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听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8871发布日期:2018-07-13 17:4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急诊科用听诊器。



背景技术:

在医疗器械听诊器是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生的必备工具,心血管方面,可以用来听心率,心音,血管杂音等,量血压也得用听诊器;呼吸系统方面,可以用来听肺的呼吸音,判别肺内病变;也可以用来听诊胎儿的心音等;听诊器是判别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必备的。

然而,目前的声学听诊器在去除摩擦噪声方面存在缺陷,普通声学听诊器的传感腔头在与人体或人体所着衣服接触发生摩擦时会产生横向摩擦噪音,与人体内产生的纵向生理音发生混叠,对医生的诊断产生干扰。中国专利cn206151480u中公开了一种听诊器,该听诊器,包括三通接头、连接管、用于与患者身体直接接触的听诊头、用于插入医生双耳内的两根听管;所述三通接头的其中两个接头分别与对应一根听管的下端相连,三通接头剩余的一个接头与连接管的上端相连,连接管的下端与听诊头相连;所述听诊头包括拾音膜、罩体以及设置于罩体内的本体,其中,本体底面靠近边沿的位置开设有一个环形槽,本体底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圆锥形的传感腔,且锥尖朝上,连接管的下端穿过罩体,与本体内的传感腔连通;环形槽与传感腔之间设置有环形凸台,且环形凸台的凸起面位于本体底面所在平面的上方;所述拾音膜通过卡圈固定于本体底面,且将环形槽和传感腔覆盖;所述连接管为双层管结构,且外层管与内层管之间为真空腔。该发明中的听诊器可以降低医生在听诊时的噪声,但是由于材质的限制,其降噪效果一般。

在使用过程中医生需要听取人体器官不同频率的音源,从而综合分析、诊断病者所患的症状,而为了听取不同频率音源,对于传统的听诊器来说,医生必须反复的旋转听头,在旋转听头的过程中,听诊器会从人体移开,极大影响医生的听取和判断,同时操作非常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生的诊断。

因此,为了改善医生对听诊器的使用体验,以及进一步降低听诊噪音,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听诊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保真传音效果、低噪音的新型石墨烯听诊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听诊器,包括三通接头、连接管、听诊头、两根听管;所述三通接头的其中两个接头分别与相对应的一根听管的下端相连,三通接头剩余的一个接头与连接管的上端相连,连接管的下端与听诊头相连;所述听诊头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拾音体,所述拾音体具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拾音腔,在两个对称分布的拾音腔中间设置有谐振体,每个拾音腔均凹陷入所述拾音体设置,在每个拾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石墨烯涂层,在每个拾音腔上方的拾音体上设置有若干空腔,所述若干空腔内均设置有谐振材料;拾音体底面设置有收音膜,所述收音膜将两个拾音腔完全笼罩,所述收音膜外侧和内侧均涂覆有石墨烯层;所述拾音体的上端设置有穿过所述壳体的传音管,所述传音管布置在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管与壳体密闭连接并与传音管之间形成真空夹层。

优选的,所述拾音体采用碳化硅陶瓷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若干空腔内设置的谐振材料的谐振频率等于拾音体的材料的谐振频率。

优选的,所述拾音体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收音膜的边缘设置在该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拾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使用的卡环,所述卡环将收音膜卡在所述凹槽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石墨烯听诊器包括三通接头、连接管、听诊头、两根听管;所述三通接头的其中两个接头分别与相对应的一根听管的下端相连,三通接头剩余的一个接头与连接管的上端相连,连接管的下端与听诊头相连;所述听诊头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拾音体,本发明的拾音体具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拾音腔,采用双拾音腔设计,可以提高拾音区域的面积,将更大区域的听音均传递给医生,而且医生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偏转两个拾音腔的位置既可实现拾音区域的改变,整个听诊过程无需将听诊器的听诊头在病人身体上来回移动,降低病人的不适感,提高医生的听诊效率和诊断速度,也可以是医生能够更为准确和快捷地找到病灶区域并定位病灶位置,有利于疾病的快速诊断,有利于改善病人就医感受。

本发明在两个对称分布的拾音腔中间设置有谐振体,每个拾音腔均凹陷入所述拾音体设置,在每个拾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石墨烯涂层,在每个拾音腔上方的拾音体上设置有若干空腔,所述若干空腔内均设置有谐振材料,凹陷型的拾音腔有利于收集高、中、低不同频率的声音,而且具有声音汇聚作用。由于采用双拾音腔设计,两个拾音腔的适应效果难免会有差异,本发明在双拾音腔的中间设置谐振腔,由于谐振腔的存在,使得两个拾音腔的拾音在音量、响度以及频率方法尽量保持一致,避免给医生带来负面的听诊影响。同时,本发明在每个拾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石墨烯涂层,拾音体底面设置有收音膜,所述收音膜将两个拾音腔完全笼罩,所述收音膜外侧和内侧均涂覆有石墨烯层,采用石墨烯进行传音,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是目前最薄、强度最大、声波传导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本身具有脆性、硬性大,具有较好的声波等机械波传导效果,采用石墨烯层作为振膜层,可以极大地提高超声波传导时的准确性和保真率,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率。

本发明在拾音体的上端设置有穿过所述壳体的传音管,所述传音管布置在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管与壳体密闭连接并与传音管之间形成真空夹层,可以避免外界杂音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拾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三通接头、2:连接管、3:听诊头、4:两根听管、5:拾音体、6:拾音腔、7:谐振体、8:收音膜、9:传音管、10: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石墨烯听诊器,包括三通接头1、连接管2、听诊头3、两根听管4;所述三通接头1的其中两个接头分别与相对应的一根听管4的下端相连,三通接头1剩余的一个接头与连接管2的上端相连,连接管2的下端与听诊头3相连;所述听诊头3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拾音体5,所述拾音体5具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拾音腔6,在两个对称分布的拾音腔6中间设置有谐振体7,每个拾音腔6均凹陷入所述拾音体5设置,在每个拾音腔6的内壁上设置有石墨烯涂层,在每个拾音腔6上方的拾音体5上设置有若干空腔10,所述若干空腔7内均设置有谐振材料;拾音体5底面设置有收音膜8,所述收音膜8将两个拾音腔6完全笼罩,所述收音膜8外侧和内侧均涂覆有石墨烯层;所述拾音体5的上端设置有穿过所述壳体的传音管9,所述传音管9布置在所述连接管2的内部,所述连接管2与壳体密闭连接并与传音管9之间形成真空夹层。

为了获得更好的声波传导效率,所述拾音体5采用碳化硅陶瓷材料制成,所述若干空腔10内设置的谐振材料的谐振频率等于拾音体5的材料的谐振频率。

为了稳定布置收音膜,所述拾音体5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收音膜的边缘设置在该凹槽中,所述拾音体5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使用的卡环,所述卡环将收音膜卡在所述凹槽中。

本发明的石墨烯听诊器包括三通接头、连接管、听诊头、两根听管;所述三通接头的其中两个接头分别与相对应的一根听管的下端相连,三通接头剩余的一个接头与连接管的上端相连,连接管的下端与听诊头相连;所述听诊头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拾音体,本发明的拾音体具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拾音腔,采用双拾音腔设计,可以提高拾音区域的面积,将更大区域的听音均传递给医生,而且医生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偏转两个拾音腔的位置既可实现拾音区域的改变,整个听诊过程无需将听诊器的听诊头在病人身体上来回移动,降低病人的不适感,提高医生的听诊效率和诊断速度,也可以是医生能够更为准确和快捷地找到病灶区域并定位病灶位置,有利于疾病的快速诊断,有利于改善病人就医感受。

本发明在两个对称分布的拾音腔中间设置有谐振体,每个拾音腔均凹陷入所述拾音体设置,在每个拾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石墨烯涂层,在每个拾音腔上方的拾音体上设置有若干空腔,所述若干空腔内均设置有谐振材料,凹陷型的拾音腔有利于收集高、中、低不同频率的声音,而且具有声音汇聚作用。由于采用双拾音腔设计,两个拾音腔的适应效果难免会有差异,本发明在双拾音腔的中间设置谐振腔,由于谐振腔的存在,使得两个拾音腔的拾音在音量、响度以及频率方法尽量保持一致,避免给医生带来负面的听诊影响。同时,本发明在每个拾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石墨烯涂层,拾音体底面设置有收音膜,所述收音膜将两个拾音腔完全笼罩,所述收音膜外侧和内侧均涂覆有石墨烯层,采用石墨烯进行传音,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是目前最薄、强度最大、声波传导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本身具有脆性、硬性大,具有较好的声波等机械波传导效果,采用石墨烯层作为振膜层,可以极大地提高超声波传导时的准确性和保真率,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率。

本发明在拾音体的上端设置有穿过所述壳体的传音管,所述传音管布置在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管与壳体密闭连接并与传音管之间形成真空夹层,可以避免外界杂音的干扰。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