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体及具有该管状体的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2236发布日期:2019-05-24 20:1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管状体及具有该管状体的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状体及具有该管状体的导管。



背景技术:

当血管、胆管、胰管等的体内管腔中形成有狭窄部或闭塞部时,流经体内管腔的血液、胆汁(胆液)、胰液等的流动性会变差。为了改善它们的流动性,使用导管治疗狭窄部或闭塞部的方法被广泛采用。

通常,血管、胆管、胰管等体内管腔越接近末端,其内腔(管腔)越细,且弯曲形状的弯曲强度越大。因此,当狭窄部或闭塞部形成在体内管腔的末端时,先行插入的导丝沿着体内管腔弯曲强度较大。并且,此时使用的导管需要具有追随弯曲强度较大的导丝的柔韧性,和即使弯曲强度较大也不会产生扭结的抗扭结性。

目前,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导管1,其包括内层7、卷绕在该内层7外周上的线圈3、以及覆盖该线圈3外周的外层8(参考图2等)。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导管1,其包括内层13、卷绕在该内层13的外周并沿长度方向配置的多个线圈111~114、以及覆盖这些线圈111~114线圈外周的外层13(参考图2等)。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导管中,线圈(以下称”线圈体”)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完全固定在内层与外层之间。因此,当导管弯曲时,构成线圈体的编丝不能根据弯曲形状移动,其结果,存在追随导丝的柔韧性不足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导管中,虽然配置有多个线圈体,但由于这些多个线圈体完全固定在内层与外层之间,因此当导管弯曲时,构成线圈体的编丝不能根据弯曲形状移动,其结果,也存在追随导丝的柔韧性不足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188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3-1659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该导管追随导丝的柔韧性优异,并且,在导管弯曲强度较大时也难以产生扭结。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管状体,其包括中空状的树脂体、以及在该中空状的树脂体内部卷绕成中空螺旋状的编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编丝相对于所述树脂体可以滑动。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状体,该管状体通过将由编丝和覆盖编丝的树脂体组成的树脂包覆编丝卷绕为中空螺旋状而形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树脂包覆编丝被固定,所述编丝相对于所述树脂体可以滑动。

并且,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编丝与所述树脂体之间形成空隙。

并且,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编丝固定在所述树脂体的基端部,以使所述树脂体的顶端部处具有空隙。

此外,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该导管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管状体、连接于该管状体的顶端的顶端梢、以及连接于所述管状体的基端的连接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管状体包括中空状的树脂体、以及在该中空状的树脂体内部卷绕成中空螺旋状的编丝,编丝相对于树脂体可以滑动,因此可以防止管状体的扭结并改善管状体的柔韧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管状体通过将由编丝和覆盖编丝的树脂体组成的树脂包覆编丝卷绕为中空螺旋状而形成,相邻的树脂包覆编丝被固定,编丝相对于树脂体可以滑动,因此可以防止管状体的扭结并进一步改善管状体的柔韧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发明或第二方面的发明的基础上,编丝与树脂体之间形成空隙,因此除了在第一方面的发明或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改善管状体的柔韧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发明至第三方面的发明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编丝固定在树脂体的基端部,以使树脂体的顶端部处具有空隙,因此除了第一方面的发明至第三方面的发明的任一方面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改善管状体的顶端的柔韧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导管包括在第一方面的发明至第四方面的发明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管状体、与管状体的顶端连接的顶端梢、以及与管状体的基端连接的连接件,因此可以防止扭结并且可以改善追随导丝的柔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管状体)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管状体)中相当于图2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管状体)的整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的部分放大图。

图7是图5中c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图5中d-d截面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管状体)中相当于图2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导管(管状体)中相当于图2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管状体)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截面的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图中左侧为插入体内的顶端侧(远位侧),图中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后端侧(近位侧)。

在图1中,导管1为插入到血管、胆管、胰管等体内管腔以治疗或诊断患者的器械,其包括导管轴3(相当于本发明的“管状体”)、连接于导管轴3顶端的顶端梢8、以及连接于导管轴3基端的连接件9。

导管轴3呈中空圆筒形状,如图2所示,在径向上从内侧向外依次具有内层2、在内层2的外周螺旋状卷绕编丝而形成的线圈体7、以及覆盖线圈体7外周的外层5。

内层2为由树脂制成的中空管状体,在其内部形成有用于插入导丝或其他导管的管腔4。构成内层2的树脂材料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ptfe(聚四氟乙烯)。

线圈体7通过在内层2的外周、以使相邻编丝7a间有间隙地螺旋状卷绕1条编丝7a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线圈体7的编丝7a的材料使用了不锈钢(sus304),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构成线圈体7的编丝7a的材料还可以使用诸如钨或ni-ti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诸如强化塑料(peek)等树脂材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编丝7a由单一编丝构成,但其不限于单一编丝,其可以由多条编丝形成。但是,由单一编丝构成能够进一步改善柔韧性。

外层5由树脂制成,并且以管状形式覆盖内层2和线圈体7的外周。构成外层5的树脂材料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氨酯等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线圈体7的编丝7a相对于外层5可滑动地配置。具体来说,编丝7a被构造成:虽然螺旋状卷绕于内层2的外周,但并非固定在内层2和外层5上,而是可以螺旋状滑动。

并且,导管轴3的顶端连接有由树脂制成的顶端梢8,顶端梢8为中空锥形构件,其具有连通管腔4的管腔6。构成该顶端梢8的树脂材料不做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等。

另外,顶端梢8可以在树脂内含有放射线不透性的粉末。例如,如果顶端梢8的树脂中包含约65w%~约90w%范围内的放射线不透性粉末(例如,钨粉末),则医师等手术者可以在造影时准确掌握导管1的位置。

此外,导管轴3的基端连接有由树脂制成的连接件9,连接件9为中空状的构件,其具有连通管腔4的管腔(未图示)。构成该连接件9的树脂材料不做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聚碳酸酯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3或导管1,由于构成线圈体7的编丝7a相对于内层2和外层5可滑动地配置,因此能够在改善导管轴3和导管1的柔韧性的同时,防止导管轴3和导管1发生扭结。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4,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管状体)中相当于图2部分的剖视图。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编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图4中,图中左侧为可插入体内的顶端侧(远位侧),图中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后端侧(近位侧)。

在图4中,导管10包括导管轴13(相当于本发明的“管状体”)、连接于导管轴13顶端的顶端梢8、以及连接于导管轴3基端的连接件9。

导管轴13如图4所示,在径向上从内侧向外依次具有内层2、在内层2的外周螺旋状卷绕编丝而形成的线圈体7、以及覆盖线圈体7外周的外层15。

外层15由树脂制成,并且以管状方式覆盖内层2和线圈体7的外周。构成外层15的树脂材料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氨酯等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线圈体7的编丝7a相对于外层15可滑动地配置。具体来说,编丝7a被构造成,虽然螺旋状地卷绕于内层2的外周,但并非固定在内层2和外层5上,而是可以螺旋状滑动。

将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进行比较,它们的差异在于,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在构成线圈体7的编丝7a与外层15之间形成有空隙部11,但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中,并没有形成这样的空隙部1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13或导管10,由于构成线圈体7的编丝7a相对于内层2和外层15可滑动地配置,并且构成线圈体7的编丝7a与外层15之间形成有空隙部11,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导管轴13和导管10的柔韧性。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5~8,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管状体)的整体示意图,图6是图5中c部的部分放大图,图7是图5中c部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图5中d-d截面的示意图。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编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图5~图7中,图中左侧为可插入体内的顶端侧(远位侧),图中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后端侧(近位侧)。

在图5中,导管20包括导管轴23(相当于本发明的“管状体”)、连接于导管轴23顶端的顶端梢8、以及连接于导管轴23基端的连接件9。

如图6~图8所示,导管轴23通过将由编丝27和覆盖编丝27外周的树脂膜22组成的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条)树脂包覆编丝25卷绕为中空螺旋状而形成。在这里,在相邻的树脂包覆编丝25中,各树脂包覆编丝25的树脂膜22的各抵接部以螺旋状焊接,并且导管轴23整体形成为中空管状体。此外,导管轴23在其内部形成有可供导丝或其他导管插入的、表面为凹凸形状的管腔24。

本实施方式的编丝27相对于树脂膜22可以滑动。具体来说,编丝27被构造成,与树脂膜22一同卷绕为螺旋状,但并非固定在树脂膜22上,而是可以螺旋状滑动。

构成树脂膜22的树脂材料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氨酯、ptfe(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管轴23由多条树脂包覆编丝25构成,但其还可以由单一树脂包覆编丝25构成。但是,由单一树脂包覆编丝构成,能够进一步改善柔韧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管轴23由10条树脂包覆编丝25构成,但并不限于10条,其可以由任意条数来构成。但是,从柔韧性方面来看,由少量条数的树脂包覆编丝构成为佳。

并且,导管轴23的顶端连接有由树脂制成的顶端梢8。顶端梢8为中空锥形构件,其具有连通管腔24的管腔6。

并且,导管轴23的基端连接有由树脂制成的连接件9。连接件9为中空状的构件,其具有连通管腔24的管腔(未图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23或导管20,由于编丝27相对于树脂膜22可滑动地配置,因此能够在改善导管轴23和导管20的柔韧性的同时,防止导管轴23和导管20发生扭结。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9,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管状体)中相当于图2部分的剖视图。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20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编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图9中,图中左侧为可插入体内的顶端侧(远位侧),图中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后端侧(近位侧)。

在图9中,导管30包括导管轴33(相当于本发明的“管状体”)、连接于导管轴33顶端的顶端梢8、以及连接于导管轴33基端的连接件9。

如图9所示,导管轴33通过将由编丝37和覆盖编丝37外周的树脂膜32组成的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条)树脂包覆编丝35卷绕为中空螺旋状而形成。在这里,在相邻的树脂包覆编丝35中,各树脂包覆编丝35的树脂膜32的各抵接部以螺旋状焊接,并且导管轴33整体形成为中空管状体。此外,导管轴33在其内部形成有可供导丝或其他导管插入的、表面为凹凸形状的管腔34。

本实施方式的编丝37相对于树脂膜32可以滑动。具体来说,编丝37被构造成与树脂膜32一同卷绕为螺旋状,但并非固定在树脂膜32上,而是可以螺旋状滑动。

构成树脂膜32的树脂材料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氨酯、ptfe(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管轴33由多条树脂包覆编丝35构成,但其还可以由单一树脂包覆编丝35构成。不过,从柔韧性方面来看,由单一树脂包覆编丝构成为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管轴33由10条树脂包覆编丝35构成,但并不限于10条,其可以由任意条数构成。但是,从柔韧性方面来看,由少量条数的树脂包覆编丝构成为佳。

并且,导管轴33的顶端连接有由树脂制成的顶端梢8。顶端梢8为中空锥形构件,其具有连通管腔34的管腔6。

并且,导管轴33的基端连接有由树脂制成的连接件9。连接件9为中空状的构件,其具有连通管腔34的管腔(未图示)。

将本实施方式的导管3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20进行比较,它们的差异在于,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30中,在编丝37与树脂膜32之间形成有空隙部31,但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20中,则没有形成这样的空隙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33或导管30,由于编丝37相对于树脂膜32可滑动地配置,并且编丝37与树脂膜32之间形成有空隙部31,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导管轴33和导管30的柔韧性。

(第五实施方式)

最后,参考图10,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导管(管状体)中相当于图2部分的剖视图。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与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20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编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图10中,图中左侧同样为可插入体内的顶端侧(远位侧),图中右侧同样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后端侧(近位侧)。

在图10中,导管40包括导管轴43(相当于本发明的“管状体”)、连接于导管轴43顶端的顶端梢8、以及连接于导管轴43基端的连接件9。

如图10所示,导管轴43通过将由编丝47和覆盖编丝47外周的树脂膜42组成的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条)树脂包覆编丝45卷绕为中空螺旋状而形成。在这里,在相邻的树脂包覆编丝45中,各树脂包覆编丝45的树脂膜42的各抵接部以螺旋状焊接,并且导管轴43整体形成为中空管状体。此外,导管轴43在其内部形成有可供导丝或其他导管插入的、表面为凹凸形状的管腔44。

本实施方式的编丝47,其基端以外的部分,相对于树脂膜42可以滑动。具体来说,编丝47被构造成与树脂膜42一同卷绕为螺旋状,但其编丝47的基端以外的部分并非固定在树脂膜42上,而是可以螺旋状滑动。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编丝47与树脂膜32之间形成有空隙部41。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导管轴43和导管40的柔韧性。

构成树脂膜42的树脂材料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氨酯、ptfe(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管轴43由多条树脂包覆编丝45构成,但其还可以由单一树脂包覆编丝45构成。不过,从柔韧性方面来看,由单一树脂包覆编丝构成为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管轴43由10条树脂包覆编丝45构成,但并不限于10条,其可以由任意条数构成。但是,从柔韧性方面来看,由少量条数的树脂包覆编丝构成为佳。

并且,导管轴43的顶端连接有由树脂制成的顶端梢8。顶端梢8为中空锥形构件,其具有连通管腔44的管腔6。

并且,导管轴43的基端连接有由树脂制成的连接件9。连接件9为中空状构件,其具有连通管腔44的管腔(未图示)。

将本实施方式的导管40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30进行比较,它们的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导管40的编丝47,其基端固定在树脂膜42上,在树脂膜42的顶端部处形成不存在编丝47的空隙部49,而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30中,则没有形成这样的空隙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43或导管40,由于编丝47相对于树脂膜42可滑动地配置,编丝47与树脂膜32之间形成空隙部41,并且树脂膜42的顶端部形成有不存在编丝47的空隙部49,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导管轴43和导管40的柔韧性,尤其是能够进一步改善顶端部的柔韧性。

附图标记说明

1,10,20,30,40导管

2内层

3,13,23,33,43导管轴(管状体)

4,6,24,34,44管腔

5,15外层

7线圈

7a,27,37编丝

8顶端梢

9连接件

11,31,41,49空隙部

22,32,42树脂膜

25,35,45树脂包覆编丝。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