的背面116c和收容室117的底面117a之间的间隙流动。图11所示的箭头y6表示液体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而在抬起台116的表面(除了载置面116b之外)和收容室117的壁面相对的部分的间隙流动的方向。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2,由于能够利用作为流体控制部的阀芯25在壳体20的内部限制液体的流动,因此能够促进向收容室117和抬起台116之间的间隙流入的液体的流动。此外,由于阀芯25可动,因此若阀芯25自抬起台116分离,则液体沿着抬起台116的载置面116b流动。由此,清洗用的液体从内窥镜1的处置器具通道115侧朝向处置器具用开口部112a流动,产生液体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而沿着抬起台116的整个表面进行的流动。或者,通过在将顶端部110浸入到清洗用的液体的状态下从处置器具通道115抽吸液体,从而产生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而向收容室117和抬起台116之间的狭窄的间隙流入的液体的流动。其结果,产生液体沿着抬起台116的整个表面进行的流动。这样,能够使液体没有遗漏地遍及抬起台116和收容室117之间的狭窄的间隙,内窥镜1的顶端部110的清洗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等中,对在清洗工序中将附件2安装于顶端部1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内窥镜的消毒工序中也可以使用附件2。在该情况下,在上述的说明中可以将“清洗用的液体”换称作“消毒用的液体”。

此外,能够安装附件2的内窥镜并不限定于上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即,只要是在顶端部具有抬起台的内窥镜即可,也可以是侧视镜、立体镜。并且,包含将被检体的消化管道(食道、胃、十二指肠、大肠)、呼吸器官(气管、支气管)等作为观测对象的各种各样的类型的内窥镜。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窥镜;2、内窥镜用顶端附件;20、壳体;21、第1壳体;22、第2壳体;23、水轮机;25、阀芯;25a、底面;25b、上表面;25c、受压面;116、抬起台;116b、载置面;116c、背面;117、收容室;117a、底面;117b、侧面;211、第1嵌合部;212、倾斜部;213、半圆筒部;214、开口窗;231、支承轴;232、旋转板;233、叶片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