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1149发布日期:2018-06-22 23:3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连续墙,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受施工场地和施工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地下空间工程的实施与城市交通及周边环境的矛盾日趋严重。现浇混凝土地下连续墙钢筋的制作及安装对着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速度、占地面积以及环境均会产生影响。现有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预制地下连续墙的方式进行工厂化预制,不仅可以提高基坑支护施工速度,而且可以减少光、尘等环境污染。

然而,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增加,预制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问题越来越突出,现有预制地下连续墙接头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树根桩、现浇钢筋混凝土接头。

现有的放渗水方案的防渗水性能不佳,施工难度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以解决防渗水性能不佳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用于沿水平方向连接第一地墙与第二地墙,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翼缘板、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翼缘板、第一腹板结构和第二腹板结构;所述第二翼缘板与所述第一翼缘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处于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所述第二腹板结构处于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

所述第一翼缘板连接所述第一地墙,所述第二翼缘板连接所述第二地墙,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地墙的凹型空间;

所述第一地墙与所述第二地墙连接时,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均插入所述凹型空间内,且插入至所述第一腹板结构,以在所述第二翼缘板与第一腹板结构间形成空腔。

可选的,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腹板和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腹板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加劲板处于两个所述第一腹板之间,且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腹板,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一加劲板的第一端均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翼缘板,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一加劲板的第二端均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翼缘板,所述第一加劲板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一翼缘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劲板设有第一通孔。

可选的,所述第二腹板结构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腹板和第二加劲板,所述第二腹板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所述第二加劲板处于两个所述第二腹板之间,且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腹板,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二加劲板的第一端均连接一个所述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二加劲板的第二端均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二加劲板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二翼缘板。

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劲板设有第二通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腹板结构的朝向所述第二地墙的一侧设有第一T型板,所述第二腹板结构的朝向所述第一地墙的一侧设有第二T型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翼缘板的末端设有朝向外侧的上翻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翼缘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地墙的第一水平钢筋的外侧,所述第二翼缘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地墙的第二水平钢筋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通过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地墙的凹型空间;以及在所述第二翼缘板与第一腹板结构间形成空腔,使得钢板间形成闭合区间,在此基础上浇筑的接头空腔混凝土,可以形成可靠的钢板和混凝土多道防水,有效提高防渗水性能,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质量易控,施工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地下连续墙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翼缘板;

11-上翻部;

2-第二翼缘板;

3-第一腹板结构;

31-第一腹板;

32-第一加劲板;

33-第一通孔;

34-第一T型板;

4-第二腹板结构;

41-第二腹板;

42-第二加劲板;

43-第二通孔;

44-第二T型板;

5-第一地墙;

51-第一水平钢筋;

52-第一纵向钢筋;

53-第一箍筋;

54-混凝土;

6-第二地墙;

61-第二水平钢筋;

62-第二纵向钢筋;

63-第二箍筋;

64-混凝土;

7-地下连续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和图2可以理解为基于水平截面的图。

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用于沿水平方向连接第一地墙5与第二地墙6,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翼缘板1、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翼缘板2、第一腹板结构3和第二腹板结构4。

所述第二翼缘板2与所述第一翼缘板1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腹板结构3处于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1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1;所述第二腹板结构4处于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2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2。所述第一翼缘板1连接所述第一地墙5,所述第二翼缘板2连接所述第二地墙6。

第一翼缘板1与第一腹板结构3,以及第二翼缘板2与第二腹板结构4分别形成H型钢板结构,翼缘板和腹板结构可焊接组成。

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1与所述第一腹板结构3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地墙6的凹型空间。凹型空间,可以理解为用于供第二翼缘板2插入的空间。

所述第一地墙5与所述第二地墙6连接时,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2均插入所述凹型空间内,且插入至所述第一腹板结构3,以在所述第二翼缘板2与第一腹板结构3间形成空腔。

基于所述空腔,可以在钢板间形成一闭合区间,在此基础上浇筑的接头空腔混凝土,可以形成可靠的钢板和混凝土多道防水,有效提高防渗水性能。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腹板结构3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腹板31和第一加劲板32,所述第一腹板31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加劲板32处于两个所述第一腹板31之间,且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腹板31,所述第一腹板31与所述第一加劲板32的第一端均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翼缘板1,所述第一腹板31与所述第一加劲板32的第二端均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翼缘板1,所述第一加劲板32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腹板31与所述第一翼缘板1。

所述第二腹板结构4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腹板41和第二加劲板42,所述第二腹板41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所述加劲板32处于两个所述第二腹板41之间,且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腹板41,所述第二腹板41与所述第二加劲板42的第一端均连接一个所述第二翼缘板2,所述第二腹板41与所述第二加劲板42的第二端均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翼缘板2,所述第二加劲板42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二腹板41与所述第二翼缘板2。

腹板结构中的两个腹板可分别与加劲板焊接,腹板、加劲板分别与翼缘板焊接,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劲板32以及第二加劲板42的数量可以为不止一个,不止一个第一加劲板32之间间隔设置,不止一个第二加劲板42之间间隔设置,可以有效增强型钢接头刚度。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劲板32设有第一通孔33,第二加劲板42设有第二通孔43。通过第一通孔33与第二通孔43,便于使得后期浇筑混凝土能够更好的流通形成贯穿混凝土的型钢混凝土结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腹板结构3的朝向所述第二地墙6的一侧设有第一T型板34,所述第二腹板结构4的朝向所述第一地墙5的一侧设有第二T型板44。

通过以上T型板,增加了连接结构对现浇混凝土的咬合力,提高型钢与混凝土的摩擦力,也进一步增加了预制地下连续墙接头地下水渗流路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翼缘板1的末端设有朝向外侧的上翻部11。通过上翻部11,便于后期钢板嵌入施工操作和紧密连接,使预制墙连接结构紧密连接起来,避免发生错缝连接,增加绕流风险。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翼缘板1连接于所述第一地墙5的第一水平钢筋51的外侧,所述第二翼缘板2连接于所述第二地墙6的第二水平钢筋61的内侧。翼缘板与钢筋可采用等强度连接。

第一翼缘板1可与第一地墙5的钢筋笼的第一水平钢筋51焊接连接,且焊接在第一水平钢筋51的外侧,即钢筋笼迎土面和迎坑面的横向水平钢筋外表面。第二翼缘板2可与第二地墙6的钢筋笼的第二水平钢筋61焊接连接,且焊接在第二水平钢筋61的内侧,即钢筋笼迎土面和迎坑面的横向水平钢筋内表面。

此外,第一地墙5还可包括第一纵向钢筋52和第一箍筋53,以及所浇筑的混凝土54。第二地墙6还可包括第二纵向钢筋62和第二箍筋63,以及所浇筑的混凝土64。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地下连续墙的示意图。

请参考图3,多个如前文所示的地墙互相拼接,可连接呈环,已形成如图所示的地下连续墙7。在连接结构的实施过程中,也可实现其他任意结构的地下连续墙,非仅限于图3所示的结构。

进一步的,地墙可包括两种,对于第一类地墙,地墙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翼缘板1与第一腹板结构3,其也可理解为凹型接头地墙;对于第二类地墙,地墙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二翼缘板1与第二腹板结构4,其也可理解为凸型接头地墙,凹型接头地墙可与凸型接头地墙连接。

地下连续墙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工期短、工程质量有保证的新颖施工工艺。对于现有的基坑工程开挖深度逐渐增加,地下连续墙防水漏水要求越来越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通过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地墙的凹型空间;以及在所述第二翼缘板与第一腹板结构间形成空腔,使得钢板间形成闭合区间,在此基础上浇筑的接头空腔混凝土,可以形成可靠的钢板和混凝土多道防水,有效提高防渗水性能,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质量易控,施工简便的优点。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使用了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S11:分别垂直吊放连接有第一翼缘板与第一腹板结构的第一地墙以及连接有第二翼缘板与第二腹板结构的第二地墙,以形成所述空腔。

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一幅槽段成槽结束之后紧接着垂直吊放预制的地墙入槽安放。同时相邻预制的地墙在成槽好之后陆续吊放。成槽机成相邻一幅槽段应和已放入的预制的连接结构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以免碰撞连接结构,原则上应该先吊放凹型接头地墙,再吊放凸型接头地墙,便于预制地下连续墙垂直度控制,中间闭合幅应先成槽吊放,避免成槽累计误差现象发生,使最终闭合幅难以下放,接头连接难以操作。

S12:对所述空腔外的第二翼缘板、第一翼缘板、第一腹板结构,以及第二腹板结构中至少之一进行钻孔。钻孔之后,还可包括:对钻出的孔进行清孔处理。即: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清孔,可减少因孔壁的泥皮夹杂影响接头混凝土质量,避免冷缝夹泥发生渗流现象。

S13: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需的地墙及其连接结构均完成以上步骤。

S14: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地下连续墙。具体的,可通过压密注浆对墙侧墙底注浆,对墙体和槽壁间的空隙填充增加摩阻力。

此外,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进行迎坑面内侧钢板的连续焊接,从而形成可靠的钢板和混凝土的多道防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及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通过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地墙的凹型空间;以及在所述第二翼缘板与第一腹板结构间形成空腔,使得钢板间形成闭合区间,在此基础上浇筑的接头空腔混凝土,可以形成可靠的钢板和混凝土多道防水,有效提高防渗水性能,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质量易控,施工简便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