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笼快捷吊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1153发布日期:2018-06-22 23:33阅读:19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笼快捷吊筋。



背景技术:

随着城区建设的高速发展及建设用地的锐减,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地下空间的应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深基坑也随之越来越多。作为深基坑支护的一种主要方式,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自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直接在现场桩位上就地成孔,吊放钢筋笼后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按其成孔方法的不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灌注孔桩和挖孔扩底灌注桩等。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主要施工工序为:测放桩位、成孔、清孔、吊放钢筋笼、钢筋笼定位、二次清孔、浇筑混凝土、成桩。钢筋笼吊放后定位时,水平方向一般采用限位块将钢筋笼固定在桩孔内居中位置,竖直方向为保证钢筋笼顶(或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常见的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在钢筋笼顶部焊接吊筋,通过调整吊筋的长度达到控制钢筋笼顶(或底)标高的目的。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钢筋笼吊筋通常用一定长度的热轧光圆钢筋来制作,吊筋为“n”型,下端与钢筋笼直接焊接,浇筑混凝土时吊筋不回收,这种方法定位钢筋笼存在以下两个弊端:一是吊筋制作、焊接费时费力,不可回收造成材料浪费;二是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得不到有效控制。另一种做法是用钢筋笼的主筋制作吊钩,吊钩顶部做吊环,通过横杠将钢筋笼挂在孔口,下部为开口挂钩,混凝土浇筑完成可将吊钩回收重复利用,该种方法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挂钩到吊环之间距离固定,不便于调整钢筋笼顶标高;二是下部挂钩为敞开型,易“脱钩”;三是浇筑混凝土时若钢筋笼上浮,无法及时察觉并采取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筋笼快捷吊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多次利用。

钢筋笼快捷吊筋包括吊筋主筋、第一吊筋套筒、第二吊筋套筒和挂掉机构,所述的吊筋主筋的一端设置为外螺纹,吊筋主筋带有外螺纹的一端的穿过挂掉机构,第一吊筋套筒设置有内螺纹,并配装在吊筋主筋设置有外螺纹的一端,所述的挂掉机构的一端与第二吊筋套筒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吊筋套筒与吊筋主筋固定连接;所述的挂掉机构包括穿杠孔和吊车起吊孔,吊车起吊孔设置在穿杠孔下方,所述的穿杠孔包括左穿杠孔和右穿杠孔,左穿杠孔和右穿杠孔左右对称分布在吊筋主筋左右两侧,所述的吊车起吊孔包括左吊车起吊孔和右吊车起吊孔,左吊车起吊孔和右吊车起吊孔左右对称设置在吊筋主筋的两侧。

优选的,吊筋主筋为精轧螺纹钢,通过旋转第二吊筋套筒调节吊筋主筋的长度。

优选的,第二吊筋套筒设置有内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吊筋主筋配合。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多次循环利用,脱离钢筋笼方便快速,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不会“上浮”。采用螺纹固定,安装牢固,不易脱沟;并且设置有吊车吊孔和穿杠孔方便拆卸,即可满足机械拆卸又能满足人工拆卸,操作方便。减少人工劳动力,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钢筋笼快捷吊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钢筋笼1、钢筋笼主筋2、第一吊筋套筒3、吊筋主筋4、挂掉机构5、第二吊筋套筒6、左吊车起吊孔71、右吊车起吊孔72、左穿杠孔81、右穿杠孔8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钢筋笼快捷吊筋包括吊筋主筋4、第一吊筋套筒3、第二吊筋套筒6和挂掉机构5,所述的吊筋主筋4的一端设置为外螺纹,吊筋主筋4带有外螺纹的一端穿过挂掉机构5,第一吊筋套筒3设置有内螺纹,并配装在吊筋主筋4设置有外螺纹的一端,所述的挂掉机构5的一端与第二吊筋套筒6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吊筋套筒6与吊筋主筋4固定连接。吊筋主筋4为精轧螺纹钢,通过旋转第二吊筋套筒6调节吊筋主筋4的长度,第二吊筋套筒4设置有内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吊筋主筋4配合。

挂掉机构5包括穿杠孔和吊车起吊孔,吊车起吊孔设置在穿杠孔下方,所述的穿杠孔包括左穿杠孔81和右穿杠孔82,左穿杠孔81和右穿杠孔82左右对称分布在吊筋主筋4左右两侧,所述的吊车起吊孔包括左吊车起吊孔71和右吊车起吊孔72,左吊车起吊孔71和右吊车起吊孔72左右对称设置在吊筋主筋4的两侧。

工作原理:将上述所述的钢筋笼快捷吊筋配装好后,将挂掉机构5中的左吊车起吊孔71和右吊车起吊孔72通过绳索与吊车固定,吊车吊起钢筋笼快捷吊筋使得第一吊筋套筒3的一端与地下的钢筋笼主筋2垂直对齐,将第一吊筋套筒3与钢筋笼主筋2相接,配装牢固后,完成整个固定过程。当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将通过人工或者吊车拆卸整个钢筋笼快捷吊筋,使得第一吊筋套筒3与钢筋笼主筋分离,完成拆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