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仪和用于呼吸仪的壁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1154发布日期:2018-06-22 23:3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呼吸仪和用于呼吸仪的壁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仪和一种用于呼吸仪的支架(Halterung)。



背景技术:

当出现自身呼吸失常时,病人利用紧急情况呼吸仪(Notfallbeatmungsgerät)呼吸通常变得必要。待进行呼吸的人员通常位于建筑物中,如私人住宅或者公共建筑物,但是当然还在建筑物之外例如在街道上的汽车中或者在人行道上。紧急情况可通过例如通过突然的心肌梗塞(Herzinfarkt)或者汽车或劳动事故来触发。在任何情况中,病人必须在发生的地点被照料并且为了进一步的处理被搬运到适合的医疗装置中。这包括现场急救、至医院或还从一医院至另一医院或者在医院建筑物内的搬运。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多种紧急情况呼吸仪。紧急情况呼吸仪典型地安装在救援运输车(Rettungstransportwagen)、救援运输直升机(Rettungstransporthubschrauber)的壁处或者在建筑物、例如医院或诊所中并且可被携带至事故现场(Unfallort)或给需要呼吸的人员。为了搬运,装置可单独地或者与其配件(例如氧气瓶、呼吸软管、过滤器)一起被装配到担架系统(Tragesystem)处。除了呼吸软管之外,氧气瓶属于必要的始终携带的装备,因为带有心脏循环系统的缺陷的病人的救护总是利用氧气实现。

为了能够实现在使用地处病人的直接救护,救护装置(Versorgungsgeräte)必须是可搬运的。然而,病人所处的环境可非常不同。例如,病人可逗留在非常狭窄的或者难以接近的环境中,例如在老式建筑住房中,其仅经由窄的楼梯可到达。人员还可能在汽车事故后夹在汽车残骸中,或者存在该情况,即登山的事故发生而病人位于较偏远的地区中。但是如果还存在可接近性,救护装置必须从救援车或从存放处被带给病人并且在急救之后与病人一起被带到目的地(不平性、滑的底座、高的阶梯、狭长的弯道在此使救援应用(Rettungseinsatz)变困难)。

在救护装置在救援车外的搬运期间,其那么被携带或者利用固定件例如悬挂到病人担架处或者简单地在病人旁边安置于担架(Trage)上。经常还设置有特别的支架,以便能够将固定件固定在轨道处或在担架处。在救援车中,紧急情况呼吸仪那么可被直接或借助于担架系统固定在壁支架处。装配在壁支架中,装置可投入使用。

装置特定的壁支架可供紧急情况呼吸仪使用。支架是金属结构,其被平地旋到壁处并且借助于轨道和咬合机构被固定到相应的紧急情况呼吸仪处。咬合机构优选地在此位于支架的上端处,轨道在支架的下端处。

为了将担架系统安装到支架处,首先将从担架系统上引入下部的轨道中并且然后压向支架的上端,使得担架系统那么自动地咬入咬合机构中并且固定在支架中。为了将担架系统从支架松开,操作者必须以一手固定担架系统的把手而以其另一手松开咬合机构的杆,使得系统那么可被斜向上从轨道或支架抬起。

通过紧急情况呼吸仪、担架系统和壁支架的结构方式,来确定紧急情况呼吸仪、担架系统和配件包括氧气瓶的一定的空间布置。在该布置中,担架系统的把手在上部的位置中,在其之下存在带有指向前或者斜向上的使用者接口(Anwenderschnittstelle)(如显示件和调节元件的紧急情况呼吸仪),且在其之下存在用于软管和其它配件的袋子。在下部的位置中存在氧气瓶。

呼吸仪(其被准备用于与氧气瓶一起运输至使用地)被装配在特别的架子(Gestell)中。架子的尺寸设计确定瓶类型的尺寸。较大体积的瓶的安装经常非常困难或完全不可能。在架子的框架处更换安装件(Anbauteil)要求工具和熟练的操作。较少人机工程学的必须经常执行的瓶更换特别麻烦。对于有些产品,为此必须将承载架(Tragegestell)从其支架移开、打开夹持部并且将瓶从架子中取出。

承载架确定尺寸并且规定承载和固定可能性。狭长的或较高的结构由此良好地适用于窄的曲线(在房屋中或在汽车之间),但是在较大的楼梯中撞击在阶梯处的风险提高并且强迫搬运者硬拉力地高举承载架,其希望避免装置的跌落或损坏。不平的表面结构或吊挂(überhängend)的软管连接部提高卡(Haengenbleiben)在凸出的结构、例如门把手处的风险。不平的结构此外使整个结构的清洁变困难。承载架的重量本身提高对搬运者的负荷。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技术中存在提供呼吸仪的需求,其在与氧气瓶联结时使从和至病人的简单的且人机工程学的搬运、以及氧气瓶的简单的固定成为可能。

该目的通过一呼吸仪来实现,其包括用于瓶、优选地氧气瓶的容纳装置,其中,容纳装置形成呼吸仪的上部的壳体半部(Gehaeusehaelfte)和下部的壳体半部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把手,其使呼吸仪的搬运成为可能,其中,上部的壳体半部和下部的壳体半部设有连接机构,其将上部的壳体半部与下部的壳体半部相连接。

稳定的容纳和可靠的搬运尤其通过瓶有利地布置在两个壳体半部本身之间来实现。瓶以其瓶体的上部的和下部的外壳件(Mantelteil)与相应的壳体半部相接触。其此外优选地刚好布置在两个、优选地与瓶外壳(Flaschenmantel)相匹配的壳体半部之间,其中,这两个壳体半部在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彼此间没有直接接触,而是仅经由连接机构或者在其它的实施形式中还单独借助于瓶来相互连接。

根据本发明,呼吸仪紧凑地来设计,使得容纳装置可容纳氧气瓶,也就是说抓住瓶。因为容纳装置容纳瓶,不需要特别的承载架。取消附加的框架的重量。通过紧凑的设计,可能简单地搬运至病人。容纳装置分成上部的和下部的壳体半部支持容纳不同长度和直径的瓶。同样,可使用不带有或带有集成的瓶头的瓶。该结构允许以较少操作可靠地且快速地执行瓶更换。瓶更换可如此来实施,使得这可在没有工具、不打开装置、或者特别的底座(Unterlage)的情况下实现。

呼吸仪可与不同的瓶直径相匹配。

在本发明的一设计方案中,把手布置在上部的壳体半部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在呼吸仪中设置有多个把手,其彼此间具有不同的定向,以使得不同的携带位置成为可能。

相应地,使在手中竖直的和水平的携带成为可能,使得在使用期间可根据在不同的携带位置之间的阻碍快速地来更换。

容纳装置可以以轻型结构方式、优选地由塑料材料来构造。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在呼吸仪中设置有带系统(Gurtsystem),其与容纳装置相连接并且使人机工程学的搬运成为可能,使得没有点负荷(Punktbelastung)在携带时产生。

呼吸仪与瓶的结合在此可取向成使得把手在与预定体积的瓶结合时位于重心中,使得人机工程学的、无摇摆的携带成为可能。此外,带系统使能够经由肩膀或在背上搬运并且救生员/急救医生的手是自由的。为了节省力的携带,重心靠近身体。

固定机构实施成使得在瓶更换时可竖直地移动瓶。借助于该功能原理,根据瓶尺寸,可在把手的中间位置之下移动整个系统的重心。因此可获得最佳的协调的携带情况。

该结合的表面设计成使得没有点负荷在携带时如在上面所提及的已知的系统中那样出现,而是力作用于较大的面上。

连接机构借助于优选地带有电的反磁体(Gegemagnet)的永磁体或带有断电部(Stromabschaltung)的电磁体的磁力、借助于张紧装置或借助于在容纳装置与瓶之间的摩擦配合、优选地气动地通过吸盘或通过带有容纳装置的软弹性塑料的材料配对将上部的壳体半部与下部的壳体半部相连接。

可设置有保护架(Schutzbuegel),其保证瓶头在安装状态中的保护。

如果没有使用带有集成的瓶头的瓶,则设置有附加的用于壳体和/或瓶的构件,其保证瓶头在安装状态中的保护,例如把手特别实施为保护架。

在上部的壳体半部上可布置有显示装置、电子接口或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可包括用于待呼吸病人的呼吸的传感装置。由此例如可监控和调节呼出的体积流量的呼吸体积流量、呼吸压力、CO2浓度和病人的另外的本身已知的测量及调节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呼吸仪设有成对的保持件(Halterungsmittel),其中,这对保持件相应包括保持元件,其可如此移动,使得这对保持件接合到对应的引导元件中。

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相应可以以螺栓的形式来构造,其垂直于瓶的纵向布置并且在相对的端部处沿着长孔来引导并且借助于预紧元件、优选地弹簧固定在第一位置中且可移动到第二位置中。

引导元件可构造成钩形,其彼此指离地布置,其中,引导元件在第二位置中是可克服的,使得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在引导元件中处于第一位置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布置在下部的壳体半部处而引导元件布置在基板上,其可与救援车中的病人担架、壁支架或存放处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引导元件布置在下部的壳体半部处而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布置在基板上,其可与救援车中的病人担架、壁支架或存放处相连接。

呼吸仪可设有松开机构(Auslösemechanismus),以便将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与引导元件分离。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呼吸仪的支架,其包括相应带有保持元件的成对的保持件,其可如此运动,使得这对保持件接合在对应的引导元件中,引导元件布置在救援车中的病人担架、壁支架或存放处处。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实施例参考附属附图来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以侧视图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形式的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

图2以侧视图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形式的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

图3以剖面图显示了根据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

图4以侧视图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形式的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

图5以剖面图显示了根据图4的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

图6以剖面图显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的瓶支架的细节视图;

图7a至7c相应以剖面图显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的瓶支架的另外的细节视图;

图8以侧视图显示了在翻开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

图9以侧视图显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的支架的细节视图;以及

图10a至10d相应以侧视图显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的另一支架的细节视图;以及

图11以侧视图显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的另一支架的细节视图;以及

图12a和12b相应以侧视图显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的另一支架的细节视图;

图1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的另一实施形式。

附图标记清单

1 呼吸仪

2 瓶

3 下部的壳体半部

4 上部的壳体半部

5 连接机构

6 把手

7 另一把手

7' 保护架

8 用于气体引导的构件的壳体区域

9 显示装置

10瓶头

11 壳体突出部(Gehäusevorsprung)

11' 壳体突出部

12用于导电的构件的壳体区域

13 电池

14 长孔

15 引导元件

16 基体

17 接口

18 弹簧

19 装置壁部

20 保持元件

21 电子构件

22 突出的元件

23 吸盘

24 磁体

25 底板

26 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现在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

呼吸仪1具有用于氧气瓶2的容纳装置,其形成呼吸仪1的下部的壳体半部3和上部的壳体半部4。这两个壳体半部3和4设有连接机构5,其将上部的壳体半部4与下部的壳体半部3相连接。

优选地,上部的壳体半部4和下部的壳体半部3由塑料材料制造,使得容纳装置以轻型结构方式来构造。

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形式借助于张紧装置实现了用于连接上部的壳体半部4与下部的壳体半部3的连接机构5,张紧装置在其长度上可与瓶2的不同的直径相匹配。

如在图1中所示,呼吸仪1具有第一把手6和第二把手7。第一把手6在此在瓶2的纵向上布置在上部的壳体半部4上并且允许以手水平地携带呼吸仪1。第一把手6利用两个壳体突出部11与上部的壳体半部4相连接,使得施加力的手可到达把手6之下且包围它。呼吸仪1和瓶2在此可取向成使得把手6在与预定体积的瓶结合时位于重心中,从而使人机工程学的、无摇摆的携带成为可能。对此,瓶2在插入上部的壳体半部4与下部的壳体半部3之内时在瓶轴线的方向被取向成使得整个装置的重心位于把手6的区域中。这当然可实施用于不同长度和重量分布的瓶2。

在上部的壳体半部4的上侧上显示装置9联接到第一把手6处。操作及显示装置9例如提供信息供呼吸仪1的运行使用,其中,其还可包括对于输入运行数据的可能性。此外,在壳体区域12之内可布置有无线通讯接口,其使能够在医院中、在救援车中或在救援直升机中进一步处理数据。对此,壳体区域12可被设计为空腔,以便容纳所需的电子装置。同样能够将显示装置9围绕水平轴线可摆动地与呼吸仪1相连接。显示单元9由此可根据操作者相对于呼吸仪1的位置被带到最佳的读取位置中。在显示单元9之下存在另一壳体区域8,在其中可布置有气体引导的构件,其用于病人的呼吸。

在相对的侧面上,在壳体突出部11'之后还可布置有电池13,其以电能供应上面所提及的电子部件。由于带有壳体区域8和12的壳体的设计,可将电子元件安置在壳体区域12中而将引导气体的构件安置在壳体区域8中,使得通过该壳体结构提供促进燃烧的氧气与作为潜在的点火源的电气部件的分离。

第二把手7垂直于第一把手6取向,从而使呼吸仪1的竖直的携带成为可能。此外,第二把手7布置在瓶头10的区域中并且用作保护架。因此,第二把手7保证瓶头10在安装状态中的保护。如果不使用带有集成的瓶头10的瓶,那么这尤其重要。但是也可考虑通过附加的构件、优选地保护架7'引起瓶头10的保护,其不同时用作把手。

呼吸仪1因此具有多个把手,其彼此间以不同的定向来布置,以便使不同的携带位置成为可能。相应地,使能够在手中竖直地和水平地承载,使得在使用期间可根据在不同的携带位置之间出现的阻碍快速地来更换。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在呼吸仪1中设置有带系统(未在图1中示出),其例如与上部的壳体半部4相连接。带系统使呼吸仪1的人机工程学的搬运成为可能,从而没有点负荷在携带时出现。此外,带系统使经由肩膀或在背上的搬运成为可能并且救生员/急救医生的手是自由的。为了节省力的携带,呼吸仪1的重心靠近身体。

参照图2下面来阐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式。

呼吸仪1又具有用于氧气瓶2的容纳装置,其形成呼吸仪1的下部的壳体半部3和上部的壳体半部4。这两个壳体半部3和4设有连接机构5,其借助于张紧带将上部的壳体半部4与下部的壳体半部3相连接。

第一把手6在瓶2的纵向上布置在上部的壳体半部4上并且允许呼吸仪1在施加力的手中的水平携带。第一把手6与在上部的壳体半部4上的第一壳体突出部11和第二壳体突出部11'相连接,使得施加力的手可到达把手6之下且包围它。

在壳体区域8上,在上侧上布置有操作及显示装置9。如上面已阐述的那样,显示装置9提供信息供呼吸仪1的运行使用并且允许运行数据的输入。显示装置9可借助于缆线或无线通讯接口不仅相互而且与外部的装置交换数据。此外,在第一壳体突出部11和/或第二壳体突出部11'内还可布置有另外的电子构件。

接下来参照图3再次来说明根据图2的呼吸仪1的结构。

图3显示通过上部的壳体半部4的剖面。在壳体区域8上的操作及显示装置9使能够简单地读取所显示的信息或输入运行数据。通过壳体区域8和12设计为空腔,产生在壳体中建立两个空间分离的区域的简单的可能性,其在气体引导的构件与电子装置之间建立已提及的气密的分离。壳体上部件的可直接置于瓶2上的部分可朝向上封闭壳体区域8和12而朝向下容纳且引导以张紧带的形式的连接机构5。

参照图4接下来来阐述本发明的一变体。

图5显示了通过根据图4的变体的上部的壳体半部4和下部的壳体半部3的剖面。在壳体区域8上的操作及显示装置9使能够简单地读取所显示的信息或输入运行数据。在该实施变体中,导电的构件和电池13安置在下部的壳体半部3中。在电子装置与气体引导的构件之间的分离在此完全实现。

在图6中显示容纳装置与带有不同直径的瓶的匹配。左边的图示以剖面图显示带有直径D的瓶2,其布置在下部的壳体半部3上。右边的图示以剖面图显示另一带有小于直径D的直径d的瓶2,其布置在下部的壳体半部3上。为了使能够插入带有不同直径的瓶2,突出的结构元件22布置在下部的壳体半部3上。

如在图6中所示,总共设置有三个突出的结构元件22,其中,其它数目的突出的结构元件22也是可能的,例如两个或四个。突出的结构元件22取向到下部的壳体半部3的纵向上并且例如可形成为下部的壳体半部3的集成的组成部分。但是也可考虑将突出的结构元件22与下部的壳体半部3相连接。容纳装置与带有不同直径的瓶的匹配的其它可能性例如可通过可充气的元件或通过用于插入的部件(例如塑料泡沫元件)来实现。此外,上面介绍的实现变体还可被应用于上部的壳体半部4。

瓶2必须固定在容纳装置中。对此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其参照图7a至7c接下来来阐述。

根据图7a,壳体与瓶之间的摩擦配合气动地通过吸盘23来形成。吸盘23例如布置在下部的壳体半部3上。

在图7b中显示,瓶2通过磁力来固定。为此,可使用带有电的反磁体的永磁体用于在瓶更换时取消法向力。同样设置成使用带有用于力取消的断电部电磁体24。

根据图7c,壳体与瓶之间的摩擦配合通过带有用于下部的壳体半部3和/或上部的壳体半部4的软弹性材料的材料配对以及贴靠的带 (其是连接机构5的组成部分)的张紧来形成。软弹性材料在此负责使下部的壳体半部3和/或上部的壳体半部4在连接机构5的张紧之后包围瓶,使得它固定在容纳装置中。

容纳装置分成上部的壳体半部4和下部的壳体半部3支持不同长度和直径的瓶的容纳。该结构允许以较少的操作可靠且快速地执行瓶更换。瓶更换可如此来实施,使得这可在没有工具、不打开装置、不从壁和承载支架或特别的底座中取出的情况下实现。这例如可根据图8来识别出,其显示了翻开的容纳装置。在插入瓶之后,上部的壳体半部4被放置在下部的壳体半部3之上且借助于连接机构5相互连接。

在使用呼吸仪1期间经常设置成,呼吸仪1与救援车中的病人担架、壁支架或存放处相连接,这需要支架。

对于支架的一可能性在图9中示出。图9显示带有基体16的呼吸仪1的下部的壳体半部3的视图,基体16与救援车或救援直升机中的病人担架、壁支架或存放处相连接。呼吸仪1借助于支架被与基体16相连接。

为了固定带有基体16的呼吸仪1,下部的壳体半部3设有成对的保持件。这对保持件相应包括保持元件20,其以螺栓的形式来构造,螺栓布置在瓶的纵向上。

在相对的端部处,保持元件20沿着长孔来引导并且借助于预紧元件、优选地弹簧固定在第一位置中且可移动到第二位置中。在下部的壳体半部3上的这对保持件接合到在基体16上的对应的引导元件15中。

参照图10a至10d来详细阐述保持元件20接合到在基体16上的引导元件15中。

保持元件20轴向支承在呼吸仪1中并且可沿着长孔14在装置壁部19中移动。如果呼吸仪1不位于壁支架的基体16中,设计为螺栓的保持元件20由于弹簧18的弹力而在长孔14的端部处的第一位置(止挡位置)处,如在图10a中所示。

如果现在将呼吸仪1插到壁支架的基体16中,如在图10b中所示,通过在壁支架处的引导元件15的几何轮廓将力施加到设计为螺栓的保持元件20上。由此,保持元件20沿着长孔14且逆着弹力运动。

如果观察到两个设计为螺栓的保持元件20时,则识别出,它们被移离彼此。保持元件20在钩形的引导元件15的外棱上滑动并且此然后由于弹力又沿着长孔14被压到另一方向上,如在图10c中所示。这两个保持元件20彼此相向运动。引导元件15因此可在保持元件20的第二位置中被克服,使得保持元件20在引导元件15中处于第一位置中。

如果现在尝试将呼吸仪1从支架中拉出,如在图10d中所示,则引导元件15的拉力作用到这两个保持元件20上,其又仅可沿着长孔14移动,从而发生力传递到壁支架上。如果在z方向(垂直于图画平面)上施加有力,则力经由引导元件15和侧向的装置壁部19来传递。

支架和锁止机构的对称的结构提供将呼吸仪1以不同的定向插到壁支架的基体16中的优点。此外,该机构具有该优点,即呼吸仪1不仅从上面而且在侧面可被插到壁支架中。因此对于使用者可能的是将呼吸仪1灵活地且人机工程学地以不同的定向安装在救援车辆或任何其它壁中。

如在图11中所示,壁支架的基体16在该实施例中装备有电触头作为在呼吸仪1的侧面或支承面处的接口17,经由其来给装置内部的蓄电池充电并且发生可能的数据传输。还可考虑借助于感应线圈充电。另外的气动的插接连接或接口可设置在壁支架中用于装置的氧气供应(未在图11中示出)。该连接例如可借助于现有的插接连接来实现。

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架的引导元件15不在支架的底板上而是在侧向的侧翼(Flanke)处来实现,如在图12a和图12b中所示。类似地,保持元件还布置在呼吸仪1的侧面处。

在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加载的、所引导的保持元件20和引导元件15互换,也就是说设计为螺栓的保持元件20位于壁支架处而引导元件在呼吸仪1处。

为了以一手将呼吸仪1从壁支架中取出,呼吸仪1装备有在把手6中的松开机构。该机构将两个设计为螺栓的保持元件20在长孔的方向上向上拉,见图10d,虚线的箭头。由此壁支架的引导元件被释放并且可取出呼吸仪1。该机构可借助于机械连接(例如鲍登拉索)而或还例如气动的、磁性的、液压的电气连接来操纵。在将呼吸仪1从壁支架中取出时,使电接触和气动接触分离。

在带有互换的设计为螺栓的保持元件20和引导元件的实施例的情况中,代替在呼吸仪1中,松开机构位于壁支架中。使用者在该实施方案中首先操纵在壁支架处的松开机构,那好抓住呼吸仪1并且从壁支架中抬起。为了还在该实施例中在打开保持机械之后确保呼吸仪1的单手取出和可靠的定位,呼吸仪1在水平的和竖直的位置中被动地被保持在壁支架中。为此使用保持机械(例如通过钩机械地、磁性地或电气地),其在锁止打开时保持呼吸仪1。

为了防止由使用者不注意地打开锁止,松开机构必须在打开之后时间延迟地又关闭几秒或者通过与松开机构相连接的指示器使相应的状态明显可见。指示器例如可机械地(由松开机构移动的、色彩强调的信号发生器)或者电气地(由松开机构控制的报警信号灯)来实施。

壁支架的在上面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原理还可应用于在担架处的可灵活装配的支架。为此承担保持和锁止的原理。附加地,支架是可折叠的,使得其节省空间地在不使用时贴靠在担架处。担架与支架之间的连接例如可通过螺栓连接实现。

在图13中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呼吸仪的另一实施形式。瓶2位于下部的壳体半部3与上部的壳体半部4之间,其中,呼吸仪1集成到上部的壳体半部4中。在上部的壳体半部4的上侧处存在把手6。下部的壳体半部3由环形的保护架7'构成,其在瓶2的区域中通过底板25来加强。借助于两个固定带26和将固定带26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机构5,瓶2被保持在壳体半部3、4之间。通过与底板25连接的环形的保护架7',得到下部的壳体半部3的特别简单的结构。通过在长度中可简单地匹配的固定带26,带有不同直径的瓶2可特别简单地与固定带1相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