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山参红参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5980发布日期:2018-09-04 21:34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红参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山参红参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参是中国一类保护植物。根味甘、微苦、性温,具有调气养血、安神益智、生津止咳、滋补强身之功效,被誉为“百草之王”。主要含10多种人参皂甙,以及人参快醇、β-榄香烯、糖类、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人参又分为园参(栽培)和野山(野生)参,园参的药效远不及野山参。园参通常于栽培5~6年后采挖,洗净晒干称生晒参;除去侧根、细根,蒸熟晒干或烘干称红参。

红参是园参的熟用品,是园参经蒸制后的干燥根。目前的加工方法是鲜园参经过选参、清洗、蒸制、干燥、包装等工序加工而成。红参在蒸制过程中,因为热处理会发生化学反应,成份上发生变化。干燥后的红参颜色红润,气味浓香。红参较白参相比组织致密、坚固、储藏性良好。红参俱有补气、滋阴、益血、生津、强心、健胃、镇静等作用。久服红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辐射、抑制肿瘤、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红参适合于老人、久病体虚者,红参具有火大、劲足、功效强之特点,是阴盛阳虚者的首选补品,医药上治疗虚脱或强补多用红参。

红参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单体皂甙有30多种,氨基酸20多种,17种以上的微量元素、以及糖类和维生素等,其中,gb/t19506-2009规定人参皂苷总含量的标准为≥2.5%,目前现有技术制备的红参普遍在2.5~3.5%,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高的营养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红参皂苷含量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人参皂苷总含量高的野山参红参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野山参红参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野山参,洗净后晒干或烘干,得到干参;

(2)将步骤(1)的干参置于姜水中60~70℃浸泡5~10小时,得到白参;

(3)将步骤(2)的白参置于100℃下蒸熟120~180分钟,得到红参;

(4)将步骤(3)的红参烘干,得到红参制品。

其中,野山参的皂甙含量要明显高于园参,与园参相比,野山参含有皂苷含量达5~7.8%,并且野山参中的锶、锰、锌元素明显高于栽培人参。野山参生长年限越长,锌、硒、锰微量元素含量越高。

进一步地,当野山参采用烘干方法时,烘干温度为50℃~70℃,烘干时间为36~48小时。

其中,在每年的5月份~6月份,烘干温度优选为50℃,烘干时间优选48小时;在每年的7月份~9月份,烘干温度优选为70℃,烘干时间30分钟,然后烘干温度调整为50~60℃,再烘干35.5小时。

进一步地,将步骤(1)的干参置于姜水中浸泡前,用清水将干参打湿至使其柔软。此步骤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干参从烘箱中取出,使其不易被破坏,可以保证其完整性。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姜水的制备方法为:将鲜姜榨汁后加入等体积的水,混匀即得。

其中,姜汁中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氨基酸、糖类等营养物质,在调节蛋白质和核酸、糖和脂质代谢方面有很强的作用,本发明将干参置于姜水中浸泡,使姜中多种营养物质可进入干参细胞中,提高干参的营养价值。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浸泡时间为7~8小时。此时间下既保证了姜汁的营养成分充分浸入到白参中,又不会由于浸泡时间过长导致白参细胞破损营养物质流出。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蒸熟时间为140~150分钟。此时间段下的热处理,既保证了红参组织致密、坚固,使其具有良好的营养物质储藏性能,同时保证了姜汁和红参的营养成分不流失,提高红参的营养成分的含量。

进一步地,步骤(4)所述烘干温度为40~50℃,烘干时间为36~48小时。

以及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红参制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野山参红参制品的制备方法,采用野山参作为人参原料,并增加姜水浸泡的步骤,制备方法简单有效,经过多次蒸制实验,得到的野山参红参制品营养含量高,其中,人参皂苷总含量高达5%以上,与现有的红参人参皂苷总含量的标准2.5%相比,提高了至少100%,可以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高的营养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发明所述的野山参来源于吉林长白山,园参为市售的六年生人参产品。

实施例1采用野山参制备红参制品

(1)5月中旬,采用软毛刷和清水将特级野山参洗净后置于烘箱中,在50℃下烘干48小时,得到干参;

(2)将鲜姜榨汁后加入等体积的水,混匀即得姜水;将步骤(1)的干参用清水打湿至使其柔软后,置于姜水中浸泡5小时,得到白参;

(3)将步骤(2)的白参置于蒸锅中,在100℃下蒸熟120分钟,得到红参;

(4)将步骤(3)的红参置于烘箱中,在40℃下烘干48小时,包装后密封,得到野山参红参制品。

实施例2采用野山参制备红参制品

(1)6月中旬,采用软毛刷和清水将特级野山参洗净后置于烘箱中,在50℃下烘干48小时,得到干参;

(2)将鲜姜榨汁后加入等体积的水,混匀即得姜水;将步骤(1)的干参用清水打湿至使其柔软后,置于姜水中浸泡7小时,得到白参;

(3)将步骤(2)的白参置于蒸锅中,在100℃下蒸熟140分钟,得到红参;

(4)将步骤(3)的红参置于烘箱中,在40℃下烘干48小时,包装后密封,得到野山参红参制品。

实施例3采用野山参制备红参制品

(1)7月中旬,采用软毛刷和清水将特级野山参洗净后置于烘箱中,在70℃下烘干30分钟,然后50℃下,再烘干35.5小时,得到干参;

(2)将鲜姜榨汁后加入等体积的水,混匀即得姜水;将步骤(1)的干参用清水打湿至使其柔软后,置于姜水中浸泡8小时,得到白参;

(3)将步骤(2)的白参置于蒸锅中,在100℃下蒸熟150分钟,得到红参;

(4)将步骤(3)的红参置于烘箱中,在50℃下烘干36小时,包装后密封,得到野山参红参制品。

实施例4采用野山参制备红参制品

(1)8月中旬,采用软毛刷和清水将特级野山参洗净后置于烘箱中,在70℃下烘干30分钟,然后60℃下,再烘干40小时,得到干参;

(2)将鲜姜榨汁后加入等体积的水,混匀即得姜水;将步骤(1)的干参用清水打湿至使其柔软后,置于姜水中浸泡10小时,得到白参;

(3)将步骤(2)的白参置于蒸锅中,在100℃下蒸熟180分钟,得到红参;

(4)将步骤(3)的红参置于烘箱中,在50℃下烘干36小时,包装后密封,得到野山参红参制品。

对比例1采用园参制备红参制品

(1)8月中旬,采用软毛刷和清水将园参洗净后置于烘箱中,在50℃下烘干48小时,得到干参;

(2)将鲜姜榨汁后加入等体积的水,混匀即得姜水;将步骤(1)的干参用清水打湿至使其柔软后,置于姜水中浸泡5小时,得到白参;

(3)将步骤(2)的白参置于蒸锅中,在100℃下蒸熟120分钟,得到红参;

(4)将步骤(3)的红参置于烘箱中,在40℃下烘干48小时,包装后密封,得到红参制品。

对比例2采用园参制备红参制品

(1)8月中旬,采用软毛刷和清水将园参洗净后置于烘箱中,在70℃下烘干36小时,得到干参;

(2)将鲜姜榨汁后加入等体积的水,混匀即得姜水;将步骤(1)的干参用清水打湿至使其柔软后,置于姜水中浸泡10小时,得到白参;

(3)将步骤(2)的白参置于蒸锅中,在100℃下蒸熟180分钟,得到红参;

(4)将步骤(3)的红参置于烘箱中,在50℃下烘干36小时,包装后密封,得到红参制品。

对比例3现有技术制备红参制品

8月中旬,采用软毛刷和清水将园参洗净后,除去侧根、细根,置于蒸锅内,100℃下蒸熟120分钟,得到红参;再将红参置于烘箱内,在40℃下烘干48小时,包装后密封,得到红参制品。

对比例4现有技术制备红参制品

8月中旬,采用软毛刷和清水将园参洗净后,除去侧根、细根,置于蒸锅内,100℃下蒸熟180分钟,得到红参;再将红参置于烘箱内,在50℃下烘干36小时,包装后密封,得到红参制品。

实验例1理化指标检测

分别取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野山参红参制品和对比例1~4制备得到的红参制品,经吉林省人参检测中心针对水分含量、总灰分、人参总皂苷及还原糖等理化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gb/t19806-2009的标准,详见表1。其中,水分含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水分测定法中烘干法的规定执行;总灰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灰分测定法的规定执行;人参皂苷rb1、re+rg1含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人参项下含量测定法的规定执行;人参总皂苷含量按照gb/t19806-2009附录b的测定方法执行;还原糖含量按照gb/t5009.7的规定执行。

表1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相同工艺条件下采用野山参制备的红参比采用园参制备的红参营养含量更高,包括人参皂苷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其中,人参总皂苷含量约高出50%;同样采用园参制备的红参,采用姜水中浸泡后制得的红参营养含量更高,包括人参皂苷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其中,人参总皂苷含量约高出24%。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红参制品营养价值更高、营养成分更全面。

实验例2卫生指标检测

分别取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野山参红参制品和对比例1~4制备得到的红参制品,经吉林省人参检测中心针对微生物限量指标、黄曲霉毒素b1、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二氧化硫和有害元素等进行检测,检测结果gb/t19806-2009的标准,详见表2。

表2卫生指标检测检测结果

通过检测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得到的红参制品,卫生指标均合格,可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