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倒滑溜坡的按摩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7733发布日期:2018-08-31 19:4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辅助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倒滑溜坡的按摩助行器。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有下肢患者、协调性较差的老年人无法独自行走时,就要选用手杖、拐杖、助行器或轮椅等辅助器材,通过这些来达成行走的目的;其中助行器是辅助器材中最能提供使用者稳定行走与支撑力,所以助行器经常被作为辅助使用者行走,以及进行患者下肢的医疗复健。但是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助行器的功能欠缺,腿部肌肉由于长时间压靠在椅子上容易造成腿部血液循环不畅通,从而容易引发腿部肌肉萎缩或者麻木的现象,不利于患者康复,另外,在使用助行器进行上坡时,患者由于腿部疲劳很容易从坡上倒溜后滑,十分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防止倒滑溜坡的按摩助行器,它能随时对患者的大腿进行按摩,患者的大腿在发力时受到不断的按摩,大腿内的血液流通更加顺畅,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复能力,并且当患者在上坡时,通过换挡可以使助行器只能往前移动,不会发生后滑现象,提高上坡时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止倒滑溜坡的按摩助行器,包括行走部和座位部,所述座位部包括座位板和设置在座位板后端表面上的靠背,所述座位板的上表面两侧开设有第一安装通槽,所述第一安装通槽的侧面上端部向外延伸有限位槽,第一安装通槽内设有固定按摩机构,所述固定按摩机构包括固定座和盖板,盖板固定在固定座的上表面,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上端部成型有与限位槽相对应的限位块,所述固定座内设有多排放置孔且在盖板上设有与放置孔相对应的限位孔,所述每一排中的放置孔内设有两个活动滚珠,位于下端的活动滚珠压靠在放置孔的底部内侧壁上成型有的限位台阶上,位于上端的活动滚珠伸出放置孔且位于限位孔内,所述限位孔与放置孔同心且限位孔的直径小于放置孔的直径;所述行走部包括呈倒置的“凵”形的行走座体,行走座体的下表面中心两侧成型有一对与行走座体的两侧壁相同形状的内侧壁体,所述内侧壁体与行走座体的侧壁之间铰接有多个行走轮且在多个行走轮的上方还铰接有半齿轮,所述多个行走轮中的中间行走轮的转轴上设有小半齿轮,所述在两个内侧壁体之间固定有驱动电机且在驱动电机的上方铰接有第一锥齿轮,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上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所述用于连接第一锥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穿过内侧壁体且通过花键配合的方式与半齿轮中的旋转中心轴连接;所述行走座体的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安装通槽,第二安装通槽内滑动设有活动按摩机构,所述第二安装通槽的前侧壁上设有滑动轴且在滑动轴上设有压簧,所述滑动轴插设在活动按摩机构内且压簧两端分别抵靠在活动按摩机构的前端面上和第二安装通槽的前侧壁上;所述活动按摩机构的活动座体的上表面设有多排不规则分布的半球滚珠,半球滚珠在前后运动时与位于固定按摩机构下端的活动滚珠相碰撞,所述活动座体的下表面成型有与半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所述在内侧壁体与行走座体的侧壁之间设有限滑机构,限滑机构位于多个行走轮与半齿轮之间,所述在行走座体的左右两外侧壁上均设有框体,框体内设有换向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限滑机构包括固定在内侧壁体与行走座体的侧壁之间的限滑座体,所述限滑座体内开设有限滑槽且在限滑槽内滑动设有限滑块,所述限滑槽的前后两侧壁上固定有限滑杆且在限滑杆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平衡弹簧,所述限滑块套设有在限滑杆上且位于两个平衡弹簧之间,所述限滑块的下部成型有与小半齿轮相互啮合的小齿条;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位于其中一个框体内的一对主动换向杆和位于另一个框体内的一对被动换向杆,所述主动换向杆的下部铰接在行走座体的外侧壁上所成型的第一铰接耳上,所述被动换向杆的上端铰接在行走座体的外侧壁上所成型的第二铰接耳上,第二铰接耳高于第一铰接耳,所述在主动换向杆和被动换向杆之间还设有连接长杆,连接长杆穿过行走座体的两侧壁和内侧壁体且两端分别铰接在主动换向杆和被动换向杆上,所述连接长杆位于第二铰接耳和第一铰接耳之间;所述在行走座体的前端两侧壁内滑动设有前换向板,前换向板穿过限滑座体位于限滑槽内,所述前换向板的末端开设有前卡槽,位于行走座体前方的主动换向杆的底端和被动换向杆的底端均位于前卡槽内,所述在行走座体的后端两侧壁内滑动设有后换向板,后换向板穿过限滑座体位于限滑槽内,所述后换向板的末端开设有后槽,位于行走座体后方的主动换向杆的底端和被动换向杆的底端均位于后卡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动换向杆的上端伸出框体的上板所开设的换向杆滑动槽连接有换向手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活动座体的两侧壁上成型有导向凸起,导向凸起滑动设于第二安装通槽的两侧壁所开设的导向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在活动座体的后侧表面上螺接有防撞螺栓,防撞螺栓的外表面上固定有缓冲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座位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插设在行走座体上表面所开设的连接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在行走座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手扶把和第二手扶把,所述第一手扶把设有控制驱动电机启停和快慢的功能按键,所述第二手扶把内设有储物盒且在储物盒的上方设有盒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驱动电机为一个单向旋转电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用于连接第一锥齿轮的旋转中心轴上套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相啮合且旋转方向与第一锥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它能随时对患者的大腿进行按摩,患者的大腿在发力时受到不断的按摩,大腿内的血液流通更加顺畅,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复能力,并且当患者在上坡时,通过换挡可以使助行器只能往前移动,不会发生后滑现象,提高上坡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防止倒滑溜坡的按摩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座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固定按摩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行走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行走部内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限滑机构和换向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按摩功能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图1至图8所示,一种可防止倒滑溜坡的按摩助行器,包括行走部1和座位部2,所述座位部2包括座位板22和设置在座位板22后端表面上的靠背21,所述座位板22的上表面两侧开设有第一安装通槽222,所述第一安装通槽222的侧面上端部向外延伸有限位槽223,第一安装通槽222内设有固定按摩机构3,所述固定按摩机构3包括固定座31和盖板32,盖板32固定在固定座31的上表面,所述固定座31的左右两侧上端部成型有与限位槽224相对应的限位块313,所述固定座31内设有多排放置孔311且在盖板32上设有与放置孔311相对应的限位孔321,所述每一排中的放置孔311内设有两个活动滚珠33,位于下端的活动滚珠33压靠在放置孔311的底部内侧壁上成型有的限位台阶312上,位于上端的活动滚珠33伸出放置孔311且位于限位孔321内,所述限位孔321与放置孔311同心且限位孔321的直径小于放置孔311的直径;所述行走部1包括呈倒置的“凵”形的行走座体10,行走座体10的下表面中心两侧成型有一对与行走座体的两侧壁相同形状的内侧壁体11,所述内侧壁体11与行走座体10的侧壁之间铰接有多个行走轮且在多个行走轮的上方还铰接有半齿轮8,所述多个行走轮中的中间行走轮17的转轴上设有小半齿轮171,所述在两个内侧壁体11之间固定有驱动电机6且在驱动电机6的上方铰接有第一锥齿轮7,驱动电机6的转动轴上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7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61,所述用于连接第一锥齿轮7的旋转中心轴穿过内侧壁体11且通过花键配合的方式与半齿轮8中的旋转中心轴连接;所述行走座体10的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安装通槽13,第二安装通槽13内滑动设有活动按摩机构4,所述第二安装通槽13的前侧壁上设有滑动轴14且在滑动轴14上设有压簧141,所述滑动轴14插设在活动按摩机构4内且压簧141两端分别抵靠在活动按摩机构4的前端面上和第二安装通槽13的前侧壁上;所述活动按摩机构4的活动座体40的上表面设有多排不规则分布的半球滚珠41,半球滚珠41在前后运动时与位于固定按摩机构3下端的活动滚珠33相碰撞,所述活动座体40的下表面成型有与半齿轮8相啮合的齿条43;

所述在内侧壁体11与行走座体10的侧壁之间设有限滑机构5,限滑机构5位于多个行走轮与半齿轮8之间,所述在行走座体10的左右两外侧壁上均设有框体18,框体18内设有换向机构9。

由图5至图7所示,所述限滑机构5包括固定在内侧壁体11与行走座体10的侧壁之间的限滑座体51,所述限滑座体51内开设有限滑槽511且在限滑槽511内滑动设有限滑块52,所述限滑槽511的前后两侧壁上固定有限滑杆53且在限滑杆53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平衡弹簧531,所述限滑块52套设有在限滑杆53上且位于两个平衡弹簧531之间,所述限滑块52的下部成型有与小半齿轮171相互啮合的小齿条521;所述换向机构9包括位于其中一个框体18内的一对主动换向杆92和位于另一个框体18内的一对被动换向杆95,所述主动换向杆92的下部铰接在行走座体10的外侧壁上所成型的第一铰接耳101上,所述被动换向杆95的上端铰接在行走座体10的外侧壁上所成型的第二铰接耳102上,第二铰接耳102高于第一铰接耳101,所述在主动换向杆92和被动换向杆95之间还设有连接长杆91,连接长杆91穿过行走座体10的两侧壁和内侧壁体11且两端分别铰接在主动换向杆92和被动换向杆95上,所述连接长杆91位于第二铰接耳102和第一铰接耳101之间;所述在行走座体10的前端两侧壁内滑动设有前换向板93,前换向板93穿过限滑座体51位于限滑槽511内,所述前换向板93的末端开设有前卡槽931,位于行走座体10前方的主动换向杆92的底端和被动换向杆95的底端均位于前卡槽931内,所述在行走座体10的后端两侧壁内滑动设有后换向板94,后换向板94穿过限滑座体51位于限滑槽511内,所述后换向板94的末端开设有后槽941,位于行走座体10后方的主动换向杆92的底端和被动换向杆95的底端均位于后卡槽931内;所述主动换向杆92的上端伸出框体18的上板所开设的换向杆滑动槽181连接有换向手柄921。

由图4和图8所示,所述活动座体40的两侧壁上成型有导向凸起42,导向凸起42滑动设于第二安装通槽13的两侧壁所开设的导向槽131内;所述在活动座体40的后侧表面上螺接有防撞螺栓44,防撞螺栓44的外表面上固定有缓冲垫441;

所述用于连接第一锥齿轮7的旋转中心轴上套设有第二锥齿轮71,第二锥齿轮71与主动锥齿轮61相啮合且旋转方向与第一锥齿轮7的旋转方向相反。

由图2和图4所示,所述座位板22的下表面设有多个连接柱221,所述连接柱221插设在行走座体10上表面所开设的连接孔12内;所述在行走座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手扶把15和第二手扶把16,所述第一手扶把15设有控制驱动电机6启停和快慢的功能按键151,所述第二手扶把16内设有储物盒161且在储物盒161的上方设有盒盖162。

本发明中关于按摩功能的工作原理:驱动电机6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7转动,从而使行走座体10左右侧的半齿轮8转动,第二锥齿轮71是为了使主动锥齿轮61的左右平衡,提高齿轮啮合的稳定性,半齿轮8转动且通过与齿条43啮合从而带动活动按摩机构4往前运动,活动按摩机构4上的半球滚珠41与固定按摩机构3中位于下端的活动滚珠33碰撞从而使上端的活动滚珠3伸出限位孔321,当半齿轮8中的部分齿轮与齿条43啮合完毕后,活动按摩机构4在压簧141的作用下重新复位,这个过程同样也是半球滚珠41与活动滚珠33发生碰撞,活动按摩机构4在不断的啮合往前运动和复位往后运动的过程中,半球滚珠41与活动滚珠33不断地发生碰撞,从而使上端的活动滚珠33对大腿下部进行按摩,加速血液流通。

本发明中关于防止倒滑溜坡功能的工作原理:助行器在行走过程中多个行走轮转动,关于中间行走轮17中的小半齿轮171也在不断与小齿条521啮合,不管啮合方向如何,由于限滑块52一直处于两个平衡弹簧531之间,只要小半齿轮171中的齿轮与小齿条521啮合完毕,限滑块52又会重新回到限滑槽511的中心,当需要对助行器限制只能往前或者只能往后时,通过拨动主动换向杆92使前换向板93或者后换向板94滑入限滑槽511的前方或者后方,就能使限滑块52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滑动然后复位,从而防止助行器在坡上后滑。关于分别设置前换向板93和后换向板94是为了想到有些患者在上坡时为了更加省力,习惯后背朝着上坡方向,用脚蹬上坡的方式下也能防止助行器往下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