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用脊椎矫正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3480发布日期:2018-08-17 07:3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外科用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外科用脊椎矫正床。



背景技术:

脊椎疾病已经越来越困扰现阶段的人们,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面对电脑工作长时间的不良坐姿,以及不良站姿已经严重影响现在人的生活,随着脊椎疾病的增多,脊椎疾病的治疗设备也日渐增多,但传统的脊椎治疗还是通过物理牵引治疗,耗时长,疼痛大,使得人们难以接受。

脊柱疾病通常是造成脊柱的变形从而压迫脊柱周围的神经组织与肌肉组织造成人体的不适,病症较轻的脊柱疾病一般采用物理疗法,通过物理器具将人体的脊柱矫正并保持一个正确的姿势,慢慢使其恢复,但长时间保持矫正姿势会让人感觉不适,而且矫正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同时病患强制矫正很有可能会造成病患在矫正过程中的受到二次伤害。

所以,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科用脊椎矫正床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科用脊椎矫正床,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脊椎矫正设备脊椎矫正不理想二次伤害大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两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横向间隔放置的空心圆管,两个空心圆管可同时同速向内侧转动,每个空心圆管内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拉杆,两个拉杆只可左右移动不能转动且两个拉杆之间经复位拉簧连接,每个空心圆管的外缘面上沿其轴向均布有多组矫正单元;

所述每组矫正单元包括多个圆周均布在空心圆管上的第一套筒,每个第一套筒的上端封闭,下端置于空心圆管的外缘面上并可沿其轴向滑动,每个第一套筒内安装有一个可沿第一套筒轴向运动并可跟随第一套筒滑动的导杆,导杆的上端设有水平的横杆,横杆的左右两端贯穿第一套筒的筒壁并置于第一套筒的外部,横杆可跟随导杆沿第一套筒轴向运动,横杆置于第一套筒外的两端分别套装有一个转轮,每个转轮靠近第一套筒的端面上设有一个与转轮同心的圆环槽,第一套筒外侧设有水平的档杆,档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置于两侧的圆环槽内,档杆与第一套筒的上端面之间经第一压簧相连接,导杆的外侧套装有置于第一套筒内的第二压簧,第二压簧的一端固定在横杆的下方,另一端与空心圆管的外缘面相接触但不连接,第二压簧可跟随导杆左右移动,导杆的下端贯穿空心圆管并置于空心圆管内部,导杆的下端安装有弧形板,拉杆上设有与弧形板相配合的环形卡槽,环形卡槽的直径大于拉杆的直径,每个第一套筒的外侧设有一个套装在空心圆管上并可使第一套筒复位的弹簧,空心圆管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个与其同轴的端面凸轮,端面凸轮上设有多个与矫正单元一一相配合的推程角,每个拉杆靠近空心圆管管口的一端均设有一个l形杆,l形杆的横杆端与拉杆同轴固定,竖杆端与端面凸轮相接触。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两个可同时向内转动的空心圆筒,以及置于空心圆管内拉杆与矫正单元的配合实现向中间挤压与横向拉伸两个动作实现脊椎的矫正,有效的较少了脊椎矫正过程中病患的疼痛感,使得脊椎矫正更加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矫正单元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矫正单元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拉杆及其附属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图6为图5中b区域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空心圆管旋转180度后的左视图。

图8为本发明齿轮系配合结构的左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8可知,本发明包括两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横向间隔放置的空心圆管1,两个空心圆管1可同时同速向内侧转动,每个空心圆管1内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拉杆2,两个拉杆2只可左右移动不能转动且两个拉杆2之间经复位拉簧16连接,每个空心圆管1的外缘面上沿其轴向均布有多组矫正单元;

所述每组矫正单元包括多个圆周均布在空心圆管1上的第一套筒3,每个第一套筒3的上端封闭,下端置于空心圆管1的外缘面上并可沿其轴向滑动,每个第一套筒3内安装有一个可沿第一套筒3轴向运动并可跟随第一套筒3滑动的导杆4,导杆4的上端设有水平的横杆5,横杆5的左右两端贯穿第一套筒3的筒壁并置于第一套筒3的外部,横杆5可跟随导杆4沿第一套筒3轴向运动,横杆5置于第一套筒3外的两端分别套装有一个转轮6,每个转轮6靠近第一套筒3的端面上设有一个与转轮6同心的圆环槽7,第一套筒3外侧设有水平的档杆8,档杆8的左右两端分别置于两侧的圆环槽7内,档杆8与第一套筒3的上端面之间经第一压簧10相连接,导杆4的外侧套装有置于第一套筒3内的第二压簧9,第二压簧9的一端固定在横杆5的下方,另一端与空心圆管1的外缘面相接触但不连接,第二压簧9可跟随导杆4左右移动,导杆4的下端贯穿空心圆管1并置于空心圆管1内部,导杆4的下端安装有弧形板11,拉杆2上设有与弧形板11相配合的环形卡槽17,环形卡槽17的直径大于拉杆2的直径,每个第一套筒3的外侧设有一个套装在空心圆管1上并可使第一套筒3复位的弹簧12,空心圆管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个与其同轴的端面凸轮25,端面凸轮25上设有多个与矫正单元一一相配合的推程角,每个拉杆2靠近空心圆管1管口的一端均设有一个l形杆26,l形杆26的横杆端与拉杆2同轴固定,竖杆端与端面凸轮25相接触。

为了实现更便捷的驱动效果,所述两个空心圆管1的右端分别套装有一个第一齿轮13,两个第一齿轮13相互捏合,其中一个第一齿轮13的下方啮合有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上连接有步进电机,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3实现两个空心圆管1可同时同速向内侧转动。

为了实现拉杆2的移动效果,所述拉杆2与空心圆管1同轴安装,拉杆2上套装有固定在空心圆管1内壁上的固定盘27,拉杆2穿管固定盘27,且可在固定盘27上左右移动,通过固定盘27的设置实现了拉杆2的支撑并满足拉杆2与空心圆管1的同轴安装要求。

为了实现第一套筒3在空心圆管1的外缘面上滑动,所述空心圆管1上套装有多个与矫正单元一一对应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3固定在第二套筒上,通过左右移动第二套筒来实现第一套筒3的左右移动。

为了实现导杆4可跟随第一套筒3在空心圆管1的外缘面上滑动,所述空心圆管1的外缘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与导杆4一一对应的第一滑槽18,导杆4置于第一滑槽18内,并可在第一滑槽18内滑动,通过第一滑槽18的设置实现导杆4可跟随第一套筒3在空心圆管1的外缘面上滑动的同时又能沿空心圆管1的径向来回移动。

为了实现横杆5可跟随导杆4沿第一套筒3轴向运动,所述第一套筒3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沿第一套筒3轴向的通槽19,横杆5置于通槽19内并可沿通槽19滑动,通过通槽19的设置实现横杆5可跟随导杆4沿第一套筒3轴向运动,并在通槽19的槽壁的作用下实现横杆5的限位效果。

为了实现档杆8在压紧转轮6的过程中实现稳定,所述第一套筒3与当杆之间经伸缩杆20相连,伸缩杆20由两个可产生相对滑动的空心管套装而成,两个空心管不能相互脱离,伸缩杆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档杆8的中心,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套筒3上,第一压簧10套装在伸缩杆20的外侧,通过伸缩杆20的设置实现了在通过档杆8与圆环槽7的槽壁实现摩擦的过程中压缩第一压簧10并保证第一压簧10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弹簧12的固定支撑,所述每个矫正单元的外侧设有一个套装并固定在空心圆管1上的挡盘21,弹簧12的一端固定在当盘上,另一端与第一套筒3相接触,通过挡盘21的设置使得弹簧12有了支撑并为其复位提供了着力点。

为了实现本装置的支撑效果,所述两个空心圆管1置于水平的框架22内,框架22下方设有支架23,框架22内设有支撑板24,支撑板24的设置不影响空心圆管1的转动,且支撑板24的上端面的高度低于转轮6转动到最上方时,转轮6外缘面的高度,通过设置框架22实现本装置的支撑并为人体矫正提供了辅助支撑,并通过框架实现了空心圆管1的固定支撑,空心圆管1转动连接在框架22上。

为了实现两个拉杆2只可左右移动不能转动,所述每个l形杆26的横杆上远离拉杆的一端设有盲孔28,盲孔28内安装有一个滑杆15,滑杆15的一端置于盲孔28内另一端与框架22固定连接,滑杆15上设有滑块,盲孔28内侧壁上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道,通过滑杆15及滑块与盲孔28内的侧壁上的滑道的配合实现l形杆26的左右移动且不能转动,从而满足两个拉杆2只可左右移动不能转动的要求。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是:首先待矫正脊椎的患者平躺在本装置的上方,使得脊椎置于两个空心圆管1中间,并保证脊椎的朝向与空心圆管1的朝向相同,此时打开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4转动,第二齿轮14的转动啮合其中一个第一齿轮13转动,此处应强调的是,由于两个第一齿轮13相啮合,因此第二齿轮14啮合在第一齿轮13上的任何一个均可,只要保证两个第一齿轮13可实现向内转动即可,步进电机固定在支架23上,随着步进电机的转动两个第一齿轮13在第二齿轮14的带动下向内侧同时同速转动。

随着空心圆管1的转动,套装在空心圆管1上的矫正单元随着空心圆管1的转动而转动,在此过程中,空心圆管1带动套装在空心圆管1上的第二套筒转动,第二套筒的转动带动其上固定的第一套筒3转动,第一套筒3的转动带动其内部的安装的导杆4及导杆4上所固定的横杆5随着空心圆管1转动,横杆5两端所规定的转轮6亦随着第一套筒3转动,此时当转轮6跟随横杆5转动的过程中,其初始位置,转轮6还未接触到人体的背部,此时的第二压簧9处于放松状态,并使的第二压簧9推动横杆5实现导杆4的下端远离拉杆2。

随着空心圆管1的转动,转轮6逐渐接触到人体的背部,在此过程中,由于人体的重力,转轮6在接触到人体背部的初期,转轮6向靠近空心圆管1的方向移动,这个运动使得横杆5向靠近空心圆管1的方向运动,并实现横杆5带动导杆4下移,在此下移过程中实现第二压簧9的压缩并使的第二压簧9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并使的导杆4下端的弧形板11有接触到拉杆2的趋势。

转轮6向靠近空心圆管1的方向移动的初期,转轮6会围绕横杆5转动并实现转轮6的外缘面在人体的背部滚动,此滚动过程有效的较少了转轮6在围绕空心圆管1转动过程的阻力,随着空心圆管1的转动,转轮6逐渐被抬高,而这个过程中转轮6向空心圆管1运动的距离越长,随着这个长度的增加,使得置于转轮6环形槽内的档杆8开始接触到环形槽靠近转轮6外缘面方向的槽壁,随着转轮6的持续下移,档杆8与环形槽的槽壁接触更加紧密,并使的槽壁向下挤压档杆8,档杆8向下运动,而在此过程中档杆8的下移会实现档杆8压缩第一压簧10并使的第一压簧10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在压缩第一压簧10的过程中置与档杆8与第一套筒3上端面之间的伸缩杆20会随着第一压簧10的伸缩而伸缩,并有效的保证在压缩第一压簧10的过程中不会使得第一压簧10来回摆动,从而保证本装置的稳定性,随着转轮6的持续向下运动,环形槽的槽壁与档杆8之间存在的来自于第一压簧10反弹的压力也会越大,随着这个压力的增大摩擦力势必增大,而档杆8与槽壁之间的摩擦力有阻碍转轮6转动的趋势,转轮6转动受阻,随着转轮6转动受到阻力,转轮6围绕空心圆管1转动的趋势会带动转轮6向中间拨动人体的脊椎两侧的皮肤以及肌肉从而实现一种按摩的状态,这个按摩的状态也有助于将侧弯的脊椎向中间推动。

随着转轮6的持续下移,会带动导杆4沿着第一套筒3向拉杆2移动,在这个移动过程中,导杆4下端所固定的弧形板11,慢慢的卡进环形卡槽17内,此时由于步进电机的转动,两个第一齿轮13保持两个空心圆管1向内侧转动,此过程中安装在两个空心圆管1两端的端面凸轮25会随着两个空心圆管1的转动而转动,这个过程中当弧形板11还未卡进环形卡槽17内的时,端面凸轮25的推程角还不与l形杆26的竖杆端相接触,此时端面凸轮25不会推动l形杆26向外侧运动,随着空心圆管1的持续转动,弧形板11卡进环形卡槽17内此时端面凸轮25的推程角开始接触并推动l形杆26向外侧移动,此推动过程是通过端面凸轮25接触l形杆26的竖杆端向外侧运动,在l形杆26的竖杆端向外侧运动的同时经其横杆端将拉杆2向外侧拉动,在拉杆2向外侧移动的时候环形卡槽17带动弧形板11向外侧移动,置于同一个空心圆管1内的两个拉杆2在两侧的端面凸轮25的带动下会同时向两侧运动使得两个拉杆2之间连接的复位拉簧16被拉伸并使其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弧形板11经导杆4带动第一套筒3、横杆5、转轮6沿着空心圆管1的轴向运动,并通过转轮6沿着脊椎的方向向左侧和右侧横拉脊椎使得脊椎被矫正,在此过程中移动的第一套筒3会推动弹簧12使得弹簧12被挤压并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

随着空心圆管1的继续转动,当转轮6转动逐渐脱离人体的背部后,由于挤压力的消失,在第二压簧9反弹力的作用下实现转轮6向远离空心圆管1的方向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转轮6会向上运动,并实现导杆4下端的弧形板11脱离环行卡槽,于此同时l形杆26的竖杆端从端面凸轮25的推程角上结束行程,在独卫拉簧的作用下实现两侧的拉杆2在复位到初始位置,导杆4、第一套筒3、转轮6不在向前推进,在失去动力后的导杆4、第一套筒3、转轮6会在弹簧12的反弹力的作用下逐渐复位到初始位置,而在转轮6跟随空心圆管1转动脱离人体的过程中,随着转轮6逐渐远离空心圆管1的过程中,环形槽7的槽壁不在挤压档杆8并使的第一压簧10不再受到压缩,而实现转轮6的可正常转动,从而达到转轮6可围绕横杆5转动的效果。

所述环行卡槽17可由两个环形卡盘套装在拉杆2上形成,为了实现复位拉簧16的稳定可将复位拉簧16的中心固定在空心圆管1内,保证复位拉簧16在两头拉伸的时候保持稳定,所述的弹簧12当挡盘21置于矫正单元运动的前方时,弹簧12可设置为压簧,当挡盘21置于矫正单元运动的后方时,弹簧12可设置为拉簧。

本装置对比传统的脊椎矫正装置有以下好处:

1、传统的脊椎矫正尤其是针对脊椎中间侧弯的患者多采取的是同时拉伸颈椎和腰椎部位从而实现脊椎整体的矫正,而这种矫正方式由于同时在脊椎两侧施力使得人体在承受矫正的过程中,需要受到很大的疼痛,并且极易造成脊椎的二次伤害,而本装置通过转轮6先将脊椎向中间缓慢拨动,在拨动的同时还还会从中间向两侧依次短距离的拉伸,从而实现对脊椎的矫正。

2、本装置区别传统矫正的方式在于通过多段短距离的拉伸来代替两头束缚长距离的拉伸,通过转轮6的支撑个沿空心圆管1的轴向运动实现各个脊椎的短距离拉伸,并通过端面凸轮25经l形杆26带动拉杆2分别向两侧移动,从而实现环形卡槽17带动矫正单元运动的方式实现,从中间向两端缓慢拉伸,而拉伸不需要固定,完全是根据人体的自重,从而能有效的减少脊椎矫正过程中所造成的二次伤害。

3、本装置通过两个动作,两侧的空心圆管1向内侧同时转动并带动转轮6向内侧挤压脊椎,实现脊椎的整体向中间移动,移动完成之后在进行短距离的横向拉伸从而实现那脊椎的柔性矫正,此过程为循环多次的,因此矫正的过程更加柔和,有效减少病患的疼痛感。

4、本装置通过设置在空心圆管1两端的端面凸轮25跟随空心圆管转动的同时,端面凸轮25的推动下带动实现在矫正单元上的卡进环形凹槽的时候开始拉动拉杆2向外侧运动当矫正单元脱离环形凹槽的时候实现在复位拉簧16的作用下经已经离开端面凸轮25推程角的拉杆2拉回到初始位置为下一次的运动做准备。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两个可同时向内转动的空心圆筒,以及置于空心圆管内拉杆与矫正单元的配合实现向中间挤压与横向拉伸两个动作实现脊椎的矫正,有效的较少了脊椎矫正过程中病患的疼痛感,使得脊椎矫正更加人性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