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性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4509发布日期:2019-06-21 23:42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柔软性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为了扩张官腔而置入到生物体的管腔构造内、或者从官腔构造内回收的柔软性支架。



背景技术:

在血管、气管、肠等具有管腔构造的生物体器官中,在这些器官产生了狭窄症的情况下,为了通过扩张狭窄部内腔来确保病变部位的畅通性而使用网状圆筒形的柔软性支架(支架)。通过支架在官腔构造内扩张(展开),从而官腔构造扩张。

此外,在官腔构造内配置了支架时,为了确认在官腔构造内的支架的位置等,将x射线等放射线的不透射性高的不透射性构件(所谓的标记)设置在支架(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根据这样的支架,通过照射放射线,从而能够看到设置在支架的不透射性构件,能够提高支架的手术便利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36182号公报,第[0032]段。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希望提供一种能够使设置在支架的不透射性构件的可见性进一步提高、从而使支架的手术便利性进一步提高的柔软性支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设置在支架的不透性构件的可见性进一步提高、从而使支架的手术便利性进一步提高的柔软性支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软性支架,包括:多个环状图案体,其排列配置在轴线方向上且具有波浪状图案;以及多个连接元件,其连接相邻的所述环状图案体,在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径向上观察时,所述环状图案体的环方向相对于所述径向倾斜或者不倾斜,放射线的不透射性高的多个不透射性构件设置在构成所述环状图案体和/或所述连接元件的支撑单元,和/或配置在支撑单元的附近,多个所述不透射性构件具有规则性,沿着所述环方向、所述轴线方向及柔软性支架的周向中的一个以上而排列。

此外,所述环状图案体是在周向上连接有多个在顶部连结了两个腿部的大致v字形状的波浪形元件,从而形成环状图案体,所述不透射性构件通过采用配置或穿插于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的孔的孔穿插方式、缠绕在所述支撑单元的缠绕方式、悬挂在所述波浪形元件的所述顶部的顶部悬挂方式中的一种以上的方式而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和/或配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附近。

此外,与相对于所述环状图案体位于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一方所述连接元件的长度相比,位于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另一方所述连接元件的长度短。所述孔设置在另一方所述连接元件。

此外,相对于所述环状图案体位于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一方所述连接元件的缠绕方向与位于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另一方所述连接元件的缠绕方向相反。

此外,一方所述连接元件的长度为另一方所述连接元件的长度的10倍以上。

此外,柔软性支架的基端部的一侧和/或顶端部的一侧具有多个棒状构件,所述棒状构件汇合有多个所述支撑单元,多个所述棒状构件实质集中在轴线方向上并捆扎成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设置在支架的不透射性构件的可见性进一步提高、从而使支架的手术便利性进一步提高的柔软性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无负荷状态的第1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将无负荷状态的第1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假想地展开为平面且重复图案而示出的展开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支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支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示出在支架缩径时在支架的环状体的波浪形元件的顶部产生形变的说明图。

图6a是示出在支架的环状体的波浪形元件的顶部未设置狭缝的情况下进行缩径时的波浪形元件的形变状态的示意图。

图6b是示出在支架的环状体的波浪形元件的顶部未设置狭缝的情况下进行缩径时的波浪形元件的形变状态的示意图。

图7a是示出在支架的环状体的波浪形元件的顶部设置有狭缝的情况下进行缩径时的波浪形元件的形变状态的示意图。

图7b是示出在支架的环状体的波浪形元件的顶部设置有狭缝的情况下进行缩径时的波浪形元件的形变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支架的环状体的波浪形元件的顶部的第1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示出支架的环状体的波浪形元件的顶部的第2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第1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的实际的展开图。

图11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排列图案的图。

图12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2排列图案的图。

图13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3排列图案的图。

图14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排列图案的图。

图15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5排列图案的图。

图16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6排列图案的图。

图17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方式的图。

图18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2-1方式的图。

图19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2-2方式的图。

图20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3-1方式的图。

图21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3-2方式的图。

图22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1方式的图。

图23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2方式的图。

图24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5-1方式的图。

图25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5-2方式的图。

图26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6-1方式的图。

图27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6-2方式的图。

图28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7-1方式的图。

图29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7-2方式的图。

图30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8-1方式的图。

图31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8-2方式的图。

图32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9-1方式的图。

图33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9-2方式的图。

图34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0-1方式的图。

图35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0-2方式的图。

图36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1-1方式的图。

图37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1-2方式的图。

图38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2-1方式的图。

图39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2-2方式的图。

图40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3-1方式的图。

图41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3-2方式的图。

图42是无负荷状态的第2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的立体图。

图43是将无负荷状态的第2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假想地展开为平面且重复图案而示出的展开图。

图44是图43所示的支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45是图44所示的支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46是针对图44所示的支架的各种角度而示出的图。

图47是示出图46所示的支架进行缩径时的状态的图。

图48是示出支架的长度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49是示出柔软性支架的基端部的一侧和/或顶端部的一侧的第一示例的图。

图50是示出柔软性支架的基端部的一侧和/或顶端部的一侧的第二示例的图。

图51是示出柔软性支架的基端部的一侧和/或顶端部的一侧的第三示例的图。

图52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4方式的图。

图53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5方式的图。

图54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7排列图案的图。

图55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8排列图案的图。

图56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9排列图案的图。

图57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0排列图案的图。

图58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1排列图案的图。

图59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2排列图案的图。

图60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3排列图案的图。

图61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4排列图案的图。

图62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5排列图案的图。

图63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6排列图案的图。

图64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7排列图案的图。

图65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8排列图案的图。

图66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9排列图案的图。

图67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20排列图案的图。

图68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21排列图案的图。

图69是第3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的实际的展开图(对应于图10的图)。

图70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31排列图案的图(对应于图11的图)。

图71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32排列图案的图(对应于图12的图)。

图72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33排列图案的图(对应于图13的图)。

图73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1排列图案的图。

图74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2排列图案的图。

图75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6排列图案的图。

图76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7排列图案的图。

图77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8排列图案的图。

图78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9排列图案的图。

图79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6方式的图。

图80是示出对于第16方式去除了不透射构件的状态的图。

图81是示出与置入型支架组合使用的导丝的示意剖视图。

图82是示出置入型支架的示意图。

图83是示出在导管内通过导丝将置入型支架推动而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84是示出将置入型支架悬挂在导丝上并拉回到导管内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85是示出回收型支架与导丝的连结部分的示意剖视图。

图86是示出回收型支架的顶端部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基本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柔软性支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对实施方式的说明之前,参照图1~图9,对不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结构的第1基本结构的柔软性支架11(支架)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如是在第一基本方式中设置本发明的特征结构的实施方式。对于本发明的特征结构,使用图10~图41等进行说明。

图1是无负荷状态的第1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的立体图。图2是将无负荷状态的第1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假想地展开为平面且重复图案而示出的展开图。图3是图2所示的支架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所示的支架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示出在支架进行缩径时在支架的环状体的波浪形元件的顶部产生形变的说明图。图6a及图6b是示出在支架的环状体的波浪形元件的顶部未设置狭缝的情况下进行缩径时的波浪形元件的形变状态的示意图。图7a及图7b是示出在支架的环状体的波浪形元件的顶部设置有狭缝的情况下进行缩径时的波浪形元件的形变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支架的环状体的波浪形元件的顶部的第1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示出支架的环状体的波浪形元件的顶部的第2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所示,支架11是大致圆筒形状。支架11的周壁具有在周向上铺满了由丝状的材料围成的具有全等形状的多个闭合单元的网状图案的构造。在图2中,为了容易理解支架11的构造,支架11以展开为平面的状态示出。此外,在图2中,为了示出网状图案的周期性,以假想地重复了比实际的展开状态更多的网状图案的形式示出。在本说明书中,支架11的周壁意味着将支架11的大致圆筒构造的圆筒的内部与外部隔开的部分。此外,单元也称为开口或者隔室,是指由形成支架11的网状图案的丝状的材料围成的部分。

支架11由不锈钢或钽、铂、金、钴、钛或者它们的合金这样的具有生物体相容性的材料形成。支架11特别优选由镍钛合金这样的具有超弹性特性的材料形成。

支架11包括:排列配置在长尺寸轴线方向(即,中心轴线方向)ld上的作为波浪线状图案体的多个环状体13;以及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相邻的环状体13之间配置的作为连接元件的多个线圈状元件15。如图3所示,环状体13具有在周向上连接多个大致v字形的波浪形元件17而形成的波浪线状图案,该波浪形元件17在顶部17b连接了两个腿部17a。具体而言,以将顶部17b交替地配置在相反侧的状态连接大致v字形的波浪形元件17。

在与轴线方向ld垂直的径向rd上观察时,环状体13的环方向cd相对于径向rd倾斜。环状体13的环方向cd相对于径向rd倾斜的角度θ是例如30度~60度。

各线圈状元件15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环状体13的相向侧的顶部17b连接。另外,相邻的环状体13的相向侧的顶部17b全部通过线圈状元件15相互连接。支架11具有所谓的闭合单元构造。即,在相邻的环状体13的一方环状体13中沿着波浪线状图案通过腿部17a相互连接的三个顶部17b中的沿着波浪线状图案位于相邻位置的两个顶部17b,分别通过线圈状元件15与在相邻的环状体13的另一方环状体13中沿着波浪线状图案通过腿部17a相互连接的三个顶部中的沿着波浪线状图案位于相邻位置的两个顶部连接,从而形成单元。而且,各环状体13的波浪线状图案的所有顶部17b均被三个单元所共有。

多个线圈状元件15沿着轴线方向ld以等间隔配置。各线圈状元件15绕中心轴线呈螺旋状延伸。如图3所示,相对于环状体13位于轴线方向ld上的一侧的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r)的缠绕方向(右缠绕)与位于轴线方向ld上的另一侧的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缠绕方向(左缠绕)相反。一方线圈状元件15r的长度比腿部17a的长度长,是腿部17a的长度的1.5倍以下。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l的长度比腿部17a的长度短。

另外,在本发明中,环状体13的环方向cd也可以不相对于径向rd倾斜(环方向cd与径向rd也可以平行。)。顶部17b的一部分也可以不通过线圈状元件15(连接元件)连接。连接元件可以不绕轴线ld呈螺旋状延伸,可以是直线状或大致直线状。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形成有瘤状部19。瘤状部19包括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呈直线状延伸的延长部分19a和形成在其顶端的大致半圆形部分(顶端部分)19b。延长部分19a具有比线圈状元件15的宽度大的宽度。进而,在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形成有从内侧周缘部(图4中的大致v字形的波浪形元件17的左侧的谷部侧)起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延伸的狭缝21。因此,两个腿部17a经由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大体平行地延伸的直线部分与延长部分19a中的未设置狭缝21的区域及瘤状部19的大致半圆形部分19b连接。另外,顶端部分19b优选为呈大致半圆形的大致半圆形部分,但也可以不是大致半圆形(未图示)。

在各线圈状元件15的两端部形成有弯曲部15a。各线圈状元件15的两端部分别经由弯曲部15a与相邻的两个环状体13的相向侧的顶部17b(具体地说是其瘤状部19)连接。如图4所示,线圈状元件15的两端部的弯曲部15a具有圆弧形状。线圈状元件15与环状体13的波浪线状图案的顶部17b的连接端处的线圈状元件15的切线方向与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一致。

线圈状元件15的端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与环状体13的顶部17b的顶点(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错开(不一致)。线圈状元件15的端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缘与环状体13的顶部17b的宽度方向上的端缘一致。

支架11具有如上所述的构造,由此实现优异的形状顺应性、缩径性,并且不易产生由金属疲劳造成的支架的破损。在支架11的环状体13的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设置的瘤状部19实现减轻金属疲劳的效果。从支架11的环状体13的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的内侧周缘起延伸的狭缝21实现提高支架11的缩径性的效果。

现有技术的闭合单元构造的支架在构造上缺乏柔软性,因此有在弯曲血管中产生屈曲而导致阻碍血液流动的危险性。此外,当支架局部地产生形变时,该形变的影响不仅在支架的径向rd上传播,而且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传播,从而支架不能局部独立地形变。因此,支架不能顺应动脉瘤那样的复杂的血管构造,会在支架的周壁与血管壁之间产生间隙,支架会由于伴随着血管的脉动的形变而容易在血管内腔中滑动,有可能产生置入后的支架的移动(转移)。

相对于此,第1基本方式的支架11在从扩张状态形变为缩径状态(卷曲状态)时,环状体13的波浪线状图案像被折叠的那样变为压缩的状态,并且线圈状元件15变成像螺旋弹簧那样躺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而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被拉伸的状态。当取出支架11的环状体13的波浪线状图案的波浪形元件17中的一个进行考虑时,如图5所示,波浪形元件17在支架11的缩径和扩张时会像镊子的开合那样进行形变。

在像图6a所示的那样在波浪形元件17的根部的谷侧部分(顶部17b的内侧周缘部)未设置狭缝21的情况下,如果在使支架11缩径时使波浪形元件17以关闭的方式形变,则如图6b所示,腿部17a的中央部容易形变而向外侧膨胀为桶状。如果波浪形元件17像这样形变而膨胀为桶状,则在使支架11缩径时,在环状体13中在周向上相邻的波浪形元件17的腿部17a的膨胀为桶状的部分会彼此接触。

该接触会妨碍支架11(特别是其环状体13)缩径而成为降低缩径率的主要原因。相对于此,在第1基本方式的支架11中,如图7a所示,在环状体13的波浪形元件17的根部部分设置有狭缝21。为此,在使支架11缩径时,支架11会像图7b所示的那样产生形变,在环状体13中在周向上相邻的波浪形元件17的腿部17a彼此变得难以接触,能够提高缩径率。

如上所述,波浪形元件17在支架11的缩径和扩张时会如图5所示地像镊子的开合那样形变。因此,在支架11的卷曲和扩张时,形变会集中在顶部而在该部分集中地产生由材料形变造成的应变。因此,在反复进行支架11的缩径和扩张的情况下、在伴随着由血管内的血液流动、血管壁的脉动造成的形变而使支架11反复受到负荷的情况下,在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容易产生过度的金属疲劳。因此,在支架11中,为了降低产生金属疲劳的风险,对顶部17b的形状加以改良,使得减小在顶部17b产生的应变。

在支架11的缩径和扩张时,波浪形元件17以根部的谷侧部分(内侧周缘部)为中心进行开合,因此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的应变大多发生在顶部17b的区域中的特别是外侧周缘部(在图5中用两端带箭头的曲线表示的顶部17b的外侧)。在此,当将形变前的长度设为l0(lzero)、将形变量设为u时,应变e可由下式表示。

e=u/l0

因此,为了降低支架11的顶部17b产生金属疲劳的风险,只要减小在支架11的缩径和扩张时产生的顶部17b的应变即可。

如果设缩径时产生相同的量的形变量u,则能够通过增大相当于l0的长度来减小在顶部17b产生的应变。此外,波浪形元件17的形变以波浪形元件17的根部的谷侧部分(内侧周缘部)为中心来进行,实质上对形变有贡献的是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的峰侧部分(在图8~图9的上部中用两侧箭头示出的范围),特别是其外侧周缘部分。因此,如图8至图9所示,在支架11中,通过在顶部17b形成瘤状部19,从而使顶部17b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延长,所述瘤状部19包括延长部分19a和大致半圆形部分19b,且具有比线圈状元件15的宽度大的宽度。

具体地说,在波浪形元件17的腿部17a与形成其顶部17b的大致半圆形部分19b之间设置有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延伸的延长部分19a,使顶部17b从成为形变基点的波浪形元件17的根部的谷侧部分(内侧周缘部)朝向外侧偏移。由此,加长了顶部17b的外侧周缘部分。为了防止在缩径时在周向上相邻的瘤状部19彼此接触而成为妨碍缩径的主要原因,如图8至图9所示,延长部分19a优选由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延伸的直线部分形成。

另外,在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形成有从顶部17b的内侧周缘部延伸的狭缝21的情况下,如图7a和图7b所示,波浪形元件17的形变以狭缝21的顶端(图8至图9中的狭缝21的上端)为中心来进行。参与与卷曲和扩张相伴的形变的主要的部分变成在波浪形元件17中位于狭缝21的顶端的外侧的部分。因此,相比像图8所示的那样延长部分19a的长度与狭缝21的长度相同或者比狭缝21的长度短的方式,优选像图9所示的那样设为延长部分19a的长度比狭缝21的长度长且延长部分19a超过狭缝21的顶端延伸的方式。

如图8和图9所示,狭缝21的相向的侧缘是大体平行地延伸的直线状。另外,狭缝21的相向的侧缘也可以不是大体平行地延伸(例如,也可以朝向腿部17a稍稍扩张。未图示)。此外,狭缝21的相向的侧缘也可以不是直线状(未图示)。

进而,在用镍钛合金这样的超弹性合金来形成支架11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能够构成为在支架11的环状体13的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设置有瘤状部19且瘤状部19的延长部分19a的长度超过狭缝21的长度。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超弹性合金的超弹性特性,从而抑制相对于支架11的外径变化的扩张力的变化。

在支架11的环状体13的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设置有狭缝21的情况下,通过构成为设置在顶部17b的瘤状部19的延长部分19a的长度超过狭缝21的长度,从而在施加负荷时在狭缝21的周边部相变为马氏体相的体积比率会提高。因此,通过构成为支架11具有如图9所示的具有顶部17b的波浪形元件17,从而相对于支架11的直径的变化的扩张力的变化缓慢,能够实现在不同的血管直径下扩张力的变化也很少的支架11。

在支架11的线圈状元件15的两端部设置的弯曲部15a使得与环状体13的连接部处的线圈状元件15的形变更加顺利,实现提高支架11的缩径性的效果。

在使支架11缩径时,线圈状元件15以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被拉伸的方式产生形变。为此,为了提高支架11的柔软性,需要设计成环状体13的顶部17b与线圈状元件15的连接部分变得柔软。在支架11中,在线圈状元件15的两端部设置有具有圆弧形状的弯曲部15a,经由弯曲部15a连接环状体13的顶部17b和线圈状元件15。在支架11缩径时,弯曲部15a受到弯曲而形变,由此能够使线圈状元件15柔软地形变,提高缩径性。

此外,线圈状元件15与环状体13的顶部17b连接的连接端处的弯曲部15a的切线方向与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一致,这一结构实现如下效果:使得与支架11的缩径和扩张相伴的形变变得容易,并且使相对于支架11的直径的变化的扩张力的变化缓慢。

线圈状元件15通过像螺旋弹簧那样形变而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伸长,从而能够进行与支架11的缩径相伴的在径向rd上的形变。因此,通过使环状体13与线圈状元件15连接的连接端处的弯曲部15a的切线方向与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一致,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线圈状元件15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的形变特性。线圈状元件15能够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顺利地形变的结果是,支架11的缩径和扩张变得容易。此外,通过促进线圈状元件15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的自然的形变,从而能够防止产生预想不到的形变阻抗,实现相对于支架11的直径的变化的扩张力的响应变得缓慢的效果。

支架11以缩径的状态被插入到导管内,用推进器等压出机推动而在导管内移动,在病变部位展开。此时,由压出机赋予的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的力一边在支架11的环状体13和线圈状元件15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一边传递到整个支架11。

接着,对支架1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在患者的血管内插入导管,使导管到达病变部位。接着,支架11被缩径(卷曲)而配置在导管内。支架11通过环状体13的波浪线状图案、形成在环状体13的顶部17b的狭缝21、线圈状元件15的弯曲部15a、连接端处的弯曲部15a的切线方向与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一致的结构的复合效果以及协同效果提高了缩径性。为此,与现有技术的支架相比能够容易地将支架11插入到更细的导管内,能够将支架11应用到更细的血管。

接着,使用推进器等压出机沿着导管的内腔推动缩径状态的支架,在病变部位从导管的顶端推出支架11使其扩张(展开)。通过将多个环状体13用线圈状元件15连接起来的结构、线圈状元件15的弯曲部15a、连接端处的弯曲部15a的切线方向与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一致的结构的复合效果和协同效果,提高了支架11被输送时的柔软性,为此,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曲折的血管内的情况下,支架11也能够沿着导管灵活地形变,能够容易地将支架11输送到病变部位。

进而,在支架11中,通过在环状体13的顶部17b设置有瘤状部19的结构,能够抑制金属疲劳的产生,能够抑制由以下因素造成的支架11的破损,所述因素包括:由置入失误造成的支架11的反复的缩径和扩张;由血液流动、血管壁的脉动造成的支架11的反复形变等。

除此之外,在支架11中,通过在环状体13的顶部17b设置狭缝21而在卷曲时在形变部位中增加相变为马氏体相的区域的结构、线圈状元件15的弯曲部15a、连接端处的弯曲部15a的切线方向与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一致的结构的复合效果和协同效果来提高柔软性,并且在卸荷过程中使相对于支架11的直径的变化的扩张力的变化变得缓慢。其结果是,可提高支架11的形状顺应性,并且即使在如锥状的血管那样血管直径局部地变化的部位中,也能够在不对血管造成过度的负荷的情况下置入支架11。

另外,第1基本方式的支架的结构不限定于所述的结构。例如,一方线圈状元件15r的长度与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l的长度也可以相同。一方线圈状元件15r的长度和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l的长度两者可以都比腿部17a的长度长,或者也可以比腿部17a的长度短。线圈状元件15的螺旋方向可以是左缠绕也可以是右缠绕。支架能够应用于脑血管、下肢血管、其他的血管中。

在第1基本方式中,波浪线状图案体13形成环状体。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在周向上不连续且未形成环状体的波浪线状图案体13。未形成环状体的波浪线状图案体13具有如下的形状:与形成环状体的波浪线状图案体相比,除去了1根或多根构成波浪线状图案体的支撑单元(腿部17a)。关于所除去的支撑单元的根数,在能够实现支架11的形状的范围内,能够酌情地设定为1根或多根。

接着,使用图10~图16,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结构之一的不透射性构件的排列图案的变形(variation)进行说明。图10是图1所示的第1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的实际的展开图。图11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排列图案的图。图12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2排列图案的图。图13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3排列图案的图。图14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排列图案的图。图15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5排列图案的图。图16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6排列图案的图。

在本发明中,放射线的不透射性高的多个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在构成环状图案体(环状体13)和/或连接元件(线圈状元件15)的支撑单元,和/或配置于支撑单元的附近。关于设置不透射性构件31的方式,在后面详细描述。在此,不透性构件31设为配置在设置于线圈状元件15的孔25的构件。

多个不透射性构件31具有规律性,沿着环方向cd、轴线方向ld及柔软性支架的周向中的一个以上而排列。

不透射性构件31为放射线的不透射性高的构件,因此是在照射放射线时可见性高的构件。不透射性构件31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在支架11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31的情况下,能够容易看到例如支架11扩张(展开)的状态。

作为设置用于不透射性构件31的孔25的各种支撑单元(线圈状元件15、环状体13),优选实质上不弯曲的支撑单元、或实质上不形变的支撑单元。作为实际上不弯曲的支撑单元、或实质上不形变的支撑单元,可举出长度短的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l。此外,设置用于不透性构件31的孔25的部分优选为支撑单元中实质上不变形的部分。其理由如下。不容易向孔25的周边的支撑单元的部分施加应力,孔25的周边的支撑单元的部分不易产生破损。此外,配置在孔25/穿插于孔25的不透性构件31不易破损,不易从孔25脱落。

作为金属材料制造的不透性构件31(能够应用于嵌入孔25的块状、线状构件的两者)的金属材料,可举出例如金、钽、铂、钨、铱、铂钨等以及它们的合金材料。此外,可举出添加了放射线不透射性填料等的具有放射线不透射性的聚合物材料。

作为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能够使用利用在镍钛制造的线材中具有同轴且由所述金属材料构成的芯材的复合材料制成的线材。

作为将不透射性构件31埋入孔25等(嵌入)的方法,优选使用金锡、银锡等的软钎焊激光焊接、机械压接、利用树脂进行的粘接等、在支架设置标记时所使用的加工方法。在穿插于支撑单元的孔25的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以不从孔25偏离的方式固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与埋入方法相同的方法。

图10是与图2基本上相同的展开图,但相对于图2是将图1所示的第1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假想地展开为平面且重复图案而示出的展开图,图10是第1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的实际的展开图。

在图11所示的具有第1排列图案的11-1中,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在沿着环方向cd排列的多个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和沿着轴线方向ld排列的多个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另外,对于不透射性构件31,用虚线的圆围成而示出(以下相同)。

在图12所示的具有第2排列图案的11-2中,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在沿着环方向cd排列的多个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和沿着轴线方向ld排列的多个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但是,不透射性构件31在轴线方向ld上跳过一个而排列。另外,用虚线的箭头示出了不透射性构件31被跳过的沿着环方向cd的列(1列)。

图13所示的具有第3排列图案的支架11-3是与图12所示的第2排列图案相同的排列图案,但在轴线方向ld上排列图案错开了半个间距。因此,不透射性构件31被跳过的沿环方向cd的列存在2列。

在图14所示具有第4排列图案的支架11-4中,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在沿着轴线方向ld排列的多个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但是,不透射性构件31在环方向cd上仅排列1列。

在图15所示的具有第5排列图案的支架11-5是与图14所示的第4排列图案相同的排列图案,但在环方向cd上错开1列。

在图16所示的具有第6排列图案的支架11-6中,不透射性构件31在轴线方向ld及环方向cd上呈之字形排列。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不透射性构件31也可以在支架的周向上排列。

[设置不透射性构件的方式]

接着,使用图17~图41对设置不透射性构件31的方式的变形进行说明。

图17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方式的图。图18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2-1方式的图。图19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2-2方式的图。图20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3-1方式的图。图21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3-2方式的图。图22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1方式的图。图23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2方式的图。图24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5-1方式的图。图25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5-2方式的图。图26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6-1方式的图。图27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6-2方式的图。图28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7-1方式的图。图29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7-2方式的图。图30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8-1方式的图。图31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8-2方式的图。图32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9-1方式的图。图33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9-2方式的图。图34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0-1方式的图。图35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0-2方式的图。图36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1-1方式的图。图37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1-2方式的图。图38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2-1方式的图。图39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2-2方式的图。图40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3-1方式的图。图41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3-2方式的图。

在图17所示的第1方式中,在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孔25。不透射性构件31为块状,嵌入到孔25来配置(孔穿插方式的一种)。不透射性构件31向孔25的固定方法没有限制。

在图18所示的第2-1方式中,不透射性构件由线状构件构成。另外,在以下的方式中,不透射性构件31由线状构件构成。不透射构件31穿插于孔25(孔穿插方式的一种)。作为线状构件,例如能够使用金属丝、树脂制纤维。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通过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右侧,并通过孔25的背面侧。图18所示的第2-1方式同时具有配置或穿插于设置在支撑单元的孔25的孔穿插方式、缠绕在支撑单元的缠绕方式、悬挂在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狭缝21)的顶部悬挂方式。

在图19所述的第2-2方式中,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通过线圈状元件15(15r)的左侧并通过孔25的背面侧。关于其他的点与图18所示的第2-1方式相同。

在图20所示的第3-1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通过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右侧并通过孔25的表面侧。关于其他的点与图18所示的第2-1方式相同。

在图21所示的第3-2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通过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左侧并通过孔25的表面侧。关于其他的点与图20所示的第3-1方式相同。

在图22所示的第4-1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通过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右侧,缠绕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1周,并通过孔25的表面侧。关于其他的点与图20所示的第3-1方式相同。

在图23所示的第4-2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通过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左侧,缠绕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1周,并通过孔25的表面侧。关于其他的点与图22所示的第4-1方式相同。

另外,对作为支撑单元的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缠绕次数不限于1次,能够根据支撑单元的根部与孔25的距离等而设为多次。

在图24所示的第5-1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的右方通过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表面侧并通过孔25的表面侧。

在图25所示的第5-2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的左方通过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表面侧并通过孔25的表面侧。关于其他的点与图24所示的第5-1方式相同。

在图26所示的第6-1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外侧的右方通过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表面侧并通过孔25的表面侧。

在图27所示的第6-2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外侧的左方通过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表面侧并通过孔25的表面侧。关于其他的点与图26所示的第6-1方式相同。

在第7-1方式之后的方式中,不在作为支撑单元的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设置孔25。因此,第7-1方式之后的方式不采用孔穿插方式,具有缠绕方式和/或顶部悬挂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不透射性构件31配置在支撑单元的附近。

在图28所示的第7-1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出来到表面侧,依次通过进入到另一个狭缝21的内侧。另外,所述(a)~(c)的表面和背面也可以是相反的。

另外,对作为支撑单元的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缠绕次数不限于1次,能够根据支撑单元的根部与孔25的距离等而设为多次。

在图29所示的第7-2方式中,与图28所示的第7-1方式相比,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的缠绕方向是相反的。关于其他的点,与图28所示的第7-1方式相同。

在图30所示的第8-1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出来到背面侧,依次通过进入到另一个狭缝21的内侧。另外,所述(a)~(c)的表面和背面也可以是相反的。

在图31所示的第8-2方式中,与图30所示的第8-1方式相比,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的缠绕方向是相反的。关于其他的点,与图30所示的第8-1方式相同。

在图32所示的第9-1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出来到表面侧,依次通过进入到另一个狭缝21的内侧。另外,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也可以从狭缝21的内侧穿到背面侧,此外,所述(a)~(c)的表面和背面也可以是相反的。

在图33所示的第9-2方式中,与图32所示的第9-1方式相比,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的缠绕方向是相反的。关于其他的点,与图32所示的第9-1方式相同。

在图34所示的第10-1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来到表面侧,依次通过进入到另一个狭缝21的内侧。另外,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也可以从狭缝21的内侧穿到背面侧,此外,所述(a)~(c)的表面和背面也可以是相反的。

在图35所示的第10-2方式中,与图34所示的第10-1方式相比,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的缠绕方向是相反的。关于其他的点,与图34所示的第10-1方式相同。

在图36所示的第11-1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出来到表面侧,不缠绕于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而从背面侧进入到另一个狭缝21的内侧。

在图37所示的第11-2方式中,与图36所示的第11-1方式相比,不透射性构件31相对于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配置是相反的。关于其他的点,与图36所示的第11-1方式相同。

在图38所示的第12-1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成从狭缝21的内侧来到背面侧,不缠绕在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而从背面侧进入到另一个狭缝21的内侧。

在图39所示的第12-2方式中,与图38所示的第12-1方式相比,不透射性构件31相对于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配置是相反的。关于其他的点,与图38所示的第12-1方式相同。

在图40所示的第13-1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从狭缝21的内侧来到表面侧,不缠绕在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而从表面侧进入到另一个狭缝21的内侧。

在图41所示的第13-2方式中,与图40所示的第13-1方式相比,不透射性构件31相对于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配置是相反的。关于其他的点,与图40所示的第13-1方式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获得如下效果。

在实施方式的支架11中,放射线的不透射性高的多个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在构成环状图案体13和/或连接元件15的支撑单元,和/或配置在支撑单元的附近,多个不透射性构件31具有规则性,沿着环方向cd、轴线方向jd及柔软性支架的周向中的一个以上而排列。由于多个不透射性构件具有规则性而排列,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设置在支撑单元的不透射性构件31的可见性,进一步提高支架11的手术便利性。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与相对于环状图案体13位于轴线方向ld上的一侧的一方连接元件15r的长度相比,位于轴线方向ld上的另一侧的另一方连接元件15l的长度短,孔25设置在另一方连接元件15l。长度短的另一方连接元件15l(支撑单元)的刚性高,并且不易施加应力。因此,在孔25的周围的支撑单元的部分不易施加应力,孔25的周围的支撑单元的部分不易破损。

第1基本方式具有以下的技术特征。

(1-1)第1基本方式的支架是柔软性支架,包括:多个波浪线状图案体,其排列配置在轴线方向上且具有波浪线状图案;以及多个线圈状元件,其配置在相邻的所述波浪线状图案体之间并绕轴线呈螺旋状延伸,相邻的所述波浪线状图案体的所述波浪线状图案的相向侧的顶部全部通过所述线圈状元件相互连接,

在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径向上观察时,所述波浪线状图案体的环方向相对于所述径向倾斜,

相对于所述波浪状图案体位于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一方所述线圈状元件的缠绕方向和位于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另一方所述线圈状元件的缠绕方向相反,由此抑制了对于扭转负荷的支架径向的变化量。

(1-2)在如(1-1)所述的柔软性支架中,所述波浪状图案体的环方向相对于所述径向倾斜的角度为30度~60度。

(1-3)在如(1-1)或(1-2)所述的柔软性支架中,所述波浪状图案体在周向上连接有多个在顶部连结了两个腿部的大致v字形状的波浪形元件,从而形成环状体,

一方所述线圈状元件的的长度是比所述腿部的长度长,另一方所述线圈状元件的长度比所述腿部的长度短。

(1-4)在如(1-3)所述的柔软性支架中,一方所述线圈状元件的长度为所述腿部的长度的1.5倍以下。

(1-5)在如(1-1)或(1-2)所述的柔软性支架中,所述波浪线状图案体具有如下的形状:在周向上不连续,未形成环状体,与形成环状体的所述波浪线状图案体相比,除去了1根或多根构成所述波浪线状图案体的支撑单元。

[第2基本方式]

接着,使用图42~图48,对第二基本方式的支架11a进行说明。图42是无负荷状态的第2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的立体图。图43是将无负荷状态的第2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假想地展开为平面且重复图案而示出的展开图。图44是图43所示的支架的局部放大图。图45是图44所示的支架的局部放大图。图46是针对图44所示的支架中的各种角度而示出的图。图47是示出图46所示的支架进行缩径时的状态的图。图48是示出支架的长度的变化的说明图。

如图42所示,支架11a是大致圆筒形状。支架11a的周壁具有在周向上铺满了由丝状的材料围成的具有全等形状的多个闭合单元的网状图案的构造。在图43中,为了容易理解支架11a的构造,支架11a以展开为平面的状态示出。此外,在图43中,为了示出网状图案的周期性,以假想地重复了比实际的展开状态更多的网状图案的形式示出。在本说明书中,支架11a的周壁意味着将支架11a的大致圆筒构造的圆筒的内部与外部隔开的部分。此外,单元也称为开口或者隔室,是指由形成支架11a的网状图案的丝状的材料围成的部分。

支架11a由不锈钢或钽、铂、金、钴、钛或者它们的合金这样的具有生物体相容性的材料形成。

支架11a包括:排列配置在轴线方向(即,中心轴线方向)ld上的作为波浪线状图案体的多个环状体13、以及在轴线方向ld上相邻的环状体13之间配置的多个线圈状元件15。如图44所示,环状体13具有在周向上连接多个大致v字形的波浪形元件17而形成的波浪线状图案,该波浪形元件17在顶部17b连接了两个腿部17a。

具体而言,以将顶部17b交替地配置在相反侧的状态连接大致v字形的波浪形元件17。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腿部17a中,与顶部17b相反侧的端部17c彼此连结并一体化。

在与轴线方向ld垂直的径向rd上观察时,环状体13的环方向cd相对于径向rd倾斜。环状体13的环方向cd相对于径向rd倾斜的角度θ3是例如30度~60度。

另外,径向rd是与轴线方向ld垂直的方向,因此,存在无数个方向。在图44、图45等中“在径向rd观察时”中的径向rd是贯穿图44、图45等的纸面的方向,另一方面,“相对于径向rd......倾斜”中的径向rd是沿着图44、图45等的纸面方向。

各线圈状元件15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环状体13的相向侧的顶部17b连接。另外,相邻的环状体13的相向侧的顶部17b全部通过线圈状元件15相互连接。支架11a具有所谓的闭合单元构造。即,在相邻的环状体13的一方环状体13中沿着波浪线状图案通过腿部17a相互连接的三个顶部17b中的沿着波浪线状图案位于相邻位置的两个顶部17b,分别通过线圈状元件15与在相邻的环状体13的另一方环状体13中沿着波浪线状图案通过腿部17a相互连接的三个顶部中的沿着波浪线状图案位于相邻位置的两个顶部连接,从而形成单元。而且,各环状体13的波浪线状图案的所有顶部17b均被三个单元所共有。

多个线圈状元件15沿着环状体13的环方向cd以等间隔配置。各线圈状元件15绕中心轴线呈螺旋状延伸。如图44所示,相对于环状体13位于轴线方向ld上的一侧的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r)的缠绕方向(右缠绕)与位于轴线方向ld上的另一侧的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15l)的缠绕方向(左缠绕)相反。一方线圈状元件15r的长度比腿部17a的长度长。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l的长度比腿部17a的长度短。

如图45所示,在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形成有瘤状部19。瘤状部19包括在轴线方向ld上呈直线状延伸的延长部分19a和形成在其顶端的大致半圆形部分(顶端部分)19b。延长部分19a具有比线圈状元件15的宽度大的宽度。进而,在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形成有从内侧周缘部起在轴线方向ld上延伸的狭缝21。因此,两个腿部17a经由在轴线方向ld上大体平行地延伸的直线部分与延长部分19a中的未设置狭缝21的区域和瘤状部19的大致半圆形部分19b连接。另外,顶端部分19b优选为呈大致半圆形的大致半圆形部分,但是也可以不是大致半圆形(未图示)。

在各线圈状元件15的两端部形成有弯曲部15a。各线圈状元件15的两端部分别经由弯曲部15a与相邻的两个环状体13的相向侧的顶部17b(具体地说是其瘤状部19)连接。如图45所示,线圈状元件15的两端部的弯曲部15a具有圆弧形状。线圈状元件15与环状体13的波浪线状图案的顶部17b的连接端处的线圈状元件15的切线方向与轴线方向ld一致。

线圈状元件15的端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与环状体13的顶部17b的顶点(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错开(不一致)。线圈状元件15的端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缘与环状体13的顶部17b的宽度方向上的端缘一致。

支架11a具有如上所述的构造,由此实现优异的形状顺应性、缩径性,并且不易产生金属疲劳造成的支架的破损。在支架11a的环状体13的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设置的瘤状部19实现减轻金属疲劳的效果。从支架11a的环状体13的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的内侧周缘起延伸的狭缝21实现提高支架11a的缩径性的效果。

现有技术的闭合单元构造的支架在构造上缺乏柔软性,因此有在弯曲血管中产生屈曲而导致阻碍血液流动的危险性。此外,当支架局部地产生形变时,该形变的影响不仅在支架的径向rd上传播,而且在轴线方向ld上传播,从而支架不能局部独立地形变。因此,支架不能顺应动脉瘤那样的复杂的血管构造,会在支架的周壁与血管壁之间产生间隙,支架会由于伴随着血管的脉动的形变而容易在血管内腔中滑动,有可能产生置入后的支架的移动(转移)。

相对于此,第2基本方式的支架11a在从展开(扩张)状态形变为缩径状态(卷曲)状态时,环状体13的波浪线状图案像被折叠的那样变为压缩的状态,并且线圈状元件15变成像螺旋弹簧那样躺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而在轴线方向ld上被拉伸的状态。当取出支架11a的环状体13的波浪线状图案的波浪形元件17中的一个进行考虑时,波浪形元件17在支架11a的缩径和扩张时会像镊子的开合那样进行形变。

在波浪形元件17的根部的谷侧部分(顶部17b的内侧周缘部)未设置狭缝21的情况下,如果在使支架11a缩径时使波浪形元件17以关闭的方式形变,则腿部17a的中央部容易形变而向外膨胀为桶状。如果波浪形元件17像这样形变而膨胀为桶状,则在使支架11a缩径时,在环状体13中在周向上相邻的波浪形元件17的腿部17a的膨胀为桶状的部分会彼此接触。

该接触会妨碍支架11a(特别是其环状体13)缩径而成为降低缩径率的主要原因。相对于此,在第2基本方式的支架11a中,在环状体13的波浪形元件17的根部部分设置有狭缝21。因此,在使支架11a缩径时,支架11a产生形变,在环状体13中在周向上相邻的波浪形元件17的腿部17a彼此变得难以接触,能够提高缩径率。

在支架11a的环状体13的波浪形元件17的顶部17b设置有狭缝21的情况下,通过构成为设置在顶部17b的瘤状部19的延长部分19a的长度超过狭缝21的长度,从而在施加负荷时在狭缝21的周边部相变为马氏体相的体积比率会提高。因此,通过构成为支架11a具有具有顶部17b的波浪形元件17,从而相对于支架11a的直径的变化的扩张力的变化缓慢,能够实现在不同的血管直径下扩张力的变化也少的支架11a。

在支架11a的线圈状元件15的两端部设置的弯曲部15a使得与环状体13的连接部处的线圈状元件15的形变更加顺利,实现提高支架11a的缩径性的效果。

在使支架11a缩径时,线圈状元件15以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被拉伸的方式产生形变。因此,为了提高支架11a的柔软性,需要设计成环状体13的顶部17b与线圈状元件15的连接部分变得柔软。在支架11a中,在线圈状元件15的两端部设置有具有圆弧形状的弯曲部15a,经由弯曲部15a连接环状体13的顶部17b和线圈状元件15。在支架11a缩径时,弯曲部15a受到弯曲而形变,由此能够使线圈状元件15柔软地形变,提高缩径性。

此外,线圈状元件15与环状体13的顶部17b连接的连接端处的弯曲部15a的切线方向与轴线方向ld一致,这一结构实现如下效果:使得与支架11a的缩径和扩张相伴的形变变得容易,并且使相对于支架11a的直径的变化的扩张力的变化缓慢。

线圈状元件15通过像螺旋弹簧那样形变而在轴线方向ld上伸长,从而能够进行与支架11a的缩径相伴的在径向rd上的形变。因此,通过使环状体13与线圈状元件15连接的连接端处的弯曲部15a的切线方向与轴线方向ld一致,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线圈状元件15在轴线方向ld上的形变特性。线圈状元件15能够在轴线方向ld上顺利地形变的结果是,支架11a的缩径和扩张变得容易。此外,通过促进线圈状元件15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的自然的形变,从而能够防止产生预想不到的形变阻抗,实现相对于支架11a的直径的变化的扩张力的响应变得缓慢的效果。

支架11a以缩径的状态被插入到导管内,用推进器等压出机推动而在导管内移动,在病变部位展开。此时,由压出机赋予的轴线方向ld上的力一边在支架11a的环状体13和线圈状元件15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一边传递到整个支架11a。

上述构造的支架11a通过对例如生物体相容性材料、特别优选由超弹性合金形成的管材进行激光加工来制作。在用超弹性合金管材进行制作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优选通过使2~3mm左右的管材在激光加工后扩张至所需的直径,并对管材实施形状记忆处理,由此制作支架11a。然而,支架11a的制作并不限定于通过激光加工进行制作,也能够通过例如切削加工等其它方法来制作。

接着,对第2基本方式的细节进行详细描述。如图46所示,在径向rd上观察时,将通过线圈状元件15(15l)连接的顶部17b(将顶部17b用●表示)彼此假想地连接的第一虚拟直线l1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一虚拟直线l1相对于径向rd的倾斜角度θ1为30度以下的第一倾斜角度。此外,在图46~图48中,将线圈状元件15以虚线示出。在第2基本方式中,第一虚拟直线l1与线圈状元件15(15l)延伸的方向不一致。

相对于环状体13位于轴线方向ld的一侧的一方第一虚拟直线l1是以第一倾斜角度θ1倾斜的小倾斜第一虚拟直线l11,位于轴线方向ld的另一侧的另一方第一虚拟直线l1是大倾斜第一虚拟直线l12。大倾斜第一虚拟直线l12是第一虚拟直线l1中的小倾斜第一虚拟直线l11以外的直线。

小倾斜第一虚拟直线l11和大倾斜第一虚拟直线l12在轴线方向ld上交替地排列。

在径向rd上观察时,将腿部17a的两端部(将两端部用●表示)假想地连接的第二虚拟直线l2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二虚拟直线l2相对于轴线方向ld倾斜的角度θ2为30度以下的第二倾斜角度。腿部17a的端部是顶部17b、或与顶部17b相反一侧的端部17c。

在关注1个大致v字形状的波浪形元件17的情况下,连结两个腿部17a、17a的顶部17b在周向上不位于两个腿部17a、17a中的、与连接两个腿部17a、17a的顶部17b的相反侧的端部彼此之间。在第二基本方式中,相反侧的端部的一方是另一个顶部17b,另一方是相反侧的端部17c。换句话说,在关注1个大致v字形状的波浪形元件17的情况下,在周向上,以连结两个腿部17a、17a的顶部17b、另一个顶部17b、相反侧的端部17c的顺序配置。

以第二倾斜角度θ2倾斜的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l2通过线圈状元件15连接而在轴线方向ld上邻接。邻接的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l2中的一方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l21相对于轴线方向ld倾斜的角度θ21、和另一方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l22相对于轴线方向ld倾斜的角度θ22是不同的。一方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l21相对于轴线方向ld倾斜的角度θ21是小于10度,另一方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l22相对于轴线方向ld倾斜的角度θ22是10度以上且30度以下。

一方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l21与另一方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l22在轴线方向ld交替地排列。

接着,对“在与轴线方向ld垂直的径向rd上观察时,环状体13的环方向cd相对于径向rd倾斜”这一结构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首先,对在径向rd上观察时环状体13的环方向cd沿着径向rd(相对于径向rd未倾斜)的构造的支架进行说明。

环状体13的环方向cd相对于径向rd未倾斜的构造的支架在颅内的弯曲程度大的血管中,支架的截面的中心轴容易偏移。

相对于此,在第2基本方式的支架11a中,具有波浪线状图案的环状体13能够在周向上容易地形变,因此支架11a能够灵活地应对在径向rd上的收缩、扩张。此外,连接相邻的环状体13、13的线圈状元件15绕中心轴线呈螺旋状延伸,像螺旋弹簧那样形变。因此,在支架11a弯曲时,线圈状元件15在弯曲部的外侧伸长,并且线圈状元件15在弯曲部的内侧收缩。由此,作为支架11a整体能够在长尺寸轴线方向ld上进行灵活的弯曲形变。

进而,局部地施加于支架11a的外力、形变通过波浪线状图案的环状体13在径向rd上传递,并且通过线圈状元件15在周向上传递。因此,环状体13和线圈状元件15能够在各部位几乎独立地形变。由此,支架11a即使在应用于脑动脉瘤那样的特殊的血管的病变部位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应病变部位的血管构造而进行置入。例如,在将支架11a置入到脑动脉瘤的部位的情况下,将波浪线状图案的环状体13配置在瘤的变细(neck)部分。由此,环状体13在径向rd上扩张而向瘤的空间内突出,能够稳定地将支架11a固定在该部位。

进而,线圈状元件15沿着血管壁的形状与瘤的变细部分的周边的血管壁接触,发挥类似锚(anchor)的作用。因此,还减轻支架11a移动的风险。进而,由于支架11a具有闭合单元构造,所以即使在应用于弯曲部位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支架11a的支撑单元呈喇叭状向外侧突出而损伤血管壁,或者减轻支架11a的支撑单元阻碍血液流动的风险。

此外,支架11a在受到左缠绕的扭转的情况下,一方线圈状元件15以相对于弹簧的弹簧线截面向其垂直方向拉伸的方式作用了力。因此,弹簧线以在其圆周方向上缠绕的方式形变,示出在径向rd上缩径的动作。但是,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以相对于弹簧的弹簧线截面向其垂直方向压缩的方式作用了力。因此,其弹簧线产生在其圆周方向上被拉开那样的形变,结果示出在径向rd上外径扩大的动作。其结果是,各单元中的一方线圈状元件15、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的形变互相抵消,因此可抑制整个支架11a中的线圈状元件15在径向rd上的形变量。

另一方面,支架11a在受到右缠绕的扭转的情况下,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以相对于弹簧的弹簧线截面向其垂直方向拉伸的方式作用了力。因此,弹簧线以在其圆周方向上缠绕的方式形变,示出在径向rd上缩径的动作。但是,一方线圈状元件的15以相对于弹簧的弹簧线截面向其垂直方向上压缩的方式作用了力。因此,其弹簧线产生在在其圆周方向上被拉开的那样的形变,结果在径向rd上外径扩大的动作。其结果是,一方线圈状元件15的形变与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的形变互相抵消,因此可抑制整个支架11a中的线圈状元件15在径向rd上的形变量。

像这样,通过引入缠绕方向彼此相反的线圈状元件15r、15l,从而能够针对左右的扭转形变减轻在径向rd上的形变量的差。

支架的材料优选为材料本身的刚性高且生物体相容性高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可举出钛、镍、不锈钢、铂、金、银、铜、铁、铬、钴、铝、钼、锰、钽、钨、铌、镁和钙或包含它们的合金。此外,作为这样的材料,还能够使用pe、pp等聚烯烃、聚酰胺、聚氯乙烯、聚苯硫醚、聚碳酸酯、聚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合成树脂材料。此外,作为这样的材料,还能够使用聚乳酸(pla)、聚羟基丁酸酯(phb)、聚乙醇酸(pga)、聚ε-己内酯等生物降解性树脂(生物降解性聚合物)。

在支架的表面能够形成类金刚石碳(diamondlikecarbon)层(dlc层)的覆膜。dlc层也可以是包含氟的dlc层(f-dlc层)。在该情况下,成为抗血栓性和生物体相容性优异的支架。

接着,对支架11a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在患者的血管内插入导管,使导管到达病变部位。接着,支架11a被缩径(卷曲)而配置在导管内。支架11a通过环状体13的波浪线状图案、形成在环状体13的顶部17b的狭缝21、线圈状元件15的弯曲部15a、连接端处的弯曲部15a的切线方向与轴线方向ld一致的结构的复合效果以及协同效果而提高了缩径性。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支架相比,能够容易地将支架11a插入到更细的导管内,能够将支架11a应用到更细的血管。

接着,使用推进器等压出机沿着导管的内腔推动缩径状态的支架,在病变部位从导管的顶端推出支架11a使其展开。通过将多个环状体13用线圈状元件15连接起来的结构、线圈状元件15的弯曲部15a、连接端处的弯曲部15a的切线方向与轴线方向ld一致的结构的复合效果和协同效果,提高了支架11a被输送时的柔软性,因此,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曲折的血管内的情况下,支架11a也能够沿着导管灵活地形变,能够容易地将支架11a输送到病变部位。

第2基本方式具有以下的技术特征。

(2-1)第2基本方式的支架是柔软性支架,包括:多个波浪线状图案体,其排列配置在轴线方向上且具有波浪线状图案;以及多个线圈状元件,其配置于相邻的所述波浪线状图案体之间并绕轴线呈螺旋状延伸,相邻的所述波浪线状图案体的所述波浪线状图案的相向侧的顶部全部通过所述线圈状元件相互连接,

在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径向上观察时,所述波浪线状图案体的环方向相对于所述径向倾斜,

在径向上观察时,将通过所述线圈状元件连接的所述顶部彼此假想地连结的第一虚拟直线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一虚拟直线相对于所述径向倾斜的角度θ1为30度以下的第一倾斜角度,

相对于所述波浪状图案体位于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一方所述线圈状元件的缠绕方向和位于轴线方向另一侧的另一方所述线圈状元件的缠绕方向相反,由此抑制了对于扭转负荷的支架径向的变化量。

(2-2)在如(2-1)所述的柔软性支架中,相对于所述波浪状图案体位于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一方所述第一虚拟直线是以所述第一倾斜角度倾斜的小倾斜第一虚拟直线,位于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另一方所述第一虚拟直线是所述第一虚拟直线中的所述小倾斜第一虚拟直线以外的大倾斜第一虚拟直线。

(2-3)在如(2-2)所述的柔软性支架中,所述小倾斜第一虚拟直线和所述大倾斜第一虚拟直线在轴线方向上交替地排列。

(2-4)在如(2-1)所述的柔软性支架中,相对于所述波浪状图案体位于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一方所述第一虚拟直线和位于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虚拟直线是以所述第一倾斜角度倾斜的小倾斜第一虚拟直线。

(2-5)在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软性支架中,所述波浪状图案体是在周向上连接有多个在顶部连结了两个腿部的大致v字性状的波浪形元件而形成的,

在所述径向上观察时,假想地连结所述腿部的两端部的第二虚拟直线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第二虚拟直线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角度θ2为30度以下的第二倾斜角度。

(2-6)在如(2-5)所述的柔软性支架中,在关注与1个大致v形状的所述波浪形元件的情况下,连结所述两个腿部的所述顶部在所述周向上不位于所述两个腿部中的、与连结所述两个腿部的所述顶部相反侧的端部彼此之间。

(2-7)在如(2-5)或(2-6)所述的柔软性支架中,以所述第二倾斜角度倾斜的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通过所述线圈状元件连接而在轴线方向上邻接,邻接的所述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中的一方所述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角度θ21为小于10度,另一方所述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角度θ22为10度以上且30度以下。

(2-8)在如(2-7)所述的柔软性支架中,一方所述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和另一方所述小倾斜第二虚拟直线在轴线方向交替地排列。

[基本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使用图48~图51对基本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49是示出柔软性支架的基端部的一侧和/或顶端部的一侧的第一示例的图。图50是示出柔软性支架的基端部的一侧和/或顶端部的一侧的第二示例的图。图51是示出柔软性支架的基端部的一侧和/或顶端部的一侧的第三示例的图。

一方连接元件(线圈状元件15r)的长度也可以是另一方连接元件(线圈状元件15l)的长度的10倍以上。像这样,在一方连接元件比另一方连接元件长得多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支架11的扩张性和弯曲柔软性。

支架11的基端部的一侧和/或顶端部的一侧具有多个将多个支撑单元汇合的棒状构件35a、35b,多个棒状构件35a、35b实质集中在轴线方向ld上并捆扎成束。所谓“实质集中在轴线方向ld上”是指只要集中成捆扎成束的程度即可的意思,也可以有少许偏差。

图49所示的第1例与图43所示的第2基本方式相比,在支架11b-1的基端部的一侧具有多个棒状构件35a。多个棒状构件35a实质集中在轴线方向ld上,因此能够捆扎成束。

图50所示的第2例是在一方连接元件(线圈状元件15r)的长度为另一方连接元件(线圈状元件15l)的长度的10倍以上的示例中,在支架11b-2的基端部的一侧和顶端部的一侧具有多个棒状构件35a、35b。

图51所示的第3例是图50所示的第2例的变形例,与图50所示的第2例相比,在支架11b-3的顶端部的一侧配置有另一方连接元件(线圈状元件15l)。

在以缩径的状态插入到导管内的支架11被推进器等压出机推动时,基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a成为被推动的构件。由于棒状构件35a实质集中在轴线方向ld上并捆扎成束,因此刚性高,由此支架11能够顺畅地被推动。顶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b成为为了设置并接合不透射性构件所需要的接合空间。

[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方式的变形]

对于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31的方式的变形,使用图52~图53再次进行说明。图52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4方式的图。图53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5方式的图。

在图52所示的第14方式中,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在作为环状图案体的环状体13。具体而言,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缠绕在环状体13的腿部17a。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缠绕方式,也能够采用图28~图41所示的第7-1方式~第13-2方式的缠绕方式。不透射性构件31能够通过支撑单元的表面侧和背面侧并如虚线圆那样从左右任一侧连接到设置在线圈状元件15的不透射性构件。

在如图53所示的第15方式中,不透射性构件31设置在长度较长的一方线圈状元件15r。具体而言,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缠绕在一方线圈状元件15r。即使在该情况下,作为缠绕方式,也能够采用图28~图41所示的第7-1方式~第13-2方式的缠绕方式。不透射性构件31能够通过支撑单元的表面侧和背面侧并如虚线圆那样从左右任一侧连接到设置在腿部17a的不透射性构件。

[不透射性构件的排列图案的变形]

接着,使用图54~图68对不透射性构件的排列图案的变形进一步进行说明。图54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7排列图案的图。图55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8排列图案的图。图56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9排列图案的图。图57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0排列图案的图。图58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1排列图案的图。图59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2排列图案的图。图60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3排列图案的图。图61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4排列图案的图。图62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5排列图案的图。图63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6排列图案的图。图64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7排列图案的图。图65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8排列图案的图。图66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9排列图案的图。图67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20排列图案的图。图68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21排列图案的图。

在具有图54所示的第7排列图案的支架11-7中,作为图案形成的条件,路径的起点从基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a开始,路径的终点好不容易到达顶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b的任一个。另外,用虚线表示不透射性构件31。用△(或者□)表示在周向上的不透射性构件31的连接位置(以下相同)。

在图55示出的具有第8排列图案的支架11-8中,

在图56示出的具有第9排列图案的支架11-9中,

在图57示出的具有第10排列图案的支架11-10中,

在图58示出的具有第11排列图案的支架11-11中,

在图59示出的具有第12排列图案的支架11-12中,

在图60示出的具有第13排列图案的支架11-13中,

在图61示出的具有第14排列图案的支架11-14中,

[回收型支架]

在图62所示的具有第15排列图案的支架11-15中,在基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a和/或顶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b中,也可以使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穿插到由不透射性材料构成的线圈37中并进行粘接。作为粘接方法,优选使用通过金锡、银锡等的软钎焊激光焊接、机械压接、利用树脂进行的粘接等、在支架设置标记时所使用的加工方法。

在图63示出的具有第16排列图案的支架11-16中,将两根以上的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缠绕在支架11-16上,因此能够酌情组合前述的图54~图61所示的排列图案。

在图64示出的具有第17排列图案的支架11-17中,作为关于锥形形状部分的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的缠绕方式,能够采用图28~图41所示的第7-1方式~13-2方式的缠绕方式、图52及图53所示的缠绕方式。

[置入型支架]

在图65~图68中示出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的缠绕方式的示例。关于图65~图68所示的排列图案,也能够追寻与所述图62~图64所示的排列图案相同那样的不透射性构件31的路径。此外,作为不透射性31的缠绕方式,能够采用图28~图41所示的第7-1方式~第13-2方式的缠绕方式、图52及图53所示的缠绕方式。进而,作为棒状构件35a、35b中的与不透射性构件31的粘接方法,优选使用通过金锡、银锡等的软钎焊激光焊接、机械压接、利用树脂进行的粘接等、在支架上设置标记时所使用的加工方法。

[第3基本方式]

接着,使用图69~图78对支架的第3基本方式和第3基本方式中的不透射性构件的排列图案的变形进行说明。图69是第3基本方式的柔软性支架的实际的展开图(对应于图10的图)。图70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31排列图案的图(对应于图11的图)。图71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32排列图案的图(对应于图12的图)。图72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33排列图案的图(对应于图13的图)。图73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1排列图案的图。图74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2排列图案的图。图75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6排列图案的图。图76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7排列图案的图。图77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8排列图案的图。图78是示出不透射性构件的第49排列图案的图。

图69所示的方式是第3基本方式的柔软性的实际的展开图。在图10所示的第1基本方式的支架11中,单元在环方向cd上排列为2列。相对与此,在图69所示的第3基本方式的支架11-30中,单元在环方向cd上排列为1列。其他的结构两者相同。另外,用△(或者□)表示在周向上的支撑单元的连接位置(以下相同)。

在图70所示的具有第31排列图案的支架11-31中,不透射性构件31每隔1个设置在沿着轴线方向ld排列的多个线圈状元件15。另外,对于不透射性构件31,用虚线的圆围成而示出(以下相同)。

在图71所示的具有第32排列图案的支架11-32中,与图70所示的具有第31排列图案的支架11-31相比,不透射性构件31以在轴线方向ld上跳过一个而排列的方式设置。

在图72所示的具有第33排列图案的支架11-33中,与图70所示的具有第31的排列图案的支架11-31相比,不透射性构件31与图71所示的第32排列图案相同地以在轴线方向ld上跳过一个而排列的方式设置。但是,跳过的不透射性构件31不同。

图73和图74示出作为路径的终点的顶端部侧的棒部构件35b的一侧的路径。图75~图78示出作为路径的起点的基端部侧的棒部构件35a的一侧的路径。

在图73所示的具有第41排列图案的支架11-41中,不透射性构件31的路径(用虚线表示的路径和用单点划线表示的路径)的长度的总和比图74所示的具有第42排列图案的支架11-42中的不透射性构件31的路径(用虚线表示的路径和用单点划线表示的路径)的长度的总和长。

作为图案形成的条件,路径的起点从基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a开始,路径的终点好不容易到达顶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b的任一个。

在图75所示的具有第46排列图案的支架11-46中,

在图76所示的具有第47排列图案的支架11-47中,

在图77所示的具有第48排列图案的支架11-48中,

在图78所示的具有第49排列图案的支架11-49中,

前述或者后述的排列图案能够酌情组合,能够将多个不透射性构件31以不同的路径设置在1个支架。

[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使用图79和图80对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31的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9是示出设置有不透射性构件的第16方式的图。图80是示出对第16方式除去了不透射构件的状态的图。

在图79所示的第16方式中,由线状构件构成的不透射性构件31为多次缠绕在另一方线圈元件15(15l)的螺旋弹簧状。如图80所示,线圈状元件15中的、缠绕螺旋弹簧状的不透射性构件31的部分凹陷(设置有凹部26)。因此,螺旋弹簧状的不透射性构件31不易从另一方线圈状元件15脱落。凹部的程度是在能够确保线圈状元件15的强度、柔软性的范围内根据螺旋弹簧状的不透射性构件31的弹簧线直径或外径而设定的。另外,也可以不在线圈状元件15设置凹部26。

关于螺旋弹簧状的不透射性构件31和线圈状元件15的接合方法,能够引用后述的螺旋状弹簧与支架或者导丝的接合方法。

[置入型支架的推出及回收]

接着,使用图81~图84对置入型支架的推出及回收进行说明。图81是示出与置入型支架组合使用的导丝的示意剖视图。图82是示出置入型支架的示意图。图83是示出在导管内通过导丝将置入型支架推动而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84是示出将置入型支架悬挂在导丝上并拉回到导管内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81所示,与置入型支架组合使用的导丝100包括:导丝主体111、第一锥部112、第二锥部113、细径部114、第一环构件121、第二环构件122、第一螺旋弹簧131、第二螺旋弹簧132、第三螺旋弹簧133和第四螺旋弹簧134。导丝主体111、第一锥部112、第二锥部113和细径部114依次连续地排列,由一体的丝构件构成。细径部114可以缩径,也可以不缩径。

第一环构件121是固定于第一锥部112和第二锥部113之间的环状构件或圆盘状构件,比第一锥部112和第二锥部113向径向外侧突出。第二环构件122是固定于第二锥部113和第三锥部114之间的环状构件或圆盘状构件,比第二锥部113和细径部114向径向外侧突出。

第一螺旋状弹簧131和第二螺旋状弹簧132是以串联排列的状态外插在第一锥部112上。第一螺旋状弹簧131配置于导丝主体111的一侧,第二螺旋状弹簧132配置于第二锥部113的一侧。第一螺旋状弹簧131的导丝主体111的一侧通过设置在第一锥部112的外周表面的焊接部位141来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第一螺旋状弹簧131的第二锥部113的一侧通过设置在第一锥部112的外周表面的焊接部位142来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

第二螺旋状弹簧132的导丝主体111的一侧通过所述焊接部位142来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第二螺旋状弹簧132的第二锥部113的一侧通过遍布第一锥部112的外周表面和第一环构件121的第一锥部112的一侧的表面设置的焊接部位143来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另外,第一螺旋状弹簧131和第二螺旋状弹簧132能够由1个螺旋状弹簧构成。

焊接部位144遍布第二锥部113的外周表面和第一环构件121的第二锥部113的一侧的表面设置。焊接部位145遍布第二锥部113的外周表面和第二环构件122的第二锥部113的一侧的表面设置。焊接部位144和焊接部位145实现了粘合力的提高、加强。

第三螺旋状弹簧133和第四螺旋状弹簧134以在轴向上分离的状态外插于细径部114。第三螺旋状弹簧133配置于第二锥部113的一侧,第四螺旋状弹簧134配置于其相反侧。

第三螺旋状弹簧133的第二锥部113的一侧通过第二环构件122的细径部114的一侧的表面来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第三螺旋状弹簧133的相反侧通过设置在细径部114的外周表面的焊接部位146来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

第四螺旋状弹簧134的第二锥部113的一侧通过设置在细径部114的外周表面的焊接部位147来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第四螺旋状弹簧134的相反侧通过设置在细径部114的顶端的焊接部位148来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焊接部位148优选是带有圆形,以使不刺到患者的血管壁。

第二螺旋状弹簧132、第三螺旋状弹簧133及第四螺旋状弹簧134是由具有放射线不透射性的螺旋状弹簧构成。

如图82所示,置入型支架170具有网状的筒状的支架主体171、基端部172、和顶端部173。顶端部173是从导管排出的一侧的端部。基端部172也作为能够被推动并且能够卡合的被推动卡合部而发挥作用。此外,基端部172具有放射线不透射性,也可以作为所谓的标记发挥作用。

如图83所示,在导丝100中的比第一环构件121更靠导丝100的顶端侧的部分的大部分内插至置入型支架170的状态下,置入型支架170通过导丝100被推动,在导管190的内部空间191中移动。具体来说,置入型支架170的基端部172通过导丝100的第一环构件121的第二锥部113的一侧的表面被推动而在导管190的内部空间191中移动。然后,置入型支架170从导管190的顶端开口部192排出并置入(未图示)。

另一方面,在回收置入型支架170的情况下,如图84所示,置入型支架170的基端部172卡合在导丝100的第二环构件122的第二锥部113的一侧的表面。然后,置入型支架170从导管190的顶端开口部192拉进到导管190的内部空间191而被回收。此外,在图84中,仅示出了导丝100中的第二环构件122和其顶端侧,省略了其相反侧。

当第二环构件122从导管190的顶端开口部192完全地出来时,就无法将第二环构件122拉进导管190。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作为与第二环构件122相邻配置的第三螺旋状弹簧133,采用具有放射线不透射性的螺旋状弹簧。

使用具有放射线不透射性的第四螺旋状弹簧134的理由是为了将该第四螺旋状弹簧134作为基准而将置入型支架170配置于合适的位置。

[回收型支架和导丝的连结结构]

接着,使用图85和图86对回收型支架和导丝的连结结构进行说明。图85是示出回收型支架和导丝的连结部分的示意的剖视图。图86是示出回收型支架的顶端部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85所示,导丝200的顶端部212与支架11的基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a接合。导丝200的顶端部212越来越窄而成为锥状。在第一螺旋状弹簧231和第二螺旋状弹簧232在串联排列的状态下外插于导丝200的顶端部212或支架11的基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a。第一螺旋状弹簧231配置于导丝200的一侧,第二螺旋状弹簧232配置于支架11的一侧。在导丝200的顶端部212中的、与支架11的基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a相邻的区域外插有第一螺旋状弹簧231。在支架11的基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a外插有第二螺旋状弹簧232。

第一螺旋状弹簧231的一侧通过设置在顶端部212的外周表面的焊接部位241来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第一螺旋状弹簧231的另一侧通过设置在支架11的基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a的外周表面的焊接部位242来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

第二螺旋状弹簧232的一侧通过所述的焊接部位242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第二螺旋状弹簧232的另一侧通过设置在支架11的基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a的外周表面的焊接部位243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焊接部位242和焊接部位243在轴向上分开。焊接部位243优选不触碰到支架11的单元。

如图86所示,在支架11的顶端部侧的棒状构件35b外插有第三螺旋状弹簧250。第三螺旋状弹簧250的一侧通过设置在棒状构件35b的外周表面的焊接部位261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第三螺旋状弹簧250的另一侧通过设置在棒状构件35b的顶端的焊接部位262固定,限制了轴向的移动。焊接部位261优选不触碰到支架11的单元。焊接部位262优选带有圆形以使不刺到患者的血管壁。

第二螺旋状弹簧232和第三螺旋状弹簧250由具有放射线不透射性的螺旋状弹簧构成。

对各螺旋状弹簧的材质进行说明。螺旋状弹簧的材料只要是能够成型为螺旋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不锈钢(sus)。另一方面,具有放射线不透射性的螺旋状弹簧发挥作为手术时的记号的标记的作用。作为具有放射线不透射性的螺旋状弹簧的材料,可举出铂-铱(pt-ir)合金。

[螺旋状弹簧与支架或者导丝的接合方法]

在上述中,作为接合方法的示例,可举出焊接(焊接部位),但接合方法只要是焊接、uv粘接、银焊料的浸润等的在医疗器械的接合中使用的接合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焊接的方法,可举出通过焊接将螺旋状弹簧与支架或导丝熔化而进行粘接固定的方法、和将支架或导丝中的从螺旋状弹簧突出的区域熔化而限制螺旋状弹簧的移动的方法。

在uv粘接的情况下,使用医疗级的放射线固化聚合物将螺旋状弹簧固定在支架或导丝上。其过程为,将液剂的固化聚合物涂在支架或导丝上,对其包覆螺旋状弹簧后,向它们照射放射线来促进液剂的固化聚合物的固化,使螺旋状弹簧固定在支架或导丝上。

在银焊料的浸润的情况下,由与支架、导丝不同的材料形成螺旋状弹簧,例如使银焊料等从螺旋状弹簧上渗入,将螺旋状弹簧固定在支架或导丝上。

螺旋状弹簧的截面形状不限定于圆形,能够设为正方形、长方形等的矩形、三角形、梯形、椭圆形状等根据使用的导丝的柔软性、刚性而酌情设置的多角形形状、非对称形形状。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1:柔软性支架;

13:环状图案体(环状体);

15:连接元件(线圈状元件);

15l:另一方连接元件(另一方线圈状元件);

15r:一方连接元件(一方线圈状元件);

17:波浪形元件;

17a:腿部;

17b:顶部;

25:孔;

31:不透性构件;

35a、35b:棒状构件;

cd:环方向;

ld:轴线方向;

rd:径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