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除黄褐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6398发布日期:2018-06-12 04:5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祛除黄褐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皮肤病,表现为色素对称性沉着皮肤病,表现为色素对称性沉着,呈蝶翅状,轻者淡黄色或浅褐色,点片状散布于面颊两侧,以眼部下外侧多见,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多发于青年女性,是临床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

中国专利文献CN107714798A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黄褐斑的中药组合物:桂枝,茯苓,桃仁,赤芍,白芍,丹皮,当归,柴胡,白术,甘草,薄荷,玫瑰花,红花,绿萼梅。中国专利文献CN104587129A公开了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白芍,白芷,柴胡,炒白术,炒栀子,陈皮,当归,红花,黄芩,牡丹皮,桃仁,香附,炙甘草。中国专利文献CN102370726A公开了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柴胡、茯苓、白芍、当归、白术、丹参、红花、僵蚕、白芷。中国专利文献CN102512644A公开了一种祛斑养颜的中药:柴胡、白术、生姜、丹参、桃仁、青蒿、川芎、当归、白芍、炒栀子、香附、牡丹皮、薄荷、藏红花。但是,关于本发明的祛除黄褐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祛除黄褐斑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祛除黄褐斑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10~20份、党参7~13份、川芎4~8份、蜜麸炒白术10~20份、大枣20~40份、黄芩6~12份、甘草2~4份、蜜麸炒白芍10~20份、泽泻10~20份、制半夏6~12份、当归7~11份、白茯苓10~20份、干姜4~8份。

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13~17份、党参9~11份、川芎5~7份、蜜麸炒白术13~17份、大枣25~35份、黄芩8~10份、甘草2.5~3.5份、蜜麸炒白芍13~17份、泽泻13~17份、制半夏8~10份、当归8~10份、白茯苓13~17份、干姜5~7份。

更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15份、党参10份、川芎6份、蜜麸炒白术15份、大枣30份、黄芩9份、甘草3份、蜜麸炒白芍15份、泽泻15份、制半夏9份、当归9份、白茯苓15份、干姜6份。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祛除黄褐斑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的药物为口服药物。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配伍得当,各味原料药材综合作用,可有效祛除黄褐斑。

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显著提高由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黄褐斑病理模型动物的血液及皮肤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使体内过氧化程度降低,抗氧化能力及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柴胡15份、党参10份、川芎6份、蜜麸炒白术15份、大枣30份、黄芩9份、甘草3份、蜜麸炒白芍15份、泽泻15份、制半夏9份、当归9份、白茯苓15份、干姜6份。

实施例2

柴胡13份、党参9份、川芎5份、蜜麸炒白术13份、大枣25份、黄芩8份、甘草2.5份、蜜麸炒白芍13份、泽泻13份、制半夏8份、当归8份、白茯苓13份、干姜5份。

实施例3

柴胡13份、党参10份、川芎6份、蜜麸炒白术15份、大枣25份、黄芩9份、甘草3份、蜜麸炒白芍15份、泽泻13份、制半夏9份、当归9份、白茯苓15份、干姜5份。

实施例4

柴胡13份、党参11份、川芎7份、蜜麸炒白术17份、大枣25份、黄芩10份、甘草3.5份、蜜麸炒白芍17份、泽泻13份、制半夏10份、当归10份、白茯苓17份、干姜5份。

实施例5

柴胡15份、党参9份、川芎6份、蜜麸炒白术17份、大枣30份、黄芩8份、甘草3份、蜜麸炒白芍17份、泽泻15份、制半夏8份、当归9份、白茯苓17份、干姜6份。

实施例6

柴胡15份、党参10份、川芎7份、蜜麸炒白术13份、大枣30份、黄芩9份、甘草3.5份、蜜麸炒白芍13份、泽泻15份、制半夏9份、当归10份、白茯苓13份、干姜6份。

实施例7

柴胡15份、党参11份、川芎5份、蜜麸炒白术15份、大枣30份、黄芩10份、甘草2.5份、蜜麸炒白芍15份、泽泻15份、制半夏10份、当归8份、白茯苓15份、干姜6份。

实施例8

柴胡17份、党参9份、川芎7份、蜜麸炒白术15份、大枣35份、黄芩8份、甘草3.5份、蜜麸炒白芍15份、泽泻17份、制半夏8份、当归10份、白茯苓15份、干姜7份。

实施例9

柴胡17份、党参10份、川芎5份、蜜麸炒白术17份、大枣35份、黄芩9份、甘草2.5份、蜜麸炒白芍17份、泽泻17份、制半夏9份、当归8份、白茯苓17份、干姜7份。

实施例10

柴胡17份、党参11份、川芎6份、蜜麸炒白术13份、大枣35份、黄芩10份、甘草3份、蜜麸炒白芍13份、泽泻17份、制半夏10份、当归9份、白茯苓13份、干姜7份。

实施例11

柴胡10份、党参7份、川芎4份、蜜麸炒白术10份、大枣20份、黄芩6份、甘草2份、蜜麸炒白芍10份、泽泻10份、制半夏6份、当归6份、白茯苓10份、干姜4份。

实施例12

柴胡10份、党参10份、川芎6份、蜜麸炒白术15份、大枣20份、黄芩9份、甘草3份、蜜麸炒白芍15份、泽泻10份、制半夏9份、当归9份、白茯苓15份、干姜4份。

实施例13

柴胡10份、党参13份、川芎8份、蜜麸炒白术20份、大枣20份、黄芩12份、甘草4份、蜜麸炒白芍20份、泽泻10份、制半夏12份、当归12份、白茯苓20份、干姜4份。

实施例14

柴胡15份、党参7份、川芎6份、蜜麸炒白术20份、大枣30份、黄芩6份、甘草3份、蜜麸炒白芍20份、泽泻15份、制半夏6份、当归9份、白茯苓20份、干姜6份。

实施例15

柴胡15份、党参10份、川芎8份、蜜麸炒白术10份、大枣30份、黄芩9份、甘草4份、蜜麸炒白芍10份、泽泻15份、制半夏9份、当归12份、白茯苓10份、干姜6份。

实施例16

柴胡15份、党参13份、川芎4份、蜜麸炒白术15份、大枣30份、黄芩12份、甘草2份、蜜麸炒白芍15份、泽泻15份、制半夏12份、当归6份、白茯苓15份、干姜6份。

实施例17

柴胡20份、党参7份、川芎8份、蜜麸炒白术15份、大枣40份、黄芩6份、甘草4份、蜜麸炒白芍15份、泽泻20份、制半夏6份、当归12份、白茯苓15份、干姜8份。

实施例18

柴胡20份、党参10份、川芎4份、蜜麸炒白术20份、大枣40份、黄芩9份、甘草2份、蜜麸炒白芍20份、泽泻20份、制半夏9份、当归6份、白茯苓20份、干姜8份。

实施例19

柴胡20份、党参13份、川芎6份、蜜麸炒白术10份、大枣40份、黄芩12份、甘草3份、蜜麸炒白芍10份、泽泻20份、制半夏12份、当归9份、白茯苓10份、干姜8份。

对比例1

川芎6份、蜜麸炒白术15份、蜜麸炒白芍15份、泽泻15份、当归9份、白茯苓15份。

对比例2

柴胡15份、党参10份、大枣30份、黄芩9份、甘草3份、制半夏9份、干姜6份。

对比例3

柴胡10份、党参10份、川芎10份、蜜麸炒白术10份、大枣10份、黄芩10份、甘草10份、蜜麸炒白芍10份、泽泻10份、制半夏10份、当归10份、白茯苓10份、干姜10份。

实施例20临床试验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标准。

1.2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

(2)年龄18~45岁;

(3)无其他皮肤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4)患者同意本研究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其他皮肤病如白癜风、银屑病、红斑狼疮;

(2)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3)合并糖尿病、肿瘤、心肌梗死等疾病;

(4)妊娠或哺乳期;

(5)近期(4周)内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

1.4一般资料

我院诊治的16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均符合上述标准。

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4组,4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4组患者均给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疾病观,疏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制定科学有效的饮食、生活及运动干预计划,减轻不规律生活习惯引起的内分泌失调,指导患者自我调节的方法,最终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A组:给予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加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服用,1剂/天。

B组:给予对比例1的中药组合物,加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服用,1剂/天。

C组:给予对比例2的中药组合物,加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服用,1剂/天。

D组:给予维生素C口服300mg,3次/天,天然维生素E口服100mg,3次/天。

以上4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

1.6评定指标

1.6.1色斑面积及斑色评分

(1)色斑面积:按照色斑面积大小依次记为3分(色斑面积>4cm2)、2分(色斑面积2~4cm2)、1分(色斑面积<2cm2)、0分(无色斑);

(2)斑色评分:按照色斑颜色深浅依次记为3分(深褐色)、2分(褐色)、1分(浅褐色)、0分(正常肤色)。

1.6.2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治愈:面部色斑面积消退≥90%,斑色基本消失,其他伴随症状明显好转;

显效:面部色斑面积消退≥60%但<90%,斑色明显变淡,其他伴随症状有所好转;

有效:面部色斑面积消退≥30%但<60%,斑色变淡,其他伴随症状好转或无变化;

无效:面部色斑面积消退<30%,斑色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其他伴随症状无好转。

2结果

2.1色斑面积及斑色评分比较

4组治疗前后色斑面积及斑色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色斑面积比较(cm2)

表2斑色评分比较

2.2临床疗效比较

4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3。

表3临床疗效比较

实施例21动物试验

1材料

普通级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18~22g。

2方法

2.1实验动物分组

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

A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5ml/天/次/只

B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5ml/天/次/只

C组:对比例1中药组合物制成煎剂,0.5ml/天/次/只,剂量为中药药材11g/kg。

D组:对比例2中药组合物制成煎剂,0.5ml/天/次/只,剂量为中药药材11g/kg。

E组:对比例3中药组合物制成煎剂,0.5ml/天/次/只,剂量为中药药材11g/kg。

F组: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制成煎剂,0.5ml/天/次/只,剂量为中药药材11g/kg。

G组:实施例6中药组合物制成煎剂,0.5ml/天/次/只,剂量为中药药材11g/kg。

H组:实施例15中药组合物制成煎剂,0.5ml/天/次/只,剂量为中药药材11g/kg。

I组:西药对照组,维生素C丸,研磨成粉,溶于0.5ml蒸馏水

给药方式均为灌胃,给药处置时间为4周。

2.2动物模型制作

各组实验小鼠背部脱毛,裸露面积约2cm×2cm,每周脱毛1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实验动物均以波长320nm的中波紫外线每日照射小鼠1次,照射时间约20分钟,动物与光源的距离为20cm。连续照射4周。

2.3指标测定

2.3.1取材

实验的第8周末,实验小鼠背部器械脱毛,面积约2cm×2cm。

(1)取血:眼球摘除法取血,约取3~5ml血液即可;试管标号,离心机离心,3000~4000rpm,取血清,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指示步骤进行血清SOD和MDA检测。

(2)取皮肤:将取完血液的实验小鼠全部断颈处死后,立即取下背部脱毛处全层皮肤(不含皮下脂肪),冷冻于-70℃冰箱内保存待测。

2.3.2皮肤组织匀浆的制备

(1)每个小鼠皮肤组织标本取0.5g,在冰生理盐水中漂洗,除去血液,用滤纸拭干,用眼科小剪尽量剪碎组织块,将剪碎的组织倒入玻璃匀浆管中。

(2)用量筒量取4.5ml冷生理盐水,倒入匀浆器中进行充分匀浆。

(3)将浆液以4000rpm的速度离心10分钟。

(4)取上清液,按SOD试剂盒和MDA试剂盒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进行指标测定。

3结果

3.1各组小鼠皮肤及血清中SOD活性影响结果见表4。

表4皮肤及血清中SOD活性的影响

3.2各组小鼠皮肤及血清中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5。

表5皮肤及血清中MDA含量的影响

实施例22煎剂

实施例1~19的中药组合物加水煎煮,获得汤液。

实施例23颗粒剂

实施例1~19的中药组合物,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清膏加入乙醇,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稠膏。稠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细粉。将干膏细粉加入糊精,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24分散片

实施例1~19的中药组合物,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干膏细粉。将干膏细粉与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二氧化硅,混匀,按常规方法压片,制成分散片。

实施例25胶囊剂

实施例1~19的中药组合物,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干膏细粉。加入硬脂酸镁、滑石粉,混匀,按常规方法加入空心胶囊,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26丸剂

实施例1~19的中药组合物,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的清膏。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细粉。加入适量水或/和黄酒,制成水丸剂。或加入适量乙醇和大豆油制成软材,软材用微丸制丸机制丸,干燥,过筛,制成微丸。或以聚乙二醇为基质、二甲基硅油为冷凝液,滴制成丸,制成滴丸剂。

实施例27口服液

实施例1~19的中药组合物,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清膏加入乙醇,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稠膏。按常规方法取甜菊糖溶解于纯水中,加入苯甲酸钠、纯化水,与稠膏混合均匀,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28散剂

实施例1~19的中药组合物,用粉碎机粉碎成细末。过筛,然后将过筛后的细粉投入混合搅拌机充分混匀,获得散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