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78626发布日期:2018-06-02 02:5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品技术的领域。

技术背景

湿癣是一种病名,皮肤湿疡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色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其里亦有虫。”该病多因风湿热邪侵入肌肤而成。证见患处皮肤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面不断扩大,皮内似虫行。

目前用于治疗湿癣等顽固性皮肤病较有效的西药有:乙亚胺、乙双吗啉等免疫抑制剂;较有效的中药,如克银丸、青黛丸等。这些现有常用药品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虽然能使牛皮癣病症较快消失,但易诱发其他疾病,且治标不治本,易于复发。其疗效均不够理想,停药后易复发;西药化学制品副作用大,长期使用有的会使白细胞减少,甚至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有的造成红皮病或剥脱性皮炎等不可逆的病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外用制剂具有祛风止痒,攻毒杀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癣,疗效明显,易根治,治疗周期短,无副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按照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半风荷350-450份、苦参350-450份、白癣皮150-250份、土荆皮150-250份、黄柏150-250份和青黛50-150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中,按照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半风荷380-420份、苦参380-420份、白癣皮180-220份、土荆皮180-220份、黄柏180-220份和青黛80-120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中,按照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半风荷400份、苦参400份、白癣皮200份、土荆皮200份、黄柏200份和青黛100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中,所述外用制剂为贴剂或膏剂。

前述的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中,所述外用制剂为贴剂时,还包括基质,所述基质按重量份计算,由山梨醇60-80份、甘油70-90份、硬脂酸70-90份、硬脂60-80份、黄凡士林20-40份、蔗糖硬脂酸酯5-15份、羊毛脂15-25份、聚山梨酯70-90份、苯甲酸3-9份和羟苯乙酯1-2份组成。

前述的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中,所述基质按重量份计算,由山梨醇65-75份、甘油75-85份、硬脂酸75-85份、硬脂65-75份、黄凡士林25-35份、蔗糖硬脂酸酯8-12份、羊毛脂18-22份、聚山梨酯75-85份、苯甲酸5-7份和羟苯乙酯1.2-1.8份组成。

前述的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中,所述基质按重量份计算,由山梨醇70份、甘油80份、硬脂酸80份、硬脂70份、黄凡士林30份、蔗糖硬脂酸酯10份、羊毛脂20份、聚山梨酯80份、苯甲酸6份和羟苯乙酯1.5份组成。

前述的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中,所述贴剂这样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半风荷、苦参、白癣皮、土荆皮、黄柏和青黛,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7-9倍量水,煎煮1.5-2.5小时,第二次加5-7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8-82℃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浸膏,得A品;

(2)取山梨醇、甘油,加入A品中,加热至78-82℃,使溶解,得B品;

(3)另取硬脂酸、硬脂、黄凡士林、聚山梨脂、羊毛脂、蔗糖硬脂酸酯加热至78-82℃,使熔融,得C品;

(4)C品与B品混合乳化10-20分钟,78-82℃保温25-35分钟,加入苯甲酸、羟苯乙酯,混匀,灌装,即得。

前述的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中,所述的膏剂这样制备:半风荷、苦参、白癣皮、土荆皮、黄柏和青黛,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6-10倍量水,煎煮1.5-2.5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5-85℃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浸膏,即得。

前述的治疗湿癣的外用制剂中,所述的膏剂这样制备:半风荷、苦参、白癣皮、土荆皮、黄柏和青黛,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5-85℃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浸膏,即得。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贴剂由半风荷、苦参、白癣皮、土荆皮、黄柏和青黛制备而成。其中,半枫荷,中药名。为梧桐科植物异叶翅子木的根或茎枝,性味:味甘,性温。功效:祛风湿、舒筋活血。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扭挫伤;外用治刀上出血。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主治: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白癣皮,多年生宿根草本,全株有强烈香气。白癣皮,多年生宿根草本,全株有强烈香气。性味:苦咸,寒。归经:入脾、胃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瘌,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等症。土荆皮为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kamepferi Gord.)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归肺、脾经。【功效】杀虫,止痒。【主治】治疥癣瘙痒。黄柏(huáng bò),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性味:味苦,性寒。归经:肾、膀胱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青黛,中药名。为爵床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性味:咸,寒。归经:归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本发明采用上述原料制成外用制剂,方中半风荷气微,味涩,有祛风除湿功效,用于风疹,皮肤瘙痒;苦参味苦、性寒,本品极苦性寒,最为清燥,能祛风毒,清湿热、消肿毒、杀疥虫;二者共为君药。白癣皮苦、寒,燥湿清热,祛风止痒,为湿热疮疡常用之品;土荆皮味辛、性温,有止痒杀虫、疗癣之效,共为臣药。黄柏味苦,性寒,能燥湿邪;青黛咸、寒,能清热解毒、治湿癣;共为佐使药。诸药相伍,共凑祛风止痒,攻毒杀虫之效。

本发明制备贴剂时,所用基质由山梨醇、甘油、硬脂酸、硬脂、黄凡士林、蔗糖硬脂酸酯、羊毛脂、聚山梨酯、苯甲酸和羟苯乙酯制备而成。其中,山梨糖醇,别名山梨醇。英文名Sorbitol、D-Glucitol、Sorbol、D-Sorbitol。分子式是C6H14O6,分子量为182.17。为白色吸湿性粉末或晶状粉末、片状或颗粒,无臭,用作牙膏、化妆品、烟草的调湿剂。甘油,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是一种有机物。在医学方面,用以制取各种制剂、溶剂、吸湿剂、防冻剂和甜味剂,配剂外用软膏或栓剂等。硬脂酸,即十八烷酸,广泛用于制化妆品、塑料耐寒增塑剂、脱模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橡胶硫化促进剂、防水剂、抛光剂、金属皂、金属矿物浮选剂、软化剂、医药品及其他有机化学品。硬脂是一种化学物质,分子式是C57H110O6,用作食品乳化剂。也用于化妆品,肥皂和蜡烛等行业。黄凡士林为淡黄色或黄色均匀的软膏状物;无臭或几乎无臭;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蔗糖硬脂酸酯,英文名称:Sucrose stearate ester,无色或微黄色黏稠液体或粉末,无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可作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增溶剂和润肤剂等。用于化妆品、食品、医药工业作乳化剂,作食品乳化剂和食品保鲜剂时用量为1~1.5g/kg。还可用于洗涤剂,纤维加工、农牧业及罐头制品等。羊毛脂是附着在羊毛上的一种分泌油脂,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软膏状物;有黏性而滑腻;臭微弱而特异。在氯仿或乙醚中易溶,在热乙醇中溶解,在乙醇中极微溶解。羊毛脂可以让皮肤光滑柔嫩。医药上用于配制风湿膏,氧化锌橡皮膏及软膏基料。化妆品级羊毛脂可用于冷霜,防皱霜,防裂膏,洗头膏,护发素,发乳,唇膏及高级香皂等。常用作油包水型乳化剂,是优良的滋润性物质。可使因缺少天然水分而干燥或粗糙的皮肤软化并得到恢复。聚山梨酯为淡黄色至橙黄色的粘稠液体,有温热感,用做注射液及口服液的增溶剂或乳化剂;胶囊剂用分散剂;软膏剂用乳化剂和基质;栓剂用基质等。在食品工业中用做乳化剂。苯甲酸为具有苯或甲醛的气味的鳞片状或针状结晶,苯甲酸可以制作苯甲酸水杨酸软膏,苯甲酸水杨酸软膏是以苯甲酸、水杨酸为主要原料,加入羊毛脂、黄凡士林制成的药剂。其中,苯甲酸与水杨酸联合,可以治疗成人皮肤真菌病,浅部真菌感染如体癣、手癣及足癣等疾病。4-羟基苯甲酸乙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用作食物、药物和化妆品的防腐剂。

本发明采用以上原料按照本发明配比制成药物贴膏基质,用该基质制成的药物贴剂塑性好,活动时无拉扯皮肤感觉,且容易剥离,无疼痛感,剥离后皮肤无异常状况。

治疗实例统计

1 患者及方法

1.1患者 38例湿癣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27—70岁,平均47岁。

1.2 治疗方法

1.2.1 涂抹本发明药物1(按实施例1进行制备)每日3次。

1.2.2疗程 20d为观察时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糜烂等变化。

1.4 有效标准 治愈:皮肤瘙痒、患处皮肤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面不断扩大,皮内似虫行等症状完全失。有效:以上症状缓解或减轻,患处外观部分恢复正常;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疗效

治疗20天后,对治愈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本发明药物能治疗湿癣发作的皮肤瘙痒、患处皮肤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面不断扩大,皮内似虫行等,疗效肯定。

3 部分实例

刘某,女,38岁,湿疹患者1年,患处皮肤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使用本发明药物10天后,明显好转,瘙痒和糜烂明显减轻,20天后完全恢复,患处皮肤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消失。

王某,男,35岁,湿疹患者3个月,皮肤瘙痒、患处皮肤潮红。使用本发明药物20天后完全恢复,皮肤瘙痒和患处皮肤潮红消失。

刘某,男,25岁,湿疹患者1年,患处皮肤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面不断扩大,皮内似虫行。使用本发明药物20天后完全恢复,无触痛,不适感消失。

刘某,女,37岁,湿疹患者1年。患处皮肤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面不断扩大,皮内似虫行。使用本发明药物20天后完全恢复,无触痛,不适感消失。

王某,52岁,湿疹患者1年,患处皮肤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使用本发明药物10天后,明显好转,瘙痒和糜烂明显减轻,20天后完全恢复,患处皮肤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消失。

实验例2:性能研究

1 研究项目:本发明药物,按实施例1进行制作。

2 黏贴性试验。

持黏力的测定 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ⅩⅡ E 贴膏剂黏附力测定法(第二法持黏力的测定)测定,结果见表3;

剥离强度 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ⅩⅡ E 贴膏剂黏附力测定法(第三法剥离强度的测定)测定,结果见表2。

结论:本发明药物黏贴性均符合要求,黏性适中,膏体塑性较好,亲合力强,对皮肤刺激性小。

3 皮肤刺激性试验。

请20位专业人员进行不记名感觉评分,百分制,取几何平均值。结果见表3.

评分如表5:

由表可知,本发明药物性能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祛风止痒,攻毒杀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癣。本发明药物贴膏基质制成的药物贴剂塑性好,活动时无拉扯皮肤感觉,且容易剥离,无疼痛感,剥离后皮肤无异常状况。 采用本发明药物贴膏基质制成的贴剂,不仅具有祛风止痒,攻毒杀虫的功效,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好的特点。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药物浸膏配方:半风荷400g、苦参400g、白癣皮200g、土荆皮200g、黄柏200g和青黛100g。

基质配方:山梨醇70g、甘油80g、硬脂酸80g、硬脂70g、黄凡士林30g、蔗糖硬脂酸酯10g、羊毛脂20g、聚山梨酯80g、苯甲酸6g和羟苯乙酯1.5g。

贴剂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半风荷、苦参、白癣皮、土荆皮、黄柏和青黛,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8-82℃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浸膏,得药物浸膏,即A品;

(2)取山梨醇、甘油,加入A品中,加热至78-82℃,使溶解,得B品;

(3)另取硬脂酸、硬脂、黄凡士林、聚山梨脂、羊毛脂、蔗糖硬脂酸酯加热至78-82℃,使熔融,得C品;

(4)C品与B品混合乳化15分钟,78-82℃保温30分钟,加入苯甲酸、羟苯乙酯,混匀,灌装,即得。

用法用量:外用,涂于患处,每个4-6h涂抹一次。

实施例2

药物浸膏配方:半风荷420g、苦参420g、白癣皮220g、土荆皮220g、黄柏220g和青黛120g。

基质配方:山梨醇75g、甘油85g、硬脂酸85g、硬脂75g、黄凡士林35g、蔗糖硬脂酸酯12g、羊毛脂22g、聚山梨酯85g、苯甲酸7g和羟苯乙酯1.8g。

贴剂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半风荷、苦参、白癣皮、土荆皮、黄柏和青黛,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9倍量水,煎煮2.5小时,第二次加7倍量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8-82℃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浸膏,得药物浸膏,即A品;

(2)取山梨醇、甘油,加入A品中,加热至78-82℃,使溶解,得B品;

(3)另取硬脂酸、硬脂、黄凡士林、聚山梨脂、羊毛脂、蔗糖硬脂酸酯加热至78-82℃,使熔融,得C品;

(4)C品与B品混合乳化20分钟,78-82℃保温35分钟,加入苯甲酸、羟苯乙酯,混匀,灌装,即得。

用法用量:外用,涂于患处,每个4-6h涂抹一次。

实施例3

膏剂配方:半风荷380g、苦参380g、白癣皮180g、土荆皮180g、黄柏180g和青黛80g。

半风荷、苦参、白癣皮、土荆皮、黄柏和青黛,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8-82℃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浸膏,即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