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贯入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1138发布日期:2018-06-22 23:33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贯入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贯入度是指在地基土中用重力击打贯入体时,贯入体进入土中的深度。贯入体可以是桩,也可以是一定规格的钢钎。进行贯入测试的目的是通过贯入度判断地基土的软硬程度,从而确定桩基或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在预制混凝土方桩施工过程中,终止沉桩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时,需要观察最后锤击3阵(桩机锤击10击为1阵,3阵是30击(最后三阵平均贯入度不大于30mm,第三阵桩下沉小于20mm,并且三次十锤的贯入度不能递增))的平均贯入度。

现有技术中贯入度的控制是目测贯入体达到贯入度后,在桩机施工的情况下由工人用粉笔在贯入体上粗略划线,该种划线方法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导致工人受伤。

因此,如何降低贯入度控制的危险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贯入度控制装置,以降低贯入度控制的危险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贯入度控制装置,包括:

用于在贯入体上划线的划线装置;

刻度盘,所述刻度盘为矩形刻度盘,所述刻度盘上设置有与所述划线装置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刻度盘上设置有刻度槽,所述划线装置与所述刻度槽配合,所述刻度槽沿所述刻度盘的宽度方向平行布置;

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刻度盘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贯入度控制装置中,所述划线装置为海绵块,所述海绵块凸出于所述刻度槽。

优选的,在上述贯入度控制装置中,所述刻度槽包括沿所述刻度盘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的通孔,相邻所述刻度槽之间的距离为1cm-5cm。

优选的,在上述贯入度控制装置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5mm。

优选的,在上述贯入度控制装置中,位于所述刻度盘的长度方向两端的所述刻度槽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3-8mm。

优选的,在上述贯入度控制装置中,所述刻度盘的长度为500-600mm,所述刻度盘的宽度为80-150mm,所述刻度盘的厚度为30-50mm。

优选的,在上述贯入度控制装置中,所述手柄的长度为800-900mm。

优选的,在上述贯入度控制装置中,还包括:

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刻度盘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贯入度控制装置中,所述加强杆与所述手柄之间的夹角为30-60°。

优选的,在上述贯入度控制装置中,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手柄末端的橡胶把手。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入度控制装置,包括划线装置、刻度盘和手柄。本方案提供的贯入度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在贯入体上的准确划线,同时通过手柄操作刻度盘与划线装置,使得在划线的过程中能够使工作人员与贯入体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从而降低了贯入度控制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贯入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刻度盘,2、手柄,3、橡胶把手,4、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贯入度控制装置,以降低贯入度控制的危险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贯入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贯入度控制装置,包括划线装置、刻度盘1和手柄2。

划线装置用于在贯入体上划线,能够在贯入体上留下痕迹,方便工人查看。

刻度盘1为矩形刻度盘,刻度盘1上设置有刻度槽,划线装置与刻度槽配合,刻度槽具有多条,且刻度槽沿刻度盘1的宽度方向平行布置。

刻度盘1上设置有与划线装置配合的安装槽,划线装置安装于刻度盘1的安装槽。

手柄2与刻度盘1连接。在划线装置的划线过程中,手柄2能够使工人距离贯入体一定的距离,降低对工人造成伤害的可能。

工作人员操作手柄2,通过划线装置在贯入体上划线。刻度盘1上的刻度槽为划线装置提供了划线标准,提高了划线的准确性。

本方案提供的贯入度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在贯入体上的准确划线,同时通过手柄2操作刻度盘1与划线装置,使得在划线的过程中能够使工作人员与贯入体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从而降低了贯入度控制的危险性。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划线装置为海绵块,海绵块凸出于刻度槽。海绵块内吸附有具有颜色的染色剂,能够在贯入体的表面留下痕迹,且痕迹清洗明了,便于统计。为了保证每个刻度槽都能留下痕迹,优选的,需要海绵块凸出于刻度槽,海绵块凸出于刻度槽的厚度至少为1-3cm。

本方案中采用海绵块作为划线装置,通过海绵块与贯入体接触按压即可实现划线,该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人划线的人工劳动强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通过粉笔划线的方式,一次划线能够划出多根刻度线,从而节省了划线操作的时间,提高了贯入体控制的效率,且操作准确可靠。

划线装置还可以为粉笔,粉笔嵌入刻度槽内。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海绵块的尺寸与安装槽的尺寸相等,即海绵块为一整块海绵块。

海绵块还可以为多块海绵块,多个海绵块的尺寸之和与安装槽的尺寸相等。

优选的,海绵块与安装槽过盈配合。

刻度槽包括沿刻度盘1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的通孔,相邻刻度槽之间的距离为1cm-5cm。优选的,相邻刻度槽之间的距离为1cm,即在贯入体上画出的线条之间的距离为1cm。相邻刻度槽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为1.5cm、2cm、2.5cm、3cm、3.5cm、4cm、4.5cm或者5cm。

通孔的直径为2-5mm。划线装置在贯入体上形成多个尺寸为2-5mm的点,多个点组成一条线。优选的,通孔的直径为3mm。

位于刻度盘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刻度槽的通孔的直径为3-8mm。优选的,位于刻度盘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刻度槽的通孔的直径为5mm。

位于刻度盘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刻度槽的通孔直径大于位于中间的刻度槽的通孔的直径,该种设计方式能够对相邻两次画出的线进行区分,方便对贯入度的控制。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刻度盘1的长度为500-600mm,刻度盘1的宽度为80-150mm,刻度盘1的厚度为30-50mm。优选的,刻度盘1的长度为520mm,宽度为100mm,厚度为50mm,而位于刻度盘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刻度槽之间的距离为500mm,相邻刻度槽之间的距离为1cm,该实施例中,贯入度控制装置的最大量度为50cm,分度值为1cm。

优选的,在贯入体进场施工前做好标记,工人不需要在桩机作业情况下靠近,保证了贯入度控制的安全性。

手柄2的长度为800-900mm,该距离能够有效避免工人受伤。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手柄2为长度850mm且直径30mm为的圆管,圆管的厚度为3mm。

本方案提供的贯入度控制装置还包括加强杆4。加强杆4能够对手柄2与刻度盘1的连接起到加固的作用。加强杆4一端与手柄2连接,另一端与刻度盘1连接。优选的,加强杆4的个数为两根,且分别位于手柄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两个加强杆4相对于手柄2对称布置。

加强杆4与手柄2之间的夹角为30-60°。优选的,加强杆4与手柄2之间的夹角为45°。

本方案提供的贯入度控制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手柄2末端的橡胶把手3。橡胶把手3能够增大工人的手与手柄2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划线过程中贯入度控制装置脱落,进一步提高了贯入度控制的安全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