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防污物堵塞的医用双槽污物清洗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6875发布日期:2018-06-08 19:4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水、防污物堵塞的医用双槽污物清洗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水、防污物堵塞的医用双槽污物清洗槽。



背景技术:

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是手术室管理工作中重点之一。任何残留的有机物,血液、脓液、蛋白粘液等各种体液、油污等都会妨碍微生物和灭菌媒介的有效接触,且会产生生物膜影响灭菌效果。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在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时存在以下不足:1、在清洗手术器械上所残留的固体污物,在初次清洗时没有相应的过滤遮挡装置,导致固体污物被清洗至清洗槽内,极易造成排污水处造成堵塞;2、在对手术器械初次清洗完毕后,一般再通过开启水龙头对初次清洗后的手术器械进行冲洗,避免清洗液或污液残留再手术器械上,防止残留的清洗液或污液对后续的二次清洗造成污染,但该冲洗操作时,浪费较多的水资源,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3、当手术器械清洗完毕后,一般需要进行沥水操作,但现有的沥水台位于外界,且因沥水的手术器械上粘附水珠,导致空气中的病菌、微型污染物极易粘附在手术器械,造成对手术器械的污染。

例如申请号:CN201220537524.0一种医用超声波清洗工作站,属于医疗器械清洗设备领域。包括工作台(1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3)台面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超声波清洗机(1)、污物清洗槽(2)和干燥台(4),污物清洗槽(2)一侧安装有水龙头(6),工作台(13)下方设有储物柜,工作台(13)后侧向上安装有背板(12),背板(12)上安装有超声波控制系统和清洗枪。该医用超声波清洗工作站安装空间小、结构紧凑、节省操作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又例如申请号:CN201120267886.8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污物清洗槽,其包括:底座支架、设于该底座支架上方的台面板、设于该台面板上的多个清洗槽、设于清洗槽后侧边缘的水龙头。所述底座支架的前端面上设有多个与底座支架铰接的门罩。所述清洗槽的槽体上设有溢水口,该溢水口与该清洗槽下方的排水管相连。所述台面板的一侧设有沥水台,该沥水台底部的排水口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本发明的医用污物清洗槽上的多个水龙头作为冷、热、纯水接口,流量大并且可以自由调节;槽体带溢水口,防止液体外溢,右侧带沥水台、柜门采用静音技术,开闭自如。本医用污物清洗槽用于污染物品的人工清洗。

上述两专利所设计的医用污物清洗设备均与现有医院所使用的清洗设备一样均存在上述中所提出的在清洗时所存在的不足的问题。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节水、防污物堵塞的医用双槽污物清洗槽,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水、防污物堵塞的医用双槽污物清洗槽,以解决现有在清洗手术器械上所残留的固体污物,在初次清洗时没有相应的过滤遮挡装置,导致固体污物被清洗至清洗槽内,极易造成排污水处造成堵塞;在对手术器械初次清洗完毕后,一般再通过开启水龙头对初次清洗后的手术器械进行冲洗,避免清洗液或污液残留再手术器械上,防止残留的清洗液或污液对后续的二次清洗造成污染,但该冲洗操作时,浪费较多的水资源,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当手术器械清洗完毕后,一般需要进行沥水操作,但现有的沥水台位于外界,且因沥水的手术器械上粘附水珠,导致空气中的病菌、微型污染物极易粘附在手术器械,造成对手术器械的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节水、防污物堵塞的医用双槽污物清洗槽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节水、防污物堵塞的医用双槽污物清洗槽,包括底座、支柱、水龙头、接水管道、电源线、轴杆、左清洗槽主体、左清洗槽体、清洗槽、封闭塞、连通管道、污水收集腔室、排污管道、紫外线杀菌灯、沥水腔室、第一滑轨槽、右清洗槽主体、右方形框架体、第一方形框架、第二滑轨槽、第一轴孔、第一圆形通孔、左方形框架体、第二方形框架、螺纹孔、第二轴孔、拦污装置、第三方形框架、第二圆形通孔、编织拦污网、沥水装置、矩形板、凹形状架体、第三滑轨槽、第三圆形通孔、第一滑轨板体、第一连接杆、第一拉动板、海绵体、挤水机构、第二滑轨板、第二连接杆、第二拉动板、控制按钮、蝶形螺栓和吸水棉体;所述底座顶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安装有一组可180°转动调节的所述水龙头,且支柱的后端底部安装有一根与所述水龙头相连接的所述接水管道;所述支柱的前端顶部镶嵌有一组所述控制按钮,且支柱的后端底部连接有一根与控制按钮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线;所述支柱的左右两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轴杆;所述支柱的左端所固定连接的一根所述轴杆上微过盈配合转动连接有一组所述左方形框架体;所述左方形框架体由第二方形框架、螺纹孔和第二轴孔共同组成;所述第二方形框架右端开设有一处与轴杆转动相连接的所述第二轴孔;所述第二方形框架的顶端面的四处夹角位置处均开设有一处所述螺纹孔;所述支柱的右端所固定连接的一根所述轴杆上微过盈配合转动连接有一组所述右方形框架体;所述右方形框架体由第一方形框架、第二滑轨槽、第一轴孔和第一圆形通孔共同组成;所述第一方形框架的左端开设有一处与轴杆转动相连接的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一方形框架内端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二滑轨槽,且第一方形框架的右端面对应于两处所述第二滑轨槽位置处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一圆形通孔;所述支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左清洗槽主体;所述左清洗槽主体由左清洗槽体、清洗槽、封闭塞、连通管道、污水收集腔室、排污管道、紫外线杀菌灯和沥水腔室共同组成;所述左清洗槽体的右端面与支柱的左端面固定相连接;所述左清洗槽体的顶端面开设有一处所述清洗槽;所述左清洗槽体的内部中间部位开设有一处所述污水收集腔室;所述清洗槽与污水收集腔室之间通过一处所述连通管道相连通;所述连通管道对应于清洗槽的开口端位置处设置有一组可拆卸的所述封闭塞;所述左清洗槽体的左端面对应于污水收集腔室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根与所述污水收集腔室相连通的所述排污管道;所述左清洗槽体的左端底部开设有一处所述沥水腔室,且沥水腔室内端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一滑轨槽;所述沥水腔室内端的顶部镶嵌有四根与控制按钮电性相连接的所述紫外线杀菌灯;所述沥水腔室内设置有一组可抽拉的所述沥水装置;所述沥水装置由矩形板、凹形状架体、第三滑轨槽、第三圆形通孔、第一滑轨板体、第一连接杆、第一拉动板和海绵体共同组成;所述矩形板左右两端共同连接有一组所述凹形状架体,且矩形板通过所述凹形状架体与两处所述第一滑轨槽滑动相连接;所述凹形状架体内端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三滑轨槽;所述凹形状架体的右端面对应于两处所述第三滑轨槽位置处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三圆形通孔;两处所述第三滑轨槽之间共同滑动连接有一块所述第一滑轨板体,且第一滑轨板体右端面对应于两处所述第三圆形通孔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第一连接杆;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首端均分别穿过两处所述第三圆形通孔并位于所述凹形状架体右端面的外侧,且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首端共同连接有一块所述第一拉动板;所述凹形状架体内端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海绵体,且第一滑轨板体的右端面与海绵体的另一端粘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右方形框架体及左方形框架体均为可转动调节装置,且调节角度范围为0-360°。

进一步的,所述右方形框架体及左方形框架体顶端面与支柱顶端呈平行状态时,所述左清洗槽主体的顶端面距离右方形框架体及左方形框架体底端面的垂直高度大于右方形框架体和左方形框架体的边长。

进一步的,所述拦污装置由第三方形框架、第二圆形通孔和编织拦污网共同组成,所述第三方形框架的内端镶嵌有编织拦污网,且第三方形框架的顶端面的四处夹角位置处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二圆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左方形框架体的顶端及底端均设置有一组可拆卸的所述拦污装置,且两组所述拦污装置均各通过四个尾端穿过第二圆形通孔且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的所述蝶形螺栓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右方形框架体内滑动连接有一组所述挤水机构,所述挤水机构由第二滑轨板、第二连接杆和第二拉动板共同组成;所述第二滑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方形框架内端所开设的两处所述第二滑轨槽内,所述第二滑轨板的左右两端对应于两处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第二连接杆,且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首端均位于第一方形框架右端面的外侧,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共同连接有一块所述第二拉动板。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框架的内端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吸水棉体,所述第二滑轨板的右端面与吸水棉体的另一端相粘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右端面固定连接有一组与所述左清洗槽主体除雕刻花纹以外其它结构均呈对称状分布所述右清洗槽主体,且右清洗槽主体内也同样设置有一组可抽拉的所述沥水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左方形框架体及拦污装置的设置,利于在初次清洗残留固体污物的手术器械时,将手术器械放置在处于上端的拦污装置上,以便于在清洗时,从手术器械上清洗下来的固体污物会有拦污装置进行拦截,以防止其进入至清洗槽内造成清洗槽排污水后堵塞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右方形框架体及挤水机构的设置,利于手术器械初次清洗完毕后,可将手术器械放置在右方形框架体及挤水机构之间的吸水棉体上,经由吸水棉体对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水渍进行吸附,使得无需浪费水资源便可将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水渍进行处理,便于后续的二次清洗操作,进一步的,当吸水棉体所吸附的水即将饱满时,可通过拉动挤水机构使得吸水棉体被挤压,从而将吸水棉体内所吸附的95%的水挤压出来,便于进行后续吸水操作。

本发明右方形框架体及左方形框架体均为可转动调节装置,且调节角度范围为0-360°,且右方形框架体及左方形框架体顶端面与支柱顶端呈平行状态时,左清洗槽主体的顶端面距离右方形框架体及左方形框架体底端面的垂直高度大于右方形框架体和左方形框架体的边长,以便于在清洗手术器械时,可转动右方形框架体及左方形框架体,使其不对清洗操作造成阻碍。

本发明通过沥水腔室及沥水装置的设置,利于当手术器械清洗完毕后,需要沥水时,可将手术器械放置到沥水装置中的海绵体上,然后将沥水装置放至入沥水腔室内,处于封闭的腔室内可避免外界空气中的病菌、微型污染物粘附到手术器械上,且海绵体便于吸附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水珠,进一步的,沥水腔室内镶嵌有四根紫外线杀菌灯,便于当沥水装置放至入沥水腔室内后,可开启紫外线杀菌灯,在沥水时进行杀菌消毒操作,进一步的,当沥水装置中的海绵体吸附水过于饱满时,可拉动沥水装置中的第一拉动板带动第一滑轨板体将海绵体拉动挤压,从而将海绵体内所吸附的95%的水挤压出来,便于进行后续吸水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图5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右方形框架体、左方形框架体及沥水装置拆卸状态前端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右方形框架体、左方形框架体及沥水装置拆卸状态后端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拦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挤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右方形框架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左方形框架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沥水装置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01-支柱,102-水龙头,103-接水管道,104-电源线,105-轴杆,2-左清洗槽主体,201-左清洗槽体,202-清洗槽,203-封闭塞,204-连通管道,205-污水收集腔室,206-排污管道,207-紫外线杀菌灯,208-沥水腔室,20801-第一滑轨槽,3-右清洗槽主体,4-右方形框架体,401-第一方形框架,402-第二滑轨槽,403-第一轴孔,404-第一圆形通孔,5-左方形框架体,501-第二方形框架,502-螺纹孔,503-第一轴孔,6-拦污装置,601-第三方形框架,602-第二圆形通孔,603-编织拦污网,7-沥水装置,701-矩形板,70101-凹形状架体,70102-第三滑轨槽,70103-第三圆形通孔,702-第一滑轨板体,70201-第一连接杆,70202-第一拉动板,703-海绵体,8-挤水机构,801-第二滑轨板,802-第二连接杆,803-第二拉动板,01-控制按钮,02-蝶形螺栓,03-吸水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4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水、防污物堵塞的医用双槽污物清洗槽,包括底座1、支柱101、水龙头102、接水管道103、电源线104、轴杆105、左清洗槽主体2、左清洗槽体201、清洗槽202、封闭塞203、连通管道204、污水收集腔室205、排污管道206、紫外线杀菌灯207、沥水腔室208、第一滑轨槽20801、右清洗槽主体3、右方形框架体4、第一方形框架401、第二滑轨槽402、第一轴孔403、第一圆形通孔404、左方形框架体5、第二方形框架501、螺纹孔502、第二轴孔503、拦污装置6、第三方形框架601、第二圆形通孔602、编织拦污网603、沥水装置7、矩形板701、凹形状架体70101、第三滑轨槽70102、第三圆形通孔70103、第一滑轨板体702、第一连接杆70201、第一拉动板70202、海绵体703、挤水机构8、第二滑轨板801、第二连接杆802、第二拉动板803、控制按钮01、蝶形螺栓02和吸水棉体03;所述底座1顶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支柱101;所述支柱101的顶端安装有一组可180°转动调节的所述水龙头102,且支柱101的后端底部安装有一根与所述水龙头102相连接的所述接水管道103;所述支柱101的前端顶部镶嵌有一组所述控制按钮01,且支柱101的后端底部连接有一根与控制按钮01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线104;所述支柱101的左右两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轴杆105;所述支柱101的左端所固定连接的一根所述轴杆105上微过盈配合转动连接有一组所述左方形框架体5;所述左方形框架体5由第二方形框架501、螺纹孔502和第二轴孔503共同组成;所述第二方形框架501右端开设有一处与轴杆105转动相连接的所述第二轴孔503;所述第二方形框架501的顶端面的四处夹角位置处均开设有一处所述螺纹孔502;所述支柱101的右端所固定连接的一根所述轴杆105上微过盈配合转动连接有一组所述右方形框架体4;所述右方形框架体4由第一方形框架401、第二滑轨槽402、第一轴孔403和第一圆形通孔404共同组成;所述第一方形框架401的左端开设有一处与轴杆105转动相连接的所述第一轴孔403;所述第一方形框架401内端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二滑轨槽402,且第一方形框架401的右端面对应于两处所述第二滑轨槽402位置处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一圆形通孔404;所述支柱10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左清洗槽主体2;所述左清洗槽主体2由左清洗槽体201、清洗槽202、封闭塞203、连通管道204、污水收集腔室205、排污管道206、紫外线杀菌灯207和沥水腔室208共同组成;所述左清洗槽体201的右端面与支柱101的左端面固定相连接;所述左清洗槽体201的顶端面开设有一处所述清洗槽202;所述左清洗槽体201的内部中间部位开设有一处所述污水收集腔室205;所述清洗槽202与污水收集腔室205之间通过一处所述连通管道204相连通;所述连通管道204对应于清洗槽202的开口端位置处设置有一组可拆卸的所述封闭塞203;所述左清洗槽体201的左端面对应于污水收集腔室205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根与所述污水收集腔室205相连通的所述排污管道206;所述左清洗槽体201的左端底部开设有一处所述沥水腔室208,且沥水腔室208内端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一滑轨槽20801;所述沥水腔室208内端的顶部镶嵌有四根与控制按钮01电性相连接的所述紫外线杀菌灯207;所述沥水腔室208内设置有一组可抽拉的所述沥水装置7;所述沥水装置7由矩形板701、凹形状架体70101、第三滑轨槽70102、第三圆形通孔70103、第一滑轨板体702、第一连接杆70201、第一拉动板70202和海绵体703共同组成;所述矩形板701左右两端共同连接有一组所述凹形状架体70101,且矩形板701通过所述凹形状架体70101与两处所述第一滑轨槽20801滑动相连接;所述凹形状架体70101内端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三滑轨槽70102;所述凹形状架体70101的右端面对应于两处所述第三滑轨槽70102位置处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三圆形通孔70103;两处所述第三滑轨槽70102之间共同滑动连接有一块所述第一滑轨板体702,且第一滑轨板体702右端面对应于两处所述第三圆形通孔70103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第一连接杆70201;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70201的首端均分别穿过两处所述第三圆形通孔70103并位于所述凹形状架体70101右端面的外侧,且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70201的首端共同连接有一块所述第一拉动板70202;所述凹形状架体70101内端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海绵体703,且第一滑轨板体702的右端面与海绵体703的另一端粘附连接。

其中,所述右方形框架体4及左方形框架体5均为可转动调节装置,且调节角度范围为0-360°,以便于在清洗手术器械时,可转动右方形框架体4及左方形框架体5,使其不对清洗操作造成阻碍。

其中,所述右方形框架体4及左方形框架体5顶端面与支柱101顶端呈平行状态时,所述左清洗槽主体2的顶端面距离右方形框架体4及左方形框架体5底端面的垂直高度大于右方形框架体4和左方形框架体5的边长,保证可正常转动右方形框架体4及左方形框架体5。

其中,所述拦污装置6由第三方形框架601、第二圆形通孔602和编织拦污网603共同组成,所述第三方形框架601的内端镶嵌有编织拦污网603,且第三方形框架601的顶端面的四处夹角位置处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二圆形通孔602。

其中,所述左方形框架体5的顶端及底端均设置有一组可拆卸的所述拦污装置6,且两组所述拦污装置6均各通过四个尾端穿过第二圆形通孔602且螺纹连接在螺纹孔502内的所述蝶形螺栓02相连接,利于在初次清洗残留固体污物的手术器械时,将手术器械放置在处于上端的拦污装置上6,以便于在清洗时,从手术器械上清洗下来的固体污物会有拦污装置6进行拦截,以防止其进入至清洗槽202内造成清洗槽202排污水后堵塞的问题。

其中,所述右方形框架体4内滑动连接有一组所述挤水机构8,所述挤水机构8由第二滑轨板801、第二连接杆802和第二拉动板803共同组成;所述第二滑轨板801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方形框架401内端所开设的两处所述第二滑轨槽402内,所述第二滑轨板801的左右两端对应于两处所述第一圆形通孔404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第二连接杆802,且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802的首端均位于第一方形框架401右端面的外侧,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802之间共同连接有一块所述第二拉动板803。

其中,所述方形框架401的内端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吸水棉体03,所述第二滑轨板801的右端面与吸水棉体03的另一端相粘附连接,利于手术器械初次清洗完毕后,可将手术器械放置在右方形框架体4及挤水机构8之间的吸水棉体03上,经由吸水棉体03对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水渍进行吸附,使得无需浪费水资源便可将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水渍进行处理,便于后续的二次清洗操作,进一步的,当吸水棉体03所吸附的水即将饱满时,可通过拉动挤水机构8使得吸水棉体03被挤压,从而将吸水棉体03内所吸附的95%的水挤压出来,便于进行后续吸水操作。

其中,所述支柱101右端面固定连接有一组与所述左清洗槽主体2除雕刻花纹以外其它结构均呈对称状分布所述右清洗槽主体3,且右清洗槽主体3内也同样设置有一组可抽拉的所述沥水装置7,利于当手术器械清洗完毕后,需要沥水时,可将手术器械放置到沥水装置7中的海绵体703上,然后将沥水装置7放至入沥水腔室208内,处于封闭的腔室内可避免外界空气中的病菌、微型污染物粘附到手术器械上,且海绵体703便于吸附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水珠,进一步的,沥水腔室208内镶嵌有四根所述紫外线杀菌灯207,便于当沥水装置7放至入沥水腔室208内后,可开启紫外线杀菌灯207,在沥水时进行杀菌消毒操作。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对手术器械在清洗时,可将残留固体污物的手术器械放置在左方形框架体5上处于上端的拦污装置上6,以便于在清洗时,从手术器械上清洗下来的固体污物会有拦污装置6进行拦截,以防止其进入至清洗槽202内造成清洗槽202排污水后堵塞的问题,且拦污装置6可通过扭动蝶形螺栓02进行拆卸,以便于对拦污装置6上所拦截的固体污物进行清理;当手术器械初次清洗完毕后,可将手术器械放置在右方形框架体4及挤水机构8之间的吸水棉体03上,经由吸水棉体03对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水渍进行吸附,使得无需浪费水资源便可将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水渍进行处理,便于后续的二次清洗操作,且如果吸水棉体03所吸附的水即将饱满时,可通过拉动挤水机构8使得吸水棉体03被挤压,从而将吸水棉体03内所吸附的95%的水挤压出来,便于进行后续吸水操作;

进一步的,右方形框架体4及左方形框架体5均为可转动调节装置,且调节角度范围为0-360°,以便于在清洗手术器械时,可转动右方形框架体4及左方形框架体5,使其不对清洗操作造成阻碍。

当术器械清洗完毕后,需要沥水时,可将手术器械放置到沥水装置7中的海绵体703上,然后将沥水装置7放至入沥水腔室208内,处于封闭的腔室内可避免外界空气中的病菌、微型污染物粘附到手术器械上,且海绵体703便于吸附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水珠,进一步的,沥水腔室208内镶嵌有四根所述紫外线杀菌灯207,便于当沥水装置7放至入沥水腔室208内后,可通过按压控制按钮01开启紫外线杀菌灯207,在沥水同时并进行杀菌消毒操作。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